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混在五代当皇帝-第3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邵崇德方才的说辞倒是有点打动李承珪,只要把刘鋹看成僭伪,而把大周和郭宗谊看作承五运而当正统的正朔和天命之主,弃暗投明却不是不可以接受的。李承珪想到此处,虽然还是一副雷打不动的样子,心中却开始活泛起来。
至于李廷珙,这人祖上是出仕于唐的,算官宦之家出身,却不是南汉的勋贵之家,而且幼孤寄养于舅家,在南汉的仕途其实是他自己一力打拚出来的。以这等出身做到了土军都知兵马使,应该说李廷珙为南汉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结果这人最后还是得弃官而走,可见外官武臣在刘鋹手下的确是很憋屈。
康崇保就对李廷珙的人生轨迹有更多的感触,他自己追随潘崇彻多年,在其帐下立下了许多战功,按理说有战功又有潘崇彻这样的内官罩着,他这等外官武臣的际遇总会比寻常的外官更好一点吧?其实还是差不多的,因为潘崇彻根本就不属于得宠的内官,似乎真正有点能力的内官也一样无法得宠,非得要会逢迎的才行,尤其是要懂得怎么逢迎那几个女国师女相之流。
听说李廷珙投了北朝之后很受重用,勋阶、检校官、兼官和寄禄官给了一大堆,并且还能在郴州掌一定的军权实职,可见天子的气度是相当恢宏的。康崇保的眼珠子转了转,最后还是看向了潘崇彻,他这个招讨副使徒然挂名而已,只有潘崇彻让他带兵,他才能够号令那部分军队,真正掌控全军的终究是这个内官老上司。
潘崇彻却是在感叹和他同为内官的邵廷琄。
在内官武臣当中,和潘崇彻比起来,吴怀恩和邵廷琄都要算新贵,两人都要比潘崇彻更得刘鋹的信重,吴怀恩和邵廷琄分别担任西北和北面的军事重任的时候,潘崇彻早就赋闲多年了。
可是这样两个内官当中少有的知兵之人,离开兴王府外任之前又很得刘鋹信重,一旦远离了刘鋹,最终却是都遭遇横死。
邵廷琄的死因是很明确的,有人向刘鋹投匿名书检举他在洸口驻地招辑亡叛、勤练士卒、大修战备将图谋不轨,结果刘鋹派陈延寿到洸口转了一圈,就确认检举属实,很快就赐死了邵廷琄,即使洸口的驻军士卒围住军门向使者陈情也于事无补。
这可真是荒唐!邵廷琄在洸口搞的那些动作,不正是奉命去那里备御北朝所必须做的分内之事么?这也能成为谋叛的根据了……不过想一想洸口的驻军士卒肯为了邵廷琄和朝廷使者面质,在他冤死之后还为他立庙祭祀,可见其得军心之甚,而前往洸口“核实”邵廷琄反状的又是陈延寿这等阿谀之徒,这人还真是死得不冤!
其实潘崇彻自己也一样经历了和邵廷琄类似的事情。
吴怀恩遇刺身亡之后,刘鋹于仓卒之际只好暂时重新起用潘崇彻来桂州接替吴怀恩,结果没过多久一样有关于他在桂州谋叛的飞语频频出现于刘鋹的耳际,而刘鋹最终派了薛崇誉过来巡检,这些事却也瞒不过老成精的潘崇彻。
在薛崇誉下来巡检的时候,如果潘崇彻没有事先从兴王府得信,如果潘崇彻没有戒兵自卫之后才出见薛崇誉,他的项上人头恐怕早就和邵廷琄一个结果了。
当然,如果不是北朝出兵及时,让刘鋹还没有来得及对薛崇誉的回报作出反应,恐怕赐死潘崇彻的使者已经从兴王府出发了吧。不过潘崇彻可不比邵廷琄那般老实,他在兴王府还是广布眼线的,若是到了那种地步,他潘崇彻倒是还可以单身入朝请罪以求免死,总不至于去做邵廷琄第二。
这么算起来的话,潘崇彻还真得好好感谢一下周军及时出兵攻伐岭南呢。
对于邵廷琄的死,这个北朝的道州录事参军显然是打探得一清二楚的,不过潘崇彻相信对方肯定不会知道他和刘鋹之间最近发生的那些事,但是他的话怎么就像是说到了自己的心坎里面呢?“邵廷琄以忠见疑而死”真是一点都不假,其实吴怀恩那么奇特的遇刺身亡也是大有疑问的,“如此昏聩胡为之主,保之何为”?
