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混在五代当皇帝-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得到传召,郭炜马上跟着宫人跑来滋德殿,刚行过礼,话就脱口而出。

    郭荣嘴角的微笑一闪而逝,只是一本正经地看着郭炜:“宜哥,你今年就应该出阁了,想要个什么职位?”

    “啊!?”郭炜颇感意外,怎么也没想到郭荣今天找自己来,却是为了这件事情,一下子就失礼了,当下赶紧恭谨地答道:“儿臣不知,也不求,一切唯父皇定夺。”

    “嗯,很好,出阁后你就要出宫另居别第了,在众人面前也不再是宜哥。稍迟我就会令中书草制。”对于郭炜的反应,郭荣还是比较满意的。

    自己还是习惯于按照后世的历法算年龄啊,总是会把时下人讲的年龄脑补上一个“虚岁”的后缀,所以还是自觉只有十三岁,却不曾想按礼自己就是十四岁了,该束发出阁了。

    看样子,自己还是会被取名“郭宗谊”的,而且要被封个什么虚衔,另居府第了。不过这都是可以预料的,而且自从郭威病重以来,自己住在宫中和住在外面也没什么两样,见郭荣也得等传召。

    郭炜正一边依礼答复,一边想着事情,郭荣的话继续传来,话题却是转换了:“既然出阁了,你也要了解一些军国大事,北汉主刘崇犯境之事,你可知道?”

    “儿臣听说了。”

    “朕欲亲征,唯有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溥赞成,群臣多有反对,尤其以冯令公反对最切。”郭荣现在更是正经得像在早朝,盯住了郭炜问道:“你如何看?”

    郭炜心里汗都出来了,有这么考校儿子的吗?这要放在后世,那还只是读小学初中的年纪呢,有几个人是五条杠的,已经开始看文件的,还特别喜欢看新闻联播的啊?纯粹是在虐待未成年人嘛……

    当然,郭炜其实算不得什么未成年人了,不管是前世还是现在。而且汗也只能在心里出出,至于头上嘛,那是战战兢兢,汗不敢出。

    “这个……儿臣对朝政还不懂,对当今天下局势也不算了解,只是读过一点书,也知道一点前朝旧事。”

    面对这种重大考试,郭炜字斟句酌:“昔日唐庄宗是世家出身,久经沙场,一战灭梁。只因讨平邺都叛乱时未能亲征,而是将亲军交付明宗,结果一朝覆灭;唐末帝也是军将出身,讨太原的大军交付给张敬达,其人也算忠诚,却被赵延寿及敬达部下所卖;晋少帝也是久历戎事,契丹南侵时少帝亲征澶州,奋然有为,一旦将北伐大军交与杜威,终于北狩。儿臣只知道,书云‘前车覆,后车戒’,古人诚不我欺。”

    皇子显德元年出阁,赐名宗谊……帝与皇子宗谊奏对滋德殿,闻言大喜,乃决意亲征。

    显德元年三月癸未,诏以刘崇入寇,车驾取今月十一日亲征。甲申,帝命冯道奉梓宫赴山陵;以枢密使郑仁诲为东京留守;以皇子宗谊为镇南节度使、检校太保、西河郡侯,权大内都点检,仍令所司择日备礼册命。乙酉,车驾发京师。

………………………………

第二章 权大内都点检

    

    第二章 权大内都点检

    又是一个谷雨节气,郭炜却已经没空去田庄看种棉花了。

    幸好广顺二年棉花试种的成功,让卫伯在广顺三年春将棉花种植全面铺开,随后邺都的颉跌老爹也从郭炜手中接过了全面负责的指挥棒,这个老头儿现在正待在西河郡侯的府第呢。

    说起来颉跌老爹这老头也是挺有趣的。按说从这个姓氏看来,他也不是汉人,但是在移居中原上百年之后,除了姓氏有些怪以外,这老头和汉人就没两样,所以郭炜和他没什么隔阂。

    老头儿是世代经商的,不过可不是四民里面地位最低的商人,他家在邺都是有庄园的,从魏博镇时期开始就是一方土豪了。

    郭家是在刘知远当后晋邺都留守的时候与颉跌家发生联系的。当年郭威追随刘知远的时候地位还不高,月俸微薄,主管军队财计又不贪污,家业全靠柴氏的嫁妆支撑。跟着刘知远到邺都的时候,柴氏刚刚病逝不久,她带来的嫁妆也差不多快花光了,于是郭威就想着利用一下职权,去南方小政权那里做回图贸易赚钱。不过郭威对贸易没有概念,需要个合伙人,颉跌家便与之一拍即合。

