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混在五代当皇帝-第2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时从南唐水军这边还是飞出了一阵犁头镖形成的暴雨,其间还夹杂着上百支火箭。

    南唐水军艨艟走舸上的勇猛过人者如愿投出了他们手中的犁头镖,却也如愿地躺在了甲板上,即使是楼船上的水手,在投掷的时候只要用力稍猛抬头过高,也是马上被扫倒在地。

    不过他们的伤亡总算是有了一点价值,十来支火箭和上千杆犁头镖飞上了周军的船只,火箭碰到涂满了泥浆的船板、篷帆倒是毫无作为,但是上千杆犁头镖却带走了周军百余人的性命,还有更多的伤者滚落在甲板上。

    看到前面战得一片热火朝天,马雄不禁拍着木女墙的垛口连连叫好,以前老是听说周人的水军也是如何如何厉害,在淮南之战的时候连林仁肇、陈德诚这等出身闽地的水上豪杰都是不敌,淮泗的水上强豪更是死的死降的降,现在看完全就是因为不得其人。

    在卢刺史和自己的指挥下,大唐的水军完全可以和周人的水军相抗衡嘛,周军的火器再怎么犀利,也是成效不大嘛。

    马雄心情激荡,不住地催促着水手加快划桨,要亲身加入这个战团去。

    然而马雄的兴奋和激动也就到此为止了。

    有随船的伏波旅火铳手掩护,江陵府和岳州的水军投掷的犁头镖只会更多,而且他们还只需要认准了南唐水军的楼船打,因为那些艨艟走舸都已经被火铳手完全压制住了,根本就不足为惧。

    这种交换对南唐水军是极其不利的,从南唐军船队这边飞出来的犁头镖迅速稀疏下去,甚至在自己的楼船被周军用钩拒抵住的时候,都没有人能够冲出去砍断镰头。

    对南唐水军最后的打击却是来自于定远军。

    前面江陵府和岳州水军的船只与南唐水军战成一团,逐渐地分成了一群一群的,一边几艘船与敌军对战,一边就为定远军让开了通道。

    定远军的大船从这些通道中驶出,面对着前面胶着的战场,也没有贸然扑上去,而是将船一打横,用侧舷对准了那些南唐军的船只,尤其是其中的上百艘楼船,正被钩拒抵住待在水中几乎不动的楼船。

    船上青烟腾起,火光照亮了半个甲板,在连绵的轰鸣声当中,弹丸瓢泼似的洒向了南唐水军的那些楼船。这些弹丸比火铳兵打出来的铳子可要大得多了,在如此密集的弹丸轰击下,南唐水军楼船上的木女墙终于一段段地撕裂崩解,什么湿牛皮和湿麻袋都不顶用了,原先被木女墙护住的甲板为之一空。

    “…………”

    马雄还在催促着水手向前行船,正正地把周军的弹丸雨横扫江面的盛况看在了眼里,当下两个眼珠子都凸了出来,只是死死地盯着前方,满怀的难以置信。

    …………

    “败了啊……败了啊……”

    如此无助的号哭声却不是响自南唐水军的船上,而是在陆地上。

    在卢绛的号令下冲出山寨向周军阵列扑去的南唐军,先是如同瀑布一般地嚎叫着向山下滚去,中间生生地扛住了周军好几轮的铳击,结果却在接近周军阵列的时候被一轮突刺给杀了回来。

    然后就是充血的大脑骤然间清醒过来,然后就是看到了沿途的血迹斑斑,然后就是看到了同袍支离破碎的躯体,然后就是大崩溃。

    口中无意识地狂喊着,这些被打掉了最后一丝勇气的南唐军士卒连山寨也不回了,掉头就沿着江边向东逃窜,把冲在队伍中间的卢绛都一起裹挟了进去,任他如何刀砍脚踢,溃败的趋势都无法遏止。

………………………………

第十四章 长江第二桥

    

    第十四章 长江第二桥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侦谍司与水军通力合作,终于做成了这桩前无古人的壮举!我军挥师渡江就可以如履平地了。”

