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崇祯十五年-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顿。
  看见朱慈烺,陈新甲连忙上前见礼。
  朱慈烺还了一礼,小声询问辽东现在的战况。
  和史书上记载的完全一样,松山战败后,祖大寿坚持了十几日后就出城投降了,或者说,这十几日他并不是在坚守,而是在跟建虏谈判,建虏提出合适的条件后,他立刻就投降了。
  内无粮草外无援兵,锦州已然是一个死局,祖大寿没有为明廷死战到底的决心,因此他的投降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作为一个穿越者,朱慈烺对祖大寿没有什么责怪,只有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悲伤,如果松山能胜,一切的结局就完全不同,但可惜啊,没有如果。
  从一开始朱慈烺对锦州就没有什么期望,他期望的是杏山和塔山,算日子,马绍愉肯定已经到杏山塔山了,不知道撤退之事进行的怎么样了?所以他重点询问的是马绍愉的情况。
第一百四十章 霸王别姬
  “昨天下午马绍愉就已经过了前屯卫,此时应该到杏山了。”陈新甲回答的很肯定。
  “吴三桂呢?他的兵有没有跟随?”朱慈烺问,这才是他最关心的,没有吴三桂的接应,杏山塔山军民想要安全撤退,恐怕会有一些困难。
  “已经出山海关了。”
  “吴三桂拖拖拉拉啊……”朱慈烺难掩心中的忧愤。
  “臣会催促他的。”陈新甲明白朱慈烺的意思。
  朱慈烺点头。
  陈新甲压低声音:“殿下,还有一件事,南直隶总督、浙江巡抚、还有长江水师提督联合上表,说长江水师护卫江南,举足轻重,一旦全部移驻天津,江南江防恐有门户大开的嫌疑,因此他们都认为,长江水师不可轻动。”
  长江水师移驻天津是朱慈烺的提议,现在此事出了问题,陈新甲当然要禀报。
  “兵部的意思呢?”朱慈烺不动声色的问,对江南官场的反对,他既意外,也不意外,大明各地的官员都没有大局观,只想着各扫门前雪,尤其江南官场更是如此,对江北抗虏和平贼的艰辛,毫无体察之心,既没有体察,也就想不到为朝廷分忧。
  “长江水师分为三部,一部浙江水师,一部南京水师,最后一部是登州水师,登州水师名存实亡,南京水师的船舰也没有多少,浙江水师才是长江水师的根本,所以臣以为,既然南直隶和浙江都有意见,那就不要动南京水师了,浙江水师一分为二,一半留防当地,另一半调防到天津。”陈新甲说。
  朱慈烺皱眉,对陈新甲的提议很不满意,这不就是糊弄事吗?一半留当地,一半调天津,浙江当地肯定会把精锐留下,而把老弱派到天津,如此一来,在天津建立一支强大水军,拱卫京师和骚扰建虏的两个目的就都落空了,或者说是增加了完成的难度。
  见朱慈烺皱眉,陈新甲心知不好,但他又实在想不出其他的办法,江南官场一致反对,且理由充分,朝臣大多数也不支持,所以兵部没有驳回的道理,能调一半浙江水师到天津已经很不容易了。
  虽不满意,但朱慈烺却也没有办法,看来长江水师是指望不上了,只能想办法在天津造船。
  和陈新甲谈话完毕,朱慈烺快步进入乾清宫。
  后殿的暖阁内,崇祯呆坐在椅子里,目光阴沉的吓人。他可以接受锦州的失守,但他不能接受锦州的投降,大明的忠臣烈子都哪里去了?祖大寿投降时,为什么就没有人阻止他?大明在辽东养兵数十年,耗费钱粮无数,竟然没有一个忠君之臣吗?
  想到这一点,崇祯胸腔里愤懑的像是有一颗炸弹,随时都可能爆炸。
  “陛下,太子来了。”
  王承恩轻步而进,小声禀告。
  崇祯点点头,意思是让他进来吧。
  朱慈烺轻步而进,在崇祯面前跪倒:“儿臣叩见父皇。”
  “起来吧。”
  崇祯打起精神,竭力在儿子面前表现出轻松淡定、父皇如山的威严,待朱慈烺坐下后,他淡淡问:“听说你今日在南海子操练武骧左卫了?”
