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十五年-第1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这些不在朝臣的考虑中。
算了,不跟他们怄气了。
崇祯帝摇摇头,将话题转移到筹集粮饷,剿灭流贼和防御建虏之策上。
立刻,整个大殿就安静了下来。
除了求字,皇太子要将十万亩庄田分给关外撤退百姓之事,也已经在京师传开了。百姓们纷纷称颂皇太子的仁德,从整顿京营,赈济灾民,到京营募兵,百官求字,短短一月之内,关于皇太子朱慈烺的新闻,一个接一个,令人目不暇接。每日在京师的街头巷尾,茶馆酒肆,人们议论最多的就是朱慈烺,从相貌,才识,到英武之气,人们把皇太子传的神乎其神。
乾清宫。
王德化小声汇报朱慈烺杖毙逃兵的过程。
崇祯帝微微点头,暗想:治军严厉,行事果决,不愧是朕的儿子啊。原本对朱慈烺治军的一些不满,一下就消退了许多。
见崇祯帝眼角有喜色,王德化心中懊恼,但没办法,这样的大事他不敢隐瞒,也隐瞒不住,哪怕明知对太子有利,他也得据实奏报。想到李晃的三策和两计,他心思越发烦躁……
此时朱慈烺正在头疼。
吴伟业捧着三个账本,愁眉苦脸的站在他面前。
粮库银库都已经见底了,赈济灾民,水利修建,加上京营三万将士的吃喝拉撒和火器盔甲厂的日夜开工,几项加起来每日消耗巨大,十万银子没半月就见底了,朱慈烺原本想要去宫中求一点,但不想宫中传来的消息,从朱纯臣和徐允祯的府中抄出的二十万多两的现银,连内库都没有入,一半运去了宁远,另一半运去湖广,充作左良玉的军饷了,最后进入内库的银子连两万两都不够。
宫中指望不上,只能自己想办法了。
但银子这东西可平白变不出来。
朱慈烺来回踱步,想着从哪儿弄点银子救救急?
见朱慈烺皱着眉,苦无良策,吴伟业出言献策:“殿下,事有轻重缓解,臣以为,应优先保障京营的开销,西直门的灾民可改回三日一赈,北郊的水利,也可以暂缓,等到钱粮到位再恢复也不迟。”
朱慈烺白了他一眼。
吓的吴伟业赶紧闭嘴。
虽然知道吴伟业是好意,但朱慈烺还是有点不悦,西直门灾民一日一赈,是他亲口答应灾民的,这才半月多的时间,就要自毁承诺了吗?他皇太子的面子往哪搁?再者,比起京营的开销,赈济灾民花费的那点粮米,根本就是小菜一碟,京营稍微省一点,就可以省出来的。
至于水利修建更不能停,现在是三月份,正是小麦返青,修建水利的最佳时段,如果错过了,今年的庄稼就享受不到水利工程的益处了。
吴伟业这个人虽然有才华,写的一手好诗,做事也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但情商太低,不会揣测长官的心意,做一个事务官是合适的,但却不是一个合格的幕僚长。
第三百一十章 义卖筹款
说到情商,吴伟业与“秦淮八艳”之一的卞玉京的故事最能证明。崇祯十六年春,吴伟业与卞玉京一见倾情,卞玉京更是手抚几案,脉脉相问:“亦有意乎?”
