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混在五代当皇帝-第3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钱财方面的不满,那可比龚澄枢不愿意和他们同守孤城更令人恼火。

    要说龚澄枢毕竟是内太师,皇帝的宠臣,而他们只是戍边的军将,想让龚澄枢留在贺州城与他们同甘共苦,那原本就是不该有的奢望,所以对于龚澄枢的临阵脱逃,讽刺两句也就完了,皇帝和大臣们在京师享福,他们这些军将在前线厮杀,那是命该如此!

    但是厮杀汉们拚死卖命却得不到相应的报偿,别说是那么多年的戍边都没有赏赐,就连大战在即的时候朝廷都吝于封赏,确实是令人寒心。

    所以之前还是几个胆大的都头在那边风言风语,自这个指挥使发了牢骚之后,陈守忠身旁身后却是乱哄哄的抱怨声响成了一片。

    …………

    听属下们的牢骚话越来越多,声音也越来越大,陈守忠面沉似水,终于还是低喝了一声:“好了!吾辈的职责就是为朝廷守土,敌军已经近在咫尺了,现在乱嚷嚷又有什么用?都回去部勒士卒,好好地守住了城池。先不论内太师的其他做法,那个援军的事情总不会是说假的,只要伍应援使的五万援军及时赶来,到时候与我军内外夹击,未尝就不可以击败敌军。等到熬过了这段时间,我代表儿郎们去向朝廷请求封赏,有一场大胜做底,总不应该……”

    说到这里,陈守忠突然住口不言了,在手下众将听来,那是他已经把话说尽,谁都明白眼下最急的事情是什么,然而在陈守忠自己,他却是心中清楚,即使有一场大胜,这些戍卒们也未必就能获得什么赏赐。

    现在的这个陛下啊……下令民间为他采珍珠,用珠贝玛瑙打扮宫殿,或者是建造亭台楼榭,那他是非常热衷的;给他的那几个女相和内相各种封赏,他也是丝毫都不吝啬的;即便是把城壕改造成游乐的池沼,那位陛下也是很喜欢的。

    但是要他拿出一点钱财赏赐军士,估计难度极大。

    此战即使侥幸获胜,恐怕也就是应援使伍彦柔和作为守城主将的自己会获得一定的升赏,还有少数将佐可以升官补缺,其他的军士大概还是该干嘛干嘛,甚至越是打了胜仗,这个陛下就有可能越不在乎军士们的需要。

    不过这些想法也就是在陈守忠的脑海中过了一遍而已,他没有对手下的将领吐露分毫,哪怕是他的心腹——这种时候,军心是万万动荡不得的,光是他一个人动荡一些就已经够呛了,这么一点念头已经让他都开始心灰意冷起来,虽然他的前景比军士们要好得多。

    …………

    同日,另一个内太师李托在韶州的表演和龚澄枢差不太多,而刺史辛延偓几乎就是陈守忠的翻版,至于配合他们演出的周军,韶州道行营的大军已经攻下了始兴县城,其先锋沿着浈水谷地一路向西出大庾岭,已经到了韶州东北三十里之处。

    唯一与龚澄枢不同的就是,李托从水路离开韶州并不需要冒险乘轻舟,浈水与武溪交汇处的韶州,水路已经是相当的安全。

………………………………

第十七章 南乡镇

    

    贺州以南百余里的南乡镇是贺州通过贺江口以及兴王府的咽喉要地,镇子虽然不大,也就是几百户人居住,镇外也没有像样的城墙与城壕,不过却有一个规模颇大的驿馆,为往来的官差提供驿马与驿船,还有一个不错的码头。

    南乡以下,贺江的河道颇为宽阔,容得下大船与大规模的船队,而且贺江两岸群山夹峙,陆路行走多有不便,所以即便是逆流而上,南汉的商旅与军队、差役也多是选择乘船。

    到了南乡以上,贺江的上游河道就显得比较狭窄崎岖了,一则是弯道较多险滩不少,一则是河道狭窄水流湍急,再加上河流的落差比较大,行船的难度比下游骤然增大了许多。''

