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崇祯十五年-第4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鹞儿岭方向支援宣化。这一条称为右路。
  经过半个多时辰的讨论,众将大部分都支持走延庆左卫,也就是从右路行军,不止是因为延庆左卫地势比较险要,利于防守,更因为从李家堡之后,可以和周遇吉的宣府兵汇合,双方合兵一处,可对建虏形成更大压力。
  朱慈烺不说话,只把目光投向参谋司。
  参谋司李纪泽站起,小心翼翼,将参谋司的方案说出。参谋司的方案,算是结合两方之长,先走左路,通过官道,从居庸关快速到达保安州(今河北省涿鹿县城,距离宣化八十里),然后从保安州分兵,疑兵沿着官道向宣化进发,主力则绕道李家堡,和周遇吉汇合。
  听完参谋司的方案,众将都是赞同。
  最后,结合最新的军报和参谋司的草案,朱慈烺定出了一个援救宣化的计划。
  “啊?”
  听到太子要亲自领兵出居庸关,往宣化而去,帐中所有人都是大吃一惊,从何谦以下,都有人全部都跪下了:“殿下,万万不可啊~~”
  居庸关之外,延庆右卫的前方有一个小地方叫土木堡,那是大明从开国到现在,最惨痛的历史教训所在地,也是最大的耻辱,勋贵武将在那一战中全军覆没,大明皇帝明英宗更是被敌虏掳走,若非于谦在京师力挽狂澜,大明百年的历史可能就要改写了,也就是从那以后,在没有人敢建议皇帝御驾亲征,只恐重蹈土木堡的覆辙。直到今年五月份,开封之战时,大理寺卿凌义渠冒天下之大不韪,提出由崇祯帝亲征,才算是打破了这一惯例,但凌义渠在提出此议时,就已经做好了下狱甚至是身死的准备,由此可知,建请皇帝御驾亲征是大明臣子根本不能碰触的禁忌,因为很有可能会将皇帝置于危险之中。
  现在,虽然不是众将建请,而是太子提出,可一旦出了事,在场所有人都是死罪难逃,即便太子最后平安,但此事传回朝中,也必然会掀起一场轩然大波,太子坚守居庸关已经是不易了,何敢再让他到宣府冒险?你们这些臣子是做什么的?言官朝臣,乃至陛下都必然愤怒,此时跪地的每一个人都逃脱不了言官的弹劾和陛下的责罚——置储君于危险,亦是死罪。
  也因此,没有人敢同意,朱慈烺一提出,所有人就都脸色大变,跪在地上连连叩首,尤其是昌平总督何谦,他是场中文官之首,朝廷降罪,言官弹劾,他一定是第一罪。
  何谦跪在地上,砰砰磕头,纱帽都掉了。
  众人的表现,朱慈烺不意外,他知道,他想要亲自出居庸关,不是容易的,但他必须出,不然几个总兵一团散沙,没有人能统领,他们明着去救宣化,大概率磨磨蹭蹭,甚至有可能会半路折返。所以他必须亲自去督阵。
  另外,他已经仔细想过了,只要小心谨慎,未必就会有多大的危险,毕竟多铎率领的六万人马可不是当年鞑靼也先的二十万,张家口和宣化两处分兵,再加上抢劫的,任何一路都不会超过三万,而从居庸关往西,从从延庆左卫,延庆右卫,到保安州,都还在大明手中,虎大威等人的骑兵一共有八千,自保还是不成问题的。
  最重要的一点,只有他随着众将一起出关,救援计划才有成功的可能。
  坐在帅案后不动声色,等众人劝谏的差不多了,朱慈烺才淡淡说道:“都起来吧,你们的意思本宫都明白。不过本宫并非是要到宣化前线,而是要到延庆右卫,延庆右卫距离居庸关五十里,距离宣化不过一百里,无论前进或者后退,本宫都游刃有余,再者,本宫相信我大明将士的能力,八千精骑兵,难道连本宫的安全都保证不了吗?!马科,你是山海关总兵,我问你,本宫随你一起出居庸关,不过一百多里的路程,如果有危险,你山海关的精骑能护送本宫回居庸关吗?”
