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混在五代当皇帝-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接着就是因为药室中装入的火药药力不足,使得铅丸的射程和威力居然还比不上弓弩,然后试射人员开始加大药量,结果就是不断的炸膛,造成了试射人员的大量伤亡,使得火铳试射被镇海军的牙兵们视作畏途。

    幸好失败的试验还是让林仁肇看到了希望。刚开始的射程和威力不足,那是药力不够的问题,这个很好解决;后来加大药量产生的炸膛,那自然是因为铳管不够结实,只要加厚加粗或者换材料就是了。

    用熟铁卷制铳管,想做得管壁更厚,润州的工匠做不出,他们就试着用生铁去铸造,可是炸膛却更为频繁。有工匠在无奈之下提出来用生铁铸造铁棒之后钻孔,可是这样的细长孔工匠们更是无力加工——生铁太硬,工匠们手头就没有更好的刀具。

    多次碰壁以后,慕容英武只得承认自己学不到周人的精髓,为了尽快制造出可以抗衡周军的兵器,铁制铳管的试制就只能暂时搁置,他决定换个材料试试看。恰好李景准备迁都南昌,因此把林仁肇从润州移镇鄂州,而鄂州羊山镇和永兴大冶青山场院的官冶出产铜、铁、银,武昌节度使可以留用一部分铜料和铁料,这部分铜料就全给慕容英武的兵器研制工作了。

    改用青铜以后,慕容英武的火铳试制工作终于走上了正轨。

    青铜比生铁可要软得多了,而且青铜铸造都有数千年的历史,不管是预防夹渣、气泡还是内膛加工都已经是成熟工艺,唯一的缺陷就是材料太贵而且来之不易。不过为了两国交兵这个重大目标,钱财方面的付出总是必须忍受的,何况仅仅是试制阶段的少量付出。

    慕容英武首先造出来的是小型铜铳,因为他从周军那里看到的就只有小型火铳。只是因为材料从熟铁换成了青铜,为了防止炸膛,他搞出来的小型铜铳比他看到的周军火铳要粗大了许多,加上青铜本身就比铁要重,即便是小型铜铳也是重得吓人。

    最后基本定型的产品,前端的那一段青铜管已经就很难用单手端平了,在后端加上木柄以后更是会一直往下坠,即使双手握着都难以长时间平举,更不必提使用者的右手还必须经常去点火。不过这却是难不倒慕容英武和他手下的工匠,群策群力之下,铳管前端安装一个支架的设计很自然地就出现了。

    这就是慕容英武向恩主林仁肇献上的第一件礼物,也就是林仁肇给李弘冀的密奏中提到的抗衡周军的有力武器。

    不仅如此,慕容英武还很会举一反三。在和那些工匠一起混上了两三年之后,他早就发现大型的青铜铸件比小型的更加容易加工,于是大型火铳的构想很快就被他提了出来——虽然他从未在周军那里发现过这种兵器。

    仅仅在向林仁肇进献小型铜铳一个月之后,用木架作支撑的大型铜铳就宣告定型,慕容英武仍然选择了这个远离鄂州城池的地方作为靶场,对林仁肇进行展示。

    当然,再好的兵器也不能完全无视成本,慕容英武也深知南唐的财政紧张状况,铜钱的缺乏更是四境诸国共同面临的难题,只要有可能用铁器代替铜器,他都一直在努力。

    铸铁的铳管始终未能获得成功,无论大小,不过在铜铳成功的鼓舞下,熟铁卷制小型铳管总算有了眉目,心态变得轻松的慕容英武只用一个奇思妙想就解决了炸膛问题——给熟铁管多上几道铁箍。这样的小型铁铳比先前的铜铳要轻上不少,花钱也更少,虽然比起周军的火铳来还是要显得过于笨重。

    “这铁铳的射程和威力比以前的铜铳还要强啊……照我看来比周军的也不差,我军恃此足以抗衡周军了,又不必烦扰陛下调拨大量铜料,慕容牢城使功劳不小。”听着隆隆的铳声和船上的稻草人身上铁甲碎裂的叮当声,林仁肇欣喜地说道:“慕容牢城使数年来呕心沥血之作,陛下有何赏赐先不说,这火铳我看就可以叫作‘慕容铳’了。”

………………………………

第十五章 唐国兴自武昌?

