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混在五代当皇帝-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到从毡帐中传出来的咒骂声,一直守候在帐外的赵阔苦笑着摇了摇头。帐中人所骂的“汉儿”和“周人”当然不是指他,不过要让他对此置若罔闻则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心理建设,等到哪天赵阔终于彻底地自认为是契丹国人了,帐中人的类似叫骂大概就不会再让他难堪。
高粱河一败,萧乾就带着他迅速逃回了檀州,结果周军后脚就追了上来。在高粱河被吓破了胆的萧乾当机立断带着家人和亲兵弃城而走,无奈周军是紧追不舍,逃到古北馆的时候他们又发现前面堵路的也是周军,走投无路之余萧乾差一点就要自刎了。还是赵阔求生心切,也有一些急智,在危急时刻劝得萧乾和家人弃马翻山而逃,周军或许是连续追击之余体力难支,又或许是对少数人逃跑不以为意,最终只是冲着他们放了几铳就没有再追了。
可就是周军临别的那几铳差一点要了萧乾的命。翻山的时候大家都忙着逃命也没有察觉,就连萧乾自己都没有醒觉,等到翻过蟠龙山找到北安州的一群牧奴,喘息方定的众人这才发现萧乾的腰背以下都已经被血浸透了,而萧乾更是被腰臀之间的疼痛惊得昏了过去。
好在耶律撒剌跟着丈夫萧乾逃了出来,作为耶律兀欲的第三女,她和积庆宫的宫分人多少还有一些香火情,于是大家就暂时在这个牧场安顿了下来,一边为萧乾寻医问药。醒过来的萧乾心中对自己的伤势隐约有些猜测,不禁对造成这一切的周军怒火中烧,于是以后这段时间他就不断地派手下去古北口骚扰,甚至通过耶律撒剌支使积庆宫人参与这类袭击。
这一停留就是一个多月,萧乾的伤势就一直不见好,附近的医生也请遍了。也就是耶律撒剌和萧乾在还有些人脉,前几日才请到了远近闻名的马神医,一个曾经跟随太医直鲁古学习针灸的汉儿医者。
这个时候,马神医正在毡帐中给萧乾瞧伤,听萧乾在里面发出的嘶吼,赵阔觉得情形很不乐观。
过了半晌,帐中的痛呼和咒骂渐渐平息,只是还有隐约的呻吟哼唧声传出,门帘一掀,从毡帐中出来一个须发花白的医者,背着个药囊,扶着门帘又向帐内看了看,叹息一声,这才放下门帘转身离开。
“马神医,萧郎君的伤势到底怎么样?”
终于见到医生出来,赵阔再也忍不住,急忙凑上去问了一句。
被称作“马神医”的医者抬起眼皮瞅了一眼赵阔,那个萧郎君和手下人都喜欢说汉话,他倒是不以为异,更何况他自己也是汉人,都说汉话对他还更方便一些。眼前这个人一直都守在帐外,显见得是萧郎君的心腹,却也不必瞒他。
“难!尾闾烂兮……”
“啊!?尾闾是甚?尾闾烂了,那就是烂尾了么?可是人又哪来的尾巴?”
