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十五年-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惊奇,但却也不得不信。
“没有人教,都是儿臣这些天看书悟出的道理。”
朱慈烺一本正经的回答。
周后盯着他,欣慰的叹息:“我儿真是长大了啊。有些道理自己就懂了,不过朝堂不是一般地方,有些话是不能轻易说的,即使身为国本,也不能妄言,下一次如果你有什么意见,先跟母后讲,好不好?”说到最后带着哀求。
朱慈烺点头,反正他该讲的都已经讲了,一时半会不会再有什么新鲜的主意,就算答应了母后也没什么。
见儿子答应,周后欣喜的抱住他,在他额头上亲了一下,眼有欣慰的道:“我儿就是聪明!”
朱慈烺却有点蒙,老实说,被周后拥抱的感觉很美妙,软软地,香香地,但却又有点不对劲……
进罢午膳,朱慈烺的疲惫涌上心头,哈欠连天,两眼直打架,坐都坐不直了,连长平公主跟他撒娇,他都没有听见,气的长平公主在他胳膊上拧了好几下,骂他是懒惰的太子哥哥。周后见了很是生气,连连斥责长平不懂规矩,骂得小丫头都快要哭了。幸亏定王从中撮合,一边劝母后,一边安慰妹妹,事情才平息下来。
始作俑者朱慈烺却没有什么感觉,他脑子晕晕地只真想要大睡一场,以弥补昨晚的亏欠——穿越而来,他最不能适应的就是这个时代的作息时间,早上五点就起床,晚上十点不到就睡觉,这完全跟他前世的作息时间相反啊,今天起的早,所以他现在非常的困,但却不能睡,因为今天下午他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去做。洗把脸,强打起精神,在田守信的陪伴下迈出殿门。
兵仗局的掌事太监褚宪章已经在殿门外候着了,朱慈烺一出现,他立刻就跪拜。
内监有八局,兵仗局、银作局、浣衣局、巾帽局、针工局、内织染局、酒醋面局、司苑司。各局都有掌事太监。
崇祯已经下旨,令太子兼理兵仗局和汤若望的铸炮厂,身为兵仗局掌事太监的褚宪章自然要来叩见朱慈烺。
褚宪章这个名字,朱慈烺是听过的,崇祯十七年,甲申之变时,褚宪章提督西直门,贼兵攻城时,褚宪章亲自燃放铁器大炮,结果大炮炸膛,褚宪章被烧死,他一死,西直门立刻就乱了。
虽不知道能力如何,但褚宪章的忠心是无疑的。
褚宪章个子不高,小鼻子小眼睛,长的很是瘦弱,说话也是小声小气,很难想象这样的人会在矢石交加之下,冲上城头,亲自燃放大炮。
朱慈烺心里不由得升起敬意。
“褚公公来的正好,跟本宫一起去看看汤若望的铸炮厂吧。”朱慈烺笑。
“啊……”褚宪章吃了一惊,跪在地上迟迟不敢起来,额头上的冷汗清楚可见。
公公是对太监的尊称,他可受不起,整个内廷敢受太子爷一声公公的人,连一个巴掌都不超过。
田守信伸手扶他,笑:“没事,太子爷就这样。”
褚宪章这才放心了。
朱慈烺带着田守信和褚宪章,去往汤若望的铸炮厂。他们身后跟了六辆马车,载着铸炮需要的2400斤青铜。
第六十九章 状元及第
大明的兵器生产分为中央和地方,中央有三个部分,一是内监的兵仗局,二是工部的军器局,兵部的武库司主要管储藏和分发武器,但也少量制造盔甲和弓箭。
兵仗局和兵器局是大明武器主要生产者,兵器局主生产盔甲弓箭和刀枪,兵仗局主生产火器,过去在汤若望的铸炮厂没有建成之前,北方地区使用的佛朗机炮、灭虏炮和虎蹲炮几乎全都是兵仗局制造的。但汤若望之后,兵仗局已经不铸造火炮了。
