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崇祯十五年-第2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曹西平额头一下就冒出了冷汗。虽然他想要冷静,但却已经冷静不下来了。
  田守信盯着他:“你悄悄潜入唐亮房间时,咱家就可以拿下你了,但当时咱家还不知道你耍得什么诡计?又想你跟随太子这么多年,表现不错,所以决定再给你一次机会,想看你是否会有回头是岸之心?如果有,咱家或许可以帮你在太子面前求求情,但想不到啊,你狼心狗肺,一心一意只想杀人灭口!”
  听到此,曹西平再无侥幸,噗通一声跪下:“公公饶命,卑职也是没有办法啊,东厂的命令,卑职不敢不从啊……”砰砰地连续叩头。
  唐亮愣了两下,然后压抑的情绪一下就爆发了,他气愤的跪行过去,扑到曹西平身上,用头撞,用牙猛咬:“狗贼狗贼!”他双手被捆着呢,不然非撕了曹西平不可——只有曾经被冤枉过、且差点就走进鬼门关的人,才能理解他此时的悲愤。
  曹西平被咬得嗷嗷叫,但却不敢还手。
  田守信也不干涉,只冷冷看着,等到唐亮气喘吁吁地没力气,曹西平被咬的嘴唇冒血了,他才冷冷道:“曹西平,你出身锦衣卫,又是何时加入东厂的?”
  “三年前。”曹西平跪伏在地,额头顶着地板,哆哆嗦嗦:“东厂的李晃公公找到了卑职,用卑职的家人和前程做威胁,卑职不敢不从啊。”
  田守信瞳孔猛的收缩:“也就是说。这三年来,你一直都向东厂提供太子的情报。”
  “没有。”
  曹西平抬起头,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诉:“卑职只是将殿下每天的行程汇报上去,其他事务,卑职一个字也没有多说过啊,公公,饶命啊。卑职绝没有出卖太子殿下的意思啊……”
  田守信惊骇的久久不说话。
  东厂王德化好大的胆子啊,三年前就派人在监视太子了,这是王德化个人行事,还是有陛下的旨意呢?如果是后者,那就有点可怕了……田守信不敢再往下想,盯着曹西平,冷冷道:“将你这三年来提供给东厂的重要情报,尤其是三个月以来的事情,一五一十的都写下来,但有一丝隐瞒,咱家杀你全家。”
  ……
  小雨早就已经停了,风有点凉,朱慈烺坐在案后,又在翻看河南地图。
  开封,朱仙镇,汝宁,杞县……每一个可能的战场都在他眼前闪现,在脑中勾画。
  马上就四月中旬了,照历史记载,五月初六,端午节之后,李自成的大军就会围攻开封,历史上,朱仙镇之战是在五月二十五爆发的,从开封被围,到朝廷援兵赶到,只用了二十天,说起来也算是雷厉风行,由此可知,朝廷对开封是何等重视,以至于左良玉这样的军头都不敢懈怠,都用最快的速度赶到了开封。
  然结局却是悲惨的。
  “殿下,”田守信轻步走了进来,小声禀告:“事情已经查清楚了,果然是曹西平。”手中捧着那面铜牌。
  将经过简单讲了一遍。
  朱慈烺听得好奇,又拿了铜牌看:“你还真派人盯着唐亮的住处了?”
  “当然没有,奴婢不过是觉得铜牌出现的有点可疑,所以诈他一下。想不到他这么不经诈,一下就把真相都说出来了,在这之前,奴婢对唐亮的怀疑可是远超过他的。”田守信回。
  朱慈烺赞赏的点头:“诈的好!”随即脸色又凝重,东厂居然在三年前就派人盯着自己了,那时还是十二岁的朱慈烺本尊呢,也就是说,东厂的监视和自己穿越而来的所作所为没有任何关系。东厂究竟想要做什么?