还没等马神医说完,赵阔就一惊一乍地插上话了。伤势迁延一个多月,烂了是可以想象的,可是马神医说的这个“尾闾”还是很让赵阔惊诧,周军的铳子确实是打中了萧乾的屁股,但是牛马的屁股那里有尾巴,人可没有。
马神医瞭了赵阔一眼:“尾闾即是长强穴,人虽无牛马一般的长尾,尾骨却是有的。萧郎君是尾骨处中了劲弩发出的铅子,不仅是伤了尾骨,而且一个多月的时间铅毒未除,让尾闾处都彻底烂了。”
“那……”
赵阔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虽然他还是没听懂,不过听上去好像是很严重的样子,自己好不容易找到个靠山,本来还指望着互相借力爬上一定的高位,然后借助契丹的力量给自家报仇呢,这一下全盘打算说不定就要泡汤了。
“放心,萧郎君的生命无虞,就是伤了尾骨会稍稍影响骑马……另外,尾闾烂的时间长了点……”
马神医说到这里迟疑了一会,翻了翻眼皮瞅瞅赵阔,想了想还是没有说下去。
萧乾的因伤迁怒,影响到的却只是北安州的一个牧场而已,几十个契丹兵的反复骚扰,就连古北口守军的正常作息都干扰不了。可是离开了萧家自己的族落和积庆宫在北安州牧场的宫分人,萧乾夫妇谁都指派不成,莫说耶律述律此时正因为耶律屋质大军的落败而一心求和,单凭萧乾夫妇的身份,那就根本没法影响耶律述律的决策。
燕山前后终究还是平静了下来,几个山口关隘的交通虽然都暂时断绝了,其间的紧张气氛却早已不再。就是一直铳声不断的古北口,在萧乾连续丢了十几个亲兵的性命之后,也不得不停止了骚扰。
整个原契丹的南京道地区都归入了大周治下,而且略经扰攘就恢复了和平生活。虽然暂时还没有划定军额,州郡兵和驻屯禁军也没有分派,因为北面行营的全部军力都驻扎在这里,天子也暂时驻跸于幽州,整个地区的治安还是显得分外的良好,郭炜临时任命的北平府和平州地方官更是迅速进入了角色。
郭炜暂时留在幽州不回东京,一个理由是当地的防务尚未安排妥当,另一个理由就是盛暑季节南行不便。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盛暑,一支使节车队却从霸州进入了北平府地界,顶着烈日往幽州匆匆赶路。
………………………………
第九章 唐主李弘冀
第九章 唐主李弘冀
“……六月庚申,唐国主景薨于其南都之长春殿,年四十六……”
幽州内城的内苑正殿之上,礼部主客员外郎李承确正在向郭炜汇报藩国的突发事件。李承确是李瀚的长子,这次随驾出征本来只是各部郎官的寻常差遣,却不想往北边走那么一遭,就迎来了父子团聚,二人对郭炜的感恩戴德那自然是不消说的,李承确此刻正是干劲十足的时候。
李景在显德八年年初即迁都南昌,郭炜当然是知道的,当时他还派了通事舍人王守正前去劳问,只是万万没有想到迁都才半年不到,李景就这么地故去了。这也是因为郭炜很不把失去了淮南的南唐当一回事,一直到对方的告哀使奔赴幽州行在,他这才想起来在自己的记忆当中李景确实是死于这一段时间。
李景是在淮南战败之后不久就动了迁都的心思。
南唐在失去淮南以后,国都金陵与周境就只剩下了一江之隔,又是处在大江的下游,一旦形势有变,周军随时都可以兵临城下,那时候要依赖外面的勤王大军,恐怕又会催生一个刘裕、陈霸先了。
已经被淮南之战吓破了胆的李景,要说主动谋求恢复淮南那是万万不敢想的,可是退缩但求自保苟安的话,却是再怎么谨小慎微地向郭荣父子表示恭顺,他待在金陵还是觉得卧不安枕。于是李景将目光转向了金陵上游,地处大江支流赣水之畔的洪州重镇很自然地就落入了他的眼帘。
洪州位于江南西道的北部,东靠彭蠡湖(今鄱阳湖,湖面位置稍有不同),西界赣水,北距大江二百余里,藏身于小孤山、怀玉山、武功山、庐山等诸峰拱卫之间,向北的防御除了可以借助大江之外,还有大湖和群山掩蔽,鄂州上游的周军也无法顺流而至,单论防御却是强过了金陵许多。
