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混在五代当皇帝-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弘冀没有死”应该是常态,并不值得报告,只有“李弘冀暴病而亡”才是值得报告的重大事件。

    “嗯,朕方才没有说清楚……锦衣卫巡检司或者其他什么部门在唐国的中枢也是有消息来源的吧,前两年那唐国的太子李弘冀是不是有过暴病濒死的事?”

    郭炜字斟句酌地整理着自己的问话,希望可以慢慢过滤到有用的信息。这个世界上只允许存在一个主角,刚刚才通过详细调查排除掉范含是穿越者的可能,郭炜可不想看到南唐那边冒出来位置这么好的一个魂穿者。

    “待俺想想……”

    章瑜挠挠头,在郭炜面前他还是很随意的,不经意的小动作不断,没有那些大臣的死板规矩。

    “好像是有那么回事。”章瑜的记忆力还真不是盖的,也就是稍微挤榨了一下脑汁,马上就在脑海中找到了相应的资料:“记得是在显德六年秋的样子,唐国前太弟李景遂暴卒于洪州几个月以后,李弘冀在金陵也是得了急病,李景宫中的太医都一筹莫展了,还是李弘冀自己随身备有神药,这才得以不死。”

    “神药?还随身备着?”

    这可是越说越像了啊,听起来还是一个高明医生魂穿过来的,既可以给自己诊病,还会制造对症的药品。

………………………………

第十章 蝴蝶翅膀

    

    第十章 蝴蝶翅膀

    “就是当年救过王枢使的速效救心神药啊。陛下从陈抟仙长那里得来的丹药秘法,在救治心疾方面是有奇效的,自从王枢使急病获救以后,这神药就名声大噪,各地的富豪显贵都不惜重金求购。太医局遵照陛下的吩咐谨慎安排生产,炼制了很多,除了留一部分给宫中和朝臣备用的,其他的都作为回赐外藩的重礼或者通过颉跌家对外发卖,一瓷瓶药剂的卖价通常都要数千钱。听闻那李弘冀素有心疾,所以他随身都备着几瓶,好像一瓶药就花了他一万钱呢。”

    听了章瑜的详细解说,郭炜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改变历史轨迹的风暴还真是自己这个蝴蝶翅膀扇起来的。

    在继位之后,随着需要处理的事务日趋繁杂,自己对很多事都只能够抓大放小,朝政、军务和军器监开发署的事情还能亲自常抓不懈,像那些已经开发出来的民用产品如何销售牟利早就被扔给其他人管理了,这也就难怪自己不知道其中的具体详情,锦衣卫巡检司虽然掌握情况却没有向自己专门汇报也在情理之中。

    这还真是〇〇那个xx的了。本来以为自己魂穿到了这个时代,那当然就是承蒙天眷,具备着十足的主角光环,那么这个世界就应该围着自己转啊,谁知道在其他地方还有它们自己的主角。

    按照预想,不仅是现在的一切都应该尽在自己掌握,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化也都应该由自己来主导,完全可以被自己所掌控,即使需要对可能的历史走向进行推演,那也会是自己的智囊团首先推演出各种结果,却不成想这么早就在南唐这么重要的地方出现了自己根本没有预料到的发展。

    这个时代一国之君的影响还是相当大的,李弘冀意外幸存而得以继位为南唐国主,那行为风格和前任的李景肯定就是不一样的,和自己所知历史上的李煜继位也会是截然不同的。李从嘉没有成为李煜,换上来的是一个为人忌刻却也杀伐决断的李弘冀,枢密院里面的多套预案就只好作废了。

    头疼啊……好在郭炜已经不是太依赖对历史的先知先觉了。之前靠着先知先觉保住了性命,又靠着科技树建立了嫡系军队,现在的郭炜算是初步把握了朝政,随着内政逐步走上轨道,历史走向的变化本来就在计划当中。

