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混在五代当皇帝-第2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十一月十三日,曹彬率军攻克宣州芜湖县(今安徽省芜湖市),兵锋直指采石。
同日,钱弘俶军次常州城下,扎营于九仟墩,命亲从指挥使凌超等分营四门,命镇国都指挥使王谔攻江阴,镇武都指挥使金彦滔攻宜兴,并命宣德军节度使钱弘偡率水舰由湖州出太湖而进。
直至此时,两路大军才稍稍遇阻。
在采石的东面,南唐所建的新和州(即今安徽省当涂县),南唐和州刺史卢绛领水陆军两万驻守于此,而南唐新和州的西南还有东西梁山夹江而峙,卢绛此时已经得到周军即将进抵的消息,亲率水陆军至梁山扼守。
而在常州,南唐的常州刺史杜贞率军两万据守,兵力既雄,城池且厚,联军急切难下。
…………
“常州敌军兵力既盛,士气也是颇高,此时就用火药炸开城墙固然可以破城,但是敌将如果负隅顽抗与我军展开巷战的话,我军的伤亡也会不小。”
九仟墩的大营中,苻俊如此向帐中众人分析着。
来到常州城下,面对常州南唐军的深沟高垒,见识过周军火器威力的镇东镇海等军行军司马孙承祐极力主张动用火药炸开城墙,迅速攻取常州和润州,以便夺得兵临金陵城下的头功。
为了军功,也为了破城之后的收获,孙承祐倒是完全不顾及吴越军自身的伤亡了,反倒是作为周军指挥官的苻俊强烈反对这种作战方案,虽然伏波旅作为火力压制部队不会去先登和巷战。
“我东路大军此去昇州,沿途还有润州重镇,如此一路强攻下来损兵折将,到了昇州城下五万大军还能剩下多少?这并非良策。而且东路的任务本来就是策应西路的主攻,故而不如围城缓攻,一面可以牵制润州之敌,一面待守军士气低迷,之后再将其迫降,如此方为万全。”
行营都监丁德裕的发言却是全力支持苻俊的,也不知道这是出于他的本意,是为了贯彻整个作战计划,还是因为苻俊的出身而特意附和他。
两浙都钤辖使沈承礼颇有些顾虑:“强攻巷战的伤亡固然不会小,但是围城缓攻也不是不攻,连日下来的持续伤亡恐怕也小不了吧?而且围城旷日持久,敌军士气急降,我军一样会师老兵疲。”
先锋都监王班自有主张:“可以稍缓几日再开始攻城,先征发苏州民夫疏通苏州到无锡之间的运河,等到将定远军船上的大炮拆运过来。一旦有大炮和伏波旅压制城头,填壕和破羊马城的伤亡将会极其轻微,我军先扫清常州外围,然后静等润州、金陵等地派来援军,再于常州守军面前大破其援军,届时敌军守将自然气沮。”
“王师既然有这么多的手段,孤就依诸位之见,围攻常州城就交与先锋了。”
钱弘俶也曾从孙承祐那里听到过对周军火器威力的描述,此刻再看周军的几个将领对战法的主张如此一致,不由得眼睛一亮,干脆就把攻城指挥权交给了苻俊。
反正自己已经分兵遣将去攻略常州所属各县了,常州城不管是破还是降,里面的人口仓储总是要归自己所有的,如果周军将领的主张不错,少伤亡一些士卒总是好的。
…………
“都帅早就率主力大军等在采石对面的和州了,听闻陛下也已经亲至,就等着我军在南岸夺下采石,然后迅速架桥接应主力大军渡江,前面东梁山与江中虽有数万敌军据守,我军也不应有丝毫的犹豫。”
东梁山下,曹彬正在召集众将军议,眼看采石在望,主力大军早已在和州集结完毕的消息也已经传了过来,先锋都监田仁朗压根就不把山上的南唐军放在眼里。
………………………………
第九章 卢绛的野望
第九章 卢绛的野望
梁山,长江下游的一道天险,算得上金陵面对长江中上游的最后一道门户了。
