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混在五代当皇帝-第2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完西川行营都监潘美审讯串谋作乱蜀将的报告,袁彦大感震惊。
伐蜀之战胜得太轻易了啊……虽然临行前陛下三令五申,却还是变成了骄兵悍将,就连自己也是疏忽了严肃军纪的大事,差一点就惹出滔天的大祸来了。如果不是侦谍司暗查得实,行营甄别及时,蜀兵一旦乱起,后果当真是不堪设想。
“的确属实,虽然此种情形并非普遍,但是也不算罕见,蜀军之中被贪渎了衣装钱米的不下十之一二,家眷被将官部曲侵扰的也有上百起。属下督察军纪出现了如此大失误,实在是惭愧……”
潘美想起来临行之前郭炜的交代,那是真心的惭愧,当初还没有怎么听明白的话,如今言犹在耳,却已经让他深有体会。
“不要让‘接收大员’变成了‘劫收大员’!”
当初陛下在滋德殿专门召见行营主要官佐,特别是对几个都监反复叮咛严肃军纪的重要性,潘美还有些颇不以为然,禁军围太原、下淮南、克幽蓟……都没有这样慎重地交代过军纪问题啊,还不都是这么过来了?从先帝整军以来,禁军的军纪已经很好了,并不需要太过于担心。
然而今日审讯的结果却是令人触目惊心,虽然贪渎枉法的比例还不算太高,但是有些禁军将佐的表现真是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劫收大员”,陛下果真是明见万里。
幸好陛下的三令五申多少还是有一些效果的,起码多数的禁军将佐还是守规矩的;幸好陛下诏令将蜀军兵将分离,也幸好侦谍司处事得力,不然的话……
“那也不是都监一人的过错……伐蜀之战过于顺利,让行营上下都有些骄悍跋扈,以致于对陛下的交代都疏忽了。幸好陛下布置严密,又有皇天庇佑,终于没有让蜀军作乱成功,下面就由都监去严明军纪,堵住那些窟窿,也趁便平息一下蜀兵的怨气。”
既然是处理未遂的叛乱和军中的贪渎,而不是行军打仗,袁彦很痛快地就放权给了潘美、曹彬他们。郭炜让锦衣卫亲军司的两个主官担任两路都监,让从征的锦衣卫亲军作为执法队,袁彦很明白其中的意味。
当然,锦衣卫亲军不光是陛下最亲信的禁军,在军纪方面也是最好的,像弄出这场轩然***的禁军将官贪渎枉法事件,那就几乎没有锦衣卫亲军的份,所以由他们去执行军纪,众人却是不得不服。
…………
“和州刺史王继涛原定与供奉官王守讷部送蜀主归阙,今有言继涛问蜀主求宫妓、金帛,着即留王继涛于军中,等候朝廷处断。”
“右千牛卫将军刘楚信割蜀民之妻乳而杀之,御厨副使朱光绪强纳蜀将之女为妾,非常时期,宜尽速呈报朝廷,明正典刑以平民怨。”
“殿直成德钧部送伪蜀军校,在路受贿,为人所告,应斩之以徇。”
“战棹右厢都监刘汉卿凌虐士卒,激起部下通谋蜀军构乱,着遣还东京。”
“虎捷指挥使吕翰、虎捷指挥使孙进、龙捷指挥使吴环等人贪残肆虐,又不服军法管制,且勾连蜀军意图作乱,着即刻问斩,以儆效尤。”
…………
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贪渎枉法的军官都已经上升到了刺史这一级,而且还是公然向孟昶索贿,至于其下一些军官的荒暴行径,就更是令人发指了。
对于这些军官,不严惩真的是不足以平民愤,可惜有些级别的军官恪于朝廷体制,袁彦和潘美都无权直接处理,不过殿直成德钧这种等级的,又正好是欺压蜀军的罪过,倒是可以拿来祭刀并且安抚蜀军。
当然,其中也有殿直刘汉卿这样要严格执行军纪却手法欠妥的,居然闹得禁军的指挥使意图勾结蜀军作乱,西川行营拿他也不好办,只能将他送回东京去,暂时消除矛盾了。
不过那几个意图作乱的指挥使就死得快了,级别什么的在谋叛的罪名面前那是分文不值。
…………
显德十二年的二月二十三,在被严密隔离监视了三天之后,蜀军又一次在营寨集合,现场观摩了几个罪官问斩,其中有贪渎的禁军军官,也有串谋作乱的禁军和蜀军军官,刀锋之下,群小慑服。
当日,成都府外的蜀军分批上路,其中将佐步孟昶等人的后尘,前往眉州乘船下峡,而一般士卒则向北走栈道出川。
………………………………
第二十三章 南唐发难
第二十三章 南唐发难
“什么?!唐军进攻吴越?苏州和湖州同时告急?”
