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混在五代当皇帝-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既然郭炜这样说了,章瑜自是唯唯,郭炜却是没让冷场,刚刚提到韩微,转头就问起韩微来:“德强,在巡检司有些什么收获?”

    “收获还不敢讲,只是发现事事皆有学问在。这自己与人搭讪、打探消息是一套功夫,还有安排人手做这些以及辨识下属汇报中的真情又是一套功夫,都很有考究,我正亦步亦趋地跟着伯玉兄学呢。”

    光是听韩微慢声细语的说话,那是一点都不会觉得这是个有碍观瞻的橐驼儿,可是若非碰到了郭炜,韩微的这种身体条件习武固然是不行,学文试科举也难过吏部面试关,即便是靠门荫上进都难。也就是郭炜知道他的天分,并且还在力图找到适合他的位置,而早年经营混出来的“总角之交”名声显然很有利于郭炜的努力。

    韩微当然是不知道郭炜盯着他神游物外去了,仍然在慢条斯理地汇报:“倒是殿下安排我负责的其他几摊子事都进展不错。自先帝罢营田将官庄田赐与佃户充永业,卫伯也分得了十几亩河滩地,自家劳作不过来,就收养了一个本家侄儿帮衬,并且帮他成亲以继宗祧。现如今卫伯分的田地,熟田里麦豆菜轮作得主粮蔬食和油料,沙地和盐碱地就灌水改良和种棉花得衣装,有些河滩地改良得差不多了,卫伯还在试着殿下所说棉田育秧的棉麦套种法子。只是殿下提的那个桑基鱼塘的主意,卫伯家人手不足做不来,已经说与邻家去试了。”

    “你不是说其他几摊子么?现在光是讲卫伯啊,颉跌老爹他们家怎么样?”

    “颉跌家已经是靠种棉和棉纺织为业了,做出来的全部棉被、棉毯和大部分棉布都被朝廷收来以充官用和军用,剩下的棉布也远销各地,胜过了桂管布。而且颉跌家种棉多得那棉籽都拿来榨油了,只是因为殿下早有吩咐,这棉籽油就没有卖与人吃,只是用来燃灯,殿下说过的用碱和油烧熬得皂可以胜过皂角,却是还没成功,棉籽粕用来肥田与杀虫倒是有奇效,所以颉跌家更不敢拿棉籽油与人吃了。”

    和章瑜、韩微两人落实了相关事情之后,郭炜匆匆进宫求见郭荣。在滋德殿中经过一番奏对,郭荣终是平静地接受了李继偓和赵匡义的回归,李继偓继续做他的殿前司内殿直,赵匡义也是继续做他的供奉官,并且两人都获得了随驾出征南唐的资格。

    “朕继位尚不足两年,虽然能绍先帝之志而少苏民困,离混一天下却距离很远,可今冬连失重臣,前朝耆宿凋零,良可叹也……”

    基本话题结束以后,郭荣忽然就在郭炜面前发出这样的感叹,脸上也极难得地闪现出一丝落寞。

    郭炜揣度多半是李继偓、赵匡义等人的事情,让郭荣想到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又从人才联想到了冬天里几员重臣的故世。前邠州节度使折从阮、翰林学士承旨徐台符、永兴军节度使刘词、枢密使郑仁诲都赶在这一两个月内卒了,其中尤其以郑仁诲的离世让郭荣痛心,先帝专门留给他的让他倚为臂助的重臣,刚刚五十出头的时候就积劳成疾突然故去。郭荣在郑仁诲病中就曾经登门抚问,后来又亲自临丧,想不到还是不能稍解骤失一臂之痛,在自己长子面前终是露出了一点真情。

    更凑巧的是,刚刚因丁外艰罢相归乡的景范竟然就卒于淄州乡里,比他父亲晚不了半年;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的父亲安州防御使张颖更是滑稽地为盗所杀,凶手南逃过淮河。

    “父皇勿忧,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折令公等人也是得享天年,而且折令公、刘令公都有遗表荐举人才,故虽有憾也无伤父皇大计;张翁殁于群小,此次四姑父随驾出征,自然能擒获诸盗以雪父仇;只是韩忠正公未能劳逸有方,以致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殊为可惜。”