美人儿当前,吴伟业却顾左右而言他,把卞玉京晾在了半空。
卞玉京叹了一口气,从此不再提起。
清顺治七年,在好友钱谦益的牵线下,历经坎坷的吴伟业和卞玉京重逢,但卞玉京此时已经看破红尘,遁入空门了。绝色的美人儿变成了一身黄衣的道姑,吴伟业撕心裂肺,痛悔不已。这段恋情影响了吴伟业一生,直到临死前都还念念不忘。
今世因为朱慈烺的穿越,不知道吴伟业还没有机会见到卞玉京?但如果没有特殊的改变,吴伟业终究还是会痛悔的。
“不,一切照常,应该支出的开销一两银子也不能削减。”朱慈烺摇头。
“可库里只五千两银子了,京营粮米肉蛋每日开销巨大,且最近肉蛋价格一直在上涨,这五千两银子怕只能支撑三天……”吴伟业一脸焦急。
因为京营将士的高待遇,京城每日所需的肉蛋成倍增加,供不应求之下,肉蛋价格差不多涨了一倍。
朱慈烺沉思一下:“你去一趟顺天府衙,要周堪庚想方设法筹半个月的赈济粮出来。”
“那半月后呢?”吴伟业眼巴巴地问。
朱慈烺笑一下:“不用半月,三天之后就会有银子的。”
……
三月十八,皇太子古玩店开张的日子。
前门大街是京师最热闹的街道,没有之一,两侧酒楼茶肆林立,路人也接踵摩肩。而在接近十王府的最繁华地段,一座刚刚整修过的二层小楼静静地矗立着,高悬的招牌上是三个大字:微渊斋。
从小楼开始整修之时,路过的人就在猜测小楼的用途,等到招牌挂起才明白,原本是要开古玩店。
所谓盛世收藏,乱世收金,现在的乱世下,古玩远不如金银器物招人喜爱,不过这里是帝京,百官云集,文华所在,虽然北方各省除了大城市之外,小城市很难有古玩店生存的空间,但帝京的古玩业却没怎么受影响。在微渊斋之前,京师一共有六家比较大的古玩店,售卖的器物从唐代到元代,价值从万两银子到百两银子,生意都还可以,古玩是高端奢侈品行业,经营好了利润惊人,而运营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加上府中和宫中存有不少宝贝,所以朱慈烺才会想要开古玩店。
微渊斋的掌柜叫張乾生,是一位在古玩业里打滚了十几年的老伙计,老成持重,又极善于侃价,田守信将他挖来,考察之后,认定可以胜任,朱慈烺相信田守信的眼光,没有干预,也不方便干预,一切都交给田守信打理。
今天是微渊斋开业之日,上午选了一个吉时,张掌柜命伙计们放了好几大挂大鞭炮,噼里啪啦的放了老半天,烟硝散去,微渊斋早早地开门迎客。
有好事之人进去转了一圈,出来之后连连咂舌——微渊斋装修之豪华,宝贝之丰富,价钱之昂贵,让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是朱慈烺定下的策略,一定要抢下京师古玩的最高峰。
货架上摆满了宋元两代精美的瓷器、各色玉器,墙上也挂了一些当代名人的字画。当然这些东西并不是微渊斋全部的藏品,真正值钱的稀世珍宝,传世名画则藏在内室,不轻易向客人展示。
不过只展示的这些宝贝就足以体现微渊斋的强大实力了。
微渊斋开业,鞭炮齐响之时,朱慈烺的人却不在现场,而是在皇宫。
乾清宫。
“义卖?”
崇祯帝惊讶的看着自己儿子。
“是。”
朱慈烺为父皇解释:“儿臣想向京师的富商募捐,以解城外灾民、北郊水利、还有关外百姓撤退安置钱粮不足的困境,可如果直接向富商们募捐,以他们吝啬的性情,未必肯多出银子,估计就是五十一百两的应付,因为是募捐,朝廷无法强制,只能任由他们应付。但义卖就不同了。”
“怎么不同?”崇祯问,他现在最关心两个问题,一个是抗虏平贼的战略,另一个就是能增加府库收入,但却不会惹起民怨的财政政策。
“募捐没有实物,捐了就捐了,就算朝廷立碑奖励,对精打细算的商人们来说,也是一桩赔钱买卖,因此他们不愿意捐,但儿臣这一次的义卖却是有实物给他们的,那就是朝中百官的字画。我朝士农工商,虽然商人最有钱,但地位却是最低的,商人想要向官员们求字,几乎很难成功,尤其是我朝二品三品、名望卓著的大员,根本不是商人能高攀起的……”朱慈烺道。
听到这里,崇祯帝明白了,脸色立刻就变了:“这不是把满朝百官当成街头卖字的落魄文人了吗?万万不可!”
