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混在五代当皇帝-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越支持而半**的一个小国,泉州即今福建省泉州市)留从效遣使假道吴越至东京奉表称藩,新君御驾亲征终于完成了先帝的遗愿,将契丹的南京道收归中国,并且在九、十月间以州郡兵和驻屯禁军顶住了契丹声势浩大的反扑,基本巩固了燕山长城一线的防御,确立了朝廷对幽州等地的掌控。

    刚刚继位三年就能取得这样的武功,而且境内河清海晏百姓安堵,新君在诞辰接受百官诸道的庆贺确实是顺理成章的。更何况,从幽州回到东京之后,郭炜很快就削减了几个顾命大臣的权柄,重新整理了政事堂和枢密院、三司,让群臣看到了他的仁惠后面不弱于先帝的刚毅决断,惕慄之余,百官诸道选择在这个天寿节进奉庆贺也就很正常了。

    天寿节的前夕,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的使者辗转而来,吴越国王钱弘俶更是派来了侄儿钱昱进贡,南唐新任国主李弘冀则派了中书侍郎冯延鲁前来进贡,荆南节度使高保勖、武平军节度使(朗州的藩镇,南唐灭亡楚国以后楚国部将叛乱所建,朗州治所武陵即今湖南省常德市)周行逢也各自派来了使者,朝廷实际管辖下的节度使、防御使、团练使和刺史也纷纷遣使进奉。

    其中最让郭炜欣喜的就是,朝廷暂时鞭长莫及的西域那边来了三批使者——归义军节度使(统领瓜州、沙州的藩镇,瓜州即今甘肃省瓜州县,沙州即今甘肃省敦煌市)、同平章事曹元忠及其子瓜州团练使曹延继的使者,河西回鹘可汗景琼的使者,于阗(唐安西四镇之一,今新疆和田周边)国王李圣天的使者。

    归义军,诚如其名,正是当地百姓失陷于吐蕃之后心向中原努力反正的写照。

    当年的张议潮以异域孤军驱逐吐蕃收复敦煌,将瓜﹑沙﹑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等十一州的地图﹑户籍奉献给大唐朝廷,使得整个河西走廊重归大唐,而大唐在其中是一点力都没有出的,最后也就是给了张议潮一个归义军的军号而已,收获的却是一次“中兴”。

    可惜张议潮起兵依靠的是当地的几家土豪大族,张家是依靠联姻拉拢了其他大族从而起兵驱逐吐蕃的,因此力量是比较的不稳固,而大唐又始终不能给归义军以实质性的支持和约束,终于归义军在张议潮入朝之后陷入了内乱,最后一度成为新兴起的甘肃回鹘的附庸。

    到了沙州的另一个大族曹家的曹议金恢复归义军的时候,归义军实际控制的地盘就仅剩下瓜州和沙州了,现在这个派遣使者的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就是曹议金的儿子。

    河西回鹘,也就是甘州回鹘,则是张议潮赴京以后移居甘州(今甘肃省张掖市)逐步壮大并且最终获取当地政权的一支回鹘,经过和归义军的数十年争竞,如今基本归于和平,两家现在都是联姻关系了。

    于阗国王李圣天,那更是郭炜来自的那个网络时代里鼎鼎有名的历史人物。

    李圣天,本名尉迟僧乌波。尉迟氏是自汉代以来就一直执政于阗的王族,可能是塞种人,自汉武帝开西域以来,于阗王室即以中国诏书符节世代传授,历代以来都是修贡不辍。

    安史之乱的爆发,彻底打断了大唐在西域的经营,安西都护府的唐军被迫撤守安西回援两京,于阗国失去唐军的支持,因此一度沦为吐蕃附属,当地的尉迟氏国王也成为了吐蕃的傀儡。

    不过到了晚唐时期,吐蕃也陷入了内乱而逐渐势衰,归义军的反正更是极大地打击了吐蕃对河西地区和昆仑山北麓的统治,也疏通了西域与中原的交通,于阗国得以摆脱吐蕃的控制,于阗尉迟氏王族重掌实权,和归义军结盟共抗吐蕃。

