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混在五代当皇帝-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郭炜面对这个消息的淡定从容,多少让董氏觉得惊讶和欣慰,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可以做到这样,不管他的本心是怎么想的,都可以说是天纵之资——要么是天性纯良,要么是胸有沟壑。

………………………………

第二十七章 牛刀小试(一)

    

    第二十七章 牛刀小试(一)

    郭威再也受不了兖州叛旗戳在那里四个多月,这眼看着就到了夏收夏种的时节,平叛大军还堵在旷野,兖州周边恐怕就要绝收,夏税将受到严重影响,于是决意亲征。可是在付诸朝议的时候,这个想法却被几个重臣强烈反对。

    或许在中书令冯道看来,像郭威这样能够掌控局面并且与民为善的皇帝实在不多见,很值得珍惜,而郭威这时候已经年近五旬了,盛暑出行于野次,难保没有个好歹,于是就极力劝阻;而对于枢密使王峻来说,则是在率军救援晋州一战之后喜欢上了亲自领军,所以一方面极力劝阻郭威的亲征想法,另一方面还在指责曹英等人平叛不力,真实的意图则在于利用这个机会再掌兵权。

    郭威原来也不是一意孤行的主,而且考虑到自己的身体也确实渐感不挤,一时间有些犹豫。

    但是兖州的慕容彦超就如同一块痈疮,如果不能及时清除的话,恐怕就有进一步扩散的危险,从而波及到其他的和平地区了。在自己战战兢兢励精图治,已经让境内粗安的时候,怎么能够放任这种事情发生?

    不过派王峻也是不能考虑的,如果每逢出师需要强硬人物压阵的时候,派的都是枢密使王峻,那就更不可行了。后汉的兵权是怎么落到自己手中的,这前车之覆可还在那边摆着呢。虽然自己一向待王峻如兄,和刘承祐对待自己的方式态度决然不同,但是人的心性是不能轻易去试的,与其寄希望于全面控制军权的人自我收敛,不如让军权旁落这种事根本就不发生。

    既然群臣大都反对自己亲征,王峻去也不可行,那么就让在澶州的儿子郭荣去吧,也正好可以让他在侍卫亲军司建立些根基。孰料这个提议一出口,王峻反对得更激烈了,得,这一下就看出来更不能让王峻去,于是议题又重新回到亲征上面。这个时候王峻摇身一变就成了赞成派。

    夏,四月,丙戌朔,日有食之。

    帝以曹英等攻兖州久未克,乙卯,下诏亲征,以中书侍郎、平章事、判三司李谷权东京留守,兼判开封府事;枢密副使郑仁诲为右卫大将军,依前充职,兼权大内都点检;又以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郭崇充在京都巡检。

    五月丙辰朔,帝御崇元殿受朝,仗卫如仪。庚申,车驾发京师。

    大周广顺二年四月底朝议定盘,五月初五就出发了,郭威可以说得上是雷厉风行,而且在出征之前,德妃董氏已经病倒了。

    所以在芒种到夏至这段最是农忙的时候,郭炜却没法去田庄看了,麦收的喜悦、抢种谷子大豆的忙碌没法去体验,试种之中的棉田清沟理墒以备排水防涝则必须完全信任卫伯。

    面对卧病的董氏,郭炜不要说寻医问药,连侍奉汤药都做不来,这些自有专人来做,做得也都比郭炜强多了。不过晨昏定省、冬温夏凊这些人子的责任,郭炜也得替郭荣背起来,即便做不到多好,早熟懂事的孙儿放弃玩耍整日陪伴于榻前,对于董氏也是莫大的安慰。

    “唉,都是阿婆不好,阿婆这一病,累得宜哥做不成正事,还清减了许多。”看着坐在床边打瞌睡的郭炜,董氏心疼得很。

    虽然董氏病得不轻,她却是一直在操心着家人。

    郭威亲征兖州,考虑到盛夏酷暑的煎熬,郭威年纪也是半百,董氏差点把身边应该是照顾自己的宫人全都派去照料郭威了。还是郭威不断固辞,最后发手敕给郑仁诲,说到了与出征将士同甘共苦和宫人远行地方会严重扰民的地步,这才让董氏打消了念头。

