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十五年-第1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慈烺解释完毕,静静等待崇祯帝的圣裁。
这一次拍卖他要大搞特搞,而且拍卖的产品又是朝中百官的书画,这样的事情肯定是瞒不过崇祯帝的,既然瞒不过,又知道自己身边有东厂探子,朱慈烺干脆先行请示。
崇祯帝不说话,只表情严肃的看着朱慈烺——儿子的奇思妙想,再一次让他惊奇,然后他忍不住怀疑,这些点子真是儿子自己想出来的吗?联想到一场大病之后,儿子忽然变的成熟、睿智,他越发怀疑,儿子身后有人在指点。如果那人是忠臣也就罢了,如果是一个奸人,儿子岂不是要被误导?
见父皇久不说话,朱慈烺心有忐忑,心想:难道是我哪句话说错了吗?
许久,崇祯帝叹口气:“也罢……去跟内阁的几位阁老商议一下,如果他们同意,你就去做吧。”
朱慈烺大喜:“谢父皇。父皇,儿臣有一个请求。”
“讲。”
“这笔银子如何使用,儿臣想一人决断!”朱慈烺道。
“准。”崇祯点头。太子生活节俭,每日膳食四菜一汤,这一点和他相仿,崇祯帝颇为欣慰,所以他一点都不担心太子会乱钱。东宫银子的使用不在乎京营和城外的水利工程,不论哪一个都是在为户部分忧。
“儿臣告退。”
从乾清宫离开,朱慈烺去往内阁班房,见到内阁四臣后,将事情简单的讲了一下。
内阁四臣都有点目瞪口呆,但却没人敢反对。
事情就这么定了。
等朱慈烺走后,大学士谢升幽幽叹口气,苦笑道:“太子这是把我等当成街头的卖字先生了啊!”
正在案后写字的次辅陈演放下毛笔,微笑道:“谢阁老所言差矣。若真能筹到十几二十万两银子,为国分忧,别说一个卖字先生,纵使到街头要饭,又有何妨?”
谢升心中冷笑,脸上却假装尊敬,向陈演深深一礼:“阁老高义,谢升孟浪了。”
“无妨无妨。”陈演笑着还礼。
两位阁老彼此演戏演的和真的一样。
首辅周延儒坐在案后铁青着脸,从头到尾都没有说话。
拍卖百官字画之事可大可小,大了可说斯文扫地,没了朝廷的颜面,小了可说是百官甘愿义卖,无伤大雅,加上皇太子主导,皇帝又已经默认了,内阁当然没有反对的理由。
周延儒真正忧心的是今天刚刚收到的几封信。
都是江南有头有脸的人物写给他的,而内容无一不是反对朝廷的追逮之策,更有甚者对周延儒破口大骂,周延儒看着心惊又肉跳,江南士子的厉害,他可是深为了解的,不管追逮之策能不能成功,他江南的名声却已经臭了,一旦回乡,不知道要遭受多少人的责骂呢。
“唉,江南要起风雨了啊……”周延儒无声的叹。
朱慈烺前往坤宁宫见母后。
一连数日没有进宫,周后对他甚是思念,今日早上更是派徐高到信王府传旨,要他今天无论如何都得进宫一次。进了坤宁宫,和周后相见欢,坤兴公主更是围在他身边,赶也赶不走,还趁无人时抓住他的手,小声向他哀求。
