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混在五代当皇帝-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解决了棉花加工设备制造问题的第二天,郭炜又来到了田庄,迎接他的是卫伯那欣喜得意的面孔和晾晒在房前那开口笑的棉铃。

    “宜哥来了,是看我老头子还是看棉花的啊?”卫伯的话里面都透着一股得意劲。

    “当然是来看卫伯你老人家,棉花的事情就交给卫伯了,不用看。”

    卫伯乐得眼睛都眯起来了,一直呵笑着:“不用这样假模假式的,你经常来看看老头子,我就很高兴了。卫伯知道你还是操心棉花的事,这不,差不多晒透了,有六十斤咧,比麻田产量高。不光是产量更高,还比种麻省事,这棉花看着现在就能用了,不用拣季节沤麻,硬是要得。”

    郭炜也乐了,连忙向老人解释:“卫伯,哪有那样简单。现在这棉花里面还有棉籽,不拣出来的话一来不能留种,二来还不能用,这叫籽棉。等把里面的棉籽这些杂物全部挑出来,顶多只有二十多斤,那样还要加工一下呢。”

    “哦,那样啊,那产量就高不到哪里去了。”卫伯的兴奋劲稍微受到了点打击:“不过还是比种麻省事,每年沤麻都是件麻烦事。”

    打击了一下之后必须接着安慰鼓励,不然明年老人家的种棉积极性就没了,所以郭炜又换了口风:“嗯,棉和麻各有优缺点,各有用处,就是丝也一样,不是一种完全可以代替另一种的。不过棉花的好处挺大的,肯定比麻布要保暖,比丝绵和裘皮要便宜,中等人家用最合适了。”

    这其实就是郭炜的打算了,中等收入阶层既是一批优质的消费者,又是社会的稳定器,将产品的目标人群定位在他们身上,一方面赚钱容易些,一方面也为他们提供了更高的生活质量,完全是两利的事情。这是只有新材料新产品才会发生的双赢局面,只要看到利润,到时候商人们自然会促进棉花种植的——当然,如果能够通过朝廷的税收政策引导一下就更好的,就像朱元璋那样以政策促进了棉花种植的普及。

    当然,棉衣的御寒能力,对于某些可能的军事行动也是强大助益。

    “对了卫伯,我在东京城里让人做了些木工,用了加工棉花的,到时候搬到这个院子来,我请人来做。”

    卫伯听了这话倒是有些疑惑:“宜哥,你从前也没有看过这棉花的吧?就听听买种子过来的人说一说,你就能知道加工棉花的木工应该怎么打?”

    郭炜嘿笑了一声,右手抓抓后脑勺,这才是他得意的地方嘛:“卫伯,好多事情都是一事通百事通的,知道棉花大概的状况,可以看着加工丝麻的木工去改啊。就算是有些地方不够合适,先把主要的东西做好了,到时候改起来也快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哦……”

    “宜哥你说啥?最后那句鱼啊肺啊什么的,我老头子听不懂咧。”卫伯本来听得连连点头的,结果郭炜的最后一句话差点让他的山羊胡子打结。

    得,郭炜一拍脑门,这拽文的毛病自己也有啊,距离白居易的境界还是差得远咧,要改!

    “那句话的意思就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话说到一半,刚刚立志改过的郭炜立刻改口:“我就是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啊。”

    “早这样说不就好了,开头说的字都比这句话多,宜哥你说得累,老头子我还听不懂。”卫伯大大地鄙视了下,然后才追问了一句:“你搞的那些木工真的合用?”

