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混在五代当皇帝-第2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弘冀的降表和南唐的户口图籍早就收了,对他们的处理还没有这么快出来,这些人肯定是得跟着郭炜回京的,李弘冀也不能再住回宫里去,不过郭炜还是开恩让他回去收拾收拾自己的财物。

    南唐的府库当然要封存没收,李弘冀的宫殿也不再属于他所有,但是郭炜也没有打算把他宫中的财物和宫女嫔妃全部没收,在东京给他建一处府第,里面也得有家具有人嘛……

    重头戏还是郭炜的入城式,作为安全保证,侍卫亲军首先入城占据各处要点,将金陵守军解除武装押往城外,这些军队改组改组之后还是可以胜任蜀地或者荆湖一带的州郡兵的。

    然后就是郭炜带着群臣和殿前军从西门入城,一路黄土铺道旌旗林立,路边却是看不到几个人,金陵百姓一点都没有箪食壶浆、欢天喜地迎王师的热情,不过郭炜并不在乎,重要的是城中一切安堵,没有经历残酷的攻城战,军队是有序入城的,这城市也就不会遭到什么破坏了。

    周军经过了郭荣和郭炜连续十多年的整顿,如今已经很少骚扰民间,破城之后屠城劫掠的事情基本上不会发生,更何况这一战还是郭炜亲征呢,幸运的还是李弘冀主动献城让吴越军没有理由进城了,吴越军的纪律郭炜暂时还管不了的。

    即便路上没有多少欢迎人群,郭炜还是慢悠悠地走着,打量着这座六朝古都,不过郭炜心中很清楚,眼下这座城市其实是杨吴时期兴建起来的,六朝古都早已经在隋灭陈的时候就有意毁去了。

    隋灭陈之后即毁去陈朝的宫殿,置蒋州于石头城,唐朝继续抑制金陵,居然让它成为润州的辖县,一直到唐末才在上元县设立昇州,金陵再一次发达起来,还是到了杨吴手中以后的事情,尤其是徐温杜掌杨吴大政之后。

    隋唐两朝对金陵的处置,郭炜是很理解的,东南割据王朝数百年的政治影响并不是那么好消除的,不过现在要郭炜再做一次这种毁城的时候,他却是有些下不去手。

    地方势力的分立和割据,真的是因为某座城池的建立及其风水么?郭炜心中不怎么相信,他更愿意相信自己从历史得来的经验。

    金陵所具有的,是它那独特的战略地位,而不是什么风水,但是这种战略地位只有在南北战乱的时候才会显现,是先有战乱而后才有金陵,而不是先有金陵而后就有分立于战乱。

    只要有南北战乱出现,即便金陵城被长期压抑成一个小县城,很快就会不可避免地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乃至成为一方势力的政治中心,隋唐两朝连续压制金陵,仍然没有阻碍徐敬业之乱和永王璘之乱都选中了金陵为立足之地,而占据了江淮的杨吴更是很自然地去发展金陵城。

    所以毁城都只是在做表面工作,真正要治本还得是消除战乱和割据的隐患,只要治下能够保证太平,金陵城完全不必毁去。

    其实郭炜还想把金陵城作为自己的南京呢……现在河南府洛阳是西京,开封府汴梁是东京,在国土尚小的时候也就差不多了,但是随着统一进程的进展,国家疆域日渐广阔,郭炜以为有必要搞一搞四京制或者五京制了。

    东京开封府汴梁,西京河南府洛阳,南京江宁府金陵,北京北平府蓟城?