原来坤兴公主还想要出宫玩。
这一回朱慈烺可不敢答应了,只一劲的装糊涂,气的坤兴公主小嘴一撅,甩开他的手,不理他了。
定王朱慈炯拿来棋盘,要跟太子哥哥对弈。
前世里朱慈烺对围棋就颇有研究,穿越而来之后,朱慈烺本尊残留的围棋意念让他受益匪浅,棋艺精进不少,但跟定王朱慈炯一对弈,他却吃了一惊——别看他这个弟弟腼腆害羞,不怎么说话,但在围棋之上却是大开大合,大杀大伐,一点都不拖泥带水,上来的三板斧几乎让他顶不住,幸亏他棋艺精进,否则还真要败下阵来。
周后坐在旁边看,对两兄弟的对弈不干涉,一会看朱慈烺笑,又一会看朱慈炯笑。
第三百一十二章 兄弟对弈
一局弈罢,朱慈烺胜。
定王朱慈炯不服输,又来第二局。
两局下来,朱慈烺对弟弟的棋风渐渐有所了解。
杀伐果断,极喜欢冒险,但却缺少大局观,常常为了小处的纠葛而忘记了整个大局的得失。
朱慈烺两局侥幸都赢了。
定王朱慈炯涨红着脸,难过的都快要哭了。
这还真出乎朱慈烺的意料,没想到定王这么在意棋局的输赢。
周后没好气白了朱慈烺一眼,像是在说也不知道让着点你弟弟。
朱慈烺也想让的,但实在是让不了,因为两人棋艺相差无几,只要稍让一子,他就必输无疑。
不知道什么时候,坤兴公主回来了,又粘到朱慈烺的身边,扯着朱慈烺的袖子,撅着小嘴,大眼睛眨啊眨的,满满地都是哀求。
唉。
朱慈烺心软了,趁着母后不注意,在她耳边小声道:“好了,别闹了,我会想办法的。”
坤兴公主这才笑了,不过她却也不轻易相信,伸了伸小手指,又瞪瞪眼,意思是说话不算数我可不会放过你!
从坤宁宫离开时,朱慈烺脸上带着笑,心情无比轻松,在这个即将要山崩地裂的乱世里,只有家的温暖、父母姊妹的亲情,才能让他暂时忘记危机的临近。
……
“拍卖?”
听到皇太子的命令,吴伟业惊的下巴都要掉下来了。
朱慈烺纠正:“不是拍卖,是义卖。照我说的去准备吧。”
“可是殿下……”吴伟业犹豫了一下,忍不住提醒:“在王府是不是有点不妥?”
朱慈烺打断他的话:“没什么不妥的。下去吧。”
“是。”吴伟业只能听命。
下午,京师有钱的富商大贾们都接到了太子府的通知,三天后的上午,皇太子将会在王府后花园召见他们,有要事和他们相商,望他们准时抵达。
轰。
如同是一颗深水炸弹在水池里炸响,整个京师都轰动了。
大明朝士农工商,商人地位最低,三百年来,从来没有皇太子单独召见商人的先例,而且还是在太子府。
若不是来通报的人是东宫太监,并有锦衣卫相随,富商们都还以为是遇上了骗子呢。
“怎么办?去不去?”
“废话,能不去吗?不去你等着太子爷派锦衣卫提你呢!再说了,那可是皇太子府啊,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机会进去走一遭,如今太子爷请咱们,咱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的?”