  想到王德化那张白噗噗的、堆满笑意的圆脸,心中又是厌恶又是戒惧。
  “殿下,曹西平已经同意配合,做一个双面细作了,他会把咱们审核过的消息送给东厂。”田守信道。
  朱慈烺沉思点头:“其他人也不可大意,本宫不希望再出现第二个曹西平。”
  “奴婢明白。”田守信点头,犹豫了一下:“殿下,东厂胆大妄为,三年前就敢监视殿下,此事是不是应该禀报陛下啊。”
  朱慈烺不说话,只轻轻摇头。
  虽然查出了东厂暗探,但事情的谜团却远远没有散开。东厂是自作主张还是父皇的提前安排?如果是后者,那他的告状不但没有效果,反而还会惹来崇祯帝的不快和猜疑。既然曹西平已经被控制住了,那么这个问题就不再急迫,或许可以再看一看,然后再决定下一步怎么走?
  脚步轻响,一个小太监跑进来禀报:“启禀殿下,李元庆李公公回来了。”
  李元庆是朱慈烺派去接“抗清三公”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三人的青袍太监,一走两月,今日他终于是回来了。他的回来也意味着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三人也都到京师了。
第四百一十九章 三公进京
  “快传!”朱慈烺霍然站起。
  “是。”
  一个风尘仆仆的青袍太监奔入殿中,双膝跪拜:“奴婢李元庆叩见殿下。”
  “快起,阎应元他们呢?可曾跟你一起进京?”朱慈烺急不可耐的问。
  “奴婢已经将他们安排到驿馆,明日上午就可以觐见。”李元庆回。
  听到这个回答,朱慈烺长长松了一口气,摇手道:“不必,令他们速来信王府,本宫要立刻见到他们!”
  李元庆很惊讶:“奴婢遵命。”
  起身连忙去传令。
  “等一下。”朱慈烺想起了什么:“阎应元的母亲可跟着一起进京了?”
  李元庆转身回答:“照殿下的命令,阎母也跟着一起回京了,一路有太医院的黄太医照顾,还算平安。”
  “怎么叫还算?”朱慈烺皱眉。
  李元庆低头:“阎母的身体……实在不算好。”
  朱慈烺明白了,点头:“让阎母一起来吧。”
  李元庆惊讶的抬起头:“殿下……”
  阎应元虽然不是什么官,只是一个不入品级的典吏,但毕竟算是朝廷的人,但他的老母,可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草民,根本无资格觐见太子,所以李元庆非常惊讶,他以为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不过太子皱起的眉头让他很快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误,连忙回答:“是,奴婢明白了。”
  急匆匆的去了。
  太子转对田守信:“守信,去准备一下,我要款待远道而来的这三位忠臣!”
  田守信心中的惊讶一点都不亚于李元庆,自从太子开府以来,只款待过郑家父子兄弟,当时田守信并不惊讶,毕竟郑芝龙是福建总兵,掌握着天下一多半的水师,太子隆重款待他们有“收心”的功效,但阎应元三人就不同了,最大的不过就是一个不入流的典吏,田守信实在想不出太子设宴款待他们的用意,老实说,太子能召见他们三人都已经是莫大的荣耀了。
  但跟随太子这么久,田守信比任何人都了解太子的非同寻常,虽惊讶但心里却已经判断出,这三人一定非常重要,于是躬身:“奴婢遵令。”
  因为太子府封锁消息,所以京师的人们只知道来自江南的三位小吏觐见了太子,却不知道太子在府中设宴款待了他们。即便如此,人们对三位小吏的兴趣也是无比浓厚,所有人都想知道,天下的小吏千千万,太子为什么对这三人情有独钟?