  “是。”朱慈烺回禀:“武骧左卫兵强马壮,训练有素,不愧是我大明的精锐。”
  崇祯欣慰的笑一下,又问:“南海子怎么样?你在那挑了多少战马?”
  “两百一十六匹。”
  崇祯点头:“好,那就物尽其用吧。”
  “谢父皇。父皇,儿臣回城的时候,有一个戏班子在街头唱戏,儿臣觉得有趣,就停下了看了几眼,演的居然是霸王别姬,楚霸王和虞姬的事。”朱慈烺笑。
  明末清初是戏班子兴旺无比的一个时段,连阮大铖这样的名人,都乐衷于写戏,除了青楼酒楼,街道上也常常会有卖艺的小戏班子。不过除了明武宗之外,明朝历代皇帝对戏班子都没有什么兴趣,崇祯更是将戏班子视为霏霏之音,误国之音,见儿子对戏班子有兴趣,崇祯微微皱起了眉头。
  假装没看见父皇的眉头,朱慈烺继续说:“看了几眼之后,儿臣忽然有一个很大的疑惑,那就是,楚霸王力大无穷,乃不世之勇将,虽然他在垓下战败了,精锐尽失,但他还有江东的大片土地和百万子民啊,他为什么会放弃,宁愿自刎也不肯过江呢?难道在楚霸王项羽看来,他的一生只能打胜仗,连一次败仗都不能打吗?”
  “当然不是这样。”
  崇祯来了兴趣,这么长时间,朱慈烺还从来没有敢向他请教过什么呢,虽然国事不堪,但崇祯自认为文武全才,不论智谋还是韬略,都不比朝堂上的那些重臣差,解答儿子的疑问,完全不成问题。
  崇祯喝了一口茶,耐心为儿子解释:“当年刘邦项羽争夺天下,项羽胜多败少,原本占据优势,但不想后来刘邦得了韩信,又有萧何辅佐,一番合纵连横之后,竟然把项羽围在了垓下,所以春哥儿你要记着,礼贤下士,选贤用能,是君王最重要的品德,韩信原本是项羽的属下,但不为项羽所用,所以才会投奔刘邦,项羽若能重用韩信,又岂会丧命乌江?”
  “儿臣谨记。”朱慈烺拱手。
  崇祯继续道:“韩信一招十面埋伏之策将项羽的楚军精锐杀了一个干干净净,项羽虽然杀出了重围,跑到了乌江,但前有大江,后有追兵,一艘窄窄的小船,已经盛不下他的雄心壮志了,加上他性格高傲,极其爱面子,从江东带来的八千子弟已经随他全部战死,只觉得乘船过江无言见江东的父老乡亲,一番感慨失落,自刎乌江也就顺理成章了。”
  朱慈烺静静听,心中却忍不住的想,崇祯十七年,父皇你在煤山自缢之时,你心中是否也有项羽的不甘和愤懑呢?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崇祯轻声的念出了一首诗,声音颇为感慨。
  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第一百四十一章 性格命运
  崇祯性情激烈,从对《夏日绝句》的推崇就可以看出。
  朱慈烺拱手:“父皇,如果……儿臣是假设,如果项羽若能乘船过江,在江东重整旗鼓,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和刘邦争夺天下呢?”
  崇祯摇头:“难,刘邦有韩信和萧何辅佐,项羽身边无有贤能,纵使回到江东,恐也无力跟刘邦抗衡。”
  “若有贤能,项羽是不是就应该过江呢?”朱慈烺问。
  崇祯沉思道:“若有贤能,倒是可以过江。不过以项羽暴躁的性子,身边很难有贤能,连亚父范增他都容不了,又何谈其他人?”
  “所以性格决定命运,项羽的性子决定了他的失败吗?”朱慈烺问。
  “性格决定命运?”崇祯看着朱慈烺,眼有惊奇:“这句话倒是很新奇……是谁跟你说的?”