“可我怕去无好去,见无好见啊。”先一人忧心的道。
“你就是想太多了,不就是募捐吗?捐个五十一百两的,到太子府转一遭,见一见太子爷,难道不值吗?”后一人看的比较远。
听到这里,先一人下定决心:“那就去!反正最多一百两,多了绝对不捐。”
富商骚动的同时,文官们却有点错乱了。
皇太子这又是要搞哪一出啊?刚跟百官求字,现在又召见商人,感觉皇太子每天忙忙碌碌,新闻不断,一点空闲都不给别人。虽然说大明朝并没有皇太子不能见商人的祖制,但这么大规模的接见,而且还是在太子府,总觉得有点不妥。
如果御史言官们还在朝,肯定会为此大作文章,甚至掀起一场风波也未可知,但现在“台垣”都已经空了,空有素材,但却也没人能做出文章。
御史是道官,给事中是科官,故而言官也被合称为科道官。又因为御史为台,六科为垣,所以也称为“台垣”。
当然了,言官们不在,但清流还在,当天晚上就有清流奋笔疾书写奏疏,对太子行为表示不满,第二日送到朝中,却发现根本没人理,聪明的朝臣已经意识到皇帝和内阁知道的比他们还早些,甚至可能本就是皇帝的授意。没有回过味的朝臣不依不饶,又继续写第二道奏疏,还有人将启本投到了东宫,劝诫皇太子不可孟浪。只是东宫不是皇宫,没有通政司这种专门负责传递奏疏,上传下达的机构。这些启本送到王府之后就杳无音信了,太子压根不会看。
三日后上午,信王府前的大街上车水马龙,全京师的有钱人无一缺席,都准时准点的来到了信王府。府门大开,在武襄左卫和锦衣卫的引导下,富商们分成两列,鱼贯进入信王府。
第一次来到太子府,大部分富商都兴奋不已,只有一少部分人忧心重重,他们知道,皇太子如此兴师动众,绝对不是五十一百两银子就能打发的,联想到皇太子最近一系列的动作,这些聪明人已经意识到,今日恐怕是要大出血了。
信王府的后花园方圆有十里,朱慈烺原本计划要在中间修一个练兵场,两侧是武襄左卫的营房,营房此时正在修建,但练兵场却暂时停了下来,倒不是朱慈烺改了主意,而是因为人手不足。
虽然没有整修为练兵场,不过原本的那些奇花异草都已经被铲除干净了,假山奇石也都被移走,中间一大片光秃秃的地此时摆了一百多张桌子,富商们进入之后,各寻座位坐下。见皇太子的后花园居然是这般荒凉的样子,比自家的后院都不如,富商们又失望又惊奇,更惊奇的是,在场所的两边都摆了特制的木架子,而在木架之上还悬有字画。
皇太子久久不出现,只有下人们上了一杯茶,富商们坐着无聊,又见武襄左卫和锦衣卫对自己的行动不限制,于是纷纷站起来,观赏木架上的那些字画。
“咦?是工部魏部堂的墨宝。”有人惊奇。
那边的惊奇声就更大:“啊,是首辅周老大人的手迹!”
“啊,刑部徐大人的……”
惊奇之声不断,然后富商们都明白了——前些日子听说皇太子向文武百官求字,朝中四品以上的官员,还有一些虽然品级不够,但却是字画名家的官员也收到了太子求字的帖子,眼前看到的,应该就是了。
能成为富商的人几乎没有白丁,多多少少都是懂一点诗文,能鉴赏字画的。反正也闲着没事,于是就纷纷点评了起来。严格来说并不是点评,而是拍马屁。
“魏部堂的字太好了,这瘦金体,啧啧,都赶上宋徽宗了。”
“首辅周大人的字最漂亮,不比颜真卿逊色。”
当然了,一些默不作声的狡猾富商隐隐已经猜到,皇太子肯定不是请他们来鉴赏字画的,此间布置一定是另有深意。
第三百一十三章 四大商帮
“当!”
大约半个时辰之后,忽然听见一声锣声。
富商们都扭头看去。
不知道什么时候,正北前方的大木台子上,站了一位满脸微笑的绯袍太监,而在绯袍太监身边立着一个大木架,木架上悬着一面铜锣,刚才的锣声,就是绯袍太监用手中的缠着红布的木缒敲响的。
“是东宫典玺田公公!”有认识的商人小声道。
“诸位请坐,咱家有几句话要跟各位说。”田守信提高声调,满脸微笑的道。
富商们连忙回归座位。
同一时间,朱慈烺在左庶子吴伟业和小太监唐亮的陪同下登上了御园旁边的小阁楼,一边品茶,一边注视场中的动静。
徽商、晋商、老牌的浙商和后起之秀的潮商,另外还有京师本地的巨商,有名有姓的有钱人基本都到场了。京师是天下汇通之地,各地商人在京师都有常驻代表。几大商之中,属徽商人数最多,明末的徽商不止经营食盐生铁粮米,最重要的是把持了一项新兴的,前途无量的行业,那就是钱庄。
后世里虽然是晋商的钱庄最有名,但明末时期,晋商最在行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