    到了李圣天继承王位以后,他不仅自称唐之宗属,于阗国更是积极与中原联络,虽然在归义军衰落之后河西走廊并不安定,李圣天的努力却从未中止过,并且终于在后晋天福年间恢复了朝贡关系,石敬瑭派供奉官张匡邺持节册封李圣天为大宝于阗国王。

    郭炜还记得当年在网上看过的一个帖子,把李圣天的故事讲得极为煽情,其中于阗佛国与都城在疏勒(即今喀什噶尔)的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喀喇汗国的宗教战争更是被说得有声有色,彻底打翻了郭炜一向以来“中国无宗教战争”的刻板印象。

    不过通过和这个于阗使团的交流,郭炜已经知道了那个帖子说的东西有真有假。

    喀喇汗国信奉伊斯兰教为真,喀喇汗国以马刀传教也为真,喀喇汗国一直试图东进征服其他以佛教信众为主的小国也是真。

    于阗是佛国不假,不过于阗国并不排斥其他宗教,就连这个使团里面都还有摩尼僧呢,所以对于伊斯兰教的和平传播,于阗国原本是不会去抵制的。但是从怛罗斯之战到这个时候,大食及其附属政权就从未停止过马刀传教,被其征服的人民既要受到奴役,还必须改宗,这却不是于阗等传统佛教社会所能接受的,所以于阗国也就不得不被迫应战,李圣天的基本国策就是西拒疏勒、东联河西。

    虽然于阗国的使者并没有明说,不过郭炜心中有数,他们这样执着地联络中原王朝,除了历代延续下来的宗主意识之外,获得中原的册封以后可以名正言顺地统合原安西都护府下各小国的势力,甚至直接取得中原朝廷的帮助以对抗疏勒的喀喇汗国东进,无疑是李圣天最实际的考虑。

    当然,现在疏勒对东方还没有发起大规模进攻,双方依然停留在小摩擦的阶段,还远没有发展到网帖中说的那种惨烈的宗教战争,而根据使者所言,李圣天继位国王都已经快五十年了,那么合理推测将来真正和喀喇汗国进行大规模战争的于阗国王大概不会是李圣天,网帖中的那个悲壮的李圣天只可能是虚构,或者是把他子孙的事迹附会到了这个名声最大的于阗国王身上。

    可惜,郭炜现在连华夏的基本盘都还没有统一,当前最大的威胁契丹也没有解除,这时候对西域真的是鞭长莫及,别说是于阗了,就是归义军、甘州回鹘和中原之间都隔着许多党项部落呢,离他们最近的州郡中,灵州(今宁夏灵武县西南)也是半**状态的藩镇,秦州目前的精力还得放在蜀国那边。

    帮助西域人民抵抗马刀传教,现在还是有心无力啊……

………………………………

第三十章 俯视九州

    

    第三十章 俯视九州

    广政殿上君臣济济一堂,在郭炜座下依次坐着的有三个宰相和两个枢密使,还有奉命赴阙的几个节度使、防御使、团练使与刺史,还有京师的各统军与在京禁军厢主、军都指挥使以上军官,另外还有南唐、吴越等诸道进奉使。

    国家新胜、诸道来朝,又是新君出孝之后的第一个诞辰,郭炜很自然地选择了在广政殿赐宴。

    殿内的气氛热烈而又不喧闹,简单的君臣礼仪过后,皇帝就已经吩咐群臣自便了。各色够级别的常参官和军官藩镇们早就依着席位和各自的小圈子在小声地攀谈着;南唐和吴越等地的使者来到东京都有一段时间了,也自有不同的交际;倒是归义军、河西回鹘和于阗国的使者初来乍到,一时还无法融入这些人当中,只是坐在一处感叹着中朝的繁盛。

