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混在五代当皇帝-第2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刚出江陵府的时候,那上千艘大舰和上面载运的巨大竹排就已经是蔚为壮观了,不过一入大江就衬托出大江的宽阔来了,一艘艘船在江中拉开了距离,还是显得那样孤零零的,要说依靠这些船就可以架设起大江浮梁来,曹翰是第一个不信。

    但是等到定远军的船队掩护着这些大舰来到三江口,会齐了在岳州本地督造的另一批巨舰,并且等到朗州那边督造的黄黑龙船自洞庭湖赶到,三批巨舰终于汇集到了一处的时候,曹彬才真正看到了不一样的地方。

    三江口可以说是大江水面至为辽阔之处,“三江到海风涛水,万水浮空岛屿轻”,连庞大的沙洲都会在浩淼烟波当中被映衬得极为渺小,然而这数千艘巨舰在江中舳舻相连,几乎可以遮蔽得船上的人看不见水面。

    这样的规模,要说在大江之上架起一座浮梁来,那确实是相当可信的,更何况据闻和州到采石的那一段江面颇为狭窄,随船的那几个侦谍司人员都已经往返测试了数年,拿到的数据足以保证在一般的汛期内浮梁依然安稳。

    “呵呵,自陛下登极以来,已经做了不知道多少近古盛事,如今在大江之上架设浮梁,更是亘古未有,吾辈忝列其间,幸何如哉……”

    行营战棹都指挥使张令铎站在曹彬身边乐呵呵的,接口和曹彬说了一段,又转头笑眯眯地对行营战棹都监王令岩说道:“采石浮梁若成,南征之战就会轻松许多,此战的首功倒是要归于都监。”

    “于大江之上架设浮梁,乃是出自陛下的明见;勘测采石附近数地的水文,乃是兵部职方司与枢密院侦谍司的数年之功;我只是奉命督造了一部分大舰而已,凡是将作使臣都能为之,安敢居功?”

    王令岩倒是颇有自知之明,很冷静地答道。

    “嗯,不管有没有功、功大功小,大江浮梁所用巨舰和竹排总有战棹都监在其中督造的份,等到浮梁架起,大军以此渡江,陛下自会***行赏。只是此去采石,还要在江上行船数日,却要防唐国的鄂州、江州水军拦截,定远军还需保护好船队。”

    准备架设浮桥之用的船队集结完毕,在定远军船队的引领和护卫下,沿着长江靠北岸一侧迤逦向东,看着排成一字长蛇阵的数千艘大船就这么袒露在沿岸的视线之中,而真正有战力的定远军船只不过千余艘,并且主要集中在一字长蛇阵的头部,曹彬还是有些忧虑。

    “副帅尽管放宽了心,自我朝与唐国划江而治以来,每年都要遣舟师在大江之中例行巡边,定远军成军之后,这巡边就一直是我定远军负责,我已经是深知唐军的习性了。我军每次巡边,唐国的沿江守军都是闭垒自守,且要遣使奉牛酒犒师,从来都不敢出动一艘战船巡检,就连屯兵数万的湖口尚且如此,其他地方更不足论。”

    张令铎对南唐军不出动的信心倒是很足,几乎是用打包票的口气向曹彬保证道:“此次我军的船队更为庞大,唐军料想不到这都是架设浮梁所需,只道我军巡边耀威,定然是不敢出动水军拦截的。”

    …………

    事实果然一如张令铎所料。

    曹彬率领各部水军和随船步军,携带预作浮桥之用的数千艘大舰顺流东下,因为船队是一直靠着北岸一侧行驶的,南岸的南唐军各屯戍部队均以为是周军的例行巡江,因此并无一兵一卒出动阻击。

    而那些奉牛酒前来犒师的南唐使者,也都被打头的定远军左厢第一军都指挥使杨光美隔绝在外,代表大军接了牛酒,然后就直接打发回去了,所以对这支船队的组成和虚实,一路的唐军都是一无所知,对他们的真实目的更是毫无觉察。

