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混在五代当皇帝-第2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诤擦盅吭海谡钛恐由‘与大理评事廖澄均仰药自尽,更有作坊副使、枢密承旨慕容英武窜匿无踪……陛下欲驾幸韩府……”
郭炜打算亲自登门拜访韩熙载,范质当然明白是为了什么,不过看看南唐朝臣***了这么多死节的,拜访的效果究竟能够达成怎样的程度,范质真的不乐观,只是郭炜如此礼贤下士,他也当真是不好劝谏。
郭炜倒是第一次听到这些情况,毕竟入城之后诸事繁忙,他还来不及讨论处理南唐群臣的事情,却没想到南唐竟然这样得士心,后蜀灭亡的时候可没有这种规模的抵触和死节现象。
唐末丧乱,杨吴、南唐能够保境一方,尤其是南唐能够保持政局的长期稳定,甚至成为当时的文化中心,这种君臣观念的政治气候和社会大环境还真是和“置君犹易吏,变国若传舍”的中原大为不同。
包括南唐大量掺用文臣做节度使以及有效地限制节度使权力,这些政治举措都很像郭炜所知历史中的宋朝嘛……哦,不对,应该是宋朝像南唐。
果真是北朝军事征服南朝,然后再自己南朝化么?隋唐这么来了一次,现在又得来一次?上一次的南朝化倒还好说,带来了文明昌盛,也没有导致军事孱弱,这一次似乎就不行了啊……
………………………………
第四章 士心
第四章 士心
“外臣不敢当天子亲临,不胜惶恐之至。”
金陵城南戚家山(即今南京雨花台)的韩府门口,韩熙载远远地迎上郭炜的行从,当即拜伏于地。虽然一直在闭门谢客,之前对于李弘冀的传唤不予理睬,后来对郭炜的召唤也是默默拒绝,但是在郭炜御驾亲临的时候,韩熙载还是不好太拿架子了。
然而行动上没有拿架子,嘴上却还是有些傲娇了,郭炜听得就不是很满意。
“韩公无需大礼,快快请起!李弘冀既已归顺,江南与中朝自成一体,韩公又怎么会是外臣呢?”
不满意归不满意,不过韩熙载作为南唐侨寓人士的领袖,又是年过六旬的宿儒老臣,郭炜可不能怠慢了,既然都已经折节到亲自登门了,哪里又需要他这么一拜?当然是下车急步上前将他搀扶起来,也不劳身边的内侍或者侍卫动手了。
“故主拮抗大朝之举,外臣亦曾与谋,故此不敢当陛下厚爱。”
任郭炜做得都那么热情了,或许是这一生的经历比较多,韩熙载却还是脸色平静不卑不亢的样子,真有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味道,也没有让郭炜搀扶实了,只是郭炜的手这么一伸过去,韩熙载就已经跟着手势缓缓起身。
嗯,扶起来这么一看,果然是《韩熙载夜宴图》中才气逸发雍容大度的风采,只是比那幅画中的老人少了几茎白发和一丝沉郁。
这倒是不奇怪了,他在两个时空当中的处境大有差别嘛,画中的他正忙着自污以逃避入相而成为千古笑柄,又算得上一生壮志难伸;而眼下的他年轻了几岁不说,虽然不免做了他不喜欢做的亡国宰相,但是这些年毕竟是深得李弘冀的信重,也算是有一番作为了,最终壮志难酬只是时运不济,又遗憾,却没有积郁。
这样的一个人,或许可以比历史上多活个几年的?或许他的政治热情和政治生命还可以再抢救一下?
郭炜的脸上很自然地堆起了笑容:“韩公说得哪里话来!臣事君以忠,韩公当时还是李弘冀的大臣,自当尽心竭力出谋划策,朕岂能以此相责?只是如今江南与中朝已成一体,韩公老当益壮,自当事朕如事李氏。”
听到郭炜的这一番话,韩熙载稍微迟疑了一下,然后还是开口拒绝道:“臣已经年过六旬,以知天命之年为故主谋划,却难以抗王师之一击,实属老迈昏聩,亡国宰相又怎敢当陛下相重!”