  马科是一个直肠子,没什么心眼,想也没想就回答:“能,就是死,臣也护送殿下回居庸关!”
  “很好,唐通你呢?”朱慈烺看唐通。
  唐通犹豫了一下,看一眼何谦,“臣誓死保卫殿下,但使臣有一息,就绝不叫建虏碰殿下一毫!”
  “虎大威,白广恩,贺珍?”朱慈烺一一问。
  所有人都是发誓。
  朱慈烺微笑点头,目光再看向何谦:“何制台应该放心了吧?”
  何谦却仍不放心,拱手,焦急道:“殿下千金之躯,怎可以身犯险?如果殿下担心宣府战局,臣请命,愿为先锋,亲率大军,以解宣化之围!”
  朱慈烺摇头:“你刚才说了,建虏现在并没有围困宣化,何来宣化之围?本宫并不是以身犯险,不过是一个统军大将的本分而已,再者,宣化再危险,还能危险过开封吗?开封本宫不惧,宣化又有何妨?”
  “殿下……”何谦不能赞同,激动的叩首。
  朱慈烺打断他的话,断然道:“不要说了,我意已决,就这么定了,至于朝中的弹劾,本宫已经写奏疏向陛下禀明,尔等不必担忧。”
第六百六十三章 土木堡
  除了亲自领兵出关,朱慈烺的另一个命令是,从宣化以东,所有一千人守军以下的堡子,全部放弃,士兵就近进入附近的大堡子,粮草要全部带走,带不走的要烧毁。靠近居庸关的,哪怕是一千人以上的堡子,也要全部放弃,所有士兵都退入居庸关——这个命令不是现在,而是在来时的路上他就发布过了,今晚又再一次的强调。
  此外,朱慈烺还给宣府总兵周遇吉发去密令,要其到达龙门卫后按兵不动,不得孤军救援宣化,先固守龙门卫,再等待后续的命令。
  军议结束,不顾风尘和疲惫,朱慈烺夜巡居庸关。
  前世里,朱慈烺是一个残疾人,没有机会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但居庸关之险却是久仰大名,今日一见,果然是名不虚传,真的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明成祖朱棣曾说,“居庸关路窄而险,北平之禁喉也。百人守之,万夫莫窥,必据此乃可无北顾。”一点都没有错,守卫居庸关的兵马并不需要太多,只要有一颗坚定的心志,不犯错,就足以将十数倍的敌人挡在关下。
  何谦虽不是大才,但还算是一个尽职的官吏,由他统领各军,坚守居庸关,朱慈烺还是放心的。
  凌晨,八千精骑护卫着朱慈烺离开居庸关,往延庆而去。
  城门前,送行的何谦欲哭无泪,只能一再叮嘱各位总兵,为了朝廷为了社稷,诸位一定要保证太子殿下的安全。
  各个总兵都是凛然。
  为了保证太子安全,比较熟悉这一代的唐通率部为前锋,白广恩次之,四面都派出侦骑,然后才是马科虎大威贺珍保护太子殿下的主力大军。晨曦之中,八千骑兵,沿着官道急急而行,没有打旗帜,只有马蹄声密集连绵。
  出居庸关,天色大亮时到榆林堡。
  照太子撤退的命令,榆林堡此时已经是一座空堡,周边一个人也没有——听到建虏从宣府入塞,即便没有官府的命令,这些居庸关附近的百姓也都知道要逃进居庸关。
  上午到延庆右卫,延庆右卫是一千人以上的大堡子,不过其距离不过四十里,也在撤退范围内,此时也已经是一座空堡了。众将都请太子进堡休息,朱慈烺却没有同意,只在城外休息了半个时辰,就令大军继续前行。
  军报不住传来,说建虏大军已经出现在宣化城下,张家口正在激战,宣大总督张国维在万全左卫一代集结兵马,同时急调大同总兵姜瓖北上,准备援救宣化。朱慈烺听了忧心,急令人向张国维传令,令其固守万全左卫,以防止建虏蹿入大同山西镇为第一要务,非有命令,不得向宣化救援。
