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混在五代当皇帝-第3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郭炜堵住王廷义口的理由,倒是让苻俊积极了起来,伏波旅算是最早换装火帽铳的部队,训练得最多,使用经验最为丰富,单是以这个理由而论,伏波旅的优势比锦衣卫亲军还要大。
“此次三路伐粤,海上那一路只是***番禺港和策应陆路围攻兴王府,朕并不打算让水军薄岸,所以伏波旅并无用武之地。”
面对自己皇子时期的亲卫,郭炜摇了摇头说道:“至于检验火帽铳在水战和登陆作战时的效果,有定远军的水手战兵就足够了,伶仃洋口的几座大岛上应该没有什么南汉军驻防,用不上伏波旅,至于和南汉军船队水战,伏波旅就更不应该留在船上冒险。”
伏波旅终究是郭炜仿照海军陆战队组建的,其主要职能是通过水运机动进行陆战,却不是在船上和敌军水手对射。当然,在与南唐军交战的时候,有一部分伏波旅部队确实是在船上参战的,但那不是南唐水军在长江之中远逊于定远军么……
这一次可就不同了,定远军进行海上机动倒是有很多次,然而进行如此辽远的海上机动却还是第一次,而且定远军与吴越军的船队到了番禺港的外海之后,为了***住南汉君臣的外逃,那是随时有可能与南汉海军爆发伶仃洋海战的。
长江之中的水战,和海战应该不是一码事,哪怕长江的江面非常宽阔,那也终究不是海洋,而这时候的伶仃洋显然并非后世的珠江口可比。南汉又是以海贸立国的,它的海军真不见得比定远军弱了,定远军有各式各样的先进火器,南汉海军则有适合航海的大船和航海经验丰富的水手,双方的战斗力恐怕是难分轩轾。
双方的战斗力要是差不多,那么要想***住南汉海军逃亡,定远军和吴越军的船队损失就一定不会小了。当然,作为皇帝和主将,为了实现一定的战争目标,所有的伤亡都可以作为冷冰冰的数字处理,事先估算出必须承受的伤亡并不是问题,但是定远军和吴越军的船队水手作战伤亡是一回事,伏波旅待在船上陪葬则是另外一回事。
“可是……可是……”
郭炜说的这些,苻俊当然懂,不过他可是仗着自己是郭炜以前的亲卫才来为伏波旅请战的,陆万友和王廷义碰了一鼻子灰的情景,却是无法打消他的积极性。
只是想要让伏波旅正常地走海路眼下估计是不可能的了,苻俊吞吞吐吐了几声,还是忍不住继续提出要求:“伏波旅本就以陆战为业,当年北伐幽蓟的时候就曾经穿插燕山山脉,这一次放到陆路去也是可以的,毕竟伏波旅换装火帽铳最早,使用经验最多,要论检验实战效果,自然是伏波旅更为方便。”
“嗯……这话倒也有理!”
苻俊的这几句话却是让郭炜听得一怔,伏波旅确实是换装火帽铳最早,使用经验最多,而且伏波旅的多地形作战训练也是进行得最为频繁的,这一战在陆路方面用一用伏波旅也是说得过去的。
再说了,即使要偏帮锦衣卫亲军,那也不好做得太明显太过分了,既然伏波旅的各方面条件比锦衣卫亲军不差,甚至在有些地方还要更好,那么分一部分战功给伏波旅也是应当的。
陆路进攻的东西两路大军,各派一个军的锦衣卫亲军过去,固然可以形成锦衣卫亲军司内部的良性竞争,分别从锦衣卫亲军和伏波旅各自抽调一个军,形成两个军司之间的良性竞争也是不错的嘛~
当然,一般来说伏波旅是轻装部队,和锦衣卫亲军比起来,原先是既无铠甲又无长枪,还没有装备火炮,平原野战与攻坚能力都会差一些。不过在经过了多次换装之后,锦衣卫亲军和伏波旅一样也是全火铳部队了,其中再也没有了长枪兵的配置,在这方面双方已经拉平了,至于说铠甲,伏波旅又不是不能装备的,既然他们这一战不需要随船机动,那就让民夫给他们运上一批铠甲去。
而说到火炮么,此次陆路需要翻越五岭,而且粤北依然是多山区,沉重的大炮很占道路与民夫,南汉军又没有什么骑兵,并不需要火炮来克制,所以郭炜在原计划中就没有准备让他们携行野战炮。
“嗯,朕和枢密院会仔细斟酌考量的,抽调哪一部分,以哪些人为将,都以朕日后的诏旨为准,你们各自回去约束部伍,不得再来扰攘!”