    现在董氏看到郭炜坐在杌子上脑袋一栽一栽的,原本有些胖嘟的脸蛋也瘦了下来,只感到说不出的心疼,觉得就是自己的病连累的。

    郭炜脑袋往下栽那一下的时候就醒了,双手支住膝盖撑了一下,隐隐约约地就听到董氏在自我埋怨,心知她是误会了。

    自己的脸确实显瘦了,但是这肯定不是累瘦的,因为累不累自己知道。郭炜照过镜子,以前这个宜哥的身体应该还是有点婴儿肥,现在其实是开始抽条了。至于打瞌睡那是因为无聊,阿翁亲征,阿婆卧床不起,这时候自己还到处乱跑显然是没心没肺,但是照顾董氏郭炜又实在插不上手,要陪她说说话嘛,董氏的精神又不太好,不适合多说话,于是无聊加上忧心忡忡,让郭炜有些心累。

    郭炜的忧心是因为,他虽然不知道董氏这次的病熬没熬过去,但是他知道董氏的身体一向不好,而在自己所知的历史上,董氏的离世沉重打击了郭威的精神,让郭威迅速衰竭。现在的郭炜根基还几乎没有,正指望着郭威与郭荣给自己撑开遮阳大树呢,这郭威要是提前不行了可不妙。

    看着董氏努力转头看着自己,一脸憔悴也掩不住关怀的神色,郭炜一边感动着一边痛恨天地的不公,想解释解释,宽慰一下董氏,偏偏哽住了硬是说不出话来。

    郭炜从内心深处泛起一阵无力。

    自己已经在很努力地锻炼强化自身,也在很努力地运用前世的知识经验助益身边的人,但是种种限制还是让自己没能挽救郭府。这还可以说是人力不可胜天,对于一个孩童来说,政治倾轧再原始一些也是不可抗力,能够最终救出包括自己在内的四个人,已经是先知的胜利了。可是对于病患呢?

    这个时代的病症,绝大多数在前世那种科技水平下都是小病吧,可是郭炜就是对此无能为力。他不是学医的,更不是学中医的,董氏具体什么病,郭炜看不出来,就是问瞧病的太医,郭炜也听不懂。

    即使不懂医吧,前世也有很流行的一些验方,可是郭炜同样是不记得,连试一试的机会都没有。他就知道人参、虫草、当归、三七这些名贵药材的名字,连怎么配伍药方和这些药材长什么样子,郭炜都是一概不知。

    郭炜的记忆中真正有用的,恐怕只有一些单方了——譬如他曾经听人介绍用鱼腥草泡过茶,也知道云贵川一带喜欢吃凉拌鱼腥草,这玩意有一点治腹泻的作用;他还知道阿司匹林的重要成份水杨酸可以用柳树皮替代;知道药用硝-酸-甘油缓解心绞痛有奇效;当然最重要的是他知道抗生素。

    可是这些知识对于眼前董氏的病没什么用处,她不是头疼脑热和腹泻,也不一定是感染。至于抗生素应该怎么培养提纯,郭炜是一点概念都没有,而硝-酸-甘油虽然不是为了药用郭炜将来也要努力制取,但是安全制取也是没把握的事情,更何况药用的还需要其他什么工序,郭炜就更加不知道了。

    想想郭家这些人,除了乾祐之变非正常死亡的,还有很多都算得上英年早逝。

    郭威的原配柴氏,也就是郭荣的亲姑姑,现在被追封为圣穆皇后,二十一岁嫁给郭威,生了四个女儿活来下两个,自己在三十一岁就去世了。虽然郭威那时候还没有发达,但是柴氏是带了嫁妆的,不会是贫病交加,多半也是医治无效。