    北伐幽蓟,就是郭炜主动改变历史走向的决断。在充分的物资情报准备下,北伐的整个过程并未超出郭炜的预计,事先规划的那些预案完全涵盖了所有的变化,在众人面前显得智计百出指挥若定的郭炜,其实都是根据预案的流程进行着简单的决断而已,所谓的“智略”说穿了就是成百上千人经年的心血汇聚。

    李弘冀继位南唐国主这件事,和北伐幽蓟的区别只是在于其并非由郭炜自己所主导罢了,起始阶段缺乏主动权给郭炜造成的困扰,终究只会是一时的。有着相对完善的情报渠道和初具雏形的参谋机构,这样的变化总还是应付得来的,需要的仅仅是自己为运筹帷幄多付出那么一些心力,利用自己的预见给情报人员作出合适的指导,给分析人员提供一点思路。

    自己在情报工作方面的优势还是相当巨大的,工业化社会的大视野给情报工作带来的巨变,远不是这个时代的各种间谍计可以想象的,若是说以前的间谍还是停留在一个个奇思妙想上面,多数情况下需要依赖个人经营和运气,工业化思路的情报工作需要的就是简单粗暴的投入和事无巨细的资料搜集,以及对繁芜资料的细致分析。

    眼前的这个章瑜章伯玉又无愧于自己给他的真相党党魁定位,情报资料掌握得充分而确实,情报整理工作看样子也是做得很不错的,记忆力还十分出众,经常能够做到不依靠翻查档案而时刻为决策提供及时的情报参考,实在是郭炜这种情报工作方法的良材。

    “原来如此……伯玉,以后对江南的情报工作,除了关注李弘冀及其中枢之外,再分一部分精力到地方守将方面去,像武昌节度使林仁肇及其部下的动向,还有南都留守是谁,都有哪些军政举措,都要去尽力详查。对了,那个在常州大破吴越军的柴克宏,听说在战后不久就病故了,你也着人去查一查他还有没有成年的子嗣或者兄弟,他们是否从军,军略军声又是怎样。”

    李弘冀这个人虽然史料记载不多,但是郭荣亲征淮南的时候,南唐在常州击破助战的吴越军从而免于两面作战,李弘冀的知人善任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当时的李弘冀以燕王爵镇守润州,正当年少,又不习军旅,真正驰援常州指挥打仗的是柴克宏。但是如果没有李弘冀的保护和信重,柴克宏早就像朱元一样被临阵换将了,哪里还会有后来的常州大捷,不是和紫金山大营那样惨败就已经不错了。这和他的叔叔齐王李景达一比较起来,李弘冀无疑越发显得刚毅果决,在李昪的儿孙里面绝对是个异数。

    烂船还有三斤钉,南唐虽然丧失了淮南,不光是失去了藩屏腹里的战略要地,土地人口也十去其三,税赋来源更是损失近半,但是以剩下的疆界来说也还算是一个大国,其江南辖境尚称富庶,真要是有一个杀伐决断之人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的话,卷土重来做不到,给郭炜的统一事业增加障碍则还是无疑的。李弘冀这个人,看之前的行事,显然比李景和李从嘉更像一个可能振作的中兴之主。

    对这种人,必须防患于未然。

    是否要调整战略顺序以先发制人,因为牵扯的方方面面过于复杂,还可以细细推敲再议,但是加强对南唐的情报工作则是可以立刻抓起来的。李弘冀本人自然是情报工作的重中之重,柴再用柴克宏父子既然是连续发过光的,这个将门世家当然也要纳入观察视野,林仁肇则是淮南之战中南唐硕果仅存的大将,史彦超之死虽然多半是因为他自己的莽撞轻敌,林仁肇部的战斗力还是给郭炜留下了一定的印象,这种人是要重点防范的。

    “知道了,臣这就去安排。”

    章瑜可没有去想那么多,郭炜是怎么吩咐的他就怎么去做,反正自从跟随郭炜以来,章瑜还没碰到决策层面有过重大失误的情况。决策自有郭炜和朝臣来做,他只需要发挥出自己的特长就是了,为什么忽然要加强对南唐的侦查,为什么会具体到几个将领、家族,那都是郭炜明见万里,不需要他多问。

