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混在五代当皇帝-第2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潭州出兵攻唐国之袁州、吉州须量力而行,不可超过翻山转运之限制,不可露出空虚使岭南萌生贪念。”
嗯,南唐和南汉虽然在争夺楚地的时候打过一场,不过因为需要共同面对最强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啦~郭炜不无自恋地想着——这两国之间还是类似于同盟关系的,所以潭州这边要动一动,迫使江南西道尤其是与南汉接壤的那一片州县的南唐驻军不敢搬空了地向金陵增援。
郭炜当然是准备围点打援的,运筹司的大量作战计划都是围绕着这种战术思想布置的,但是南唐的勤王援军必须是添油战术一样上去,不能让他们组织成约定好的向心攻击,所以其他方向的牵制以及阻击骚扰都是必须的。
潭州出兵自然就是为了牵制袁州和吉州的一部分南唐驻军,甚至有机会牵制到虔州、筠州(今江西省高安市)乃至洪州的守军,但是又不能让湖南空虚得勾动刘鋹的贪欲,这一点火候上的拿捏,郭炜还是充分信任何继筠的。
至于说到阻击骚扰,昇州西南面行营先锋在江南夺取的第一州池州自然是首当其冲的,因为江南西道的援军几乎就必须经过这里——除非他们愿意不停地翻山,那么还可以走歙州、宣州绕过去。
当然,池州的有利位置同样可以牵制骚扰南唐在歙州和宣州的驻军,让其不能放心大胆地驰援金陵。
所以……
“池州以谨守州界为要,可以兵压歙州、宣州州界,但是不要擅自入其境贪战,康、王二人仍应以依托大江防御西路为重点。”
骚扰宣州以东各州县的南唐军,除了昇州东南面行营攻击常州、润州之外,此时也可以出动淮南的一部分州郡兵了,因为在采石矶的浮桥架成之后,禁军和大部分辎重已经运过了江,南唐军自顾不暇,应该没空渡江反击江北了,而浮桥南边的转运工作可以由和州担负起来。
“着淮南节度使向训和保信军节度使韩德枢以所部兵渡江,拔除沿江百里之内的军寨要点。”
“至于昇州东南面行营尽可以徐徐攻之,不必逞强以致徒伤士卒。”
反正那里有两个军的伏波旅在,吴越军总不会吃什么大亏,昇州东南面行营的任务就是牵制并且最终消灭常州和润州的南唐守军,只要一直围攻常州城其实就差不多算完成任务了。
当然,如果钱弘俶舍得吴越军的伤亡,肯急攻而下常州、润州,然后与周军会攻金陵,郭炜肯定是无任欢迎的。
金陵城周回二十五里地,有八个城门,周边还有山川河流的阻隔,守军仍然有数万之众,光是昇州西南面行营的十万禁军其实是根本包围不了这个城池的,顶多就是可以***住金陵城的西面和西南面。
如果昇州东南面行营的五六万人能够会合扬州方面的军队齐聚金陵城下,那么就可以将金陵城的东面和东南面也***住,配合昇州西南面行营的部队,这才算是真正地包围了金陵城,城内的粮食即便不发生问题,樵采也一定会出问题的。
“嗯,诸事已定,朕也该过江去看一看了~”
郭炜还是一直想过江的,作为一个马上天子,怎么能够被文臣们限制在京师甚至宫中呢?天子富有四海,结果一辈子连江南的土地都没有踏上,这说出去多寒碜啊……反正他又不会吃饱了没事干花大笔公帑去游江南,只是打仗的时候走一走嘛……
此刻的郭炜突然很理解朱厚照给自己封将军并且亲征了。
“陛下……虽然浮梁已经架好,上下游的威胁也暂时解除了,陛下渡江的安全无虞,不过前线战策已定,诸位大将执行无误,并不需要陛下劳顿前往……”
范质心中有些无奈,他就知道皇帝闲不住了,不过该劝谏的还是得劝谏,枢密副使李崇矩摆明了不会反对皇帝的绝大多数决定,次相王溥很少直言进谏,次相王著虽然直言进谏的次数不少,但是在这件事上却是支持皇帝的,反对的话还真就必须他这个首相来说。
“不劳顿不劳顿~有那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了,不管风吹浪打,都胜似闲庭信步,朕踱步过去刚刚好。”
郭炜心中大喜,范质反对的程度只是这样的,那可就阻止不了他了。
…………
等真正到了浮桥上,文臣们的心也踏实了下来,有巨舰在底下作支撑,这座浮桥确实足够宽敞结实,而且采石矶这一处的水流又不急,倒还真是应了郭炜的那句“胜似闲庭信步”了。
更何况郭炜为了让他们安心,也是为了自己保险,没有像渡江的龙捷军那样骑着马过去,而是让手下牵马随后,前面一大群人就这么慢慢地从杨林渡踱到了采石矶,五里多的浮桥,边走边观赏江景,也就是走了有一个时辰而已。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朕虽然不能游过大江,如此步行而过,也算是横渡了吧?”
踏上采石矶地面的那一刻,郭炜仰望着天空扩了扩胸,呼吸了一口南国的空气,嗯……真好!
殿前东西班都虞候刘廷翰却在这个时候煞风景:“听说大江并没有一万里长啊,陛下。”
“嗯!你听谁说的?”郭炜也不和他讲什么文学修辞的手法,倒是对刘廷翰的这个言论有些兴趣了。
刘廷翰挠了挠头,憨笑了一下:“他们征蜀的人都这么说的,从大江的源头岷江算起来,到不了一万里长。”
………………………………
第二十八章 秦淮河
第二十八章 秦淮河
岷江?大江的源头?
