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混在五代当皇帝-第1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郭炜在自己的这个二十一周岁生日里面可就没有那么惬意了。

    十一月中旬,在天寿节放假之前,衡州刺史张文表从潭州上的表章就到了东京,里面自然是知潭州留后廖简(嗯,这个名字还犯了朝廷的讳,真是罪该万死)如何如何跋扈作乱,张文表又是如何如何从衡州发义师赶赴潭州平乱,然后就是张文表已经暂摄潭州留后事,奉表朝廷请求正式任命。

    这样的表章,自晚唐以来朝廷都已经不知道接到过多少回了,这其中象征着那个地方具体发生了什么,朝臣们是完全可以透过表章中冠冕堂皇的字眼看到实质的,不过他们也不需要去特别关心留意就是了。

    像这类名义上称藩于朝廷,实际上朝廷却完全无法掌控的藩镇,反正朝廷是根本插不进手去的,那还不是由得他们乱来。朝廷也就是对最后的胜利者进行一下追认,以维持最基本的体面而已,至于中间过程,朝廷就只能谨守规则派几个中使到两面宣谕一番,对谁也不偏袒,以防备其中的某一方因为朝廷待遇不当一怒而投归那些僭伪——比如之前的南唐,还有现在的南汉和蜀国。

    所以这种事情在群臣看来一点都不急,远没有给皇帝过天寿节重要,中使早派几天还是晚派几天根本就无伤大雅,想来武平军那边要尘埃落定还得等好几个月的。

    唯有郭炜知道这是一个机会,一个重大的机会,自从郭荣和郭炜连续取秦凤、淮南和幽蓟,分别削弱了严重威胁大周行动自由权的蜀国、南唐和契丹之后,大周第一次彻底削平某个**藩镇的契机已经来临,时机恰当而且名正言顺。

    嗯,不光是可以用协助平叛的名义搞定武平军,顺路还可以搂草打兔子,把南平也给拿下来,由此大周的实际控制就可以楔入湖湘,南面直抵南汉的北境,并且彻底隔断南唐与蜀国的联系。

    如果这样的计划能够顺利实现的话,那就可以将蜀国彻底封闭在三峡之内,并且完全占据南唐的上游,到了那个时候,大周对南唐的战略优势就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那就是高屋建瓴。

    当然,计划实现之后的地缘优势,郭炜完全可以用看地图的方式直接感受到,但是知道进取武平军和南平的机会就在眼前,却不是郭炜自身的战略能力可以预感得到的,这纯粹就是穿越者的先知福利。

    正因为如此,朝臣们才不会知道,刚刚被朝廷起复为武平军节度使的周保权的求援表章,将会随后就到,接踵而来的还会有检校太尉、荆南(治所在江陵的藩镇,江陵即今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节度使高保勖的讣闻从南平报来。正因为南平和武平军一时陷于纷乱之中,又有了周保权的求援表章,朝廷才好名正言顺地出兵平叛,并且还不需要动用太多的禁军,而且出兵的结果还能非常的顺利。

    旱灾刚刚才过去,山东、河北各地还在开仓赈济,大周犹如病体初愈,要在这个时候从东京调集大军南下,从后勤条件上来说就是基本上做不到的——后方的仓储不够,沿途也难以大规模征发民夫。

    所以在整个天寿节的假期里面,郭炜一点都没有休假的意思,而是在忙着查询西南各州的仓储情况,还有西南各州的州郡兵训练及战备状态,看当地能够支持什么规模的军队南征,看当地可以集中什么程度的兵力,这些兵力的战斗力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水平,需要从东京的禁军中抽调多少兵力作为南征的骨干力量。

    好在西南面水陆转运制置使高防几年间的工作没有白费,他不光是在凤州等地储备了大批的军资以备将来陆路入蜀所需,在山南东道同样储备了大量的军资,为的是将来走水路逆江而上入蜀所需。因为入蜀之战迟迟未发,今年的旱灾又没有蔓延到山南东道,这些物资都没有被动用过,此时拿出来存在山南东道的那一部分转用于南征,那是绰绰有余的。