    尤其是在贺州东南八里处,临水、橘江等支流汇入贺江,水深百寻,湍流涌激,其声势有类于黄河的龙门那一段,这一处的险滩也因此而被称作龙门滩,那可是船夫们特别忌讳的地方。

    当然,上游也不是不能行船,只是不太适合大船,河道对船队的规模也有限制,所以在南乡以上的城镇就再也没有一个像样的码头了,多数的船队因而也就不会继续溯江而上。

    伍彦柔自然也不会例外。

    从兴王府领军出发,在西江这一段,伍彦柔统领的贺州应援军与薛崇誉统领的西北面马步军合兵一处,那叫一个浩浩荡荡。

    虽然薛崇誉的军职比伍彦柔要高,不过实际的统兵人数则以伍彦柔为多,沿途还陆陆续续地有民夫民船加入他的行伍,而且薛崇誉是深得皇帝宠信的内官,伍彦柔则只是一个全身完整的外官将领,能够获得这么一个独当一面的军职,即使是还要被薛崇誉所辖制,伍彦柔也已经相当满意了。

    船队到了贺江口的封州(今广东省封开县),薛崇誉及其所部留了下来,与原先就驻扎于此的舟师合兵一处,他们将驻守此地作为伍彦柔的后盾与兴王府西北面的第二道防线。

    而伍彦柔辖下的军队与民夫直到此时才真正地达到了三万余人,沿途陆陆续续加入的役夫和民船到封州就截止了,不过就属封州征发的役夫和民船为最多,有了这些密密麻麻布满江面的船队,贺州应援使麾下号称的五万大军才真正号称得起来。

    船队离开了封州折入贺江,作为西江支流的贺江,水面无疑比西江狭窄了许多,虽然船队规模有所降低,船行江中仍然显得甚为局促。不过贺江这一段已经没有了往来船只,整个江面上全都是北上的船只,而伍彦柔又从先前的军中先锋一跃而为此地的最高统帅,至少在他本人是意气风发的。

    然而就在船队离开封州没有多久,他们碰到了从上游漂下来的龚澄枢一行。

    乘着轻舟离开贺州的龚澄枢一行,在冲过龙门滩的时候落水死了几个人,其中甚至包括一个老船工,而且因为赶得急而顾不上在沿途换船,等到顺水漂下来与伍彦柔大军相遇的时候,整条船几乎可以说已经丧失了动力,已经是在那里随波逐流了。

    贺州应援使的旗号,龚澄枢当然是认得的,见到了这支规模庞大的船队,龚澄枢才算是把心落到了肚子里面。而作为内太师、朝廷派往贺州宣谕的天使,指使一下贺州应援使,对于龚澄枢来说根本就不成问题。

    有贺州应援使的听命奉承,龚澄枢的那艘轻舟自然是换成了大船,船只牢靠、补给充足、船工满员,倒是省了他跑封州去换船,而可以一路顺流而下直接跑回兴王府去了。

    而与龚澄枢的会面,则将伍彦柔那股意气风发的气势打消了一半。

    从龚澄枢的嘴里,伍彦柔获悉了周军前锋已经逼近贺州,即将对贺州形成合围的消息,芳林镇,那是抬抬脚就可以踩到贺州城了。

    而龚澄枢及其属下那种满面青白的落魄模样,则让伍彦柔直观地感受到了周军的威压与贺江水道的风险。

    伍彦柔所部征用的那些船工当中,从封州征发的还是比较熟悉贺江水道的,大船不上南乡的禁忌,伍彦柔从他们的嘴里也听说了,不过直接从经历了龙门滩惊险航程的人那里聆听切身体会,那种感受肯定还是不一样的,

    所以哪怕是仅仅从行船的难易程度而言,伍彦柔都已经会选择在南乡镇舍舟登陆,然后再驰援贺州。

    更何况,从龚澄枢听闻周军进抵芳林镇开始算起,时间都已经过去了两天,只要不出意外,周军肯定是对贺州形成了合围,也就是说贺州旁边的江岸多半已经处在周军的控制之下。即使不考虑水流湍急行船困难的问题,船队靠岸登陆的地点如果靠得贺州太近,弄不好就会被周军半渡而击了。