    当时颉跌家出面的就是颉跌老爹,当然那时候他还是个中年人,不是老头儿。作为郭威代理人跟着颉跌老爹满世界跑的,则是郭荣了。他们常年奔波于邺都(后来是河东)与江陵之间,郭荣始终对颉跌老爹执晚辈礼。当时江陵属于荆南,是各地藩镇集中贸易的地方,中原藩镇就常常用潞绸、邢窑瓷和马匹去交易楚地的茶叶。

    有一次他们在江陵碰到个神神秘秘的算命人,硬是拉住郭荣说他将来要做天子,于是当晚老少二人住宿喝酒的时候,就以此为笑谈。

    二人自然没把这当真,郭荣就顺嘴开玩笑问颉跌老爹,若是自己做了皇帝,老头儿想做个什么官。老头儿当时就说了,自己从商有三十年,经常往来于京师洛阳之间,很羡慕那些税官坐而获利,他们一天的收入,可以抵得上我等商贾三个月的利润,太让人眼红了,如果哪天你当了皇帝,给我个京洛税院使当就行。

    却没成想十多年时间过去,郭荣居然真的做成了皇帝。老头儿这次来东京,除了汇报邺都的棉花种植以及加工、贸易的情况,还有接手东京的货源,恐怕多半是还记得当年与郭荣开的玩笑,心里面可能正想着郭荣怎么兑现前言。否则的话,和郭炜的联系可未必需要本人亲自来。

    这边郭炜却是忙得不可开交,只稍微招待了老头儿一下,问了些生产和贸易的日常性问题,之后就转交给仆人安排了。虽然镇南节度使、检校太保、西河郡侯这些都是荣衔,没有任何事务性工作,但是权大内都点检还是要做不少事情的。

    原本东京留守郑仁诲是可以帮衬他的,郭荣的安排也是这个意思,但是郭荣这次亲征把大半个朝廷都带出去了,全面加重了留守人员的工作负担。

    四个宰相,冯道做了山陵使,去安排郭威的后事,范质、李谷和王溥都带走了;副枢密使魏仁浦也带走了,就剩下一个枢密使、同平章事兼东京留守郑仁诲,除了总理朝政坐镇后方之外,还要负责给前线输送军需,所以郑仁诲自己都忙得一塌糊涂。

    而大内的人员也差不多带空了,宫廷侍卫有一大半作为殿前司人员护驾,留给郭炜这个权大内都点检的人手也是捉襟见肘。

    更何况,郭炜要做的事情比权大内都点检更多,因为他不确定自己的存在是否会干扰高平之战的结局,所以他需要及时掌握各方面的情况,以便随时能够做出迅速的反应。

    “章肥猫……算了,今后你们都会是有职司的人了,不能老是叫诨号。我可以直接叫你们姓名,但是你们将来的同僚不能总是大郎二郎的叫你们吧,要不我给你们取个字怎样?”

