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混在五代当皇帝-第3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物。往年找不到理由免除那是没办法,今年真的是难得有这么一个好理由,他又怎么可能不用呢?

    大朝会是取消了,宫中自家欢庆新年的宴会倒是照常举行,能够完整地给自己放一个新年假,郭炜哪能不好好地利用一下。反正征伐岭南的事情已经顺利地结束了,各项官员递补也都完成了,新春之际暂时还没有太多的事情要忙,也是该稍微享一享天伦之乐的。

    郭炜是在显德十四年的十二月初五下诏任命新首相和枢密使的,召唤吕胤、薛居正和赵玭回朝的使者在同日出发,前去接任的卢多逊、吕端和李穆也没有多耽搁几天,于是在新年到来之前,新的次相、工部尚书和判三司就已经到任了。

    岭南道行营最终的军报是在十二月初十送呈郭炜的,即使因此而来的任命需要人员不齐的两府进行会商,郭炜给岭南道行营的诏旨仍然在十二日这天发了出去,岭南道行营赴京的使者靳承勋于次日就驰驿赶回广州。

    给岭南道行营的诏旨除了命令曹彬选派人手押送南汉君臣回京之外,还任命潭州防御使何继筠为岭南安抚制置使兼广州市舶使,暂时统摄岭南道行营大军,而曹彬则率领禁军的两个军回京。岭南道行营随军转运使、左补阙宋琪知沧州,知沧州、给事中沈义伦知广州,岭南道行营随军转运副使、右补阙辛仲甫知棣州。

    总之,朝政在年前就处理完了,而岭南行营的献俘仪式则还需要等待时日,这中间的空闲正好够郭炜安乐一段。

    如今宫中的人丁已经是颇为繁盛了,经过了十多年的稳定期,尤其是郭炜这些年的开拓耕耘,皇室再不是郭威开国时候祖孙三代每一辈都只有一个人的凄惨景象。

    郭炜的两个大弟弟已经先后成年搬出宫去另居王府,不过碰上正旦这样的大日子,郑王郭熙训和曹王郭熙让还是得以入宫与皇兄一起欢宴,就连因为年纪尚小而仍然居住在宫中的纪王郭熙谨和蕲王郭熙诲都混到了赴宴的资格。

    这就是郭家的第三代,进入新年,最小的郭熙诲按照虚岁都可以算到十岁了,最大的郭炜则已经虚岁二十八,就是郭炜和郭熙训之间的年龄断档稍微大了一些,两个人差了都有一轮。当然,郭家的第三代还有两个年纪比郭熙谨、郭熙诲各大一岁的长公主,而且还是当今太后所出,不过在这种宴会上,她们和郭家第二代的两个大长公主一样不便出席就是了。

    现在就连郭家的第四代都有五个人了,李皇后所生的八岁长子胜哥和尚未到周岁的二女,赵贵妃所生的两个女儿,还有李婕妤生下来半年的幼子明哥。

    也许是因为人逢喜事精神爽,也许是因为连战连捷之后的郭炜有了更多的心思和精力扑到后宫中去,相比他继位之初的子息繁衍缓慢,显德十四年这一年的成果是丰硕的——当然,也许应该说是他在显德十三年的耕耘播种相当勤勉,这才换来了第二年的大丰收。

    总之,郭炜在前面六七年的时间里面只得了一子一女,却在显德十四年的年中那一段时间内一举收获了一子二女,宫中还没有给他生育的也就是周淑妃和李才人了。

    不过郭家的第四代并没有全部到场,即使是男丁,胜哥倒是在席间端严有礼,只是还在哺乳期的明哥显然就不适合出现在这种场合了。

    “皇兄秉政八年,绍述先帝混一天下之志,亲临兵戈,栉风沐雨,未尝有片刻懈怠。如今四海趋于一统,只剩下河东一隅勾结北虏顽抗王命,朝中大臣又骤然更替,皇兄此时大可以稍稍歇息几年将养民力,以燕山、太行山为依托,对河东、契丹缓缓图之,皇兄也好多些时间亲近一下侄儿侄女。”

    稍微多喝了一点酒,郭熙训的兴致一上来,筵席上又没有其他外人,酣然间就和郭炜拉家常一般地议论起天下大势来了,却是将太后多年的教诲嘱托都忘到了脑后,唯一记得的把“阿兄”称作“皇兄”还是因为近年来形成的习惯,而不是心中的那一份警醒。

    “……二哥!”