    南乡镇距离贺州城有百里之遥,又有一个不错的码头,在此舍舟登陆确实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离得敌军较远,码头也有利于船上的乘员快速上岸。

    在镇上迅速集结军队,只需两日就可以从陆路驰援贺州城了,听说进攻贺州的周军实际上只有不到三万人(不管是贺州刺史陈守忠还是韶州刺史辛延偓,将敌军兵力稍稍夸大都正常得很,把不到三万人吹到将近五万并不算离谱,不过官场之道欺上瞒下,对于可能要并肩作战的天使和同僚却不好胡言了),伍彦柔自己手下就有三万多,加上贺州守军,对这一战伍彦柔倒是颇有信心。

    “传令全军,靠岸抛碇,今日天色已晚,船队先停泊在岸侧,儿郎们且在船上歇息一晚,待明天迟明再登岸,然后驰援贺州!”

    贺州应援军的船队抵达南乡镇的时候,已经是九月十二日的傍晚时分,看着暮色当中苍茫的群山和宁静的小镇,伍彦柔如此吩咐了下去。

    南乡镇实在是太小了,几百户人家怎么可能容得下数万人驻扎,那个规模颇大的驿馆也就可以供应数十人食宿,此时的天色实在是太晚了,大军下船到镇子外面安营扎寨的时间根本就不够。

    好在大军是乘船而来,船上歇息炊饭毫无困难,一路行军本来就是用船工轮换着昼夜不息地行船,今夜船队能够停泊在岸边,大军歇息的条件就已经比夜间行船好了许多了。

    大军都在船上歇息,伍彦柔也没有把自己特殊化,不至于为了这一晚的舒适而下船跑到驿馆去。他可不是那些个内侍,内侍们都是在获得皇帝宠信之后再被安插到军中执掌大权,伍彦柔可是行伍出身,与军士们同食同宿本来就是他获致军心助己升迁的要诀,更何况是现在这样的临战之前。

    细节决定成败,伍彦柔可还憧憬着通过这一次救援贺州立下赫赫战功呢,怎么会为了一时的享受而让军中离心呢?

    自中宗皇帝以来,朝中执掌军权的、升节度使与封爵的就多是内侍,像伍彦柔这样完整的普通人顶多就是做到刺史和一州的招讨使,现在他因缘际会捞到了一个贺州应援使,虽然还是隶属于薛崇誉这种内侍方面大员的先锋将,却也算是独当一面了,如果再能立下足够摆上台面的功勋,说不定他就能够创一个记录,以外臣大将的身份而获得与潘崇彻、吴怀恩、邵廷琄等内官相当的地位。

    只可惜……伍彦柔的这些想法本来是没有什么错的,但是他实在是不应该低估了当面的周军,南汉军也确实是和平得太久了,以致于荒疏了一般的行军须知。

    一支军队在自己的内线行军的时候,确实并不太需要派出斥候,甚至都不需要向导。而南乡镇原本也算得上是南汉军的内线了,如果是在往常的情况下,伍彦柔的这种处置并没有什么大错。

    然而现在是两国开战,即便是根据伍彦柔自己获得的那一点情报,周军肯定是已经抵达了芳林镇,多半是已经包围了贺州城,而不管是芳林镇还是贺州城,那距离南乡镇都不过百余里而已。百余里的距离,只要沿途不存在骚扰,急行军昼夜可至,所以此刻的南乡镇绝对不能以内线地区看待,而必须看作两军犬牙交错的地区。

    在这样的地方行军和宿营,将斥候撒出去数十里那是必须的,即便船队在江中行驶的时候不方便向岸上派出斥候吧,那也应该有小船突前数十里作为预警,而当船队需要靠岸停泊的时候,即使全军将士再累,主将都必须安排斥候上岸远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