    提到了被追封为韩国公、谥号忠正的枢密使郑仁诲,郭炜突然就想起来将来会继任这个位置的王朴,还包括面前的郭荣,其实都可以算得上是积劳成疾以致英年早逝的。若是他们的工作能够有人分担一点,若是他们自己能够注意劳逸结合,若是他们的脾气不要那么峻急,又若是有合适的药物与医疗……很多事情都会不一样了吧。可惜郭炜不方便明着批评郭荣的工作方式和用人力度,这些人的脾气更是难去改,至于药物和医疗,郭炜倒是一直在努力,可是他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知识专长,也就很难有着力处。

    郭荣听到郭炜这么回答,似乎稍微愣了一下,却没有继续深入进行相关话题,转而问道:“折令公和刘令公遗表所荐之人,你只取了折令公举荐的李处耘,却是为何?”

    “天下英杰岂能尽归儿臣一门,儿臣能够择其一二而用之,已经是侥天之幸了。”这种事情郭炜自然有特别的判断和想法,却是根本没法和郭荣分说的,于是他只好就这么含糊回答一下了:“折令公、刘令公遗表尽称诸人得力可用,儿臣原可任择其中一人,只是在京师听闻过这李处耘少年时的传说,知其未及弱冠便能勇武护家,而且泽被邻里,所以就选择了他。”

    “原来如此……你能够知道盈止,那也不错。朕就调国华回京,和这李处耘一起到锦衣卫亲军司,协同你好好操练新募之军。此次朕亲征淮南不能带上你,希望下次可以用上。”

    好嘛,这又多了个国戚曹彬,乾祐之变中罹难的张氏就是他姨妈,曹家前辈里面嫁出去的女儿还生出过一个索万进与郭威是同辈兼曾经的同僚。虽然曹彬在历史上的风评很不错,现在年龄也不大,可毕竟也是长辈啊,加上郭荣这句交代里面包含的殷切期望,郭炜一时间只觉得肩头沉甸甸的。

………………………………

第二十二章 出宫

    

    第二十二章 出宫

    天色已近晡时,日头早已经偏西,滋德殿中的两人却还在轻声交谈,坐在一边的起居郎也在尽职地记录着皇帝和皇子的言行。

    “今岁朕废无额寺院、禁私度僧尼,禁天下铜器、立监采铜铸钱,有些人说朕是在毁佛灭佛,还有人恐佛降灾殃以报复,宗谊如何看啊?”

    又是一个考核,还是课堂测验、闭卷考试,这郭荣还真是不把郭炜当小孩看啊。

    幸好对这事郭炜很有心得,熟悉程度远超过了对淮南之战的了解——虽然前世的郭炜很崇拜郭威,顺带着对这一段历史有相当的了解,但是很多战事也就是知其大概。关于淮南之战,郭炜也只是知道打了两年多,远不是初战时禁军官兵们乐观估计的那样迅速,至于其中的细节郭炜也多是茫然,重点也就记住了寿州是关键点,南唐的刘仁瞻在这守了很久,赵匡胤在淮南之战里面快速升官。

    关于郭荣的这次抑佛,后世也是吵得很凶的,有不少人就把这次的行动和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和唐武宗的灭佛运动相提并论,佛教界还有一个三武一宗的“法难”之说。赵光义(也就是现在的赵匡义)为了求取舆论的支持,更是翻手把佛教重新抬起来,以至于后来佛经里面都造出荒诞不经的谣言,除了与道教谣言吹捧赵家兄弟的以外,就是恶意诅咒郭荣的——譬如说郭荣亲手毁佛砍了某一个极灵验的铜佛像胸口,所以郭荣后来就死于胸口痈肿溃破,在利益冲突面前,一向标榜慈悲的佛教,也能穷凶极恶至斯。

    不过在郭炜看来,郭荣根本就没有灭佛毁佛的意思,他说到底也不过就是抑佛罢了,是为了拔除长期以来佛教寺院侵吞土地人口、破坏国家税收形成的政治经济毒瘤。要求寺院有敕额,要求剃度僧尼有佛学水平考核,准确说郭荣进行的是一次佛教改革,而之所以颛顼的宗教改革带来的是永久的贤名,郭荣的宗教改革却被后世佛徒咬牙切齿诅咒,只不过因为颛顼后继有人,而郭荣的相关政策被赵光义翻过来了。