    “放心吧卫伯,你就等着看那棉被、棉袄是什么样子,不过今年的产量不够,我要拿去孝敬阿翁,卫伯你的就指望明年好了……嗯,皮棉大概有个二十斤,可能可以剩些,到时候试着织点棉布。”

………………………………

第二十九章 牛刀小试(三)

    

    第二十九章 牛刀小试(三)

    “阿翁,这是孙儿给你做的棉被,絮在被褥里面的,就是今春在田庄种下的棉花,缎子面的,里面足足用了有六斤棉花呢,比你现在用的丝棉絮更贴身更暖和。”郭炜正在向阿翁皇帝献宝:“还有两件絮棉花的夹袄,阿翁出门的时候换着穿,就不会冻着了。”

    这些当然并不是郭炜亲手做的,不管是种棉花还是做棉被夹袄,只能说是郭炜指挥别人去做的,就像现在,他也只是袖着双手到郭威的寝宫来,提着东西过来的当然是宫人。但是郭炜说出这些话来,却没有人觉得很违和,就连他自己都不觉得。

    看到这个少年老成却又花样百出的孙儿,郭威的心情不自觉地就变好了,当下自然是连声答应照办。

    郭炜却还是有些不放心,缠着郭威说了一通之后,又对侍候郭威起居的宫人反复交代,譬如要小心服侍啊,要记得按时令增加衣被啊,天晴的时候把被子和换下来的夹袄晒出去啊……不一而足,说到后来郭炜都差点以为自己变身唠叨婆了。

    郭威在一旁静静地听着,看向郭炜的目光中满是欣慰。等听到郭炜交代得差不多了,就在一旁插话:“宜哥,听闻你在河东碰到了陈抟道长,两人聊了很多,你现在又在到处搜刮炼丹用的土硝?”

    问题果然还是来了,虽然自己尚未出阁,却因为是唯一皇孙的缘故,仍然被某些有心人给盯牢了。就不知道给郭威进言的这人,到底是冯道这边的书生,还是王峻这边的重臣,想来多半是王峻这边的吧。

    要说炼丹这种事情吧,在大唐李家看来,那多半就是风雅,明知道李世民是吃金丹吃死了,那攀附李恪的南唐开山怪李昪还不是坚持要吃金丹,这不也是早早地吃死了,把个大好局面和长远计划全扔给著名词人李璟父子了。

    可是在身为无意识弱无神论者的儒生们眼中,尤其是在理性派的文官朝臣眼中,这炼丹方术什么的,就纯属怪力乱神了,普通人家沾一沾,或者也不过就是劳命伤财,帝王家一旦沾上那就要祸国殃民了。所以皇帝一旦显露出这方面的兴趣,那么就要坚决劝谏,到时候秦始皇汉武帝还有唐太宗迷信炼丹方术的历史教训之类的东西,就要劈头盖脸地砸过来;而帝位的主要继承人序列中出现迷信炼丹方术的,那更要将危险扼杀于萌芽中了。

    郭炜其实挺理解他们的,弱无神论和理性主义都是很好的,一点都不是坏事,中国正是有了这种传统,才没有堕入宗教战争的深渊。可是他们不能因噎废食啊,皇帝沉迷于炼丹方术确实要反对,但是没必要反对具体的研究工作吧,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历史局限性了。当然,也可能是思维误区,本来是反对“玩物丧志”的,这个重点应该是针对“丧志”,结果却把矛头对准了某个具体“物”,这种思维误区在郭炜穿越前的世界,也是大有人在的。

    所以郭炜虽然理解他们,但是却不能赞同,更何况还有很大可能是王峻利用了文官们的警惕性。另外郭威完全不同于门阀出身的李家,他起于民间,深知民众疾苦,对玩炼丹方术什么的不会有好感,何况还刚刚拜完孔子祠。所以解释是必须的。

    “阿翁,孙儿确实曾经与陈抟道长交流过炼丹,现在也确实是在收集土硝。其实如果阿翁支持的话,孙儿还想收集硫磺和木炭呢,最好还是拨点人手和开销,让孙儿可以自己烧适用的木炭。”

    郭炜不怕这样的话惊到了郭威,因为他相信郭威的冷静,也相信自己能够打动郭威。当然,话要继续深入,要解释得明白:“不过孙儿并非要炼丹,道士们炼丹是取这些材料伏其火性,孙儿却是要用其火性。”

    “用其火性?”