    而且山南东道节度、西南面水陆发运招讨使向训和继任的山南东道节度使、西南面兵马都部署慕容延钊也都没有在任上吃干饭,几年来山南东道一直都勤于练兵,到了如今这个时候,那些州郡兵虽然比起禁军来还是不够看,但是要对付南平和武平军应该是胜任有余的。

    当然,即使山南东道的州郡兵就可以包圆了南征作战,禁军也还是要派的,问题只在于要从东京抽调多少兵力,以及抽调哪一部分的兵力比较恰当。

    南唐的李弘冀自从继位之后始终蛰伏着,对大周一直都貌似十分恭顺,但是郭炜从各种渠道得到的情报都表明了,这个人绝对不是那么老实的。他不可能像李景和李从嘉那么懦弱,对于去帝号称臣纳贡的命运绝不会甘心,说不定看到大周南征的兵力比较弱,李弘冀就会心思活络地横插一杠子。

    更何况,武平军的南面还有一个南汉在虎视眈眈。南汉主刘鋹比起李弘冀来还要来得危险,毕竟南唐已经向大周称臣纳贡,去了帝号自为国主,名义上是奉大周正朔,而南汉可是一直僭越称帝与大周分庭抗礼的。另外,在当年南唐灭马楚的时候,前任南汉主刘晟就派兵袭取了楚国的桂阳监和郴州、连州等地,在岭北已经有了据点,而且对楚地的野心早已经昭然,如今再次趁乱北犯就是完全可能的了。

    只有用强大的军力进行威慑,才能顺利地使南平屈服,迅速地平息武平军的内乱,才能让楚地周围的觊觎者不敢有任何的实际动作。这,光靠从山南东道的那些州郡兵中间抽调南征军队是难以实现的,身经百战声威赫赫的禁军必须出现在那里,只有这样,南汉才不敢轻试虎威,南唐才不会贸然行事。

    只是周保权的乞师表章还没有到东京,朝廷并没有启动对荆南、湖湘一带的军事计划,郭炜的这些工作只能算预研的性质。好在自从郭炜继位以来,枢密院的工作已经逐步走上了他构想中的轨道,就算是没有实际的作战诏令,针对四境的作战计划都已经在运筹司整备了一大堆,充斥在运筹司的那些闲人几乎穷尽了所有的可能性,针对不同的形势变化进行了大量的图上作业,此时郭炜才发现,真到了要动手的时候,他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在这些计划里面选一个就可以了。

    在军咨部运筹司的档案中,山南东道的军资储备情况是一目了然的,当地各州州郡兵的战备状态也是清清楚楚的,东京各部禁军的情况也是条理分明,就连合乎这些基础条件的军事计划都有好几份,而三司对军事计划能够提供的支持也都列在了度支部的文案里面了。

    一切都只需要等待一个命令,而这个命令则只需要等待郭炜召集宰相和枢密使进行一次会商,这种会商则只需要等待一份表章。

………………………………

第二章 武平乞师

    

    第二章 武平乞师

    一如郭炜的预期,他始终等待着的这份表章随后就到了,显德九年的十一月底,武平军节度使周保权以衡州刺史张文表举兵叛乱一事,乞师于朝廷。

    周保权的乞师表章到达东京的时间,比起张文表求潭州留后的表章晚了有十来天,这却是相当正常的。

    在张文表这边,他从衡州兴师刚刚攻下了潭州,即派遣使者驰奏东京,就指望着及早获得朝廷的正式名分,途中唯恐走得慢了。

    而在朗州那边呢,虽然有周行逢临终之前的百般叮嘱,可他们终究还是没有办法准确地预计到张文表的叛乱,等到知潭州留后廖简战死,潭州失陷于叛军,然后纷乱的败兵把消息带到朗州,这时间就已经过去了十多天——廖简太轻视张文表了,不光是只顾着饮宴而没有发兵出城拒战,甚至都没有派人向朗州报讯,而杂乱的败兵跑回朗州的速度可是根本不能和驿传相比的。