“尊驾在这里舌灿莲花,无非就是为了说降桂州城,其实天命、百姓之类的言语尚在其次,贵军面对我长河坚城束手无策才是真吧?”
李承珪和康崇保两个人的那点小心思,一生阅人无数经事极多的潘崇彻早就冷眼看了个分明,将无战心,兵无斗志,就连潘崇彻自己都和周军使者的说辞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就此投降本该是顺理成章的,但是潘崇彻还有些不甘心。
邵崇德放声大笑:“哈哈……长河坚城?”
得亏临行之前的那一次会议,得亏那个伏波旅第六军都指挥使的献言,邵崇德此刻笑得是如此的坦荡,绝对不是史籍当中说客常用的虚张声势。
cente
………………………………
第十六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
第十六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
七星岩下,南汉桂州管内招讨副使康崇保正看着那些使用短矛的周军在山脚下忙个不停,心中虽然微觉疑惑,却还是尽量忍住了没有大惊小怪地反复询问。
周军派到桂州城内劝降的使者在潘崇彻嘴硬的时候说了一番大话,表示桂州守军抱以充分信任的漓水和桂州城的城墙全都不足为恃,虽然那种大话让潘崇彻等人感觉难以置信,但是那使者邵崇德言之凿凿,当场放声大笑的时候一点都看不出虚张声势的样子,却难免让他们将信将疑起来。
漓水不足为恃,这一点潘崇彻等人倒是没有什么疑问的。周军的战斗力十分强劲,仅仅千余人就可以依靠一点地势硬抗他率领的上万大军——虽然只出动了三千人,只要他们能够找得够船只,潘崇彻还真是没有办法阻止对方渡过漓水。
毕竟阳朔北郊的那一战打得潘崇彻都胆寒了,他可不想再去试着与周军进行野战了,而要想阻止周军渡过漓水,那就必须出城去,虽然可以阻水而战或者半渡而击,那样终归是野战,潘崇彻如今对本方的野战能力可是半点信心也无。
当然,周军凑够船只还需要一些时间,但是拖延这么一段时间并不足以让潘崇彻敢于放言获胜。伍彦柔的大军都已经覆灭了,率军驻守贺江口的薛崇誉是什么样的“将才”,潘崇彻可是清楚得很,他根本就不指望多拖上十来天就可以等到薛崇誉率军前来救援。
所以潘崇彻夸口周军面对桂州城的长河坚城防线束手无策,主要还是依仗着桂州城繁复的城防——周长三里的子城、周长六里的外城和外城之北周长六七里的夹城互相策应,构成了坚固严密的防线,而这些城墙普遍高达一丈二尺,虽然比不了兴王府和中原的那些重镇,在岭南却也能够算是一方雄城了。
然则那个邵崇德根本就没有把这座雄城看着眼里,他进城的时候可是被引领着好好地感受了一下城防的,结果潘崇彻的这一点苦心完全没有奏效,邵崇德在那一阵朗声大笑中狠狠地鄙视了一番。
在邵崇德的那一番大话当中,一丈二尺高的城墙当然是根本就算不得什么的,虽然比道州的几个县城要壮观得多,但是和郴州、朗州都没得比,更不消说淮南的寿州等真正的雄城了,然而那些雄城都没有能够挡住周军的脚步。
当然,在这些城池当中,朗州是因缘巧合之下被周军偷取了城门,而寿州是在长期围困之后守军投降献城的,这两座城池的失陷并不足以作为警告潘崇彻的好例子。不过邵崇德很轻松的就举出了郴州和楚州两座坚城被周军硬生生地砸开的范例,其中郴州城的城防体系或许没有桂州城这么完备,但是其城墙高近两丈,破城的难度应该不会小于桂州城;而楚州城则无论是城防体系还是单纯的城墙高度都稳稳地压桂州城一头,楚州城的养马墙都有五尺高呢!结果也是被周军轻松破去。
