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混在五代当皇帝-第1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而这些还是不够的,远远的不够。
作为一次精心筹划的以幽州为攻略目标的军事行动,在沧州、霸州等地已经用数年时间蓄积了大量的军资储备,作战前又临时征发了大批的民夫,有这样的一条水路来辅助前线的转运那是很有富余的。
然而,当整个燕山山前地区完全易手,周军需要防御的区域由此扩大至从幽州一直到营州的这样一个宽大正面,幽州要代替沧州成为前线基地的时候,当向前的转运成为日常工作而无法依赖临时征发大批民夫的时候,仅仅是桑干河这样一条水路那就远远不够了。
幽州等地也是汉地,是以农耕为主业的,也有自己的军器都作,当地本身确实也能够提供一部分军食和兵器,契丹是可以只依靠南京道当地的条件就保障了驻军的后勤,那是因为契丹在南京道负责守城的汉儿军和渤海军的数量并不多,而且契丹在南京道收取的税赋极重。
更为关键的是,作为契丹野战主力的契丹军,他们并不是依靠的这个后勤系统,他们无论是在南京道进行守备作战还是南下中原劫掠,主要的后勤供应都是依靠自带的家丁去打草谷——不要说是进入繁华的中原地区以后了,就是在南京道当地他们也一样照常打草谷,即使那些被打草谷的民户在名义上也是他们的子民;就是在塞北草原上行军征战,契丹军也是不带辎重而靠着沿途打草谷保证后勤的,只要沿途的那些牧民部落不属于哪个契丹贵族,他们就是照抢不误。
打草谷是契丹军最基本的后勤手段,都已经可以算得上是一种传统民族习惯了,后世历史学家嘴里的所谓契丹政权管辖的广阔领土,说穿了只不过是契丹军可以在其中自由打草谷而不受抵抗的地区罢了。
周军却根本不可能这么干,无论是契丹在南京道实行的沉重税赋,还是契丹军出动时的沿途打草谷以作后勤的行为,周军都无法效仿也不能够去效仿。天朝自有天朝的气度,即使对新收复的幽州等地并不实行特别的轻徭薄赋政策,那也不能比中原其他地方的税赋更重;王师自当是王师,怎么能够学草寇和凶残军阀那样劫掠民间甚至抓两脚羊呢?既然朝廷已经收取了赋税,军资供应自然只能从这里面开支,王师的后勤供应当然只能从正当合法的渠道取得,当年围攻晋阳、攻略淮南是如此,后来北伐幽蓟是如此,现在守备幽蓟更应如此。
可是这样一来,幽州等地的赋税也就仅够州郡兵和驻屯禁军的军食了,长城沿线各军需要出塞反击和防秋的时候,那些额外的军资供应就必须依靠后方转运。况且幽州等地的军器都作都只是一些刀枪弓弩之类的冷兵器,现在还可以支撑一下换装以前的州郡兵使用,那些换装了火铳的驻屯禁军和将要换装火铳的州郡兵,他们的兵器也必须依靠后方转运。这些,仅仅靠着一条从永济渠经白沟河通往桑干河的水路,那肯定是不够的。
所以在北平府内属之后的第一个冬天里,知北平府事吕胤趁着农闲时节大规模地征发徭役,做的就是增加运输线的工作,或者说是要恢复唐初在幽州地区的一些运河。
从白沟河的独流口经过潞水直通潞县的水路,需要进行疏浚以后才能通行大型船队,这是北平府此番征发徭役的头等工作。潞水通船以后,幽州东面的潞县就将成为一个重要的仓储基地,一方面补充桑干河水路供应幽州的不足,一方面还要供应顺州和檀州,当然,潞县的城防也需要进一步的修缮。