朱慈烺只能跪下:“父皇,为国分忧本就是臣子的本分,只要能筹到银子,不要说把他们当成落魄文人,就算是把他们当成乞丐,心忧国事的臣子也不会在意,没有银子,不能安置辽东的百姓,就算百官个个都是李白苏轼,又有什么用呢?”
崇祯皱眉不说话,但眼神明显不同意。
百官可以不要面子,但他做皇帝的可不能不要,百官都成落魄文人,那他不就是落魄天子吗?
不可,不可啊。
“父皇,儿臣估算了一下,这场义卖最少可以筹集到十万两银子。”朱慈烺道。
“你说多少?”
崇祯惊讶的抬起头。
“十万两。”朱慈烺重复,他知道父皇动心了。
崇祯将前倾的身子慢慢收回来,靠在御座上,不相信的道:“君前无戏言,你是太子,更应该为人表率。”
筹钱的辛苦和困难他太知道了,他堂堂帝王之尊,崇祯十二年时号召勋贵富商向朝廷义捐,但反响寥寥,勋贵不是装傻就是装穷,万般无奈下,他强制向武清伯李国瑞借钱。
为什么是武清伯?因为武清伯有钱是朝野内外皆知的事情,首富都不出响应,其他人焉会跟从?
但没想的是,崇祯帝圣旨一下,武清伯李国瑞居然闹死闹活,不但哭天喊地的装穷,还将家俱器物拿到大街上叫卖,一副被逼的活不下去的样子,令朝廷颜面扫地。
第三百一十一章 卖字先生
崇祯帝一怒之下革了李国瑞的爵位,但没想李国瑞不但是一个吝啬鬼,还是一个胆小鬼,竟然受惊吓死了。
皇亲国戚人人自危,恰逢五皇子患病,于是宫中流言四起,说孝定太后(明神宗的母亲,李国瑞因孝定太后而封爵)已经化身为九莲菩萨,责备崇祯轻视外戚,因此要降罪于皇帝的儿子身上。不久后,五皇子就病逝了。
崇祯帝虽然不信怪力乱神,但却也十分后悔,不但封赏李国瑞七岁的儿子李存善为侯,还将收缴的金银全部归还。
鸡飞狗跳三个月,惹了一身的不是,最后是一场空。
从那以后,崇祯帝再没有动过向勋贵和大臣们募捐的心思。
而现在,皇太子只靠一些书画,只靠商人募捐就能凑到十万两?他还真是不能相信。
“若筹不到,儿臣甘受惩处!”见崇祯帝有所心动,朱慈烺连忙趁热打铁。
崇祯一咬牙,若真能凑能十万两,他就拼着当一回落魄天子也无妨。
心有所动,但崇祯帝表面依然冰冷:“你如何能做到?那些商人又如何肯多出钱?”
“除了义卖,还有拍卖!”朱慈烺解释道:“一件字画先订一个最低的价钱,公开竞拍,喜欢的买家可以反复出价,你出五百,我出六百,一直到没人出价,价高者得。”
崇祯不是笨人,稍微一想就明白拍卖的深意了。
人都好强,尤其是大庭广众之下,谁也不会轻易退缩。
这关乎面子。
到了最后,拍卖往往会演变成为两三个有钱人的意气之争,你出八百两,我出九百两。竞价成功者扬眉吐气,失败者灰头土脸,往往在下一场拍卖时还得想方设法把面子找回来,而真正渔翁得利的当然是朱慈烺。
而且这不止关乎商人的面子,也关乎朝臣的面子。
如果哪位朝臣的书画被拍出了几十两的低价,大庭广众之下,那位朝臣肯定没面子,而和这位大臣友好的商人肯定不能让这种情况发生,一定要帮着抬价。如此一来就会增加义卖的收入,等于朝廷没有动用任何武力,就让商人们心甘情愿的掏银子了。
朱慈烺解释完毕,静静等待崇祯帝的圣裁。
这一次拍卖他要大搞特搞,而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