    李弘冀在决心抗拒郭炜的召唤拒绝赴阙的时候,就已经通令沿江守军完善守备,随时准备抵御周军渡江,但是也仅限于完善守备,主动出击招惹周军的事情是绝对禁止的。

    毕竟李弘冀还在奢望着用加强战备和卑辞厚礼乞怜的两手促使郭炜打消进讨南唐的念头,他很明白,在这个时候开战对南唐的极其不利的,所以沿江加强守备是可以的,但是主动挑衅则万万不行。

    在这种指导思想下面,周军的例行巡江,哪怕是船队规模空前,哪怕是领军大将规格空前,只要船队没有越过长江航道的中线靠近南岸,南唐的沿边守将就打定了主意缩头不出。

    鄂州、江州……一个个南唐驻扎有重兵的江防城池就这么轻松地越过,船队在江面上犹如风驰电掣一般,于十月二十一日到达了池州西边六十里的峡口寨的北岸。

    这里就是运筹司计划当中大军渡江的地点了。

    选择峡口寨渡江的原因,一则是池州城池狭小港区逼仄,容纳不了重兵,所以此地守备较弱,比起金陵旁边的采石矶,明显更有利于船上步军登岸;二则是池州西面的石牌口(今安徽省安庆市西面)竟然与采石渡口的江面宽度相当,距离采石渡口又足够的近,正好让船队在此试搭浮桥,若是成功,则只需要稍加拆解,然后将几段预制的浮桥顺流移至采石矶,就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里面将浮桥再次搭起来。

    大江天险,说是说一衣带水,其实还是挺宽的,对于后勤来说是一个大麻烦,即使周军已经有强大如定远军这样的水军也是如此。

    光靠船运是很难保证大军渡江的,更难保证供应大军的军资粮草渡江,其实就连当初的淮水都是征伐淮南的一个重大障碍了,周军和南唐军就淮水上的浮桥进行了多次争夺,这一次大江上的浮桥更是少不了这类拉锯战。

    采石矶旁边肯定是有南唐军重兵把守的,而且李弘冀如果听说周军在采石矶架设浮桥,难免会从金陵派出重兵进行阻挠,在那里是不允许慢慢地架设浮桥的,因为只靠着曹彬所率的步军坚守着南岸,并无把握保证架桥工作的顺利进行。

    而这种条件显然石牌口是具备的,因为在那周围百余里的范围之内就只有池州这一个重镇,只要顺利夺占了池州城,有的是时间给水军慢慢架桥。

    在石牌口架设好整座浮桥,然后再拆解成几段预制件,之后再移到采石矶重新架设浮桥,当然比起第一次架桥会快得多,基本上可以保证南唐军出动重兵前来阻扰之前架成,在和州待命的柴贵所部马步军主力就可以通过浮桥快速渡江参战了,淮南地区为此次南征储备的物资也可以通过浮桥迅速南运。

    当然,浮桥的预制件在江中行驶起来比**的船只可就要笨重得多了,而且一旦渡江就必然惊动沿岸的南唐守军,所以此后必须要水陆并进保护船队,这也就是周军初次架桥的地点不能离最终架桥地太远的原因了,至少不能在船队通过湖口之前。

    运筹司的计划是周详的,曹彬率领的这支分队各部的分工是明确的,各自的职责是分明的,部队的行动是协调的,士卒的训练是有素的,所以最终的结果就是瓜熟蒂落的。

    显德十二年的十月二十一日,在曹彬的命令下,周军突然渡过长江,直抵峡口寨,张令铎指挥船队动作娴熟迅猛,伏波旅第一军和第二军在行营先锋都指挥使王审琦的率领下于敌前登陆,在半日之内就彻底击破峡口寨的南唐守军三个指挥,俘敌三百,斩首近千,擒其守将戈彦、王仁震、钱兴。