    当然,郭炜显然不能就这么回答郭荣的问题,他需要将观点变换成合乎于时代的措辞,也就是所谓和光同尘。

    “据儿臣所知,如今所谓僧徒,真心向佛者少,托名僧徒者众,其中无非避役之罢民、逃伍之溃卒、叛逸之臧获,之所以托庇于佛寺,冀可以抗句索、匿姓名、仰食而偷生罢了。父皇束之以法度,裁其浮滥,是有利于真心向佛的僧徒勤谨修行的。”

    站住道德制高点,这是任何时代都要做的便宜事,越是强者越需要这么装扮,郭炜显然很懂得这一点,所以他的话第一段就是这个。

    “而且堵住罪徒托庇佛门隐恶逃刑的路,既有利于佛门清净和淳化风俗,也便于朝廷宣扬声教。对国家而言,聚僧不如聚兵,僧富不如民富,坐食僧尼转事农桑,也合乎我华夏圣人劝民农桑的教诲。况且圣人之后尚且不能免赋,寺院田亩何德何能要求免赋?”

    “至于毁佛像及其他浮华无用之铜器铸钱,更是有利天下财货通融之举,于民生和国家财税都是大有利的。儿臣闻陛下曾说‘夫佛以善道化人,苟志于善,斯奉佛矣。彼铜像岂所谓佛邪!且吾闻佛志在利人,虽头目犹舍以布施,若朕身可以济民,亦非所惜也’,佛经确实多有‘割肉饲鹰’、‘舍身喂虎’等劝善寓言,浮屠又岂能惜铜像外物而坐视民困,一些无知狂徒的滥解因果,徒惹人笑。”

    郭炜这一番话说得郭荣微微颌首,脸上隐现欣慰之色,听到最后终于露出一丝笑容:“吾儿有这般见识,朕甚是欣慰,想来是三位师傅教导有方,吾儿也勤力。今后吾儿还需勤勉向学,朕正月里就要出征淮南,那时吾儿不可就懈怠了。”

    “儿臣谨遵父皇教诲,不敢有误。”郭炜赶紧开始表决心。

    “嗯,今日天色已晚,吾儿可以回去了。”郭荣开始结束谈话,不过随后又想起什么,赶紧补充了句:“你三姑孤身一人生活,甚是想念你,吾儿出宫之前,见过皇后就去看望下她吧。”

    “儿臣遵旨。”

    郭炜唯唯告退,出了滋德殿,就在内侍的引领下折向西行,经升龙门来到了昭阳宫。

    刚刚来到宫墙外,郭炜就听到里面一片欢声笑语,其中尤其以小儿和年轻女子的笑声最为响亮,郭炜听着也耳熟,正是十足二十八个月大的训哥和符六娘在玩闹。原来符家两姐妹又过来看望符昭环了,不过对于符六娘来说,恐怕来这和训哥疯闹的因素居多,果真是天生喜欢做阿姨的呢。

    在门口经过通报,由宫女引路,一绕过照壁,郭炜就看见院中大小两个孩子正在互相追逐,小的当然是走路还摇摇晃晃的训哥,大的则是变回了孩子的符六娘了。奔跑玩闹中可能是看见了郭炜走近来,符六娘突然停了下来,也不管被追上来的训哥抓住了衣裙,匆匆端正了下仪容,再蹲下身逗训哥说话。

    郭炜早就看见符昭环和符四娘在院子一侧对坐聊天,刚满周岁的让哥趴在符四娘的怀中睡得正香,连忙绕着两个叽叽咕的小孩过去见礼。

    这两人自然是早就知道郭炜来问安的,符昭环雍容大度,符四娘也是恭谨有礼,和郭炜互相行礼如仪一番毫无挂碍。郭炜心中挂着要去看望郭华,这里就要告辞,却感觉有双小手抱住了自己的左腿,回过头来却只看见站在四五步以外的符六娘飞快地将头转过一边。

    “阿兄……陪训哥……”

    这时候郭炜才听见臀边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