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混在五代当皇帝-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宜哥一直没有离开过左右,真要远行刘氏还是多有不舍,但是出于对长子性情能力的信任与对他这份孝心的喜爱勉励,刘氏也在旁边为宜哥帮腔:“阿姑,媳妇以为宜哥此议可行,向来阿公与杨使相、史令公交好,或者可以去向他们求得递马头子,过潞州之后沿途仍是行官道宿馆驿的话,路上应无大碍。三娘也曾独掌一家,处事甚为稳妥,又最是喜爱宜哥,若有三娘同伴,媳妇大是放心。”
“阿母,女儿愿意陪宜哥去,路上不妨事的。”郭华自然是向着郭炜的,而且她真不觉得路上会有什么危险,想当初契丹入寇中原大乱的时候,河东地面上不也是安靖如恒么?宜哥处事本就稳重,即便因为年少有些不懂之处,有自己照看着也不会出什么状况。
“照此说来倒是可行……不如这样,三娘你带同宜哥去晋阳祭扫之后,不必回潞州了,可以转往邢州老家,虽然安史之乱以来河北离乱,你阿爹又自幼失怙离乡,郭家祖墓早已找不见,祖居却总还是在的。你们都已经长大,回去看看也好,何况你舅家还在那,也该去看看。”张氏原本就没有强硬反对宜哥愿望的意思,这时候听媳妇女儿帮腔,说得也是道理,于是便自己把宜哥的临时计划完善了一下,郭华郭芝都是郭威原配柴氏生的,宜哥的父亲郭荣其实是柴氏的侄子,邢州尧山县同为郭威和柴氏的家乡,既然三娘和宜哥要出门远赴晋阳,已经是远行了,那还不如再回邢州看看:“这边还要劳烦永德去与杨使相、史令公讨来三娘和宜哥的递马头子,我要修书一封与邺都,让他们派人往邢州、土门一带接一接,这样心中总要踏实一些的。”
张永德自然在旁恭敬接口称是,只道离成行尚有十余日,交代的事情尽可以办得来。
终于得偿所愿,又想到如果自己得以逃出生天,再回来的时候和眼前多人都要天人永隔了,郭炜不禁心中恻然。这时候前世记忆导致自己端着的架子就有些没有意味了,而且思念相处下来亲情多少培养了些,于是郭炜纵体入怀,想着再争取几个:“阿婆真好……阿婆把行程安排得这么妥当,不如让青哥几个也去吧。”
“算了,看他们一副畏畏缩缩的样子,上不得台面,要是他们能有你爹和你这般出息就好了。”本来被宜哥的孝心和恭谨可爱逗得满心欢喜的张氏,看着青哥意哥的表现登时又有些扫兴,然而他们又不是自己亲生,也不好说得太重。
………………………………
第五章 河东行(一)
第五章 河东行(一)()
辰时初刻,一队人马迎着朝阳出了泽州城。
从东京出发已经是第四天了。一如张永德所料,虽然给郭炜等二人签发驿券并不合规矩,但是规矩立出来本就是为了打破的,凭着郭家和杨邠、史弘肇的良好关系,这件事获得了特事特办的待遇,也没有惊动朝廷或者枢密院其他官员,赶在张永德一行出发前,郭炜等人的驿券已经办妥,从东京到潞州的一段路还可以同行,并且无论人员还是随身物品都不占用张永德他们的私人名额。
郭炜在知道事情经过之后,曾经恶意地想到,难怪杨邠他们喜欢专权,而且朝堂与枢密院的许多职位缺额宁肯空着也不放补,这专权的好处大了去了,一般的皇帝都不见得有这么自在。
若是年轻的皇帝肯一直接受这种安排,双方相安无事的话,杨邠他们吃饱了撑的才去造反,皇帝身边那些近侍亲戚的危言耸听毫无道理——目前的权力安排是先帝刘知远定下来的,大家各安其位并不需要特别的努力,而要是造反的话,几位重臣谁服谁呢?造反的前景远不如维持现状,那些向皇帝进谗言的近侍亲戚不过是为了自身权位升迁,利用了皇帝急于抓权的心理而已。