虽然郭炜有心要采纳苻俊的建议,但是这种事情可不能当面松口,尤其是还当着其他军司将领的面,到了最后,郭炜不光是没有答应下哪一个的要求,还对三人摆了一下脸色。
不过王廷义等人还就吃这一套,被郭炜板起脸来训斥了两句,三人反倒是一身轻松,出宫之后屁颠屁颠地回到了衙署还是乐呵呵的,只是随后三个军司在京的驻军就遭殃了,被他们操得鸡飞狗跳的,美其名曰“争标”。
显德十四年八月初一,在与枢密院多番商讨之后,郭炜颁诏,以锦衣卫亲军金枪军左厢第二军配属韶州(今广东省韶关市)道行营,即日在都指挥使李延福的率领下沿水路赶赴虔州,作为东路大军的骨干;以伏波旅第六军配属贺州道行营,即日在都指挥使张思钧的率领下沿水路赶赴衡州,然后转行道州,作为西路大军的骨干。
同日,设立岭南道行营,以锦衣卫亲军都指挥使曹彬为行营都部署,潭州防御使何继筠为行营副都部署,右卫将军白廷诲为行营都监,其下分设韶州道行营、贺州道行营和泉州道行营,各行营将佐及下属军兵依令向虔州、道州与泉州集结。
………………………………
第十一章 河患
第十一章 河患
岭南道行营将统领此次灭南汉的军事行动,不过行营发挥作用还得等到三路大军会师之后,而在此之前,三路大军则会分属于韶州道行营、贺州道行营和泉州道行营指挥。
岭南道行营都部署曹彬兼任韶州道行营都部署,韶州道行营副都部署是殿前都虞侯王廷义,行营都监是引进使翟守素,其下辖锦衣卫亲军金枪军左厢第二军及南昌府、筠州、抚州、袁州、吉州、虔州等州郡兵近两万人,全军集结于虔州大庾县(今江西省大余县),待机自梅关越大庾岭进攻南汉雄州。
岭南道行营副都部署何继筠兼任贺州道行营都部署,贺州道行营副都部署是朗州团练使王继勋,行营都监是宫苑使梁迥,其下辖伏波旅第六军及潭州、朗州、岳州、澧州、衡州、永州、道州、郴州、桂阳监等州郡兵两万余人,全军集结于道州江华县(今湖南省江华县),待机越临贺岭袭取贺州。
而泉州道行营都部署则是定远军都虞候韩重赟,行营副都部署是宁海军节度使沈承礼,行营都监是杭州路水军都监田仁朗,其下辖定远军右厢第一军与吴越国福州水军万余人,全军集结于泉州,在福州与泉州征用的商船队引导和补给下从泉州沿海路向番禺港进击。
虽然诏令是在八月初一就统一向各方传达了,但是并没有大张旗鼓,两支禁军只是静悄悄地乘船开拔,在京的曹彬等人各率亲兵分道上任,前往各处传诏的使者即刻登程,都没有在城郊搞什么大规模的送行仪式。
郭炜即使再怎么蔑视南汉的情报能力,也不至于对自己的动武准备大肆宣传。那些使者和曹彬等人倒还好说,驰驿之下抵达目的地的时间不会太晚,但是两支禁军的规模总有数千人,驿传系统根本就无法满足他们的机动需求,哪怕一路上主要是乘船行动,那行程也不可能太快,真要是消息走漏得太厉害了,南汉的防备因此而具体到有针对性的前线关隘,却终究不会是什么好事。
即使不算最后的一段陆路行程,从东京到虔州和衡州的水路就有数千里,两支禁军没有个几十天时间是到不了的,在此之前如果走漏的消息太明确了,那么南汉军完全有可能以重兵增援相应的关隘。
虽然前线的州郡兵可以抢先夺取关隘,但是提前太早行动也是不好的,先夺取关隘然后再为了禁军到来而等上十几天的时间,那和与南汉主提前打招呼也没有什么两样。
