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混在五代当皇帝-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譬如在南汉,“陛下,昨日岁星犯月……”,“啊!没想到郭荣死了,他的那个儿子还是那么肖父!朕管不了这么多,只要朕活着的时候北军打不过来就好了……”

    譬如在蜀国,“陛下,昨日岁星犯月……”,“什么!还是免不了要被贩茶小儿羞辱么?快快着兴元府和夔州等地加强戒备,钱监继续大力铸铁钱……”

    譬如在南唐,“陛下,昨日岁星犯月……”,“嗯?是不是东京小儿的根基不稳,朕重振先祖基业的时机就要来了?”

    东京这里也没能免俗,司天少监王处讷:“陛下,昨日岁星犯月……”

………………………………

第五章 天行有常

    

    第五章 天行有常

    无稽之谈。

    在广政殿上听了司天少监王处讷的汇报以后,郭炜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这四个字。岁星犯月这个天象的发生应该是毫无问题的,郭炜对祖国的天文学家及其观测能力有着充足的信心,相信他们不至于连木星合月这种简单的天象都会看错了,但是对于他们就这种天象进行的发散性解释,郭炜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的。

    郭炜自己能够来到这个时空,确实说明了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些已知的科学理论尚无法解释的现象,但是郭炜不认为自己就要因此而堕入神秘主义去。就像在后世司空见惯的广播电视,若是放到现在这个世界也会是神秘得不得了的奇事,似乎非神怪就不能解释之,然而郭炜却知道那其实只是人类对客观规律的一种应用而已。已知的科学理论暂时不能够解释的事物,学着孔子的方法存而不论就可以了,强行用神秘主义去进行“解释”既毫无必要,而且很可能是有害的。

    而对于日月星空的运行规律,郭炜自己现在已经有一些条件去进行观测了,初步的结果已经告诉了他,这个世界的星空和他来自的二十一世纪的星空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或许因为地球自转轴的进动产生了岁差,并且还使得北极点稍微有那么一点偏移,但是整体的星空构图并没有多少不同,而那种岁差和北极点的偏移也是有规律的,是二十一世纪的天文学理论可以完美解释的。

    木星合月就预示着灾祸?日食、月食都预示着兵祸乱亡?恐怕司天监内部自己都不信吧……虽然现在的天文学理论还不够本原,预言天体运行规律的浑天说在理论基础上并不能说是正确的,但是浑天说对各种天象的预测已经是相当的准确了。既然这些天象都是有规律的、可以预测的,那又怎么会和人间的动荡相感应?莫非昏君和乱臣贼子都是受各种天体遥控的?即使是这样,昏君和乱臣贼子的所作所为也不会反过来干扰天体运行吧,因为事实上天体运行的规律一直都没有变、一直都是可以正确预测的啊。

    在农业社会时期,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还没有跨出大气层,甚至都没有走出大陆,再加上董仲舒为了恐吓君主搞出来什么天人感应学说,后面的一些儒生和阴阳家、纵横家为了各自的目的交相鼓吹,这个时代的科技手段又无法对此进行有力的驳斥,这才造成了迷信观念深入人心的效果,毕竟仅仅停留在逻辑上的反驳是苍白的。

    现在就会有所不同了,因为郭炜给这个时代带来了某些划时代的观测工具,还有一些更合理的科学假设。

    “王卿,古人有云,‘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岁星犯月的时日和日食、月食的时间,司天监都能够预测了,正是说明了天行有常,那又怎么会预示什么人间变乱和祸福?就说这岁星吧,《史记天官书》言道‘其所居国,人主有福’,《左传》记载越得岁而吴伐之必受其凶,好像是很应验的,然则商纣之时岁星在殷,武王伐纣却开八百年天下,不正是说明了祸福皆因人事么?”

    就是这个道理了,要真有天人感应可以作为人主的行动指针,就应该是事事严格对应的才对,如果一会儿正相关,一会儿负相关,一会儿又完全无关,那还算什么指导原则?武王伐纣是一直以来的正义标准,哪里是一般的攻伐可以相比的,这个最大的仁义指标并没有遵守星空的戒律,这就够了。

    “至于说到一般的水旱灾害与天象有何关系,朕不清楚,司天监也不可随意断言。中国国土广大,四境之内偶有水旱灾害乃是常事,全境都风调雨顺才是奇迹,若是这天象之验难以定时定点,验与不验又有何差?”

    就是这样了,中国地处东亚大半岛,几乎占据了这里所有的宜耕土地,涵盖了好几个气候区,其中最主要的东亚季风气候区虽然雨热同季,年平均降雨量的波动却是不小,再加上季风或迟或早导致降雨在时间上的波动,在这么广大的区域内随便某处出现水旱灾害那是太常见了。如果关于水旱灾害的预测不是定时定点的,时间可以从当年晚到三五年以后甚至十多年以后,地点可以在中国境内的任何一点,而且对灾害的烈度也没有一个标准,那么都不需要借用什么天象来预言,就是闭着眼睛说一句“中国会发生大旱灾”都能应验的,要是这都算的话,那随便哪个傻大胆都可以赚一个预言大师的头衔了。

    嗯,就像后世的几个重大预言一样——譬如“中国崩溃论”和“人都是会死的”,不管是不是年年失算,总可能会有预言成功的那一天不是?