    比郭熙训还要小着一岁的郭熙让倒是更为沉稳一点,虽然同样有些酒意了,但是仍然记着太后的诸多嘱咐,听到郭熙训这话有点肆无忌惮,很是犯忌讳,当时冷汗就从脑门、后背都冒了出来,仅有的一点醉意被驱赶到了九霄云外。可是他还不敢明着拦阻郭熙训说话,只好简单地唤上这么一声。

    郭炜淡然地笑了笑。

    符昭琼不光是自己谨言慎行,而且还极力约束着她大姐生的两个儿子,这份心思郭炜自然是明白的,她的性格能力的确是比不了她的大姐,但是世家出身的教育让她的见识也不会差了,皇家在权力和亲情方面的冲突与忌讳,确实让她不得不教育着这两个亲王早早地成熟世故。

    不过郭炜是什么人?天家薄情的故事他可是听得太多了,他并不希望自己在世人眼中也是那种形象。而且郭炜相当有自信,一方面相信自己了解符昭琼和郭熙训的性情,相信这两个人不是那种喜欢且有能力玩弄阴谋的人;另一方面他还很自信自己掌控朝堂与禁军的能力,并不认为这几个年幼的弟弟会翻出什么大浪来。

    郭熙训的性格偏软,又是打小就对他充满孺慕亲近的,郭炜可不认为这个实际的二弟会对他有任何的不轨,甚至都不认为郭熙训对他有任何的不满。

    今天他借着酒意说的这几句话,在旁人听来或许会联想到亲王干政,但是在郭炜听来,其中却只有弟弟对兄长的关切之情。另外他特别提到要郭炜多多地关心几个侄儿侄女,也未尝不是幼年时郭荣戎马倥偬对他少有亲近的遗憾让他对胜哥几个生出了同病相怜的感觉。

    真的是一个好弟弟啊……如果自己能够和他一直维持着这种兄友弟悌,或许会在整个大周的生命期内形成一个好传统吧。然而郭熙训要是太柔弱了也是不行,在王朴过世之后,留守京师的可靠人选估计还得是一个亲信枢密使加上一个皇室成员,胜哥现在可是还小啊……

    有必要逐步锻炼一下这个二弟了,就像同样年龄差了一轮的赵匡胤和赵匡义一样,这个弟弟是很适合在自己儿子成长起来之前作为过渡的。郭炜相信以自己的掌控力以及郭熙训与赵匡义那大不一样的性情,而且符昭琼也不像赵母杜氏那么强势,这个二弟应该不至于像赵匡义那样尾大不掉酿成祸患。

    “二弟说得也是,河东虽然民贫兵弱,却是地势险要,又与我家世仇,更倚靠契丹为北面强援,的确不易急图,须得用当年大唐削弱高句丽之策从长计议。好在对抗王师的僭伪、藩镇差不多就只剩下这一个了,而我现在也还算年轻,尽等得及。”

    其实即使不算契丹的话,目前的格局距离四海归一并非只剩下一个北汉,定难军、清源军和吴越眼下也不是朝廷能够真正彻底掌控的藩镇。不过南唐和南汉一灭,清源军和吴越纳土的大势基本上就已经确定了,对于这一点,即使是郭熙训都明白,而关于定难军,在郭熙训乃至许多大臣的眼中却是一个盲点,郭炜则是不急着提起——和攻略其他地方比起来,翻越横山和戈壁去彻底剿灭夏州李家是很明显的得不偿失,如果没有绝佳的时机,就连郭炜都不好强行推动。

    “皇兄春秋正盛,定然可以殄灭河东刘氏而混一天下。”