现在兵仗局主要制造的是各种火枪,从鸟铳到三眼铳,一应俱全。
朱慈烺乘坐步辇出了宫门,又换乘马匹。
其实汤若望的铸炮厂就在紫禁城的旁边,距离不过一千米左右。
不过朝廷规矩如此,作为大明朝的储君,绝对不能走着过去。
远远就看见铸炮厂门前站着很多人,太子爷要来巡视,田守信早就通知下去了。
“臣等叩见殿下。”
不等朱慈烺下马,这群人就呼啦啦全跪了下去,只有一个金发碧眼、穿着牧师衣衫的洋人是深深弯腰。
汤若望。
朱慈烺下了马,赫然发现,迎接他的人群中,居然有工部尚书魏藻德。
铸炮厂虽然是汤若望奉皇命建立,并建在了紫禁城的旁边,但行政上隶属工部,因此朱慈烺今天巡视铸炮厂,兵部尚书魏藻德亲自到场,也没什么不对,只不过朱慈烺心中有厌恶,不想见到这个人罢了。
魏藻德,字师令,崇祯十二年的状元,授修撰。你没有看错,就是崇祯十二年,十二年的状元,到现在崇祯十五年,短短三年时间,居然就成了工部尚书,虽然工部在六部中排行最尾,但毕竟是尚书啊。要知道三年的时间,很多的进士连一任知府都还没有做完呢,然魏藻德却已经走完了别人要几十年才能走完的路。更不用说在历史上,崇祯十六年,魏藻德就入阁成了大学士,十七年的时候,更是一跃成为了首辅!
崇祯对魏藻德的荣宠,不可谓不高。
翻遍明史,再也找不出第二人。
徐阶高拱张居正,这些名首辅,哪个不是三起三落,宦海沉浮几十年,方能达到人臣极致,成为当朝的首辅?
而魏藻德却只用五年时间就走到了首辅位置。
是他才高有德吗?又或者是他做出了什么惊人的成绩吗?
都不是,魏藻德能成为首辅,只因为两个原因。
第一,魏藻德擅长辞令,有辩才,深懂揣测人心之策略,故总能迎合崇祯的心思,把崇祯忽悠住了。这从今日早朝就可以看出,今天早朝的朝论如此激烈,但身为工部尚书的魏藻德从头到尾,居然一句话也没有讲,皇太子和朝臣政策对立,说任何话都可能得罪其中的一方,所以明哲保身才是上策。
当然了,这也符合他崇祯十七年,京师城破的前三天,崇祯问他何以应敌,只要你说朕必听从,但他却一言不发,只叩头在地,把屁股高高撅起来的表现。
第二,崇祯十四年后,朝堂上实在是没有能臣了,不然致仕多年的周延儒不会被起用,而十五十六年之后,朝堂更是凋敝,以至于魏藻德这种巧言令色的小人居然能成为当朝的首辅。
因为知道魏藻德的恶行恶迹,所以朱慈烺对他非常厌恶。
除了工部尚书魏藻德,工部右侍郎宋玫之外,工部的几个郎中也都到场。
“魏部堂请起。”
虽然心里厌恶,但表面的礼节却还是不能少。
接着,朱慈烺在众人簇拥下进入铸炮厂,进门之前他抬头看了眼门上的三个大字。
镇虏厂。
虏,指的当然就是建虏。
明朝上下,对红夷大炮寄予了无比的厚望,但可惜啊,红夷大炮的出现,不但没有帮助到大明,反而加速了危局的临近。
“殿下,这三字乃是陛下御笔,仗陛下神威,自镇虏厂建立,到到现今已产出红夷大炮四十门,小炮不计其数。”
魏藻德拍崇祯的马,屁。
朱慈烺面色冷冷,对这种误国误民的小人,他实在是提不起兴趣。
魏藻德是何等人精,立刻就知道太子对自己的不喜,心中不禁忐忑,难道是因为今日早朝没有帮太子说话,所以太子对我如此冷淡吗?可我没支持但也没有反对啊?再者,我区区一个工部尚书,六部之中敬陪末座,说话哪有份量?