………………………………

第十一章 江南李从嘉

    

    第十一章 江南李从嘉

    “臣陆匡符(李从嘉)叩见陛下。”

    郭炜看着伏于阙下的两人,尤其关注其中那个年约二十四五岁的青年,神情间略有些恍惚。

    这就是那个文名盛于千年之后的李煜?看上去倒是仪表不凡的,身量也有那么高,比起燕赵之人都是毫不逊色,一点也不像自己印象中的江南人士,不过他那俊逸的外貌确实很有江南风范,可以说尽得繁华和煦之地的造化灵秀。

    就是看他前来觐见时按照礼部安排做下来的这一套礼数,那也是自幼历练的世家做派,早已经洗去了其祖的草莽之气,礼数周全而不繁琐,一路做来仪态动作毫无挂碍,神情恭敬而不见屈辱,洒脱又不显张狂。

    李从嘉啊李从嘉,后世那些好文的人都感叹你是生错了时代投错了胎,最终是选错了职业,或许真的是如此。就像以后的赵佶如果是个出身中等人家的书画家,那一定是名满天下而终生不失富贵,即便是到了千年之后也还能以书画大家的名号著于史册,眼前这个李从嘉虽然还没有写出那些脍炙人口的词作,单是凭着这份家教和传说中的精通经史、文词遒丽,做个清贵的翰林学士还是不在话下。

    因为自己这个蝴蝶翅膀扇起来的小风暴,李从嘉再也不会是南唐后主李煜了,南唐即便还有后主,那也只会是李弘冀或者李弘冀之子。亡国的亲王怎么也要比亡国之君好过一些,再说自己也不会像赵二那样荒唐,李从嘉的命运应该没有了那些坎坷,自己无意之间带来的这种改变,对于李从嘉本人来说无疑是一件幸事——虽然因为李弘冀的为人深沉忌刻,李从嘉这个时候未必能够体会到这种幸运。

    只是有句话叫做文章憎命达,没有了衰世之中继任国君的沉重责任,没有了亡国之后的惨痛对比,也就没有了那些沉痛哀婉的家国之思,李从嘉在词作上还能够达到他在另一个时空曾经达到过的高度么?

    眼下的李从嘉词作当中的情绪仍然是轻松洒脱的基调,充斥着豪侈飘逸的味道,虽然在题材选择上比起花间派有些创新突破,可是在文字雕琢方面却又比不上温庭筠,了不起将来成为一个大号的温庭筠,这却是文坛的一大损失了。

    又或者,因为李弘冀对他的猜忌,因为李从嘉面对兄长的猜忌采取的深自韬晦寄情经籍山水的态度,将来的李从嘉可以凭着天赋和生活阅历给隐逸派词作开宗立派?自号钟隐,钟山隐士……这才是段誉的真正原型吧?

    就在郭炜的思忖间,江南进奏使陆匡符和唐国告哀使吴王李从嘉行礼已毕各自落座,看到郭炜在御座上出神,各自心中狐疑,却是不敢出声打扰。

    “嗯……唐国先主奉本朝正朔以来奉命唯谨,安守本境勤政恤民,先帝和朕都是心知的,不意国主却在壮年之时薨于南都,朕甚为叹惋。二卿旬月之间即从南都和金陵赶至行在告哀,足见新任国主绍述之诚,中朝与唐国自为一家,朕与汝国大义不改。只是朕怎么听说汝国新任国主在行即位大典的时候,御宫门立金鸡竿、降赦如天子之礼?”

    郭炜回过神来,见陆匡符和李从嘉两个人在座位上战战兢兢地等着自己发话,连忙温言抚慰了一番,不过还没说上两句就是话锋一转,提到了他从锦衣卫巡检司那里得到的最新情报,就李弘冀登基之时的逾制向陆匡符进行诘问,一时间声色俱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