    

    第十五章 唐国兴自武昌?

    慕容牢城使也就是慕容英武了,这个职务的全称是鄂州牢城都指挥使,负责指挥鄂州的牢城军,承担鄂州的内城防务,是担负守城重任的核心军官。自从慕容英武弄出黑火药以后,林仁肇一直想给慕容英武酬功,让他从一介布衣宾客转授实职,等到小型铜铳试制成功,林仁肇终于得到机会给了慕容英武一个交代。

    “铁铳不过如此,终究是仿周军已有的兵器而作,再强却也强不过周军去。倒是下面放着的那一排大铜铳,乃是职部自创,就连周军当中也是没有的,一管铳发火即可胜过十余劲弩发射,无论在守江、守城还是阵战之中都是一样利器。”

    慕容英武没有因为林仁肇的夸赞而飘飘然,虽然林仁肇给铁铳的命名还是颇让其感动的。林仁肇在这里夸耀自己制作的铁铳射程和威力不下于周军,慕容英武不知道这是为了鼓励自己,还是林仁肇本人需要壮胆,但是慕容英武自家人知自家事,他可不像林仁肇那么乐观。

    当年慕容英武在濠州城头目睹周军使用火铳压制濠州的守军,那是在百步以外杀伤力仍然不减,而且准头甚佳的,现在自己主持制造的小型铁铳如何能比?这些小型铁铳射击距离岸边才十几步的船上稻草人,总的射程也就是三十步的样子,像周军的火铳一样破甲是肯定能够做到的,但是这射程和威力怎么敢说不次于周军的火铳?更何况自己的这些小型铁铳看着就比周军的火铳笨重了许多。

    不过自己并不需要气馁,那大铜铳的设计就是自己的独到之处。虽然大铜铳的射程并不比小型铁铳更远,但是威力则强得太多了,这可是当年在周军阵中都没有看到的好货。其实大铜铳的制造比小型铁铳还要简单,慕容英武也不清楚为什么周军没有搞出来,他也没有兴趣去深究这一点,只要知道连周军都没有这种兵器,慕容英武心中就很是自得。

    似乎是为了呼应慕容英武的自豪,小型火铳的试射停歇了片刻,等到上船检查射击效果的军士回返以后,随着一阵号令,负责试射的士卒点燃了布列在湖岸边的五个粗大青铜管后端的引线。

    在众人的注视之下,青铜管的管口喷出烈焰,支撑青铜管的木架剧烈抖动着向后退去,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发射场顷刻间被一股青烟所笼罩,接着就是停泊在湖边的船只那传来一阵噼里啪啦的响动,木屑、草屑如雾般腾起。

    等到发射场的青烟渐渐散去,船队那里木屑和草屑形成的烟雾沉寂落水,林仁肇就看见原先排列整齐的五个青铜管已经是歪歪斜斜地分布在岸边,支撑它们的木架在湖滩上留下了一道道扭曲的划痕,而湖中船只上的稻草人已经支离破碎,几艘船只向着岸边一侧的船板千疮百孔。

    “乖乖不得了……只有五门大铜铳发射,那船上就难以站人了,这要是大铜铳再多一点,又有什么船只能够靠岸?”

    武昌节度使都押衙庄友直在林仁肇身旁连连乍舌,惊叹之前溢于言表。

    “呵,叔益看到的还只是大铜铳发射铁砂、碎石的效果,砂石铁片虽然密集,却也过于碎小,威力稍稍不足,横扫船上的水手战卒是足够了,可是却难以打坏船只。”

    最冷静的还是慕容英武,只因为他早就看过射击效果了,这一次他是专门演示给林仁肇看的,庄友直只是沾光而已。不过林仁肇阅历丰富,虽然五门大铜铳的齐射也让他震撼不小,但是他还能保持平静,庄友直毕竟年少,此刻又不是在战场上,没有了那种生死之间的压力,情绪外露也是难免。

    所以林仁肇还在那里静静地观摩思索,庄友直却接着说出了心中的疑问:“那船板不是已经被打成蜂窝一样了么,难道还有更厉害的手段来打坏船只?那却是要打成什么样,莫不是直接把船给打沉了?”

