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混在五代当皇帝-第2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紫金山大捷之后,郭荣曾经亲自召见朱元,与之交谈甚欢,并且授其检校太保、蔡州防御使,郭炜当时就作为皇子旁听了整个会面过程,其时朱元在言谈之中就多次提起这个原名杨讷的李平,对他的才学、能力是称赏有加。
将近十年时间过去了,朱元从蔡州防御使改到了沂州防御使,而仍然留在南唐的李平不仅没有受到朱元的连累,还一直做到了卫尉卿,并且在金陵危在旦夕之时深受重托,被李弘冀派到洪州去搬林仁肇“勤王”。
这个李平,在名叫杨讷的时候还是个嵩山道士,与原名舒元的朱元共同进学,然后又一起投效到李守贞门下,再一起出使去南唐乞师,之后又是一起留在南唐并且改名。这两个人学的都是春秋三传,行的却都是纵横之术,而且不管是出身道士还是布衣书生,他们对军旅之事都有些不学自通的味道,也算是掌握了乱世之中读书人进身的一条蹊径了。
对于纵横之术,历代儒生都是很反感的,就算是皇帝,只要他是一个太平天子,那也是不怎么欢迎纵横之士的,因为这种人往往并没有特别的原则与忠诚,而只是热衷于借助乱世为自己平步青云的助力。如果本身就是乱世也还好说,那他们也只是借助了一下时势而已,最为人诟病的就是,纵横之士常常会为了自己的前程而把本来还算平静的天下都搅乱了,至少是会对将乱未乱的时局极力推波助澜。
不过郭荣却是不在乎这些的,郭炜同样不在乎。纵横之士的野心确实是大了一些,原则性确实是少了一些,也没有真正的忠诚可言,但是这种人并非是不能用的,只是要看自己有没有能力去驾驭他们了,如果驾驭不了的话,这些人确实可以说都是一些隐藏的祸害,不过如果驾驭得了的话,他们的能力都是很不错的,完全可以成为一个能臣。
而郭荣和郭炜显然都是有这种自信的,只要用好他们做事的能力就可以了,至于他们的野心,满足他们的功名心并不是什么难题,而对于他们经常会冒出来的搅乱天下的主张,不听也就是了。
在事关天下的大政方针方面,郭荣是非常有自己的主见的,而郭炜则是有各种历史的经验教训供他参考,还有他自己设立的情报与咨询机构做顾问,因此两个人都是不必依赖某个策士的,所以纵横之术在他们面前行不通,纵横之士的隐患也就不能形成危害了。
不管怎么说,朱元这些年在州郡任上做得是很出色的,当得起能吏的称号,既然他那么推崇这个李平,想必也会是一个不错的人才,现在俘虏到了他,郭炜就很自然地就想要招揽一下——无论是穿越之前玩三国类战略游戏的经验,还是实际经营企业的经验,又或者是这一世做皇子、皇帝的经验,招揽人才差不多都已经成为了郭炜的本能。
听到郭炜这么问话,进入行宫的时候还心怀忐忑的李平心中一怔,眼皮略微跳了一下。在虎踞洲兵败被俘之后,他确实得到了周军的善待,在船上被火烧火燎的狼狈样早就没有了,但是天子在刚刚见面的时候就出言招揽,这还是他事先没有想到的。
“外臣受了下国国主的重托,前往南都征求勤王大军,如今勤王大军为王师殄灭,外臣做了阶下囚,还不是唯陛下之命是从?只是外臣有辱使命,若是不能回报下国国主,心中多有不安。”