    “是啊,万物必有其用,只是不同的人各得其妙。就像庄子说的,宋人会制不龟手之药,却只是用来为人冬天漂洗丝絮;有人却百金买下此药进献给吴王,最终裂土而封。道士们炼丹用的材料,孙儿却知道可以助军国大事,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而已。”

    郭威还是愿意相信这个孙子的,而且郭炜向来的行为都很成熟、有序,就像这次种棉花做棉被夹袄吧,整件事处理得条理分明,确实是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而且也不是少年家的玩闹。

    现在看郭炜这样侃侃而谈,郭威心中已经是信了一大半,不过还是要问清楚些:“宜哥你说这些炼丹的材料,按照你的方法去用,可以助军国大事,我相信你不是虚诳。不过你又说是要用其火性,难道是要在战阵之中或者攻城之时纵火?你在试验的时候有没有危险?”

    看来问题顺利解决了,说不定还能获得拨款和专业人手,郭炜心中略有些兴奋,当然也要再加把力将事情敲定了:“放心吧,阿翁。那些材料的特性,孙儿已经详细咨询过陈抟道长,对克制其火性也想好了办法,而且试验时也不会自己动手的。当然不是纵火这样简单了,纵火哪用得到这么高级的材料,只是现在也说不清楚,等东西出来阿翁就知道的了。”

    “那好,我会命东西作坊调些工匠,内帑出一千缗,你先试着做些出来,若是合用,再交给军器监。”郭威虽然还不能完全相信郭炜的能力与判断,但是至少相信这个孙儿的诚实和信心,终于决定还是支持他一把,但是财政上肯定是挤不出钱来的,只好用内帑了,幸好整个宫廷还很简朴,内帑省省还是有的。

    “阿翁真好……孙儿一定不会辜负阿翁的信任,一定会做出让阿翁满意的成绩。不过孙儿身边可用的人还不够,阿翁可不可以再调一个人过来。”郭炜决定趁热打铁,多捞一个人来建设嫡系队伍,或者说是将来的潜邸旧人。

    “只要一个?是宜哥你自己点名要,还是让阿翁随便拨一个?”郭威略感有趣地看着郭炜,温和地问道。

    “原先一直跟着孙儿的王春和章瑜不算,他们本来就是以前跟随孙儿的家将嘛……阿翁那里的侍卫孙儿多半不认识,就点名要当时跟着舅公去邢州的郭守文,反正他年纪也不大,在一起好说话,也好做事。”

………………………………

第三十章 牛刀小试(四)

    

    第三十章 牛刀小试(四)

    轰的一声,随着一股青烟升上晴空,东京城南庄的射箭场上瓦砾纷飞,一个箭垛直接就飞到了半空中。

    离爆炸点数十步远的地方,几个人从趴伏状态中抬起头来,愣愣怔怔地看着爆炸现场,脸上震惊与茫然并存,其中唯有一个十多岁少年的表情是欣喜而淡然的。

    这自然就是郭炜的黑火药研制小组和他们的工作成果。

    自从得到郭威许可之后,郭炜就抓了几个殿直的差,还专门写信招来了陈抟身边的清风、明月道童二人组,只因为这两人跟着陈抟时间长了,知道怎么处理硝石和硫磺。

    按照道童二人组的经验,加上郭炜高屋建瓴的指点,工匠们很快就对土硝、硝石进行了多次过滤、重结晶,也买来了合适的硫磺与柳木炭。

    与道士们通常的材料制备过程稍有不同的是,郭炜命令他们严格按照重量比例选取三种材料,然后在木槽中将硫磺、柳木炭共同破碎研磨,提纯的硝石则在另一个木槽里单独研磨。

    最关键的还是三者混合的过程,为此郭炜甚至去蒸馏了一点酒,在木槽中用烧酒混合三种材料成湿泥状,再用木杵反复捣碾,直到肉眼看不出粗粒之后,才用木质轧辊轧成饼状,最后将一大堆药饼取出来日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