原来在这个年月,大家还都以为长江源是岷江啊……从岷江源头到长江口,这一段里程到底有没有一万里,郭炜并不打算去细究,不过这个长江的源头嘛……
“虽然众人皆以为大江之源是岷江,尤其是蜀人更是如此认识,不过朕却是知道的,大江之源乃是金沙江。金沙江源自极西之雪山,比岷江可要长得多了,只是金沙江上源久为诸蛮所居,不服王化,朝廷恩信未能远播,舆地记载不曾到达,故此前人不知道罢了。”
就在采石矶岸边,郭炜转过身来,顺着长江眯着眼睛看向西边,既像是说给刘廷翰听,又像是在自言自语。
从这个地方往西看,当然是看不到长江源的,别说是长江源了,从采石矶岸边向西看,就连东西梁山夹江而成的天门奇观都看不到。东西梁山和采石矶虽然就只隔着几十里,那也得登高远眺才行的,当初李白在当涂看天门奇观作诗,显然是在登山之后的观感。
不过郭炜从刘廷翰这只言片语产生的联想,却已经穿透了数千里的阻隔和上千年的历史。
金沙江,现在就只有小小的一段是在蜀境吧,就是与岷江交汇之前的那一小段,也就是说大周目前的控制地域内确实是岷江更长,但是不能因为这个就把长江源给换了啊……
郭炜又转过头来,看着刘廷翰说道:“当日伐蜀功成,西川行营在献上蜀地图籍户口之时,也曾经将前后两蜀收集的南诏、大理图籍民情奏闻于朕,并且请师乘胜以收大理,朕当时搁置不问……”
就像郭炜曾经学过的历史当中那样,平定了后蜀的西川行营将士赢得太轻松了,因此他们并不满足于平定后蜀的功勋,正如得陇望蜀一样,他们的目光很快就盯上了大唐时期的南诏,现在的大理国。
武将好战,边将尤其好起边衅,这都是由他们的升迁渠道和上级的喜好共同决定的,就像地方官喜欢搞祥瑞、万民表之类的东西一样,清流谏官则往往喜欢卖直,这些弊病任皇帝怎么警惕都消除不了。
不过比起武将、军队天天想着拥立一个节度使、皇帝什么的来博取富贵,郭炜宁愿他们成天想着靠开疆拓土的军功来求升迁,哪怕因此有些边将总是擅启边衅。
但是郭炜在那时候还没有准备好。
这个没有准备好,并不是说军资粮草不够,或者当时西川行营的兵力不足,而是整体的战略布局不够满意,并不适合在那时候去平定大理国,再说大理国那边军事问题还在其次,打下来之后如何镇守、如何治理的政治问题更加关键,而这些郭炜都还没有准备好。
强如盛唐还不是在南诏那里连着栽跟头?其实比起唐朝消灭的许多对手来说,南诏的国力军力又未必有多么强大。
不过郭炜虽然将西川行营的请战奏章搁置不问了,却也没有像赵匡胤当年应付王全斌那样在地图上用玉斧顺着大渡河虚划一下,声言大宋永远不打大渡河以西之地的主意。
赵匡胤汲取唐朝在南诏折戟沉沙的教训,结果就是不再经略西南了,郭炜可不会这样因噎废食,他的不打只是暂时的。
在郭炜的心中,星辰大海的远大理想虽然很飘渺,制霸全球以当前的生产力水平和技术水平显然也是开玩笑,不过把华夏两条母亲河的全流域纳入掌中,怎么也应该是一个基本目标吧?
不能据有大江大河全流域,算什么大国?算什么数千年的文明古国?
呃……好吧,在郭炜穿越之前的世界中,也没有几个国家做到了这一点,不过隔着太平洋基情勃发的两个国家不都做到了么?其中太平洋西岸的那个国家就是郭炜祖国,由大唐、大周发展而来的那个国家。
所以郭炜决心提前做到这一点,在他的有生之年就做到。
然而当然不是现在。
“大理民情复杂,交通不便,山林密布,瘴气四生,取之易而治之难,非有万全之策不宜轻动,故而朕搁置不问。不过如今天下远未一统,眼下这个唐国,还有岭南与河东,有的是禁军儿郎建功立业的机会。”
禁军将领之间平常的闲聊,其中难保没有功名利禄之类的话题,既然刘廷翰今天偶尔提到了他和征蜀将士的闲聊,不管当初西川行营的将士对于搁置征伐大理之议有没有什么议论和不满,郭炜趁机吹吹风总是不会错的。
“等到朕削平四境,北逐契丹,可以保得中原百姓安乐耕织,国家府库充裕,那就是朕经略西南、西北的时候了。等到了那个时候,你们就可以去看一看大江真正的源头有多长了。”
开玩笑么,大理国也只是占着金沙江的中间一段,前面一大截还在吐蕃各部族生活的地域呢,长江源头北面不远就是黄河的源头,禁军真的要用脚去丈量的话,可有得日子去努力的。
不过郭炜正需要他们的这种功名心。
“陛下明见万里,见识超卓,就是在大江源头这种小事上面,那见识都是远胜前人,臣等能够追随陛下,实在是此生之幸!”
刘廷翰当然不会在长江源头这种话题上和郭炜展开辩论了,无论他信还是不信,皇帝既然这么说了,那就是!
而且皇帝给他展示的这一番功业前景,却正是历代武将孜孜以求的不世之功,在这种荣耀的诱惑面前,说自己不动心那是假的。
“呵呵,走!前面就是采石镇,朕先去瞻仰一下一代诗仙李太白的衣冠冢去,嗣后再往前赶上昇州西南面行营的大军。”
如愿亲征南唐,现在又如愿渡江来到江南,郭炜的兴致很高,这时候突然从脑海中浮现的一首诗联想起来,李白的衣冠冢应该就是在这里,于是临时起意就要去转一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