“韩公乃是同光年间进士,早奋名场,少年时即声闻于京洛,故侍中李公数十年之间犹自赞引;李弘冀说起韩公来也是赞赏有加,朕今日观之,韩公辞气思虑尤胜于少年,哪里有年迈昏聩一说?如今天下初定,正是四方思治之时,韩公切莫轻废了治国理民之才,中枢之劳不敢请韩公,西京洛阳与韩公故里北海可任择之。”
郭炜一边说着话,一边就迈步往宅内走去,韩熙载连忙趋前引路,此时却是一脸认真地听着郭炜说话。
韩熙载的学识水平那是没得说的,不管是从他当年的才名来看,还是从他少年即中进士来看,乃至从他在金陵为人写碑碣就可以收金致巨富来看,他的文采风流都是可以充分肯定的。
韩熙载的战略眼光和政治洞察力也是一流的,从郭炜在这些天了解到的历年南唐决策过程来看,不管君主是否采纳了韩熙载的进言,他说的话到最后多半都能说中,他的一些建议如果不是碰上了郭炜这个异数,多半也是能够成功的。
即使是单论治理州县的吏才,韩熙载同样不缺。当年他刚刚南奔过来的时候,李昪因为他少年得志,有意压抑他的进步和傲气,就将他放在州县从事的位置上历练了多年,一直到受禅之后才将他召为秘书郎辅佐东宫李景。
也就是韩熙载的年龄确实大了一些,如果他只是四五十岁的样子,郭炜说不定就让他在大郡待上几年之后就升任宰相呢。现在他都六十多岁了,降臣又不方便直接做宰相,那么中枢的位置就和他无缘了,不过让他去故乡或者当年风光一时的洛阳养老倒是不错。
此时的韩熙载已经不忙着开口了,只是在前面引着路,心中默默地思索着,脸色沉静。
…………
这一进去就是半天,殿前东西班的侍卫静静地在门外候到午时过了,才看到郭炜笑吟吟地出来,韩熙载则是恭恭敬敬地一路送出。
“摆驾国子监。”
一上车,郭炜就轻声地吩咐着车夫,今天出来拜访韩熙载,原本是计划了要用一整天的时间,不过说服工作出乎意外的顺利,或许是因为郭炜的诚意打动了韩熙载,也或许是因为韩熙载其实耐不住寂寞,很快他就答应了郭炜的召唤,愿意出任一方知州。
说服了韩熙载,又空出了半天的时间,既然做的计划是出宫一整天,郭炜也就没有必要匆匆地赶回去,不过漫无目的地在街上乱转显然也是不合适的,郭炜正好记得金陵城东南就是南唐的国子监,那里还养着许多的监生,收拢士心无论朝野,国子监那边当然也可以成为重点。
车夫和侍卫都更不打话,照着郭炜的吩咐就开始了执行,车夫的鞭子一甩,马车离开韩府门口,向着东边滑了过去,侍卫们随后紧紧跟上,护持在车队的两翼。
金陵附近现在又开始下雨了,不过已经不是先前那样的连绵细雨,而是晴雨相间的天气,一阵雨一阵阳光折腾下的金陵城,空气清新无比,郭炜坐着车穿行于街巷,只感到分外的舒畅,心情也是大好。
晴雨相间的气候条件下,街上的百姓格外的少,战争结束并没有让金陵城迅速地重新热闹起来,百姓们多数还在观望,城外的大军是不是会进城,何时进城,进了城会干些什么,人人都有自己那一份独特的猜测。
车铃叮当,一行人转眼就来到了国子监巷,离着国子监的大门还有老长的一段距离,一阵激越的笛声就从前方飘了过来。
“嗯?这音色……听着就不像是竹笛啊,声音相当的特别,有一种别样的韵味,这曲子也很有特色,倒是确实很适合配这种笛声的。”
郭炜听到这阵笛声,却是有些见猎心喜,没有想到国子监里面还有这样的人才,没有想到笛子可以吹成这样,更没有想到自己还能这么巧就听到了。又或许……不是因为巧合,而是在每天的这个时候差不多都有人会在这吹一吹?