  朱慈烺不好意思:“没有人告诉儿臣,儿臣就是随口说的。”他当然不能告诉崇祯,这句话是前世里的名言,虽然不知道是谁所说,但却经常被人引用。
  崇祯点头:“我儿居然也能说至理名言……嗯,性格决定命运,想想还真是这样。”
  朱慈烺道:“兵法云,胜败乃兵家常事,胜不骄败不馁才是真正的王者,刘邦败了那么多次都没有想过放弃,有一次甚至把老婆孩子都丢了,但他从未有自杀的念头,屡败屡战,坚韧不拔,最后终于反败为胜,成为一代雄主,若使楚霸王当年能有刘邦十分之一的忍辱之心,乘船过江,重整旗鼓,再和刘邦一战,未尝没有成功的可能。”
  缓缓念了一首诗:“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的题乌江亭
  崇祯若有所思:“杜樊川所说,也有一些道理。”
  朱慈烺趁热打铁:“但楚霸王没有能忍住,只为了一时的颜面,宝剑一横,去了自己的性命,也成就了刘邦的霸业。所以儿臣以为,项羽不是败给了刘邦,而是败给了自己,能屈能伸大丈夫,有勇有谋才是真英雄,一味的意气,没有忍辱之心,终不能成就大事。”
  听到这里,崇祯心中一动,脸色刷的就沉了下来:“什么意思?你今日是来劝你父皇的吗?”
  朱慈烺赶紧起身跪在地上:“儿臣不敢。”
  “不敢什么?”崇祯眼有怒气:“你话都说的这么明显了?怎么的,在你心里,朕难道就是那个不肯过江的项羽吗!?”
  “儿臣惶恐。儿臣只是把心中所想说出来,辽东虽然丢了,但辽东并不是我大明的根本,只要京畿不乱,江南平安,将流贼赶回陕西,我大明江山依然稳如泰山,而今我大明最需要的就是休养生息,只要有三到五年的时间,扭转辽东的颓势,绝不是难事,因此父皇不必为辽东担忧。”
  “够了!”崇祯板着脸:“你父皇我还用不着你一个小孩子来教训!”
  朱慈烺吓的赶紧叩头。
  崇祯虽不是喜怒无常,但变脸发怒的速度却也绝对让人吃惊。
  朱慈烺跪着不动。
  崇祯呼哧呼哧的喘了几口粗气,喝了口茶,撂下茶盏,怒问:“对了,朕问你,你下午又做什么出格的事情了?”
  “儿臣没有呀。”朱慈烺假装不知道。
  崇祯虽然是怒问,但朱慈烺却能清楚感觉到他言语中并没有多少怒意,也就是说,刚才的那番劝说起作用了,虽然崇祯表面不承认,好像对儿子很生气,但内心里却是听进了一些的。
  “没有?没有嘉定伯怎么会哭丧着脸来见你母后?他在城西的米店,又是谁拉了两千石粮食,却一两银子都没有留下?”虽然坐在宫中,但对北京城中的一举一动,崇祯还是有一定了解的,东厂和锦衣卫两道情报系统,时时都会向他汇报。
  “儿臣正要向父皇禀报,嘉定伯的米行价钱太黑,那掌柜的居然想要宰我,儿臣一时不忿,就把店中的粮食都拉走了,不过儿臣会找外公商议的,儿臣想,外公一定不会介意的。”朱慈烺道。
  崇祯哼了一声,好像是在说你把你那个外公想的太好了,除了钱,他是谁也不认的,不过这话不能直接跟儿子说,只冷冷道:“你自己处理,处理不好,拂了你母后的威仪,扫了朝廷的脸面,朕可不饶你!”
  “是。”
  “下去吧。”
  “儿臣告退。”
  等朱慈烺走后,崇祯看着朱慈烺离开的方向,忽然问:“王承恩,你说太子会付银子给嘉定伯吗?”
  王承恩为崇祯换了一杯热茶,小声道:“太子殿下睿智果敢,那掌柜的有眼无珠,居然狮子大开口,宰太子的客。依奴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