    这次西陲的三方派遣使节朝贡倒是赶巧了,他们可不知道郭炜的生日就是这几天,而且因为路途阻隔,几年都难得朝贡一次的,能够赶上天子寿诞,几位使者倒是颇感幸运。

    归义军与河西回鹘向郭炜贡奉的方物都是玉鞍勒马,因为路途坎坷而数量稀少,实在是只具有象征性意义。在河西走廊真正恢复和平以前,那里是无法为中原供应大量马匹的。

    于阗进贡的则是当地特产的玉石制品,如玉圭、玉匣、玉枕等物,虽然也不如南唐和吴越贡奉的漕粮和钱帛实在,却也足见诚意。尤其是随团的摩尼僧向郭炜献上的琉璃瓶和胡锦更是让他感慨——这要不是郭炜已经搞出来了初级的光学玻璃,也早就通过颉跌家从西域弄来了棉种,说不得还会努力从于阗国弄这些东西呢。

    虽然是赐宴群臣和诸道使者,郭炜本人却是滴酒不沾,即使没有了礼仪的禁制,这种寡淡如水的饮料却是实在激不起郭炜的兴致,连前世在南方旅游时喝到的谷酒都不如的东西,也能够叫做“酒”?

    现在学术意义上的蒸馏酒倒是有了,军器监那边每月都要出产不少,不过那都是按照提纯酒精的方式去做的,可比不上前世郭炜喝的那些白酒的味道。再说郭炜还真不舍得把那些蒸馏酒拿来喝掉,黑火药的造粒可全指着它们呢,另外开发署的炼丹方术也需要大量的蒸馏酒,这种非常消耗粮食的产品可没有奢侈到给人喝的地步,再有多,医疗方面也有需求。

    郭炜浅尝了一口甘露羹,又转头看向那一群赴阙的藩镇和禁军军官,在这一群人当中,两个寂寂寡欢的中年人格外显眼。

    渔政水运司伏波旅都虞候韩重赟,刚刚三十出头,一直以来官运亨通,是个比赵匡胤还年轻的军界新星。不过韩重赟的正妻太原郡君王氏新丧,他才从登州驻地赶回东京不久,如果不是这样的重大场合,他都会窝在家中不出来了。

    因为丁忧而卸职返京的原彰武军节度使赵匡胤,三十四五的样子,前段时间其母南阳郡太夫人杜氏病故,郭炜也就只好让他去职回京尽孝了,也就是现在这种场合才能让他露一露面。

    为了赵匡胤去职以后延州守将的问题,枢密院还很伤了一番脑筋,最后只好让右武卫上将军焦继勋权知延州。当然,都监渝关的赵匡义同样因为丁忧去职了,不过他的继任者倒是好找。

    在御座上隔空远远地看着赵匡胤的脸,那张被黄土高坡上的朔风刻划了两年的紫膛脸,郭炜心中突然有些困惑——自己怎么动了恻隐之心了?赵弘殷和杜氏在这个时代应该算是寿终正寝的,赵匡胤比起大多数人来可要幸运得多,文武百官不能堂前尽孝的也所在多有,自己没理由去同情他。

    郭炜晃晃头,把心头浮现的那一丝软弱给赶了出去,眼角的余光却又正好瞥见呆坐在那的韩令坤。

    是了……韩重赟的亡妻太原郡君王氏和赵匡胤的续弦琅琊郡夫人王氏是亲姐妹来着,都是故彰德军节度使王饶的女儿,一个是长女一个是三女。长女前不久故去,三女按照历史记载也快了吧?果然王饶的遗传不怎么样,自己的寿数还是可以,几个女儿却都是早夭。

    这么说赵匡胤这几年就是连着亡父亡妻亡母啊……这接下来还要亡妻,果然是有那么一点可怜。

    嗯,既然是这样,那就让他暂时在京好好顾着家人吧……

    作为第一次天寿节的赐宴,郭炜决心定下一个简朴的基调,简单的宴饮很快就结束了,郭炜随后再赐与赴宴群臣锦袍一袭,并给予诸道使者各种回赐,众人便早早散去。

    结束了宴会,当日已经没有什么朝会了,需要郭炜亲自处理的政务也不多,这时候其实已经可以回宫了。不过看看天色尚早,郭炜想了想又折进了广政殿的东庑,在那里,郭炜已经命人将枢密院军咨部运筹司厢房中的那些沙盘全部复制了一套。

    没有让人跟着,郭炜独自一人在几个沙盘之间徜徉,反复打量着沙盘中的九州地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