    接踵而至的是南平的使者。周保权在获悉张文表叛乱之后,果然是遵照周行逢的遗命,一边让亲卫指挥使杨师示吨莘较虻钟盼谋砭槐吲墒拐叩蕉┫虺⑵蚴Γ被瓜蚓徒哪掀角笤掀皆诮拥街鼙Hǖ那笤胖笞匀灰簿拖蚨┡衫戳耸拐摺

    只不过南平的使者带来的却不只是武平军内乱的消息,当然,另外的这个消息还是在郭炜的意料之中。

    显德九年的十一月二十,检校太尉、荆南节度使高保勖病故于江陵,临终的时候以自己的兄长前荆南节度使、赠太尉南平王高保融的长子高继冲为荆南节度副使,权知荆南军府事。

    处理周保权求援信的,其实是南平当时实际主政的高继冲,到东京给朝廷报讯的使者自然也是高继冲派出来的,这个使者除了向朝廷报告武平军的内乱之外,更重要的任务还是报丧,然后等待朝廷对高保勖的封赠和对高继冲继位的确认。

    有了周保权向朝廷乞师的表章,而且位于武平军北面的南平也知道这件事情,朝廷向武平军出兵就是顺理成章的了,枢密院军咨部运筹司准备的军事计划终于可以启动。

    当然,这份军事计划在进入实施阶段以前,还需要得到两府的批准,这是朝廷的体制所限,皇帝其实是不能独裁的,即使郭炜如今的权力威望已经赶得上高平之战以后的郭荣,和通常的开国皇帝差距都不大了。郭炜可以用自己的权力威望压服宰相和枢密使,让他们都顺从自己的意志,但是在体制上而言,出兵终究还是需要两府的同意。

    “前番衡州刺史张文表具表京师,以知潭州留后廖某作乱,被张文表出兵讨平,张文表以此向朝廷请潭州留后一职。现在朗州周保权却说是张文表兴兵作乱,不光是窃据了衡州、潭州,还意图引兵再攻朗州,欲尽灭周氏,周保权由此向朝廷乞师,请朝廷出兵平定并且作出公断。朕看荆南高继冲的表章,却是周保权之言属实,众卿以为朝廷应该如何处断啊?”

    滋德殿中君臣济济一堂,几个宰相和枢密使,还有三司以及枢密院具体部门的官员,加上三大禁军军司的主官,把滋德殿御座的左右给围得满满登登的。自从商议北伐幽蓟的朝议之后,滋德殿中第一次集中了这么多的大臣,都快要赶得上崇元殿朝会和广政殿内殿起居日的规模了。

    郭炜其实很想直接把自己的意图给摆出来,不过他也知道,要是自己在一开头就定下了调子的话,以自己这一年多以来形成的威势,群臣之中恐怕就没有几个人会当着众人的面提出异议,那样就会在实质上造成自己的独断专行。

    虽然独断专行是很爽的事情,而且仅就当前的这件事而言,郭炜也有相当大的把握,即使自己独断专行也并不会造成什么危害,但是朝议的习惯一旦形成,影响的可不会仅仅是今天的这一件事。一人计短两人计长,郭炜心知自己不能够一直依赖着穿越者的先知能力吃饭,尤其是在自己对时势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将来有很多事未必会按照自己记忆当中的剧本那样演出,因此集思广益才是正道,不能在朝议中形成皇帝独断专行的习惯。

    而且让群臣先发表意见,除了明确各人实际的观点看法以外,还可以让郭炜结合自己的认知对群臣的执政能力作出更加细致的判断。

    “今年遭遇春夏连旱,各地仓储多用于赈灾,百姓亟待休养生息,朝廷此时实在不宜动兵。武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