    郭威的第二个妻子杨氏,杨廷璋的姐姐,被追封为淑妃,三十二岁难产。

    现在郭炜面前的德妃董氏,也不到四十岁。

    已经被符家送到澶州嫁给郭荣的符昭环,在另一个时空只活了二十六岁。

    当然还有郭荣,另一个时空里三十九岁赍志而殁,历代多少人为此扼腕。

    郭炜现在多么希望自己当年曾经辅修过医学啊,最好还是不太依赖现代化医疗器械和制药工业的中医。

………………………………

第二十八章 牛刀小试(二)

    

    第二十八章 牛刀小试(二)

    董氏终于还是没有熬过广顺二年的夏天,她只是坚持到了郭威凯旋。

    郭威比以前更加忙碌了,批阅奏章常常弄到深夜,人也更加沉默严肃,只有在郭炜入内觐见的时候,祖孙二人单独相处,那时郭威才会有真正发自内心的笑容。

    郭炜对此也是毫无办法的,他还没有能力给阿翁分忧,即使是像现在这样扮演孩童让郭威感受一点天伦之乐,也不会有几年好做的了。帝王无家事,等到郭炜束发出阁的时候,就该接受正规的皇家教育了,到那时候一举一动都会有人盯着,行为必须很收敛很低调。

    所以郭炜的大部分精力又扑到了棉花上面。对于棉田的防涝还有田间管理什么的,那都是完全信任卫伯了,郭炜则是在努力准备棉花加工设备。

    首先是轧花机,这个东西在这里是没人知道的,据说西域也还是靠手工分离棉籽。

    不过郭炜在前世曾经翻阅《天工开物》,在书中看到过一张大略图,是脚踏轧花机的,虽然那张图的细节部分一点都不清楚,但是基本原理都画出来了,郭炜能够看明白。而对于已知原理的机构设计,郭炜还是有一点自信的,虽然这里没有设计手册,但是目前的技术要求也不高,很多数据粗估一下就足够了。况且当地应该找得到丝麻的脚踏纺机,完全可以参考借鉴其中的动力机构。

    然后就是清棉梳棉了。

    第一步就是弹棉花,这个郭炜小时候见过,所谓没吃过猪肉也看过猪跑,复制起来更不难,难的是到时候要怎么操作,这个就是具体工作人员要去实践摸索的。

    要是做棉被棉衣,到这一步就可以了,郭炜记得好像当年盖的被子中的棉胎是要用网状纱线固定住的。不知道丝绵被是不是也有这道工序,不然可以直接照办,不过没有东西可资借鉴也不要紧,这个原理还是比较简单的,就是那固定棉花的纱线要用麻线代替棉线了。

    最后就是纺纱和织布。

    这些本来不必急于考虑的,试种的棉花都不到一亩地,天知道最后能收多少,做完一床棉被和一件夹袄以后还能不能剩。不过对于郭炜来说闲着也是闲着,也是要用这类设计来练练手的时候了。

    纺纱仍然可以参考丝和麻,不过棉花的纤维短得多,有些地方肯定需要改变,恐怕最终的工艺方案还要实际用棉花试过了才行,郭炜的先期工作就是去拆解分析丝麻纺织机器,充分领会原理精神。

    于是接下来的几个月,郭炜就不大出门了,只是支使章瑜四处跑腿,加上宫中仆妇们提供,几个渠道弄来些脚踏纺车,然后钻进房间开动研究、拆解分析,忙了个不亦乐乎。

    等到郭炜再次出门的时候,已经是九月了。

    郭炜手中拿着一堆炭笔画的图纸,找到了四姑父张永德。可怜这时候已经遥领和州刺史的小底第一军都指挥使、驸马都尉还得给郭炜跑这种腿,也只好领着他找了相熟的作坊副使寻拿手木匠。

    本来工科的共同语言就是制图,但是郭炜这批图纸还是让老木匠迷糊了一下,没办法,两个时代的作图标准规范不一样。幸好郭炜是自己设计的,设计思路、生产工序都清楚得很,于是当面与木匠一一讲解清楚,直到对方明确点头表示没问题了,郭炜这才放心地离开。

    解决了棉花加工设备制造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