    嗯,这样的京城设置,南北两京之间的分布比较合理,东西两京的间隔就太近了,可惜关中地区已经破败,据说今后几百年整块大陆还有一个干冷的趋势,关中的农业生产力很难恢复到汉唐的水平,否则的话西京应该放到京兆府长安城去的。

………………………………

第三章 接收

    

    第三章 接收

    “江南献上户口薄籍,计州一十九,军三,为昇、宣、歙、池、洪、润、常、鄂、筠、饶、信、虔、吉、袁、抚、江、汀、建、剑诸州及江阴、雄远、建武军,县一百八十,户五十九万一千三百七十六……”

    金陵皇宫的澄心堂中,随行的大臣基本上汇聚一堂,首相范质正在亲自向郭炜汇报着接收成果。

    郭炜大摇大摆地进了金陵城,可不会再老老实实地回到城外军营中建起来的那个行宫中去,好好的南唐皇宫在那里摆着,条件总是比军营要优越的,干什么不住?他又不是一般的大将,需要小心翼翼地避嫌,就把这里当作行宫好了。

    像现在这样待在澄心堂中,用着大名鼎鼎的柴窑出产的茶具,用着同样大名鼎鼎的澄心堂纸,这多有派啊……哪怕实际的生活质量还比不上郭炜穿越之前,但是使用柴窑瓷器和澄心堂纸的享受总是实打实的吧。

    在五月初一入城的时候,郭炜只是缓缓而行,一方面是意在向江南百姓宣示朝廷的声威,顺带观赏一下这个时代的南京城,另一方面也是给李弘冀留出收拾行装的时间。等到李弘冀把该带上的珠玉财帛和亲近嫔妃都带到军营中去了之后,他们前脚刚刚出去还没有多久,郭炜后脚就施施然地进来了。

    李弘冀这些年励精图治殚精竭虑,倒是没有在内帑方面攒下什么钱来,只有李昪、李景两代数十年的一点积蓄,亲近嫔妃也不多,郭炜听了负责监控李弘冀的官员汇报,就已经知道那也是一个苦逼皇帝,嫔妃不比他郭炜多几个,随身的财物就更是寒酸了。

    不过李弘冀在投降之前没有干出历史上李煜曾经干过的自私狭隘事,在宫中堆柴烧书的破事并没有发生,李景多年收藏下来的大量书籍字画都得以保存完好,就连李从嘉府上的书籍字画也一样完整地充公了——李从嘉此刻正被扣留在东京呢,哪怕是他想烧都烧不来。

    那里面可是有很多古籍孤本和失传的著名字帖画册啊,也许郭炜并不懂得欣赏这些墨宝和手抄本以及早期的雕版印刷本,但是他知道这叫文物,而且是非常风雅的文物,这些东西能够有幸保存下来,怎么说也是一件好事,以后让各地的降官集中在一起编纂什么《太平御览》之类的东西,第一手的资料也要多那么一点。

    李弘冀只是卷走了一些金银细软,带走了几个嫔妃和宫女,整个宫殿还是功能齐全的,绝大多数内侍宫女也留了下来——当然,今后肯定是要遣散大部分的,即使郭炜将金陵设为南京,将这座宫殿保留为行宫而不是拆毁。

    因此郭炜入住新的行宫没有丝毫的不便,这里虽然还赶不上东京皇宫中的安逸,但是比起这几个月里面在军寨中的生活可要好得多了,哪怕南唐留下来的那些内侍宫女不能够放心使用,这不他还从东京带了几个贴身伺候的么?

    就是没有找到特别顺眼的可以侍寝……好吧,郭炜虽然已经素了有过半年的时间了,却也还没有到那么饥渴的程度,只不过他两世为人都听说过江南女子的美名,就连原先的老婆也是当初在帝都读大学时候拐上的江南妹子,所以对南唐宫中的收藏难免有些憧憬。

    不过现在看来李弘冀根本就没有在这方面狠下功夫,郭炜才不相信他带走的那四五个嫔妃就已经穷尽了宫中绝色,看样子李弘冀确实就只是因为角力硬生生地输了,而不是在君德为政方面有太大的不妥。

    找不到合眼缘的也就算了,反正东京宫中还养着两个够水准的江南女子呢。这一次南征办得如此圆满,用时比较短且不提,就连李弘冀如此刚毅之人也没有死社稷,给了郭炜相当大的转圜空间,这下回去就可以坦然面对周嘉敏和李芳仪了,就是要搞一个双喜临门都不用担心会有人哭哭啼啼地煞风景。

