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十五年-第7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永王朱慈炤是田贵妃所生,田贵妃多病,永王身为人子,除了读书,闲暇时间多在承乾宫照顾其母,一般很少出现,更很少现身坤宁宫,但想不到,今夜他竟然是出现了。
不用问,一定是崇祯帝的旨意,太子大胜归来,所有弟弟妹妹都应该来祝贺,永王也不例外。
下了步辇,崇祯帝少有的对几个儿女露出了微笑。
“参见父皇。”
“见过太子哥哥。”
永王微微笑,温和有礼。
对这样的弟弟,朱慈烺无可挑衅,点头微笑。
相比之下,定王朱慈炯叫的那一声略带冰冷的“太子哥哥”,令朱慈烺敏感的察觉到,定王对自己的气,还没有消呢。
唉,痴情种。
三人弟妹之后,还是坤兴最贴心,见到朱慈烺,笑的不行,若不是崇祯帝在场,她肯定又要拉住朱慈烺的袖子撒娇了。
“春哥儿……”
当朱慈烺随着崇祯帝进殿,站在殿门口,迎接崇祯帝的周后,见到在通州被围困、久别归来的儿子,眼睛立刻就红了,眼角也湿润了,急忙拿出丝帕,轻按眼角。
朱慈烺眼眶一时也是发红,深深一拜:“见过母后。”
这一晚的膳食,非常丰盛,周后拼着被崇祯帝责怪,整出了十几个菜,若是平常,崇祯帝肯定是要有微词了,但黄太吉身死的消息令他极度兴奋,不但没有责怪,还令王承恩取来一壶酒,给太子倒了两杯,父子两人斟着喝了好几大杯,直喝的脸色红红。
周后吃惊不已,不明白丈夫今日怎么变性了?难道是有什么冲天的大喜?
想要问,崇祯帝却不说,只摇手,朝政上的事,妇人不要关心。
崇祯帝心情好,几个儿女感觉到的压力就小了不少,少的一次,坤兴敢在父皇面前,开怀大笑,而不担心被父皇责怪。
崇祯帝简单的用了几筷子,就起身离开,返回乾清宫了,照惯例,他会先到母后的画像前祈祷,顺道把黄太吉身死的消息,告诉母后。
崇祯帝一走,殿中只剩下周后和三个儿女,外加永王。
虽然永王是田贵妃之子,但周后对永王并没有偏待,言语表情,皆如待自己的两个儿子一般,只是永王自己感觉有点不自在,稍待了一会,他便借故要照顾田妃,起身离开了。
永王一走,只剩下周后母子四人。
这一下,气氛彻底解放。
周后问起通州战事,朱慈烺假装轻松,轻描淡写的描述,即便如此,也把周后吓的胆战心惊,连连用丝帕捂嘴,又说,朱慈烺,你以后万万不可这样了,不然本宫非为你担心死不可。
坤兴却不知道怕,她鼓掌笑,说太子哥哥你真厉害,你的兵,一个能打十个建虏呢。
这期间,定王却是默默。
“定王,你怎么不说话?”
周后忽然看向定王,声音里带着嗔怪,不同于对太子的疼爱,周后最近对定王越发的严厉,只因为她感觉定王越来越古怪,让她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恼怒。
定王却依然低着头,对母后的话,好像根本没有听到。
周后皱眉:“太子千辛万苦,为国家为朝廷,出生入死,好不容易取得胜利,作为弟弟,朝廷的亲王,你难道不应该祝贺吗?你一直装哑巴是什么意思?”
这中间,坤兴一直在悄悄拉定王的袖子,用眼神劝说、或者说是在哀求定王。
定王终于不情愿的抬起头,目光只看到太子的下巴,面无表情的说道:“太子哥哥劳苦功高,又取得了胜利,多少人的性命,都在你一念之间,弟弟佩服。”
“定王!”
定王有气无力、话中有话的样子,终于是惹怒了周后,她放下筷子,怒道:“你说的都是什么话?”