    就说现在王处讷汇报的岁星犯月天象吧,二十一世纪初叶也有一次木星合月,郭炜记得那时候各个媒体都炒作得很热烈的,不过已经不是炒作对灾害或者兵乱的预测而是让大家去看天体的热闹而已。如果是预测灾害和兵乱,那几年里面全球哪里没可能出点气候异常和“维和行动”啊……倒是最有机会显示这个天象威力的所谓的2012,郭炜都已经安然度过了,最后他却是栽在自己过于旺盛的好奇心上面。

    郭炜坐在上面侃侃而谈,王处讷站在殿中略微有些尴尬,嗫嚅着不知道应该怎么接嘴。他倒真是不怎么相信天人感应那一套,只不过预测和观测天象并且向皇帝汇报属于司天监的本职工作,而按照天象说一说天人感应也是董仲舒以后的通常套路,如今被年轻的皇帝辩驳了,他确实有些难以回应。

    郭炜也知道王处讷的尴尬,儒生士大夫们想要限制君权,可是他们因为自身的利益关系又不可能去主张人民权利,中国又没有什么至高无上的一神教,那么在科技水平不高的时代里面搞搞天人感应也是必然的,现在君主要去挑战这个理论根基倒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不过郭炜也就是碰到事情了,才即兴发挥地宣泄一下,倒也并不是真的想要掀起什么大论战,他现在还没有那种威望,也没有相应的理论准备和组织准备,可不会一时头脑发热。

    现在么,郭炜当然是点到即止,是时候转移一下话题了:“王卿,朕给司天监的那两套观天镜用得如何?从那观天镜中看五星和太阴、天汉,与肉眼看到的有多少不同?王卿对此有何感想?”

………………………………

第六章 浑天说和宣夜说

    

    第六章 浑天说和宣夜说

    “陛下,那观天镜真是得天地造化之妙,以之观照星空,远胜过我等肉眼凡胎。对五星臣尚不及细细审视,不过观天镜下的太阴与天汉与肉眼所见大为不同,其中有不少地方可以为古人的某些猜想解惑。”

    当郭炜问起了这方面的事情,王处讷就一点也不尴尬了,不仅是不尴尬,还很激动,很健谈,看来古今中外的专业技术人员秉性都是差不多的。

    “哦?观天镜给司天监才不过月余,王卿就有许多心得了?”

    “是。陛下将这样的宝物赐与臣等,臣等自当善加利用。在观天镜下,月相变化更为清晰,月形迟疾也可以得到确证,因此今后定朔望和日月食的时间都会更加准确。观月是如此,臣料想五星和北辰、二十八宿的定位也会更加精细,以此定岁差和春分秋分点就会更加精准,若是能够用观天镜看上数年,辅以军器监新制的漏刻,今后创制新历将会更加精密。”

    果然是说到本行就会来劲,这才是真专家嘛。不过创制更为精密的历法、定准春分秋分点和岁差,以此来定准二十四节气和回归年,无疑可以更好地指导国家的农业生产,显然是一个农业社会中的头等大事。这样的大事休说是司天监会重视,宰相们知道了这事同样会极为重视的。

    这倒也是啊……看着王处讷的神情,郭炜这才想起来自己给司天监的两套观天镜都是花了自己的内帑给做出来的。千里镜的军事用途早已得到了各方的确认,三司为了这一块还是很肯付钱的,可是比千里镜加大了放大倍数的观天镜却都是郭炜花费大量内帑委托军器监研制的,因为观天镜的价格过于昂贵而其性能又远远超过了军事所需,三司根本就不愿意为此付钱,郭炜又不舍得把这个当作奢侈品给颉跌家去营销,再说这种奢侈品也未必就能够卖出去多少,还要因此而担上泄密的危险,郭炜也真不愿意做出这样的选择。现在有了司天监的证明,宰相们应该就会同意用公款支付观天镜的研制费用和生产经费了吧?

    当然,郭炜想知道的可不仅仅是这些。

    “嗯,既然观天镜确实好用,司天监可以递上条陈来,朕有了这个条陈就可以着三司拨钱,让军器监给多做几套,王卿可要用好啊……”

    皇帝对本部门的重视让王处讷大为感动:“臣等自当尽心效力!”

    不过郭炜还没有说完呢,王处讷开头说的话还有半截没有讲完,郭炜得追问一下:“王卿方才说,在观天镜下,太阴与天汉与肉眼所见大为不同,其中有不少地方可以为古人的某些猜想解惑,却不知指的是什么?”

    “陛下,在以前的肉眼观察下,即便是司天监的几个很能看远的少年郎眼中,太阴也不过就是个圆盘,其间恍惚有些阴影,天汉就是银光泛滥的长河,两旁密布群星。可是在观天镜下,一切景物都放大了近十倍,太阴与天汉中隐藏的一些秘密就此大白……”

    我理解你的激动,虽然这些东西在我看来是司空见惯,不过当年在我的技术领域内有什么新发现的话,我自己也会是同样的激动。可是你再激动也不要大喘气啊……郭炜心中碎碎念着,这边还要平心静气地追问:“哦……都有哪些秘密呢?”

    “太阴内部确实有阴影,其明暗不一的形状很固定,而且月相变化应该不是出于太阴自身形状的改变。确实如同后汉张衡所说,‘月光出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也’,太阴距离地面甚近,却不像太阳那般刺目不可直视,当是如明镜反射太阳光一般,所以月面有所不平也就有明暗不一,有其他阴影遮蔽而太阳照不到处,月面也就不反光,因此而有朔望之变。

    至于天汉,《蜀都赋》中有‘云汉含星而光耀洪流’,如今臣通过观天镜观之,此论确凿无疑,天汉确实是群星密布,只因距离太远,肉眼不能区分,这才被误作光河。”

    原来东汉时候的张衡就有这样的见识了啊,原来西晋人就有这么精到的见解啊……可叹在郭炜来自的那个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大量文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