  而出延庆右卫不远,沿着官道走出十余里,前方出现一座土堡、李纪泽小声说道:“殿下,那就是土木堡。”
  朱慈烺抬头远望,只见土木堡南北宽约一里,东西长约二里,夯土城墙约有二丈,是一座典型的北地军事要塞,不过自土木堡之变后,蒙古人再没有机会能突入到大明腹地,加上朝廷财政困难,有限的银子都花到了长城上,作为内陆防守的土木堡,根本不受重视,因此年久失修,加上冬季萧瑟,一眼望过去都是破败的迹象。
  土木堡扼守通往居庸关的官道,平常驻有两百军户,实际守兵在三百人左右,但现在都已经撤往居庸关,堡子里空无一人,只有城头一杆孤独的旗帜在飘扬。
  朱慈烺颇为感慨,正想要说话,忽然听见马蹄声急促:“报~~”一个探马从前方急急而回,从他疾驰的马速和焦急的声音就可以知道,前方一定是出现了大事。
  “报……”探马来到马科面前,气喘吁吁地报:“总镇,前方东八里堡的附近发现有建虏的侦骑,唐总镇问,是否要按照原计划,继续向保安州进兵?”
  到保安州,然后在保安州分兵,从右路驰援宣化,这是参谋司制定的计划,但现在前方保安州出现建虏侦骑,意味着建虏的大队兵马很有可能已经出现在了保安州,如果按照原计划继续行军,双方无法避免的会提前发生战斗,以至于影响到救援宣化的计划。
  这个探马不是普通的探马,而是唐通身边的亲信家丁,因为事关重大,所以唐通亲派他来请示。
  现在的总兵中,马科的爵最高,算是众总兵之首,太子朱慈烺乃是秘密跟随,普通士兵并不知道,因此所有的探马都是先报给马科,再由马科报给朱慈烺,听到前方出现了建虏骑兵,马科吃了一惊,忙问:“保安州是否已经失守?”
  “没。保安州仍然在我军手中。”探马报。
  马科心中稍定,转头向朱慈烺汇报。
  朱慈烺眉头紧锁:“延庆州那边呢?可有消息?”
  马科摇头。
  古代作战,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军情消息的滞后,没有卫星电话,没有实时通讯,身在后方,无法立刻知道前线发生的情况和敌人的最新动态,而一个统帅最高明的能力,不是通过军情塘报的研究,制定下一步的计划,而是提前预知敌人可能进攻的方向和策略,并做出准备。所谓“神机妙算”就是如此,十面埋伏也是如此。有心算无心,一个准确的判断,可以顶过千军万马,胜败往往在开战之前就已经注定了。
  从一开始,朱慈烺就认为,虽然多铎率兵从宣府长城突破,但其最大的目标并非是宣化,而依然是京畿。
  多铎主力破关之后,一定会快速杀向延庆,争分夺秒,直逼居庸关。如果居庸关守将出现失误,被他“偷关”,或者大明应对不当,密云长城的防守出现漏洞,那么多铎留在墙子岭伏击的偏师就会攻破长城,从密云入塞,东西夹击,大明京师就乱了,多铎的战略目的也就达到了,阿巴泰投降,满达海战死的罪过,也可以将功抵过了。
  所以朱慈烺的判断是:多铎的主力大军从青边口入塞之后,会沿着宣化北面的道路,从葛峪堡,鹞儿岭,云川所,杀向延庆,永宁,直逼居庸关长城,这一片的道路适合骑兵驰骋,且周围的小堡子也能为建虏大军提供一定的补给,顺利的话,建虏骑兵一天时间就可以杀到延庆州,而延庆距离居庸关不到四十里,拿下延庆,就等于杀到了居庸关城墙下。
  而同时的,建虏的偏师会攻击张家口,包围宣府,攻张家口是为了粮草,包围宣化是为了牵制。
  同时这也是多铎的第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