“儿臣知罪了,儿臣这就回殿罚跪。”
定王好像早就在等这个机会了,他面无表情的站起来,转身往外走,因为他脚步过于急促,身上带着风,差点把旁边的巨烛都扑灭了,看他的样子,他好像早已经受够了,再也忍受不了了。
“你回来!你回来!”
周后跳起来,气的脸都红了,但定王也头也不回的走了,从头到尾,他目光都没有直视过哥哥。
“母后息怒。”
朱慈烺急忙站起劝,弟弟对他的不满,他心里很清楚,弟弟的小脾气,他当哥哥的,也只能容忍,谁让他当初没有照顾好绿萝呢。对于弟弟,他从来也没有多想过什么。
一边劝周后,朱慈烺一边向坤兴使眼色。
坤兴明白,悄悄跑出去,去追定王了。
等坤兴走了,周后坚强的表皮,顿时就被戳破,她坐下来,用丝帕试泪,无力的说道:“这个不成器的东西,只因为一个宫女,就闷闷不乐,摆出一个臭脸蛋,快要有半年了,他怎么这么没出息呢?”
说完,抬头看向朱慈烺:“春哥儿,定王打小就任性,死一只猫也要难受一个月,躲屋里不见人,你当哥哥要多让着他一点,千万不要生他的气啊。”
朱慈烺笑道:“母后哪里话了,我怎么会生他的气?定王还小,过些年就好了。”
周后展颜一笑:“知道你不会怪,唉,要是定王也像是这般懂事就好了,省得我操心。”
第九百章 效仿唐太宗?
戌时(8点),宫门关闭之前,朱慈烺离开皇宫,返回太子府。
虽然定王的行为有点扫兴,但朱慈烺心情却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亲情和暖意,在他胸腔里荡漾,他全身都浸泡在有家的幸福中。恍惚中,他早已经忘记了自己穿越者的身份,只把自己当成了朱慈烺本尊。
而从周后和定王、坤兴的表情中,他已然知道,他们三个一定还不知道京师里的流言和童谣,不然周后一定会忧虑。
不知道也好,省得担心。
另外,童谣虽然隐隐影响了崇祯帝,不过好像还在可控之内……
“今天的事,不许任何人在外面乱嚼舌根子!”坤宁宫中,送走太子的周后正在严肃地叮嘱徐高。
天家兄弟不和,有心结,不是光彩的事情,周后不想让任何人知道,包括自己的丈夫,崇祯皇帝。
徐高躬身,坚定的说道:“娘娘放心,此事一个字也不会泄露出去!”
乾清宫偏殿中,正在母亲画像前祈祷的崇祯帝,忽然想到了什么。
黄太吉如果真的死在了通州军中,那就是春哥儿的功劳啊。那一来,春哥儿的声望,岂不是更高?
……
同一时间,定王朱慈炯已经支走了坤兴公主,在灯下发了一会呆,然后忽然想起了什么,弹身而起,抓起笔来,在灯下写了一封密信,写完后,放下笔,轻轻一吹,小心装进一个特制的信封,转对身边的心腹小太监:“去,把这封信连夜送给李师傅!”
“是。”
小太监揣了信,急急而去。
小太监离开后,朱慈炯坐在灯下,久久不动,烛光映着他的脸,他脸色半黑半白,眼神里充满了矛盾,放在桌上的手,紧紧握成拳头。直到现在,他都有点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对那个人不满,并充满了那么多的恨和那么多的嫉妒?
只因为他害死了绿萝吗?
不,或许不是那么简单。
……
深夜,朱慈烺在太子府秘密召见萧汉俊。
作为京营军情司的实际统领,萧汉俊一直秘密留守京师,为京营打探消息,虽然在崇祯帝的旨令下,军情司的情报人员已经全部撤出了京师,且没有再返回,但萧汉俊本人,却一直都留在京师,一来,名义上,萧汉俊已经不是军情司照磨,二来,崇祯帝并没有斩尽杀绝的意思,对儿子的军情司,他还是有一定容忍的,只要不压过东厂和锦衣卫,军情司在京师没有明显的存在,他是可以睁只眼闭只眼的。
不过那是过去,在流言和童谣事件之后,不知道崇祯帝的心思,会不会有改变?