朱慈烺看向汤若望:“汤神父,青铜交给你了,铸炮可千万抓紧,我神机营着急用呢。”
“殿下放心,四十天后,我肯定把十门小炮交给你。”汤若望很有信心。
朱慈烺笑:“那张草图你看的怎样了?”
“我中午又仔细的看了两遍,越看越觉得工程师是一天才。愿主保佑,有一天我可以见到他。”
汤若望虔诚无比的祷告。
朱慈烺笑,心说不用上帝保佑,其实你已经见到他了。
魏藻德心里更不是滋味,对我堂堂的工部尚书不假辞色,对一个洋和尚却这么客气,他不就是会铸炮吗,有什么了不起?
进了炮厂,前导的官员要把朱慈烺领到正堂,朱慈烺冷冷摆手:“不去正堂,本宫要先看铸炮过程。汤神父,麻烦你给我引路。”
“好的殿下。”
汤神父轻车熟路。
镇虏厂在东北亚的规模仅次于澳门铸炮厂,一进入炮厂,耳朵就是嗡嗡嗡的声音,不是近现代的机器转动,而是鼓风机的声音。一眼望过去,匠人们正在忙碌,从制造泥形模具、熔化铁水、浇铸完成、到最后的冷却脱模,一切都井然有序。当朱慈烺出现时,工匠们隔着老远就跪下了,朱慈烺担心影响到生产,赶紧令田守信到前方传令:工匠们各司其职,不必下跪。
如此才挡住了下跪潮。
整个铸炮厂共有工匠八百人,每年可铸2000斤的红夷大炮十门,各色小炮三百门。但国库空虚,财政困难,铸炮厂生产受到很大的影响,生产断断续续,十天半个月都不开火,也是常有的事。
眼中所见,大部分的程序都是人力完成,唯一带一点机械化,让朱慈烺感到惊喜的就是发出巨大声音的水力鼓风机。
第七十章 焦勖赵仲
其实水力鼓风机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很早,东汉光武帝刘秀时,杜诗出任南阳太守,大力发展农业,他发现人们在铸造农具时,用人力或马力鼓动风箱冶铸,耗时费力却事倍功半。而南阳境内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于是经过一番研究,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水排,也就是最初的一种水力鼓风机。后经过不断的改进,到明朝时,水力鼓风机已经非常完善了。
金水河从炮厂边流过,一直流到紫禁城前成为护城河,所以水力不是问题。
有水力鼓风机,就可以有水力锻锤机,通过水力锻锤提高锻造强度,就能得到能够制造板甲的精铁,有了板甲,我大明盔甲不如建虏盔甲,无法对军士提供有效保护的弱点,就可以得到弥补。
如果改成水力钻孔机,那么,斑鸠铳枪管钻孔的效率,会大大提高。
解释一下,火枪枪管的制作,大致分四个步骤,卷,接,钻,打。即:铁条打扁成片、折弯、中间加圆柱嵌条、打圆了裹紧、锻打焊接、抽去嵌条、矫正、钻孔、热处理。
其中钻孔尤为重要,因为打成的枪管内壁是粗糙的,不打磨光滑,也就是所谓的“钻孔”,子弹在枪管里摩擦力太大,就会发生炸膛。一般来说,一个熟练的工匠用钢钻手工钻管,一天只能钻几寸,一根枪管钻下来,最少需要十天。在制枪过程中,钻孔是最耗时最费力的一个步骤,如果能换成水力,那就事半功倍了……快速、大规模的生产鸟铳就不再是问题。
朱慈烺想了很多,思想飘的很远,以至于那位穿着青袍的六品官员为他讲解了什么,他都没有听见。
直到官员说到“射程”,他才收回心思,专心听讲。
“殿下,这是我们镇虏厂新造的一门红夷大炮,重两千斤,射程1500步。”青袍官员摸着刚刚制造完成的一门红夷大炮,脸上满满地都是自豪。
“不错。”
朱慈烺点头,这门红夷铸造精良,炮身光滑,一点都不比西洋进口的红夷大炮差。
青袍官员滔滔不绝,从火炮铸造过程,性能,一直到如何操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