    所以眼下还是再多忍几天,且将饱满的精力都投入到火热的接收大业中去吧。

    嗯,首先这些将要遣散的宫人就不能白白地遣归民间,在征询了她们的意愿之后,还是要尽量留给未婚的南征禁军将士们以及军器监的一些重要工匠。其实这么做对他们双方都更好的吧,刺史级以下的禁军将士可找不到品质这么高的老婆,而宫人们放归民间之后的婚配也很难有禁军将士这等前程。

    然后就是正事了……

    听范质报上来的户口簿籍,南唐全境二十一州三军的州郡级行政建置,其中的漳、泉二州名义上属于南唐,其实是陈洪进的半**势力,所以此次南征实际将收取十九州三军,户口有将近六十万,这人口数量可比后蜀还要多。

    后蜀是四十六州,二百四十县,共计五十三万四千二十九户,州数超过南唐的一倍,县数超过南唐的三分之一,户口数却还更少,可见南唐的富庶程度。

    当然目前来说这些收获中的大部分尚处于纸面上——

    池州、常州、润州、江阴军(今江苏省江阴市)、雄远军(今安徽省当涂县)这几个地方是周军和吴越军自己攻取的;

    昇州也就是南唐的江宁府金陵是李弘冀献城的;

    其他的军州可还在南唐当地守军控制之下呢,其中宣、歙二州距离金陵较近,倒是很快就要交割了,不过远在福建地区的建州、剑州(今福建省南平市)和汀州和整个江西部分的州郡和鄂州可都要等李弘冀的手书传到之后才可能归降,虽然鄂州、江州已经处于被攻击的境地,而袁州和吉州更是被潭州方向攻取了大半。

    好在李弘冀还算是很配合的,郭炜让他以手书宣谕境内郡县归降,他都踏踏实实地写了有几十份,一个英睿果决的人,在无奈投降之后就这么配合胜利者,或许真的是为了免得生灵涂炭吧。

    参考后蜀的经验,有一国之主的手书宣谕,有周军强大兵力的威迫,那些还没有打下来的州郡应该会很快平定的吧,这样一来如此富庶的财赋重地就可以免遭战争破坏了,那恢复起来都不需要一年。

    “嗯,江南既定,中书要尽快拟定各州牧守,并且制定对江南管内州县的宣赦条款,伪署文武官吏或留用,或递解进京,也要各依条例。另外,朕打算过两天亲自拜访韩公,礼部先议一下……”

    在郭炜刚刚继位没多久的时候,稍微高阶一点的文武官员任命,譬如说刺史级以上、军都指挥使以上的变动,他都要亲自插手,唯恐被宰相和枢密使以权术蒙蔽了,同时也是以此向他们宣示自己的存在。

    随着他在继位之初以迅疾手段消除了心中最大的隐忧,特别是他亲征夺取幽蓟之后,在朝野之间的威望日隆,重臣在他面前弄权的风险也就越来越小了,这时候的郭炜反而是越来越放权了。

    到了后来,除了少数身边亲信的转任和递补都是郭炜独断专行甚至一竿子插到底之外,其他的多数官员铨叙升迁转任都是中书和枢密院依照章程自行拟定名单,然后报请郭炜批准就是。

    即使对新占领地区的要员任命,需要皇帝和大臣共同商议,那也多半是郭炜等着宰相和枢密使提名,然后大家一起讨论。

    抓大放小,郭炜处理的繁杂事比起继位之初来要少了许多,现在更多的是提出一些行事的原则方针和做一做把关工作,但是他确定自己的权位比早先要稳固得多,意图向下贯彻得更顺畅。

    “是,臣等自会尽心……只是唐国朝臣之中,中书侍郎、兼修国史、同平章事韩熙载闭门谢客,不曾诣军门降伏,琼林光庆使、检校太保判三司廖居素自投井中,吏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陈乔自缢于翰林学士院,勤政殿学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