    郭熙让这一次不敢让二哥继续说醉话了,连忙抢在郭熙训前面称颂了郭炜一句,却不再深入涉及时势了。和郭熙训比起来,他无疑要谨慎得多,拘谨得多。

    看到郭熙让的这点表现,郭炜心中就是悄然一叹,自己可从来没有像李弘冀那样对待兄弟,至于这样处处谨言慎行吗?大概是因为比二弟小了一岁吧,在自己登基之前他还是完全不懂事的,结果就是当年已经略微懂事的郭熙训很亲近自己,而稍后才懂事的郭熙让就被符昭琼教导得更为谨慎胆小,也和自己相当隔膜了。

    郭熙谨和郭熙诲看着三位兄长在那里说得热闹,自己却是完全插不上嘴,根本就听不明白他们说些什么,只能转头对付起自己案前的食物来。

    倒是胜哥坐在最下首目光灵动,一会儿看看父皇,一会儿看看几位叔王,黑如点漆的两个眼珠子骨碌碌地转个不停,脸上充满了好奇和求知的渴望。

    。。。

    更多到,地址

………………………………

第二十章 郑王的婚事

    

    第二十章郑王的婚事

    这场新年家宴剩下来的时间就在不咸不淡当中过去了,郭熙训虽然喝得有些酣然,却还不至于醉得忘形了,旁边有郭熙让这么明显的反复提醒,他是不可能醒觉不过来的。(。赢话费,)有兄弟的及时提醒,自己又记起来太后往日的叮咛,郭熙训虽然还是有些不情不愿的,不过总算是讪讪地主动转移了话题。

    他一向很亲近这个大了他一轮的阿兄,从来不觉得两人之间会有什么隔阂,也从来不认为这个阿兄会猜忌他,只是太后和亲弟弟的心情他也必须照顾到,既然他们两个有这些莫名的担忧,郭熙训也并不认为自己就非得让他们担上这份心。

    倒是郭炜在宴会之后进行了一番反思和总结,因为他在蓦然间发现自己其实还是没有能够完全地融入到这个世界当中来,起码在亲情方面是这样的。

    对于郭熙训,郭炜既有看着他长大的亲近感,又有对他前一世遭遇的同情,再加上两个人之间的心理年龄和实际年龄都相差很多,所以郭炜从小就对郭熙训比较怜爱,而孩童时期的郭熙训当然是能够体会到这种被关爱的感觉的,他的回应就是一直对郭炜很孺慕亲近。

    然而也就是仅此而已,郭炜这样的态度如果放到他穿越之前的那个世界上,那的确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兄长,可是在现在的这个时空,这还是远远不够的。

    所谓的“古话说‘长兄如父’”,放在当今可就不是一句古话了,因为郭荣的早逝,郭炜在几个弟弟面前原本就要担起一部分父亲的职能来,光是关爱显然是不够的,还得有相当的威严,还得为他们的未来操心。

    要说郭炜也操心过这几个弟弟的未来,譬如给他们封王封爵,譬如及时地让郭熙训和郭熙让出阁另立府第,但那只是照常行事,不说其中还有太后及群臣的提醒,就是让郭熙训提前出阁留守后方,那都只是郭炜单纯从皇帝的角度作出的盘算。

    至于威严,这么多年下来,郭炜早就已经习惯了摆出皇帝的威严,但是在几个弟弟面前却很难摆出来,一则是因为他觉得没这个必要,二则就是他根本就没有意识到除了皇帝的威严之外,还存在一个“长兄如父”的威严。

    看来自己和这个时代契合得还是远远不够啊……作为需要担起一部分父亲职能的长兄,自己有太多的地方考虑不周了。譬如两个已经出阁的亲王的婚事,自己在之前的确是疏忽了,而太后多半是因为郭熙训和郭熙让远没有到超龄的时候,这事还不算太急,而且又顾虑到自己戎马倥偬,所以还不便急着在自己面前提起吧。

    “神宝,快去把武德使请来,朕有话要问。”

    想到就做,郭炜也是一个坐言起行的性子,既然通过反思体会到了自己在行事方面的某些缺憾,那当然是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