要李平这种纵横之士作出什么忠臣义士状,那他是万万都做不出来的,既然已经被俘虏了,他倒是想得通,皇帝有心要招揽他,不管是真的因为朱元的原因,还是皇帝要拿他作为南唐群臣的榜样,都不能算是什么坏事。
不过纵横之士也有纵横之士的原则,失败之后归顺或者像朱元那样被排挤之后反正都不是问题,只是做事情还要有始有终的,李平自忖身负李弘冀的重托,最终没能完成那是因为能力所限,但是在归顺朝廷之前总要给李弘冀一个交代。
郭炜眼睛一亮,这人不错啊……既没有像常见的忠臣义士那样做出誓死效忠旧主的模样,又没有像那些只求性命和富贵的禄蠹一样随意就卖身投靠了,倒是有一些职业精神的味道,和那个赵玭倒是差不多的。
“嗯,你要对李弘冀全始全终,朕不为难你,正好朕打算派人进城劝降,不如就让左拾遗贾黄中与你同去。前番李弘冀坚不欲降,多半是心存侥幸,总以为唐国在洪州、湖口等地尚有大军,仍然可以一搏,如今张雄、林仁肇两路大军均告覆灭,张雄军覆灭之事李弘冀多半已经知道了,这林仁肇一军覆灭,金陵城中却是未必肯信,有你同去的话,倒是不必多费口舌了。”
虽然郭炜对攻下金陵城充满了信心,不过能少一些伤亡总是好的,阻碍祖国统一的顽抗分子固然要坚决消灭,但是大家总归还都是中夏之民,打得太狠了以致于弄出累世的仇恨就不好了。
江南这一块以后肯定是周朝的财赋重地,郭炜可没有打算过以殖民地的方式来对待,将来肯定是要好好经营的,那么民心就得尽量收拢了。可是战争一点都不长眼的,双方如果在这里打出火气来了,即使郭炜对部下百般约束,也难保破城之后不会有报复事件发生,这可不是郭炜愿意看见的。
记得原先的历史上,赵匡胤派兵收南唐,就是因为江州那里的抵抗过于激烈了,曹翰在一怒之下就进行了屠城,这事对曹翰、赵匡胤名声造成的恶劣影响是小,在当地形成的裂痕才是大。
哪怕以郭炜对李弘冀的认知,他明知道李弘冀投降的可能性并不大,在这个时候也还是要做出最大的努力来,毕竟林仁肇率领的这十多万水步军应该是李弘冀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了,说不定希望破灭之后的绝望情绪或许会彻底改变李弘冀的性格呢?
只可惜林仁肇在兵败之后赴火而死,定远军不仅是没有能够生擒他,甚至连他的尸首都找不到了,像那种函送林仁肇首级以震慑、劝降李弘冀的美事,眼下就是完全不必去想了。
幸好李平没有这么求死,虽然说服力总是要比林仁肇差了那么一些,不过好在这是一个活人,能够说话的活人可以传达的信息其实比首级要多得多了。
“外臣愿往。”李平当然也有自己的考虑,而且也不由得他拒绝,因此当下就应承下来。
………………………………
第二十二章 战降之议
第二十二章 战降之议
“天使稍待,如此军国大事,非孤一言可决,总要与群臣、百姓商议一番。”
二十多岁的朝廷左拾遗贾黄中典故精熟,把郭炜劝降的意思说得气势磅礴而又推心置腹,直说得李弘冀面色青了又红,红了又青……
当然,真正让李弘冀的脸色如此多变的,其实是李平带来的噩耗,但是这事可不能当着天使的面表露出来。
“林仁肇全军覆没了?十多万人哪里是这么容易被灭的,而且还有那么多巨舰,那些巨舰北军都未必能够抗衡……莫不是李平在出使南都的途中被俘,被周主买通之后虚言恫吓于我?”