实际上梁山是两座山,因为从芜湖到金陵的这一段长江是西南—东北的流向,而梁山正好夹江而峙,所以这梁山就是分成了东梁山和西梁山。东梁山,就在长江的东岸,位于南唐新和州西南三十里,又称博望山;西梁山则在长江的西岸,位于和州南面六十里。
两座山紧靠着江岸,之间相距仅有数里,夹江对峙犹如金陵的门扉,故此又被称作天门山,李白诗作中的“天门中断楚江开”,说的就是这里了。历史上长江中游的荆州势力和长江下游的健康势力相争的时候,经常是以梁山的得失作为势力消长点,尤其是守健康的势力,无不以梁山作为西部津要。
就算是南唐,虽然以洪州为南都,在更靠近荆州的湖口屯驻有重兵,因而梁山的重要性略微降低了一些,不过在梁山附近的新和州仍然屯驻有两万水陆军,此时的最高长官就是和州刺史卢绛。
卢绛,字晋卿,袁州人,自称为大唐中书舍人、歙州刺史卢肇的后人,起初的名字是卢兖,因为仰慕晋人魏绛而特意更名。
这个人的人生也算是丰富多彩了,读书只求大略,却喜欢做键盘政治局……哦,那时候没有键盘,也没有政治局,所以他做的是嘴炮宰相。不过这人比较缺乏自制力,热衷于赌博,考不中进士就去做吏员,却偏偏偷盗库金,事情败露之后亡命他乡,到哪里都是个祸害,进了庐山的白鹿洞书院居然还混了个“庐山三害”的名声出来。
最后还是他响应李弘冀求才的诏书上书论事,用嘴炮打动了知枢密院事殷崇义,这才弄了个枢密院承旨、讼江巡检的武职,然后在与吴越的各种水上摩擦中渐渐显眼,逐渐做到了和州刺史。
年初南唐出动三路大军进袭吴越,虽然最后功败垂成,卢绛作为苏州路行营副都统却中规中矩,没有什么失误之处,再加上他的献策虽然没有获得最后的成功,在一开始的时候总还是有些收获的,所以李弘冀越发地器重他,这个和州刺史手下也就有了两万多的水陆军。
如今的他,却要迎来自己从军以来最强大的敌人。
当然,在卢绛看来,这倒是他有生以来最大的机会,年初的献策因为周军的介入和皇甫继勋这等门荫出身的庸碌之辈而失算,没有做成自己的进身之阶,这回若是在梁山挫败了过江袭扰的周军,自己无疑就将成为南唐少壮将领中的佼佼者。
在南唐比他资历更高的都是些什么将领?
从杨吴和烈祖下来的功勋宿将都已经凋零殆尽了,皇甫继勋、朱令赟和柴克贞算是将家子,不过都没有怎么经过战阵,看不出真实的本事来,其中皇甫继勋这一次好赖是算真正地打过一次硬仗了,结果是什么?军灭身虏,最后是非常屈辱地被交换回来的。
即便如此,灰溜溜回来的皇甫继勋还能继续做他的神卫统军都指挥使,只因为李弘冀手下缺乏得力的大将,像他这种有过与周军作战的经验,败得还不是太干净的将领,居然已经可以算宝贝了。
至于李弘冀真正可以倚靠的三员战将,也就是镇南军节度使林仁肇、武昌军节度使郑彦华和镇海军节度副使陈德诚,说起来其实也是够寒碜的,只因为原因有二:
其一,这三个人里面,林仁肇的战功还称得上彪炳,起码他曾经阵斩过周军的节度使,不过败也败得很惨,而另外两个人其实都数不上有什么大功,唯独可以称道的就是在其他将领纷纷惨败而归的时候,他们还能带回来足够多的手下;
其二,三个人全都是闽人,算不得正宗的江淮土著,就像烈祖时期延揽过很多北方将领一样,这回得道的却是闽籍将领。这也就是李弘冀坚持使用皇甫继勋、朱令赟和柴克贞这种军二代的缘故了,虽然皇甫继勋和柴克贞的上一辈也是客将,但是到了第二代总可以算完全的自己人了。
所谓的宿将也就是这个样子了,如果他卢绛不光是能够在与吴越的水军摩擦中连连获得小胜,不光是能够在三路大军中的其他两路惨败而归的时候全军而还,而且还能够挫败周军的进攻,作为土著出身的将领,赶超前面几个人的机会不就来了么?