    显德十二年的十一月二十一日,和州东面二十里的西采石杨林渡,郭炜一会儿看看北面不远的乌江,一会儿又看看眼前五六里长的长江浮桥,还有正在快速通过浮桥奔向江南的禁军队伍,不禁感叹连连。

    十一月十六日,曹彬所部在东梁山一役中大败卢绛所率南唐和州水陆军两万余,随即展开了迅猛的追击,于当日占领了南唐所设新和州的州城当涂,并且于次日进占采石矶,迅速地肃清了残敌。

    几乎就在刚刚站稳脚跟的时候,稍微确定了周边的威胁已经被解除,曹彬就下令王令岩开始在采石矶和杨林渡之间督建浮桥。

    仅仅只用了三天的时间,从石牌口拆过来的预制浮桥部件就在采石矶和杨林渡之间再次搭成,月初的长江第一桥部件就在这里组成了长江第二桥,系缆竹排完全不差尺寸,工程完美之极。

    柴贵所部几乎就是守在杨林渡看着整座浮桥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迅速建成,心中的那种激动就根本不用说了,如果不是浮桥建成的时候已经到了二十日黄昏的话,柴贵恐怕都会在当天就下令开始渡江。

    熬过了兴奋的一晚,昇州西南面行营主力于二十一日早上受命渡江,等郭炜从和州赶到杨林渡的时候,柴贵已经带着行营人员先行渡江,在采石矶立起了行营,队伍、辎重正在通过浮桥源源不断地奔赴江南。

    看着眼前密密麻麻浩浩荡荡的渡江大军行列,郭炜的脑海中居然跳出来电影《淮海战役》中黄维兵团行军的长镜头,两相稍一对比,虽然电影中的黄维兵团是架桥过淮河流域的小河流,郭炜却还是不由得在心中轻叹了一声,这还真的是没有办法去比,虽然两个场景看起来是差不多的壮观,而且照理说长江浮桥明显要更壮观一些,但是组织程度就是差远了啊……

    哼哼,自己手底下要是有参加拍电影的那支雄师行军的本事,那才是横扫千军如卷席呢,三年扫平天下应当不在话下。

    算了……自己也没有进过步兵指挥学校,更不曾掌握那种等级的部队组织指挥水平,连照着葫芦画瓢都做不到啊……好就好在眼前的军队比起参加拍电影的那支部队来确实够差,但是其他势力的军队还要更差,比烂就能赢了,倒是不必为了不能用牛刀杀鸡而遗憾。

    “‘天堑变通途’……陛下说得太好了!世人都以为大江乃是南北天堑,唐人也就是有恃于此才敢和朝廷抗礼,结果在陛下和运筹司的谋划之下,这个天堑不过就是五里长桥而已。侦谍司和水军架桥得力,这江上的浮梁平坦宽敞,上面可以行车走马如履平地,五里长桥不会比五里路更难走。”

    在殿前都指挥使高怀德的眼里,当然是不会存在比面前这支军队组织程度和纪律性更高的部队了,如今解决了渡江的难题,他显然并不认为南唐军还能有什么相抗之力。听到郭炜的感叹,高怀德倒是首先注意到了开头的那句话。

    嗯,这就是见识的差别了,虽然无论是比指挥打仗还是军队的组织建设以及日常训练,郭炜相信自己都是比不过高怀德的,但是自己的眼界就是比这些人高出了一大截,那种高水平的军队自己确实是见过的啊……

    所以此刻高怀德的眼中全是满意和得意,而郭炜却似乎犹有余憾,只是这种心思在这个世界上真的是没有人能懂。

    “嗯,驸马说得不错,让天堑变通途的正是这五里长桥,十万大军一朝齐集,江南旦夕可定。只是今后江南作战所需的军资粮草全有赖于此桥,却是要好好地守卫啊……江南一端自有昇州西南面行营自行安排把守,江中也有定远军巡弋上下游,这江北一端却要拜托驸马了。”