    “叔益猜得不错,就是可以将船打沉。”慕容英武看出了林仁肇和庄友直的狐疑,倒也没有卖什么关子,只是接着补充道:“只要把铁砂碎石换做完整的石弹或者铁弹丸,若是能击中船板就可以直接将其打碎,如果一艘船中上那么几铳,那是必定会沉没的。只是完整的石弹和铁弹丸需要与铳管相合,制作和打磨都甚为不易,而且现在只有五门大铜铳,用石弹和铁弹丸无法覆盖船只,一时间可能会看不出效果来,所以这一次我就没有准备这个测试。”

    “嗯……不错!既然碎石都可以将船板击成这般模样,更大的石弹或者铁弹丸定然是可以击破船板的。只是弹丸稀少的话就不易打中船只,若是不能打中,威力再大也是枉然,如今大铜铳的数量还是太少了。”

    林仁肇一直听到这个时候才正式发话,他一发话可不是像庄友直那样浮于表面,着重的也不是一时的热闹,林仁肇重视的是真正的战斗力相关。

    “慕容牢城使,武昌军的作坊一个月可以生产多少大铜铳和小型铁铳?”

    “节帅,如今有了小型铁铳,小型铜铳就无需制造了,那么以武昌军自有的铜料,除了用于钲、、锣等军器以外,剩余的多数都可以用来制造大铜铳。一门大铜铳用铜约达三十斤,这样的话,计算鄂州羊山镇和永兴大冶青山场院的官冶出产的铜料,其中武昌军留用的那一部分可供月产大铜铳五门。”

    慕容英武早就预料到了这个结果,自己试制的兵器绝对入得了林仁肇的法眼,剩下来钱和工匠的问题就不属于自己的责任了。

    在心里面盘算了一回,稍微歇了口气,慕容英武继续说道:“至于小型铁铳,一杆耗铁约有十斤,以官冶出产的铁料而言,除了应付甲胄和刀枪弓矢的消耗,剩余的铁料可供月产铁铳一百杆。”

    略微迟疑了一下,慕容英武又再次补充了一句:“只是军器作坊的工匠不足。大铜铳还好说,月产五门只需要熟手工匠十人而已,再加上二三十个徒工就可以了;可是小型铁铳卷管和钻管的要求甚高,两个熟手工匠加上四个徒工一个月也只能钻得一根铳管,要实现月产一百杆铁铳的目标,需要熟手工匠两百个加上徒工四百,这对于武昌军来说实在是不可能的。”

    “咝……”

    林仁肇听到这里,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因为这是慕容英武头一次说出“不可能”三个字。他还完全没有想过工匠的问题,只因为以前军器作坊打造甲胄刀枪也是成千上万的,他从来就没有发现过缺工匠的情况。

    “军器作坊的工匠不是有很多么?实在不行就从弓弩坊和刀枪坊那边挪一些过去,小型铁铳若是好用,今后弓弩倒是可以省下来的。”

    “节帅这样安排从长远看倒是可行。只是卷管和钻管的熟手工匠并非从其他地方调用老工匠就可以的,以前从来没有做过的话,一个老工匠也要试做几个月才能够熟练掌握,所以半年内小型铁铳是做不出几杆来的。”

    林仁肇能够这样快就下决断调用工匠全力保证新兵器的生产,慕容英武还是相当佩服的,所以他更要丑话说在前头了:“另外,大铜铳和小型铁铳的制造也不光是铜料、铁料和工匠的问题,木架、木柄需要征调木料和木匠,发火药需要征调木炭,还要从外地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