为了补充永济渠运力的不足,还要疏通漳水入海的这一段水路,以便吴越和南唐的贡奉走海路集中到了沙门岛以后,可以再经海路从泥沽口直接进入漳水,淮南和青州、登莱的一部分靠海地区的物资,也可以不经过漕运而走海路供应幽州地区。不过这项工程就是由北平府和沧州合力进行的,知北平府事吕胤和知沧州王赞各自负责调集民夫,而且因为这边已经远离了北平府的主要居民点,这里的民夫大部分都是要由沧州来出,右领军卫上将军陈承昭则总揽工程事项。
泃水入海口附近的海况比较复杂,海运直接进入泃水既危险又不方便转运,因此还要把唐初沟通漳水与泃水的运河再次疏通,让海舟运输的物资可以在泥沽口经过中转以后走运河到泃水,以供应蓟州和景州一带。这一部分工程的民夫也是由北平府调集,河道疏浚还是由习知水利的陈承昭总揽,至于泥沽口的海运中转站,侍卫亲军都虞候韩令坤将在泥沽口附近重筑荒废已久的军粮城。
水路运输比起陆路运输来,运输量要大得多,需要的劳役则更少,而且还更为安全一些,那些契丹军即使有小股突入长城,他们的骚扰性行动有可能会切断陆路运输,却是无法切断这种水路运输的,这样的运河规划就充分保证了范阳军的军资后勤。当然,到了幽州这样的北部地区,冬季的河道会封冻,甚至濒海地区也会封冻,那时候的海运和水运都会中断,不过滴水成冰的季节里又能有什么大规模军事行动?再者说了,有了平常的运输仓储保证,一两个月的封冻期也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至于卢龙军的军资后勤,有了定远军前面奇袭渝关的经验,众人都知道不必依靠漫长而又缺乏保障的陆路了,只要海路畅通,渝关和滦州、平州、营州的物资供应不成问题,当地的民夫只需要在濡水的入海口和渝关靠海的岛屿上建立起转运基地,沙门岛上的仓储就可以支持卢龙军了。在这个冬天里面,卢龙军方面的筑城与浚河作业比起范阳军方面的几个大工程来,那真是小得不值一提。
………………………………
第十章 军粮城
第十章 军粮城
泥沽口附近的陆地,这时候早就不是当初枢密院北面房主事田重霸顺流出海时的景象了。
田重霸出海的时候已经是四月底,不光是河流都已经化冻,就连春水都已经涨起来了,所以泥沽口内的漳水虽然处处沟汊分分合合的,一路上都是沙洲暗滩,河中行舟随时都可能会搁浅,但是河道却也算得上开阔,水流量并不算小。
时隔不到一年,这时候才是正月,漳水在纵横的沟汊中都只有浅浅的一线,最上面则是一层坚冰,不敢说冰面上就走得了马,这河道中却是肯定行不得船。往日宽阔的河床中满是枯蒿的芦苇水草,昔日的暗滩也全都浮出水面变成了沙洲,凿开冰面之后的水流极浅,虽然人一入水就感到全身冰凉彻骨,最深处也不过齐肩而已,却正是最佳的疏浚河道的日子。
此刻的漳水河道之中站满了发自沧州和幽州的民夫,他们在同村队长的呼喝声中奋力地劳作着,寒风刺骨的天气中却是一个个挥汗如雨。随着民夫们的辛勤劳作,河道中间已经堆起了一座座土堤,阻截分流着河水,在临时堆起来的土堤的障护下,河床中间的沙洲暗滩在民夫们的号子声中迅速地消失,那些被挖出来的土方又被这些民夫挑到了河道两旁,再被夯实以后筑成河堤。
从工地现场来看,这样的疏浚工程已经进行了相当一段时间,疏浚之后的漳水主河道到了现在已经初具雏形,等到河道中的沙洲暗滩都被挖平以后,那些临时堆起来堵水分流的土堤也被重新挖开,一条崭新的漳水就将呈现在众人面前。