只是在送别了曹彬等人和两支禁军之后,郭炜的心思就已经转到其他方面去了。南征的大将和核心部队还在路上,战争还没有打响,这时候关心也是无用,而且运筹司的考虑已经相当全面细致了,郭炜能够考虑到的种种因素都已经体现在那些作战方案当中,再去反复操心只是徒然增加前线将领的压力。
更何况,此时的岭南真的可以说是南鄙,光是传一个信到京师就得要十天左右的时间,讯息在东京和前线之间一个来回那就是二十多天,即使郭炜的判断是鬼神级别的,反应也只要半天,等到他的指令传达过去,那边的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和伐蜀之战一样,对于此战郭炜压根就没有考虑过遥控指挥,战前通过运筹司制定作战方案,定下了整体的战略部署和战争基调,组建了合适的行营指挥机构,任命了可靠的方面大将,分派了足够的战力,剩下来的就看前线指挥官在基本框架之中的发挥了。
这时候的郭炜正在为了东京北面的那条悬河伤脑筋。
自从东汉王景治河,使河、汴分流,为黄河开通了一条东流渤海的近路,黄河曾经有过一个相对安流的时期,但是随着上游来沙的日渐淤积,黄河中下游河床日益抬高,此时流经东京北面的黄河已经是一条悬河了。
黄河在历史上曾经多次改道,不过从王景治河之后,一直到郭炜来到这个世界上,黄河却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改道,这一方面有利于两岸人民的休养生息,一方面却使得黄河下游渤海岸边的地势被普遍淤高,因而自中唐以来河患又趋严重,黄河下游屡屡决口泛滥,甚至有短期改道之事。
到了晚唐以后,随着河北藩镇割据与河南军阀的兴起,藩镇军阀各自为政,全流域系统治河已经成为不可能,一些藩镇更是常有以邻为壑之举,黄河的决徙之祸已经十分严重,梁晋交战之时的决杨刘口是绝对的**兵灾,后晋开运元年黄河在滑州决口冲出来一个梁山泊,却也不能说完全就是天灾。
当然,原先郭炜的认识还没有这么深,起初的时候,他只是以为晚唐以来河患日益严重,其根源只是在于军阀割据,要么就是为了战争需要而人为地掘开河堤任由河水泛滥,要么就是因为战争频仍而无力治河。总之,治河必须要有一个真正的全国统一政权,而有了这个政权之后治河就不在话下了。
可是大周开国之后,郭威东征平慕容彦超之乱,郭荣围太原解除河东威胁,加上后来取秦凤四州和淮南,以及郭炜北伐取幽蓟,黄河中下游已经可以说是完全处于大周治下了,而且周边势力对大周腹地的威胁已经将至极低,照理说此时治河已经完全不成问题了吧?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郭荣和郭炜一直都很重视治河,郭荣从担任镇宁军节度使的时候开始,就在澶州境内努力修护加固河堤,到登基之后,除了亲征开拓领土之外,治河也是他非常关注的一件事,王朴就是差点累死在治河工作上面了。
郭炜当然也很重视治河,穿越之前的地理和历史学习,河患的影响、“河清海晏”的意义……他都清楚得很,再有年年上报的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