    即日,周军的随船步军迅速登岸,跟随在伏波旅的身后,沿着长江南岸向池州进击,大军水陆并进,于二十二日傍晚抵达池州城下。

    面对周军的大举来攻,池州守将李元清猝不及防,依靠城池和三千守军仓促抵抗,仅仅坚持了一天的时间,就不得不弃城而走。

    二十三日晚,曹彬率军进占池州。

    二十四日,曹彬留下文思使康延泽和供奉官王侁领五千侍卫亲军步军驻守池州,大军随即西还石牌口,根据侦谍司随员的勘测数据,在这里试着架设浮桥。

………………………………

第七章 南唐的应对

    

    第七章 南唐的应对

    “什么?!周军已经渡江,夺占了池州?郭家小儿欺人太甚!”

    池州守将李元清于十月二十三日弃城奔往铜陵(今安徽省铜陵市),随即派出驿使向金陵告急,接到军报的陈乔大吃一惊,连忙和殷崇义一起匆匆入宫。

    听到枢密院的两个主官汇报的情况,李弘冀不禁大为震惊,而且咬牙切齿,那个郭家小儿!

    周军还是发起了进攻,这就说明前番东京来的使者确实不是在虚声恫吓,当时周主诏令自己赴阙确实是最后通牒,而李从嘉的使命显然已经宣告失败了。

    但是李从嘉和龚慎仪都没有回来,周主在最后通牒完了以后,居然连声招呼都不打,连自己的使者都还没有遣回,这就迫不及待就用兵了?李弘冀此刻有一种被突然袭击的感觉,虽然他应该明白拒绝了最后通牒本来就意味着战争,但是侥幸心理却让他忘记了这一点。

    自己的示之以有备没有能够吓阻住周军,增加的贡奉没有能够打动周主,就连那份重礼都没有能够撼动他的铁石心肠,这也就算了……但是那个郭家小儿把这些东西全都收下了,根本就没有退回,却依然兴兵来犯,这就实在是太背信弃义了!

    当然,自己首先背信弃义袭击吴越国,这个招致大周向他兴师问罪的前因,李弘冀已经选择性地遗忘了。

    “周军过江来的有多少人?一共用了多少船只?”

    还是闻讯匆匆赶来的韩熙载冷静得比较快,现在可不是一味地震惊的时候,也不是埋怨后悔的时候,更不是诅咒痛恨周主的时候。

    没有什么可以埋怨后悔的,周主的那个最后通牒根本就不可能答应得了,李弘冀要是奉诏赴阙,那和亡国也是差不多的,与其那样平平静静地亡国,还不如奋起抵抗试一试战场上的机会。

    当然,如果外交周旋可以延缓周军发兵,给唐国整军经武复兴国家的时间,那是最好的结果,不过很显然周主不吃这一套,那就不必自怨自艾了。

    诅咒痛恨周主同样毫无意义。

    周主收下了唐国的贡奉,也收下了李弘冀另外准备的重礼,却仍然不改兴师伐罪的做法,甚至把唐国的使者都扣留不放,固然是有些不够厚道,但是诅咒痛恨一下周主就可以使周军退兵吗?

    显然不能,这种诅咒痛恨伤不到周主和周军分毫,只是徒然伤自己的心而已,不如省下时间来考虑当务之急。

    周军过江的一共有多少人马,一方面说明了他们的战斗力,说明了他们可能实现的军事进展,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他们的后勤负担。

    周军这次渡江一共使用了多少船只,则可以表明他们的后勤能力到底有多大。

    两者相结合,就可以推断出周军这一次渡江作战的真实意图——是图谋一战而灭唐国,像前面进军荆湖和蜀国一样;还是仅仅进行一次惩罚性作战,以此给吴越国和朝野一个交代,证明周主是言必信行必果的。

    针对周主不同的意图,唐国这边可以选择的对策自然会有所不同。

    陈乔看了一眼韩熙载:“据报此次周军是在池州以西渡江,然后水陆并进攻打池州的,攻城时陆师不下三万,江上船只达数千艘,而且多为巨舰,江畔为之阻塞。”

    “数千艘巨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