总之,郭华和郭炜带着两个年轻精干的家将,混进张永德出使潞州的队伍,于乾祐三年十月二十五离开了东京。
一行人首先乘驿船经汴河、沁水到达河内,在此转行陆路,经羊肠坂道和天井关于十月二十七日落时分进入泽州。
经历连年征战,中原各地馆驿早已不复大唐盛况,一路行来乘船乘马和驿夫尚能勉强凑足,这拉车的却是驴子。十月二十八这天他们计划的行程较长,于是赶在卯时即起,洗漱进食一番已经到了辰时,众人在当地驿夫的服务下换了乘马,套上新驴,喧喧嚷嚷地出发了。
郭炜和郭华、郭芝挤在一辆驴车之中,与两位姑姑说着话,时不时又和赶车的驿夫拉上两句,张永德则骑马护持左右。
乘船的那段时间郭炜却是一直缩在船舱中写写画画,浑不似一般孩童那样会冲上甲板玩闹,倒是让张永德省心了许多。
不过自从转上陆路,尤其是到了羊肠坂道之后,郭炜便活跃起来,经常拉住张永德问东问西,得不到答案时便找当地的驿夫说话。这些驿夫却也见过些世面,得官府贵人问话也不惶恐,兼且驿路往返,这一路上的风土地理多是了然,因此也是有问必答。
泽州往北却是道路平阔,与南面的山路险关全然不同,路边也尽是平坦田地,偶尔有丘陵土包与黄土塬点缀其间,这少数坡地既不高也不大,上面多生荒草,孟冬将尽草叶枯黄,与休耕田地中的枯草浑然一体,倒显得少数地块上低矮的冬麦苗分外孤单。
千篇一律的景色几乎就要成为郭炜的催眠物,不过谈兴已经起来的泽州驿夫张大牛那粗豪的嗓门足以驱赶瞌睡虫。
“这里都是黄土坷垃,看不到甚光景,丹河还在西边十多里。读书人都叫丹河是泫水,俺们乡里人只管叫丹河,每到涨水时节,丹河的水可红着呢,不然为咋叫丹河乜?有识见的老人们都讲那是当年白起在长平杀死的四十万冤魂出来索命咧。”张大牛的大嗓门嚷得路边的野菊花都在颤抖。
讲起古来憨厚的农民也能口若悬河,郭炜不知道是不是中国人都这样,反正张大牛是其中的典型。
这不,泽州潞州本来就是天然战场,论起来可以让人滔滔不绝,更何况其中的长平之战,更何况其中涉及到的杀神白起,张大牛是唾沫横飞:“就从这里往东十几里是丹河,丹河东面有上城公村跟下城公村两个村子,当年老将廉颇就是在那里抵挡秦军的,现在村边固山上还有廉颇庙。从村子沿丹河往北二十多里就是大粮山,又叫米山,就是当年廉颇给大军存放粮草的地方。”
“哇!这里就是长平啊?那为啥现在不叫长平叫泽州了?”郭炜听得一惊一乍的。
还真别说,虽然是军史爱好者,但是郭炜更熟悉的是技术,历史也就知道一些大略,除了自己崇拜的郭威,其他历史的细节所知有限,这又是第一次到长平古战场附近,难免大惊小怪。
“长平不在这里咧,廉颇庙那地方是赵国造营垒防备秦军的顶南头,已经是晋城地界了,是归泽州管呢。从这再往北走就是高平县,长平村就在高平县地界。”要不怎么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呢,这个小郎君看着就是高门大宦家的子侄,肯一路上陪着自己唠嗑,时不时还礼貌地问几个如此简单的问题,张大牛已经高兴得嘴都合不拢了:“在高平县北面,现在还有秦赵两边军队修的长垒,丹河东边的大粮山、营房岭、廉颇屯还有金门山、韩王山都是赵军的营房和壁垒、粮仓,秦军的营垒就在丹河西边,最北面从长平关、丹朱岭一直往东还有赵国修的百里石长城,这中间就全是当时的战场,现在还到处挖得到骸骨、刀矛箭头和赵国的刀钱。”