  很快,三人的底细就被翻了出来。
  阎应元,江阴典史。本朝官制,典史无品阶,是知县下面掌管缉捕、监狱的小吏。知县还是七品,他连最低级的九品都不是,这样的官,这样的人,实在看不出有什么特殊?也没有听闻这位阎典吏在任上做出过惊天动地的大事。至于其他两人,陈明遇甚至还不是吏,虽然有担任典吏的资格,但一直都没有被任命,冯厚敦是江阴县训导,本朝沿袭宋制,县一级主管教育的长官叫学正,训导是其副手,也就是相当于是教育局副局长。一个监狱长,一个等候任命的监狱长,一个教育局副局长,如果是在小小县城,三人或许还算是个人物,但在这京师内城,满大街的官儿,三个人加起来在浩瀚如海的官吏中也渺小得不会让人有任何瞧见的机会。
  所以众人就不明白了,太子殿下是怎么看上这三人的?
  事情传到小伯公李国祯的耳中,李国祯就更是愤懑了,自己堂堂京营提督,襄城伯的继承人,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踏过东宫信王府的府门呢,福建总兵郑芝龙也就罢了,想不到连三个不入品级的小吏,都能到东宫去走一遭,并受到隆重接见,相比之下,自己又算什么?
  太子……轻我太甚!
  巨大的反差让李国祯心中充满了不平,满眼看过去世界都无比扭曲。
  然而对方是太子,是国本。别说轻他,就是辱他,他也无可奈何。
  一腔悲愤,只能藏于心中。
  等到第二天,江阴典吏阎应元参加京营招募比试之时,众人才有所明白,太子重视的人才,果然不是一般。阎应元校场之上连发十箭,箭箭中红心。技能格斗,三人都不是他一人对手,跑步跑在最前,组织鸳鸯阵的对抗,从头杀到尾,令精武营操练官,同样也是从招募比试之中脱颖而出的张家玉惊奇不已。
  “阎应元,大才啊。”张家玉对太子说。
  太子立授阎应元为精武营把总。
  陈明遇则入京营军需司,操持军需,冯厚敦入善柳营,任思想教导官。
  和外人的雾里看花不同,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都是感恩戴德,昨晚太子召见,三人都有一种恍如梦中的感觉。侧门大开,东宫典玺亲自迎接,太子坐在殿中,微笑颌首,将三人一路以来的疑惑和惶恐,拔到了最高峰。不等参拜,太子就已经从案后转出,扶起了阎应元的老母,令太医院最好的太医再为老人详查。
  入座之后,又和三人详谈,从江阴的风土人情,到沿途而来的所见所闻,太子又听又问,表情平易而温和,和一路听闻的“杀人太子”(校场杀一百人)和“敛财太子”(收缴周奎商铺)的流言完全不同。
  而太子也看出了三人的疑惑,直接告诉三人,此番召三人入京,乃是听闻三人之才,希望他们三人能在京营之中发挥长才,为朝廷效力。阎应元还好,陈明遇,冯厚敦却都是惶恐,两人自认没有什么本事,在县城做一个小吏或勉强凑合,到了帝国的京师,两人对当官想都不管想,何况两人没有官身,不在进士和举人之列。
  但太子却对他们极端信任,授予他们九品官职,而且还解释一句,官吏任命是吏部的权力,虽然我抚军京营,但京营的文官却也不是我一人能说了算,两位先到京营,还未立功,暂时只能是九品。
  陈明遇,冯厚敦感激不尽,在这之前他们只是不不流的小吏,如今授九品,等于是实实在在的朝廷命官了。
第四百二十章 忠烈在心
  最让阎应元三人惶恐和不敢相信的是,太子居然为他们三人准备了晚宴。区区九品小吏,能和太子共饮,这可是皇明历史的第一遭。
  席间,太子举杯,不住和他们三人对饮。
  最后好像是喝多了,忽然扔了酒杯,伏在酒案上大哭:“江阴啊江阴,扬州啊扬州,嘉定啊嘉定……”
  “太子殿下醉了,三位请回吧。”东宫典玺田守信小声道。
  于是三人离开王府,阎应元扶着老母。
  “今晚晚宴之事,咱家希望三位和老母亲能守口如瓶,不要和任何人说,一旦传出去,不但对三位不利,也会影响到太子殿下!”在府门台阶上,田守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