离京这么多天,朱慈烺急于知道京师动态,更想知道崇祯帝关于此事的真实态度,因此,回到京师的第一件事,他就是召见萧汉俊。
“东厂锦衣卫已经抓到了五六个传播流言的保定败兵,听说内廷还抓了一个太监,所有人都已经被秘密处死。”
“童谣居心险恶,必是建虏所为,虽然在战前,东厂锦衣卫号称已经肃清了京师的建虏奸细,但臣推断,建虏大军从通州撤退,京师九门重新开放之时,建虏留下的汉人奸细,很有可能已经混进了京师,他们用糖果小吃,蛊惑京师孩童,令他们传颂童谣,孩童没有分辨力,上当是很正常的事。”
“东厂锦衣卫只是抓捕传播流言之人,传颂童谣的孩童,也都被恐吓驱散,但并没有派人到通州调查秘密协议之事,通州的文官武将,也没有人因此而受到朝廷的询问。”
“臣以为,陛下的态度很明确,他对秘密协议是不信的,更不允许有人在京师传播流言和童谣。”
“王德化和骆养性两人的态度值得警惕,他们两人将查无实据的童谣和流言,禀告给陛下,虽说是职责所在,但未必就没有机心……殿下需要小心他们。”
一袭青衫的萧汉俊禀报。
“你以为,此事就这么过去了吗?”沉吟了良久,朱慈烺缓缓问。王德化和骆养性不是好鸟,这一点,他早就明白,他也从不期待他们两人会在御前说什么好话,但无奈的是,这两人都是崇祯帝的心腹,身为太子,他无法动他们,只能小心提防。
“臣不敢说。”
“说吧,我不会怪罪。”朱慈烺道。
“那臣斗胆了。”
萧汉俊抬起头,目视太子,烛光下,表情严肃的说道:“臣以为不会,就算流言和童谣都是假的,但两次击退建虏之功,天下无人能有,百姓对太子您的拥戴,也是实实在在,无人能否认的。陛下口中不说,但心中怕是已经有了芥蒂和不悦,以后殿下行事,怕不会像过往那么顺利了。”
朱慈烺沉思更久:“你以为我当如何?”
“无非是进和退。”
“如何进,如何退?”
萧汉俊缓缓道:“先说退。恕臣直言,就算没有童谣和流言,臣也建议,殿下此次大胜之后,应该歇一歇了。”
“为什么?”朱慈烺不喜不怒。
“子盖父光,过犹不及。”萧汉俊道:“虽然殿下是太子,大明储君稳固,但也不能违了人伦。”
朱慈烺久久不语,他能明白萧汉俊的意思,他的父亲崇祯帝,是一个非常好面子的察察之君,且一直都把能否掌握权力看的很重,他是否能接受年幼太子的声望,压过自己,是谁也不能保证的事情。
如果崇祯帝真起了疑心,对他有了芥蒂和提防,身为儿子和臣子,他又有什么办法呢?
除了退让、释疑,他好像并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
朱慈烺一时沉思。
萧汉俊察言观色,轻声补充了一句:“童谣说,一年两年殿上走,殿下自请卸去京营抚军,清心无为一两年,谣言不攻自破。”
“什么?”朱慈烺登时就皱起眉头。
他怎么可以卸去京营抚军、清心无为一两年?
虽然开封之胜和两次击退建虏入塞,大明朝已经从生死线上被拉了回来,喘过了一口大气,但这并不表示,大明朝就可以转危为安了,不说流贼未灭,张献忠仍然在湖广一带猖獗,也不说今年各地的旱情和灾祸,只说大明朝的财政困窘,就又已经成为一场迫在眉睫的大危机了。
去年的时候,他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