广政殿中,随着郭炜的这一声惊呼,咣当一声,一个茶盏从案几上翻落在地,跌了个七零八落。
刚刚激动了一下子的郭炜看着地衣上冒出的腾腾热气和旁边散落的瓷片,不由得就是一阵心疼。三月初的天气湿漉漉的,不过气温也开始逐渐升高,所以地衣都改铺成较薄的了,结果就让这个茶盏没有抗得住摔打。
“雨过天青云***啊……这要是被后世那些古玩爱好者知道自己随便把柴窑摔着玩,他们该会怎么评论我?”
郭炜的这种想法当然是不足为外人道的,御窑烧制的瓷器那不就是给皇宫用的么?像现在这样,皇帝一个激动就摔了个杯杯盏盏的,那不都是寻常事么?其实当今官家对御窑的要求几乎没有,算是极好说话极简朴的了,先帝还给御窑定了一个“雨过天青云***”的制造标准呢……
也难怪郭炜会如此激动,甚至都激动得失态了。
李弘冀的做法真的是出人意表,虽然郭炜已经掌握了他的一些动向,知道他很有可能趁着周军大举伐蜀的空隙,打算做出些事情来,军队和物资都在向润州和宣州集结,但是郭炜也只是防备了李弘冀觊觎淮南,却是万万没有想到他会冒着得罪自己的风险,打的却是吴越国钱弘俶的主意。
不管是偷袭淮南还是进攻吴越,那都是肯定会得罪周朝的,也就是说李弘冀登基以来奉行的称臣纳贡政策就此彻底转向,两国之间必然恢复到敌对状态。既然要面临同样的后果,偷袭淮南的收益不是比进攻吴越更大吗?
然而李弘冀就是选择了进攻吴越,让郭炜在淮南的预警布置和针对淮南的相关增援预案全部都落了空。
当然,也有可能正是因为郭炜在淮南做足了准备,所以李弘冀才放弃淮南而取吴越?南唐的密探细作也很高效的嘛,他们的决策也很灵活敏锐的嘛。
投生这个世界以来的第一次,郭炜感觉自己看不到事态的发展方向了;乾祐之变以来的第一次,郭炜感觉自己不是身边世界的主导者了;登基以来的第一次,郭炜真切地知道,自己并非“一切尽在掌握”。
这都是缘自李弘冀躲过了病魔幸存下来,都是缘自那些卖出去的神药。
郭炜自己逃过乾祐之变、继位和北伐幽蓟虽然都改变了既定的历史走向,但是对手都没有重大的变化,他仍然可以在东亚大地下一盘很大的棋。
但是李弘冀活下来了,这个后果却是大大地改变了南唐的政治生态,以前还不显眼,或许是因为李弘冀没有积蓄够实力,或许是李弘冀没有看到可乘之机,他的做法在表面上和李景以及“史***载”的李煜没有太大的不同,但是一有机会,这种改变的后果还是出现了。
可是郭炜也不能怪神药的外流啊,疗效那么局限的急救药品,可以卖到那么高的价钱,他怎么可能不大肆发卖?反正制造技术又没有外流……
再者说了,郭炜来到这个世界,就是带来改变的,神药还是小的,其他的棉花、火药、火铳什么的影响更大,即使想要限制其影响,却又哪里限制得来?而且郭炜本来就是想利用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吧?