“噤声,不要高声开道,莫打扰了这个斯文之地。”
郭炜轻轻地对车夫和殿前东西班都虞候刘廷翰说道,至于其中到底有多少尊重国子监的意思,又有多少成分是为了留住这个笛声,那就不知道了。
马车在国子监大门外停住,郭炜当然是信步下车、昂然入内,原本打算阻拦的皂隶看到刘廷翰的威猛和他拿出来晃了一下的腰牌,虽然还有些不明所以,却仍然是乖乖地让开了通道。
“原来此人吹的却是铁笛!这位监生倒也孔武,看那根铁笛的分量颇为沉重,能够灵活掌握已经是大为不易的了,这位监生却还要用它吹出完整的曲谱来,并且不失韵味,这人的音律和勇力均可足一观。”
郭炜一进门就看到了那个在国子监前院吹笛子的青年监生,看着他手中那根亮晃晃的铁笛,听着用这根铁笛吹出来的美妙乐声,口中自言自语的声音不自觉地就大了一些。
那个监生在看到有人闯进国子监的时候已经是一愣,这时候听到了郭炜的话,当下就收起了铁笛,中断了他的吹奏,开口向郭炜问道:“来者何人?竟敢擅闯国子监重地,岂不知此乃陛下教育贤才之地,安得乱闯?”
“大胆!陛下亲临国子监,尔等还不速速参见。”
刘廷翰可不等对方继续无礼威胁郭炜,马上就把虎皮给披上了。
那个监生略有一些困惑,也不知道是真的不懂还是在假装着不懂,只是直愣愣地回了一句:“陛下?!哪个陛下?”
刘廷翰闻言就是一阵大怒:“当今天下还能有哪个陛下?”
这一声厉喝总算是将那监生给镇住了,只是嘴唇蠕动了一下,偷偷地嘟囔了一句:“就算是陛下也不能擅闯国子监。”
随后还是恭恭敬敬地大礼参拜:“监生卢郢拜见陛下!”
“卢郢是么?你如此好吹铁笛,是因为你比其他会吹笛的人有勇力,比其他勇武者会吹笛,而在监生之中,你又是有勇力懂音律之人,是么?”
郭炜看着面前这个叫作卢郢的青年监生,脸上的那丝笑意也不知道是不是嘲讽。不过,一个孔武有力的监生,或者说一个文化水平很高的勇武有力者,其实是最适合投笔从戎的人,用激将说不定可以办到。
………………………………
第五章 江州惊变
第五章 江州惊变
江州,刺史谢彦宾在北门城头迎来了两个使者。
从长江下游驶过来的周军船队已经围堵湖口和江州有一个多月了,原先驻节江州的奉化军节度使朱令赟受率军勤王的镇南军节度使林仁肇所托,亲自率军协防湖口,结果此时已经被周军堵得与江州失去了联系。
其实在与林仁肇所部的水战当中大获全胜的周军进行这种封堵就是近乎多余的,因为林仁肇组织“勤王大军”的时候几乎就是倾巢出动,搞得湖口和江州都没剩下几艘船,即使周军的船队不进行大规模的封堵,朱令赟想要和江州保持联系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不过这种封堵自然产生了其他的效果。
周军的船队大规模地从下游上来,这个事实本身就是在向朱令赟和谢彦宾宣告着林仁肇所部的凶多吉少,因为这样两支规模巨大的船队在长江上是不可能不相遇的,而交战双方的船队正面遭遇是一定会交战的,那么现在周军的船队都上到湖口来了,这就只能说明林仁肇率领的船队多半已经完蛋了。
这种推断给朱令赟和谢彦宾造成的打击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