    对于到底怎么称呼高怀德,郭炜在登基之初也是很费了一番脑筋的,称军职或者“卿”未免太生分了,称表字“藏用”么……又比较不合辈分,称“三姑父”?做皇子的时候倒是无所谓,现在做了皇帝就不怎么合适了吧?想来想去还是直接叫驸马算了,反正现在也就只有两个大长公主的驸马都尉,长公主和公主都还没有成年呢。

    安排高怀德负责长江浮桥的江北段保卫工作,既是郭炜深思熟虑的结果,也是郭炜和大臣们互相妥协的结果。

    郭炜带着三万殿前军跑到和州来,当然不是打算在江边转一转就完事的,也不是真的就满足于守一守浮桥而已,但是对于郭炜要过江去,尤其是要亲临金陵城下,随驾的大臣们都是极力反对的。

    当然,郭炜本人也很珍惜自己的生命,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这个道理他很懂得,所以才不会去干什么白龙鱼服的事情,一统华夏澄清天下的机会就在眼前,正是他可以大展抱负的时候,郭炜哪里肯为了一点小小的新鲜刺激而冒大险。

    要说乘船渡江,一则南唐的水军仍然保有一定的实力,二则江上的风波难测,他确实没有这个打算,但是在江上的浮桥架起来之后,看到重型炮车都可以安然渡江,郭炜真的是有些动心了。

    只是对大臣的说服工作还要一步步来,第一步就是需要确定浮桥的安全,不是浮桥用作渡江时候的安全性,而是浮桥面临南唐上下游攻击时的安然无恙;第二步则是自己得有理由留在这里不回京,而让担当护驾任务的殿前军守卫浮桥的江北段显然是一个不动声色的好办法。

    让这三万殿前军把守江北,就可以腾出更多的禁军用于江南作战第一线,就可以腾出更多的淮南州郡兵用于后勤转运,而且三万殿前军也是昇州西南面行营十万大军的强大预备队,皇帝把自己的侍卫力量如此用尽,大臣们倒是不会反对。

    至于完全确保浮桥的安全,终究还是得看定远军与沿江州郡水军的本事了,反正在真正挫败洪州、湖口和润州的南唐水军之前,郭炜自己再怎么跃跃欲试,大臣们都是绝对不会同意他渡江而南的,而郭炜自己也不会在这种地方挥霍他的皇帝权威。

    …………

    “众卿,和州刺史卢绛刚刚败归,当涂、采石均落入北军之手,如今就有急报说北军在采石矶作大江浮梁,此事应当如何看待?”

    澄心堂中,南唐君臣又是济济一堂,这一回不光是朝臣了,驻京的神卫统军都指挥使皇甫继勋、天德军都指挥使慕容英武和从东梁山战场一路逃到金陵的卢绛也都有份列席。

    自从周军在峡口寨渡江袭取池州以来,虽然是败讯连连,不过铜陵、芜湖甚至是和州失守都在李弘冀等人的预料之中,毕竟时至今日,南唐君臣都已经打心底里认同了两军的战力相差悬殊。

    当然,和州有水陆军两万人,却败于渡江过来的三万周军陆师和一部分水军,作为防御方多少有些难看,但是在具体讯问过败归的卢绛之后,李弘冀等人也就默默地认了。

    周军在火铳之后,又有了重型抛石机这种利器,的确不是和州守军可以抗衡的。

    东梁山之败,和州马步军都指挥使杨收与和州兵马都监孙震、和州水军都指挥使马雄、副都指挥使王川都陷于敌手,不过池州刺史李元清和卢绛带着数千残卒逃了回来,而且水军也跑回了十几艘船,周军的重型抛石机在水陆两个战场的应用是得到了确证的事情。

    而且根据这些败逃回来的兵将回忆描述,富有火器制造与使用经验的慕容英武甚至在猜测,所谓的周军重型抛石机,其实应该叫重型火铳,或者干脆学着抛石机的另一个名称“砲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