邵崇德在那里说得是言之凿凿的,不过这年头信息的传播相当缓慢局促,潘崇彻算是一个对斥候、探子比较重视的大将了,那对周军的淮南之战也是所知寥寥,就连郴州的陷落都只是隐隐约约地听了一耳朵,却并不了解其中的详情,邵崇德所言是否属实,潘崇彻却是根本无法辨别。
结果邵崇德不光是拿话来吓唬他们,还明确地表示周军将会向他们现场展示自己的破城本领,这就不由得潘崇彻不重视了。
潘崇彻已经看得很明白了,自己麾下其实在从阳朔败退回桂州城之后,就陷入了将无战心兵无斗志的状态,邵崇德作为周军的劝降使者入城只是加剧了这种状况而已。手中只有这么一点人脉和力量,如果桂州城的城防体系再成为不可依赖的,那潘崇彻也就只有投降献城这么一条路可以走了。
所以现场观摩周军的破城方式表演就成为了双方下一步的计划。
邵崇德把事情说得那么肯定,而且还真的邀请潘崇彻派遣使者前去观摩,这事情多半就假不了。其实潘崇彻完全可以不派人去看一眼,而是直接把这事当真来处理,就此宣告向周军投降也是可以的,但是潘崇彻不真正知道周军确实有破城的手段,终究还是不甘心。
于是康崇保就作为桂州守军的代表前往周军的营地考察来了。
把使者确定为康崇保,这一举措充分地说明了潘崇彻等人的诚意。作为南汉桂州刺史的李承珪和作为南汉桂州管内招讨使、西北面招讨使的潘崇彻,这两个人是肯定不能亲自过去的,那么招讨副使康崇保就是可以充当使者的最高人选,让他代表桂州守军前往周军的营地,足见其中的诚意。
对于邵崇德在桂州府衙内的胡吹大气,康崇保是有些不信的,不过当他看到潘崇彻对于此事那么慎重,他突然又开始将信将疑起来。
说不定周军真的有办法迅速破开桂州城的城墙?而且他们居然还敢于将破城的手段展示给守军的代表看?不得不说周军的这些将领信心很足,而且很傲慢。
既然周军都不怕给他们看,他们却又哪里还能拒绝这种好事?三个人在康崇保行前略略一商议,此行的基本精神就定下来了。
说起来很简单,康崇保需要借助此行仔细查探周军的破城方法,如果能够完全搞清楚周军会用什么方法来破城,而且守军还想得到防御的对策,那自然是最好的结果,说不得潘崇彻就不降了;而如果他最后确认对于周军的破城法己方根本就无力抗御,那时候再选择投降献城也就毫无心理负担了。
只是康崇保来到周营都有大半天时间了,却只能看着那些使用短矛的周军在七星岩下忙忙碌碌,至于他们具体都在忙些什么,康崇保却根本就看不出来,厚颜找来人细细询问也问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七星岩其实并不是一块岩石,而是一串山峦的总称,只因为这些峰峦骈列,如同北斗七星的星象一般,所以才得了这么一个名字。而这些周军围着忙碌的地方才真正是一大块岩石,正位于七星岩山下,名为泠水岩。
这些周军围绕着泠水岩做文章,倒是让康崇保甚为震撼,他的心中不由得泛起了一丝疑问,莫不是周军打算用这块岩石代替城墙,从而向他展示破城的能力?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可是不得了的事情,想来桂州城的夯土城墙就算是外面包上了一层青砖,却又怎么比得上山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