而且洪州虽然地势险要,周围有群峰拱卫,却不是交通不便的地方。洪州的水路交通发达得很,周边又临近彭蠡湖滨的富庶平原,作为都城并没有物资匮乏之虞,李景虽然是恪于形势而迁都于此,以退缩保守的国策来看,倒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不过李景在显德六年升洪州为南都南昌府,距离迁都之日只有一年多,迁都的时间上未免仓促了一些。才用了一年多时间修葺宫室,就匆忙地进行迁都,却也是因为郭荣英年早逝,李景实在把握不住中原的政局,怕了随时可能出现巨变的北方邻居。
只有一年左右的准备时间,失去了淮南的南唐又是国力大衰,短时间内很难把新都修治完备,所以南都的宫室仍然十分狭小,城阙仍显卑陋,最要命的是南昌的夏季十分酷热,战败之后精神颓丧的李景居然连第一个夏天的苦热都没有能挺过去。
虽然郭炜在心里面完全不把李景当回事,南唐在他的统一计划里面也是必取的,但是这乍一听到李景的死讯,郭炜还是涌起了深切的同情。
李景这人中人之资还是有的,其父李昪比起郭威来也不会稍逊,所以他承继的基业其实并不比郭荣差。奈何和郭荣活在一个时代的主君就只能与郭荣去比寿命,比较其他的那根本就是在自曝其短,李景也就是在和郭荣的正面比较中显露出其志大才疏的本质。
随着李景的故去,一个时代就要宣布落幕了,平庸的二世祖还剩下蜀国的那个孟昶——至于北汉,所谓的开国者刘崇本身就是承袭了后汉的部分资源,还要靠着做契丹的侄皇帝才站得住脚,完全没有资格和孟知祥、李昪、郭威他们相提并论。
郭炜在这边神游天外,从外表上看却像是在仔细地倾听李承确的汇报,这种能力却是开多了会给练出来的了。李承确看不出来郭炜的心思已经完全不在殿内,仍然是在那里一板一眼地汇报着:“……遵遗命葬之于南昌西山,太子监国弘冀即位于金陵……”
“什么!‘太子监国弘冀’?李弘冀?不是李从嘉么?”
李承确前面说了大半天,郭炜都一直是在想着自己的心事,不料这时候只是中间一段话里面的一个人名,突然就把郭炜的注意力给拉了回来。
“是李弘冀,唐国的监国太子。唐国主迁都于南昌,留太子在金陵监国,国主薨了自然是监国太子即位。陛下方才提到的那个李从嘉,他只是唐国的郑王啊,唐国新任国主弘冀已经进封其为吴王,并且作为唐国的告哀使赴阙,现在正随江南进奏使陆匡符赶赴行在。”
郭炜的问话有些古怪,不过李承确也没有去琢磨那么多,陛下明见万里,可不是臣下可以轻易揣度的,李承确只是把自己知道的一五一十讲出来便罢。
郭炜皱皱眉,是了,李弘冀的年纪又不大,这李景才只有虚岁四十六呢,那李弘冀顶多也就是三十出头。原先的历史上为什么继位的是李从嘉呢?好像是之前的太子李弘冀暴病而亡了,李从嘉作为年长的嫡子才得以成为太子的……现在李弘冀还没有死,并且得以顺利继位,这么说蝴蝶效应发生在这里了?
“伯玉,你不是曾经向朕夸口过,你就是为了真相而生的,这世间的真相就没有你查不出来的么?”
午后,同一个地点不同的人,郭炜的话中隐含埋怨,其中有一般官员无福承受的火气。不过这样的责难在锦衣卫巡检司副都巡检章瑜听来却是十分的亲切,虽然这句问话让他一头雾水,那种亲切感还是使得那张圆脸上充满了感动。
“是的陛下,臣一直在努力做好陛下的耳目,必不让世间有大事瞒过了陛下!”
“唔……那唐国的太子李弘冀没有死,你为何不来报告?”
“啊?”章瑜听得就是一个愣怔,陛下这句话问得可有些奇怪啊,这个问题到底啥意思呢?
呃……郭炜话一出口就知道不对了,这头一次碰上不是由自己导演的重大历史变化,失态了失态了……想问题想得太深,结果问话就完全脱离了常识,太突兀了。作为一个不可能知道未来的人来说,“李弘冀没有死”应该是常态,并不值得报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