    郭炜正待支使章瑜去跑腿,习惯性地喊出自己给他取的绰号,这才意识到不太妥当,以双方如今的身份,还是正式一点好。

    “那感情好,郡侯给俺们取字,俺们出去也是面上有光。”章瑜和王春异口同声地说,虽然两人性格迥异,很少有这么合拍。

    郭守文则是随着他们行了一礼,然后安稳地落在最后回答:“就依郡侯的意思。”

    “嗯……”靠在大堂的椅子上,郭炜托着腮帮子琢磨起来:“瑾瑜,美玉也,你又是行大……”

    说到这里,郭炜突然意识到什么,连忙住了口,轻轻扫了一眼章瑜。就见他平日里嘻哈憨厚无比的胖脸上,居然有几分凄苦之色,心中就是一叹——河北出身的人,怕不有一半都会和章瑜差不多的遭际,只不过他更惨一点,家中就只挣扎出这一个幼儿,真正在族里排行第几又有谁还知道。

    轻轻咳嗽了一声,郭炜接着原来的话题:“章瑜你的表字就是伯玉好了,望你不辜负美玉之名,今后都要努力隐身于市井之中,却凭着一颗良心去发掘事实真相。这段时间你且把侍卫亲军司留京的将校盯紧了,要什么人选你报上来,有什么开销也说出来。”

    “谨遵郡侯吩咐,章瑜敢不尽力。”章瑜脸上的凄苦神情已经换作了感动,连说话也变得有些文绉绉,不过话一多又现了原形:“等俺查探了军营各处,再把合计好的人数钱数报与郡侯。”

    “嗯,如此甚好。”郭炜点点头,心中略有些赞许,既是对章瑜的应对得体,又是对自己的识人之明。

    一转头,郭炜又看向了王春:“王春,你的表字嘛……春者,一年之始也,不妨就叫启年。你的脚程比较快,骑马也是一流,所以你最近的职司就是——把我从符卫王那里求来的鸽子,沿东京至泽州潞州的驿道布置,若是传驿有重大变故,立即以鸽传信。一切所需人手金帛,你自己算好了报来。”

    “是。”王春的回答简简单单、平平淡淡。

    “好了,你们都去办事吧,我的安全自有郭守文负责。”郭炜开始与身边最后一个人说话:“守文……这名字取得好啊,如今的年月,就是武的过分了,到处都是杀来杀去的,弄得田地荒芜、民生凋敝。止戈还需用武,安国应当守文啊!你的字就是安国,如何?”

    郭守文又是恭敬地一礼:“就依郡侯。只是郡侯身边只有我一人,却不敢担保郡侯的安全。”

    “无妨,在府中只要你跟着我就够了,出去的时候你再点几名同班殿直随同即可。大内安全系于我等一身,这剩下的有限侍卫切不可浪掷。”

    说完话,郭炜又翻翻面前摆在案几上的图册,上面正是泽潞等地的概要,可惜作图手法粗陋,测绘技术更是原始,以郭炜的眼光来看连草图都算不上。

    “现在朝廷大军已经到哪里了?刘崇会像记载中的那样,快速越过闭门守御的潞州,向泽州急进吗?我的一些建议,郭荣听进去了吗?”看看图册,又象征性地看看西北方向,郭炜默默地想着。

    魏博镇:唐末著名藩镇,以大名为治所。

………………………………

第三章 大战前夜

    

    第三章 大战前夜

    郭炜记挂着的郭荣此时正在泽州郊外阅兵。

    郭荣行军非常迅速,行营几乎带着满朝文武,于三月十一离开东京,三月十六就到了河内。在河内郭荣得知先期出发的部队已经会聚泽州,更是加速前进,两天时间走了一百二十里,其中还有狭窄崎岖的羊肠坂道,终于在三月十八与驻扎泽州东北马沟村的主力会合。

    敌前集结的最佳地点就是这里。从这里再往北就是潞州了,就随时可能遭遇敌军;而在怀州集结,则会造成之后数万大军需要集中翻越太行山,那险恶处只能一人一马通行的羊肠坂道,显然并不适合这种行军;更何况泽州护卫着天井关要隘,万万不能丢失,在没有得到潞州更新的军报时,军队分批前出泽州也是必须的。

    连续赶路让随从的大臣们都疲惫不堪,一个个都冲进民居歇息。郭荣却不顾饥渴劳累,顶盔贯甲检阅正在营中等待自己君主的部队,以振奋士气。

    骑马经过一座座营盘,看着经过养精蓄锐的军卒精神饱满腆胸凸肚都样子,郭荣相当满意。在宣布亲征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