尽管李弘冀心里面各种想法翻腾个不停,可是在天使面前还得把样子装下去,心中再怎么急切也不能马上揪住李平问个究竟,如果不是李弘冀的养气功夫大有进步,这一下打击恐怕就要让他呼吸急促心跳过速了。
“降与否,国主自决,只是时至今日,金陵外援肯定无望,继续拖延只不过空耗双方钱粮、徒费双方军士性命而已,就是要与群臣、百姓商议,恐怕也要尽快了。”
贾黄中已经把郭炜的意思全部带到,此时倒也不便催迫过甚,见李弘冀明摆着心中急切非常,却还在努力和缓着语气说话,当下就留下一句话即起身告辞。
这种投降的事情,当然不可能要求对方立即就能答复,不过看南唐山穷水尽的样子,几个重臣也都在朝堂上,再有李平准确传话,相信这个商议很快就会结束,自己并不需要在金陵城中等多久。
…………
“李卿,南都、江州、湖口诸军勤王大军果真覆灭了?镇南军节度使当真是殉国了?”
贾黄中前脚才刚刚退出大殿,李弘冀马上就拿出来一个瓷瓶,将瓶中的药液含到了口中,然后稍微忍了半晌,气息方定,终于还是忍不住开口向李平连声发问。
这样的问话,其实已经有很浓重的不信任李平的意味在,然而此刻李弘冀却是顾不得那么许多了,张雄的陆路勤王军月初才在溧水覆亡,林仁肇率领的那支勤王大军已经是金陵城的最后希望了,如果这支援军真的是在长江上全军覆没,那金陵城的前景可就是一片黑暗了。
当然,金陵城的前景一片黑暗,唐国的前景也就不妙,自己的命运更是可以想见——答应周主的劝降通牒,今后就要到汴梁去寄人篱下,像高继冲、周保权、孟昶他们那样终生看着历代周主的脸色过活;回绝周主的劝降通牒,那恐怕就只能是死社稷了,虽然说君王死社稷原是本分,但是李弘冀就是不甘心。
李平无奈,却也只能低声肯定地答道:“陛下,此事完全属实!臣是在正月下旬奉诏赶赴南都的,如今已经是三月下旬了……臣就是要和周主一起诓骗陛下,那也不必拖延如此之久啊……”
“朕并无疑忌卿的意思……”
李弘冀当然有这种意思,不过哪怕李平猜得到,而且还当场揭破了,那他也不能够承认这一点的。
“只是镇南军节度使一向善战,南都、江州、湖口诸军凑起来总也有十多万,湖口还修造了十多艘巨舰,在朕想来,就算北军再怎么强悍,也不是那么容易打得全军覆没的吧?而今天使只是夸口殄灭我勤王大军,却连镇南军节度使的旗帜、首级都拿不出来,朕又如何肯信?”
正是因为贾黄中只带来了一个李平和一封劝降诏书,却无法干脆利落地拍出林仁肇的首级或者军旗作为证据,所以李弘冀一直有一种侥幸心理,他是真的不愿意相信这支最后的勤王大军已经不存在了。
“陛下,北军的火铳犀利而且众多,又有许多纵火之物,战舰与水手更是强悍敢战,林帅已经是尽力了……从石牌口到虎踞洲,林帅始终战斗在前,率领船队冲破了北军的重重阻挡,一路不惜伤亡,就是为了尽快赶来金陵勤王。”
李平说到这里,已经是伏地拜首,声泪俱下。
“只是北军同样悍不畏死,沿途一直缠着我军拚杀,最后在虎踞洲将我军堵在狭窄水道之中,林帅出动火油机试图烧开一条通道,北军的楼船却是亡命封堵,其中竟有不惜投身火海者……最终林帅冲突不果,痛感回天乏术,有负君恩,乃赴火而死……”
大殿中一时间只剩下了李平的泣诉。
“所以你今日就跟着天使前来劝降于朕……”
呆呆地坐在那里安静了半晌,李弘冀才喃喃地说道。
“周主着臣前来劝降陛下,臣却不敢妄言。降与不降,尽在陛下自决,臣只是将实情告与陛下知道。林帅赴火而死,臣却得以偷生,非是臣畏死,只是臣身负使命而出,自当回报陛下以终。”
李平却是连连顿首剖白自己。
“咳……陛下,勤王大军覆灭之事多半属实,卫尉卿不至于虚言,周主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