张大牛说到此处,扬鞭驾驴继续北向驰骋,双目悠远地看着前方,眼中俨然透着一股慈悲:“就在高平县西面的省冤谷中,尸骸是最多的,有说是白起在省冤谷内坑尽赵国四十万降军,也有说是历代乡人把四处的遗骸收捡到了谷中。唐明皇在这里做潞王的时候,还专门去祭拜过,打那时起才改名省冤谷的,从前就是叫杀谷。不管白起是不是在省冤谷一地坑杀的赵军,还是分在四处散杀,杀死的赵军都被割下了头颅,堆作一处山上用土筑成了京观,那山现下就叫头颅山,那京观变成了白起台。这头颅山在高平县西边五里的地方。”
“这些地方等会都看得到不?”郭炜倒是没有那么多慈悲情怀,凭吊古战场的事情让文人去做就好了,他只是想看看实际的战场地形,以便对真实历史的战争有个更充分的了解。
“照现在的脚程,等日头偏西的时候就可以到高平县了,头颅山远远的望得到。从高平县再紧着脚赶赶路,今晚宿在长平关,出高平县不远,在左手边就可以看到省冤谷的入口谷口村了,谷口村有唐明皇修的骷髅庙,里面供奉着骷髅王,贵官们若是不赶路倒是可以去拜拜。”张大牛的大嗓门继续响着,看得出来,他确实对这里很熟悉,换个时代会是个好导游。
………………………………
第六章 河东行(二)
第六章 河东行(二)()
听张大牛说长平古战场主体还在高平县的北边,而车队还得日头偏西时才能到高平县,郭炜就知道届时听不到这位名牌导游的讲解了——按照昨日从怀州到泽州的驿路经验,这中间至少也有一座驿馆,一行人都会在馆内稍微歇息,并且换马换驴换驿夫,更何况到了高平县也必定要歇息换人。
趁着导游还在的时候,郭炜可着劲地就当地的地理民情刨根问底,几乎把张大牛积累了一辈子(其实这时候张大牛的一辈子也不到三十年)的见闻挖了个干净。
说话间已经是日上三竿,一直保持北偏东走向的驿路依着左边的黄土塬折而向西北,因为正北方是一片黄土垄,驿路的前方则有一座馆驿遥遥在望。
张大牛的大嗓门又亮起来了,这次似乎是告别兼总结陈词:“小郎君,前边就是巴公驿了,巴公驿过去折向正北,翻过界牌岭就是高平县地界,贵官们且在馆舍歇息会,俺就要与这里的驿夫换勤,不得再与小郎君说话。”
“巴公驿?”听到这个名字,郭炜不由得心中一动,连忙追问:“大牛叔,哪里是巴公原?”
“小郎君怎的也知道巴公原?北边紧挨着界牌岭的那一大片土台子不就是巴公原么,这巴公驿的名字就是这样来的。”张大牛右手挥鞭指向正北方的那一片黄土垄说道。
郭炜顺着驴鞭的指向仔细看去,原来更远处那名谓界牌岭的土山本就不高,目测过去与自己所处之地的高差不超过两百米(虽然“米”这个单位无人使用,郭炜的穿越方式也不支持拿自己的体态特征做长度参照物,但是前世练就的对比目测能力并未丢失,有房屋建筑和树木为参照,郭炜自信还是估得准的),而且大落差的地方就集中在远方高地,到了近前与平地相接的一段则是坡度极缓,落差也就在五十米左右,坡上的野草也是生长甚密,想来是草根盘结水土保持良好,土坡也就没有被冲刷成沟壑纵横的黄土塬,因此算得上平整开阔且有一定的居高临下之势,确实是预设阵地的良好选择。
再转头看看面前的平地,两边更加开阔平整,大多已经开辟成旱田水浇地,驿馆就坐落在中间,若是在此排兵布阵也尽摆得开,作为出发阵地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