李弘冀可不是他那个不中用的父亲,朱元立了大功都会被逼反,李弘冀当年对柴克宏的放手任用就做得相当好,而慕容英武这个北方逃人不就是因为有些专长而迅速升官么?年初自吴越退军,慕容英武更是因为惨败之中的一点小胜而拜天德军都指挥使,那支新军就这么得了一个天德军的军号。
自己不论是出身还是能力,哪一点会比慕容英武差了?就是在早期没有接触过周军,不了解他们那些奇怪的兵器罢了,慕容英武说到底也就是靠了他从周人那里偷师来的一点本事。
但是现在的情况已经有所不同了,在獐湾一战中,皇甫继勋所部歼灭了周军两个指挥,夺得了周军的千里镜和火铳。虽然在后来的溃逃当中差不多又全部还了回去,但是骑着马的慕容英武却没有扔下他的战利品,而是将一副千里镜和一杆火铳带到船上逃了回来。
千里镜的用法比较简单,慕容英武在当时就已经摸索着会了,不过对于怎么制作千里镜,军器作坊却是半年时间都没有琢磨透,因为只有一副,也根本没有人舍得将其拆解了进行分析,如今这件好东西反倒成了中看不中用的宝物了。
那杆火铳的命运却是不一样了。
在刚刚缴获周军火铳的时候,慕容英武自己都还没有琢磨透怎么用它,所以在后续作战中也只能放到一旁,但是经过了半年时间的分析之后,慕容英武的收获极大。
首先,经过反复小心的比较试验,对于周军那个定装铳子里面的火药,到底多少药量填入铳管,多少药量放入引火池,慕容英武基本上有数了;对于怎么用燧石击发引火池内的火药,从而打出铳子,包括整个装填和击发的步骤,慕容英武也自觉已经完全掌握了。
慕容英武现在已经敢说,再有那么一千杆周军的火铳放在眼前,他一定可以在十天半月之内教会军士们怎么使用。
可惜现在他手中只有这么一杆了……好在还有其次、再次……
其次就是,经过对比试验,慕容英武已经确定,周军的那种看似做工粗糙的火药颗粒,其威力竟然胜过了自己督导工匠精心研磨得很细的火药。具体是因为什么原因,他还没有弄得太明白,如果是配方的区别,慕容英武就没有办法了,如果是这种颗粒形状的关系,军器作坊倒是在努力琢磨怎么做出来。
总之,金陵的军器作坊很有可能做出接近周军火药的东西来。
再次就是,慕容英武在用周军火铳试射了多次之后,尤其是心血来潮地用周军火铳发射自己研磨的圆形弹丸之后,蓦然发觉周军火铳的铳管内壁那种不平整有诀窍,而且是和弹丸的形状相关。
周军的那种弹丸形状很好仿制,弄一副特别的铁模子就可以了,但是铳管内壁的那种歪歪斜斜的凹槽和凸起真心不好做。至今为止,军器作坊的工匠们都只能在铜制的铳管内壁划拉出这种形状来,要在熟铁的铳管内壁进行加工,就经常会毁坏了精铁工具,一个月也做不出十杆来。
慕容英武指导军器作坊学周军的兵器并不算太成功,然而就已经做出的成果来看,已经比之前的慕容铳优胜了一大截。
最起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