只是技术产品的影响很难为主角一人所掌控,更不可能是好的影响归自己,坏的影响归敌人,而往往是会有一种双刃剑的效应,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知道自己不能患得患失,知道自己总有一天会面临“历史再也没有参考价值”的境地,更知道自己不能因此而慌乱失措,郭炜一边掸去溅到卷宗上的茶水,一边反复默念着“每逢大事有静气”……
幸好,看到这个场面的只有章瑜,韩微正忙着处理有关蜀地的一些突发状况,吴越国钱弘俶正式向朝廷告急的表章也还没有到东京,章瑜现在来汇报的只是吴越国外围人员的传信,比钱弘俶正式决定向朝廷求援和草拟表章要快那么一点。
章瑜那是看着郭炜从小屁孩长起来的,现在偶尔看到一次郭炜失态影响也不大,破坏不了郭炜在章瑜心里那英明神武的总体形象,倒是可以更有生气一点。
“原来南唐在润州和宣州集结兵力物资,为的是同时攻击苏州和湖州啊……镇海军的那支船队现在何处?”
对于李弘冀此举的战略分析,郭炜决定还是等到枢密院的时候再进行了,在章瑜这里他只需要知道情报分析的结果,谍报机构不需要懂得太多管得太宽。
章瑜对郭炜前面的那一阵慌乱视若无睹,开头那些无意义的问话他也没有去答,此时却是言简意赅地回答了一句:“镇海军的船队从芜湖去了宣州。”
“去了宣州啊……这么说唐军的重点进攻方向就是湖州了?”
郭炜此时已经完全恢复了冷静,食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案几,一边琢磨着李弘冀的思路,一边也想看看谍报部门有没有更具体的情报和分析。
“这个俺却是不知道,枢密院侦谍司和兵部职方司的人手还是有限,在江南境内也只能顾及一些重镇,现在只知道镇海军出来的那一支人马到了宣州,而宣州的宁***大部已经开往广德县(今安徽省广德县)方向,润州的镇海军一部已经开往常州。吴越国的苏州和湖州各自告急,却是分辨不出哪个更急。”
章瑜还是不紧不慢地汇报着,既没有为了邀功而胡乱编排,也不去敷衍塞责。
好吧,对于这个时代的谍报工作要求不能太高了,农业生产力不够高,总的脱产人员就必然不足,那么作为政府机构一分子的谍报机构也就养不了太多的人,又没有快速的交通工具和通讯设备,情报网点能够深入南唐的每一个军府就已经不错了。
“嗯,你们已经做得很不错了,人手不足那也是无法可想的事情,自晚唐以来战乱频仍,国家户口损失严重,如今朕还要劝课农桑,就连禁军都不敢扩充的太多……”
郭炜的这几句话既是劝慰又是解释,虽然他其实并不需要解释什么。
…………
“诸卿,朕已经得到确切消息,唐军悍然攻击吴越,吴越的苏州和湖州同时告急,朝廷对此种局面应当如何应对?”
在一块表现太湖周边态势的沙盘边上,郭炜向围坐在四周的军官们问道。
见众人还有一些犹豫,郭炜又加了一句:“此等大事,自然需要朕与两府商议,而且是要在吴越国正式向朝廷求援的表章到了之后。然则军情紧急,战场瞬息万变,庙算不能不足,朕今日来就是要诸卿做一番庙算的,却不是要诸卿与两府争权。”
“陛下的意思,吴越国向朝廷求援之后,出不出兵由陛下和两府决断,而如何出兵则需要军咨部提前做出庙算,这样陛下和两府做起决定来才会有所凭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