随着密布于河道中的沙洲暗滩的进一步消失,漳水主河道被拉直挖深,从此枯水季节的漳水也将不再是沟汊难行,至少在河道的中间还能够保持一定的通航能力;而有了两岸河堤的约束,丰水季节里的漳水也不再会漫滩四溢,而只会在河堤之内抬高水位。这样的漳水,才是一条适合行船漕运的黄金水道,才能够担当起转运海上物资的重任。
赤脚赤膊的民夫在寒风中埋头劳作,空中的寒气与脚下的冰碴都不能让他们稍显瑟缩,一条河流就此在他们的手中改变了模样,农耕民族的伟力就这样在不经意间向着大自然展现出来。
总领规划并且督治这一切的右领军卫上将军陈承昭这段时间就一直在沿着河道上下反复巡视,一面将旗伴随着他走遍了整个工地,泥沽口这个漳水入海口更是他的重中之重。昔日淮水战场上郭炜所部的俘虏,就靠着习知水利的专长成为了郭炜手下的能臣,当日亲手俘获他的“淮上飞将王启年”如今也只是锦衣卫亲军龙枪左厢都指挥使,遥领着远郡团练使的虚衔,论起品阶来还比不上他了。
而就在距离陈承昭将旗不远的漳水北岸,紧靠着泥沽口的陆地上,农耕民族的伟力又以另一个形式表现出来——土工作业,除了挖河治水以外,还有筑城。
汉晋时期的沿海小镇,大唐时期的军粮城,因为幽燕地区的军事需要而盛极一时,又在安史之乱以后随着江南海运的减少而逐渐衰颓,终于在被石敬瑭割让给契丹以后彻底退化成了一个小小的海边渔港。
如今,随着幽燕地区的重新内属,随着北部边防线的运输补给需要,军粮城再一次进入了大周决策层的眼帘。
在郭炜继位之后,登莱海域掐住渤海口的沙门岛除了依然是官员的流放地以外,还成为了渔政海运司的一个重要基地,除开定远军和伏波旅都在那里建起了驻地和训练场,更有几座大型的军资仓库在上面拔地而起,吴越和南唐的贡奉有相当大一部分都走海路运到了这里存储,配发给渔政海运司的军器大部分也是存放在此。
一旦漳水得以疏浚,从沙门岛到军粮城的海运路线无疑是永济渠漕路的重要补充,军粮城恢复到安史之乱前的繁盛指日可待,而作为关键转运基地和仓储重地的军粮城,不重新筑城是难以想象的。
“王统军,令岳就在漳水南岸督治,为何不过去拜见?”
和陈承昭不同,侍卫亲军都虞候韩令坤虽然是负责重筑军粮城及港口的总董,实际的工作却是不多,他的专业可不是筑城挖河,郭炜令其总董其事只不过是让他来工地监督管理来了,专业的事情自然有专业的人来做。
这个专业的人也就是站在韩令坤身边的左神武统军王仁表,陈承昭的女婿。这个王仁表本来人在南唐,自陈承昭被俘以后各在一国的,因为陈承昭善治水利得到郭炜的信重,重获富贵的陈承昭又念起来天伦之乐,想让家人都到东京团聚,经过他的上表陈情,郭炜为他亲自致书于李景,终于使得南唐放王仁表一家归阙。
来到东京的王仁表因为陈承昭的面子,还有郭炜千金买马骨的意图,所以就挂了个左神武统军的职衔。不过在往常他倒是没有什么事情可做,这还是在周军收取幽蓟以后,诸多的闲散官员都得到了安插,又赶上了淮南赈灾、幽蓟大型工程几件事挤到了一块,郭炜手下一时间居然有点人手不足的样子,本着人尽其用的原则,老实听话又有那么一点专长的王仁表也就奉命奔赴幽州负责军粮城的具体筑城工作了。
现在临时的上官关心起自己来,王仁表当然得恭谨作答:“昔日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古之圣王尚且如此,家岳和卑职承天子诏令,在此营军国重事,又岂敢懈怠!”
韩令坤闻言就是一笑,他方才的问话也就是表现一下自己对下属的体恤,倒是没有真的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