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混在五代当皇帝-第4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时的实际情况怎么样,赵匡胤想要迁都,其中有没有削弱时任开封尹的赵光义权势的考虑,赵光义的反对是单纯出于对都城漕运的担心,还是不肯放弃自己经营了多年的京师势力,这些细节郭炜是没有能力去深研的,但是赵光义的那句“在德不在险”和后来他毁弃太原城的做法无疑是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真的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如果京师的位置都“在德不在险”了,那还需要去担心一个边镇过于险要吗?

    当然,懂得了辩证关系的郭炜肯定不会这么迂解古人的那段话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认识并没有什么不对的,关键是不能就此极端化到不要天时和地利了。

    其实以太原城在汾水河谷的位置来看,其南面还有相当宽敞的一片平原谷地,给予军队的回旋余地相当的大,数十万大军就地屯田都是可以的;而在其北面,河谷与山谷则比较狭窄,既没有给骑兵提供太大的迂回空间,也没有足够大的草场来供养战马。这种地形布置显然是针对北线的防御体系,从南面进攻太原城,比从北面进攻容易多了,如果是针对南线布置防御,最坚固的城池显然应该放到太谷县和祁县一带。

    汾水河谷的农业产出也就是仅够支持一个晋阳的,要是驻扎的兵力稍微一多的话,多半还是得依靠中原、河北的后勤支持,河东地区对中原的依赖性其实并不亚于关中与幽蓟,甚至比那两个地方的依赖性还要强,如果在扫平了河东刘氏之后还要担心以晋阳为核心的河东割据,那为什么就不担心以京兆府或者北平府为核心的割据呢?

    正是因为想到了这些,郭炜还是想要尽量保下这座城池来,也想尽量争取少伤及城内的居民,这样战后的恢复才会足够快,河东成为与幽州同等重要的出击基地的时间就会来得更早。

    当然,如果到了明年的雨季还不能攻下太原城的话,郭炜倒是不拒绝考虑同时使用陈承昭与陈思让两个人的献策,毕竟这种关键大战拖上半年的时间并没什么关系,但是拖上一年的时间可就不得了了。

    展示仁厚只应该在代价不大的情况下进行,一旦问题大了,果决才是必须的。

    …………

    “西边的营寨兵力少了一点吧?”

    一行人转过了豫让桥,自从郭炜表露了谨慎攻城减少双方伤亡的意思之后,群臣都没有刚出来的时候那么活跃了,一个个只是细细地打量着城池周边,默默地思索着两全其美的方法,一路上沉闷了许多,还是郭炜出声打破了寂静。

    军咨部尚书张铎赶紧接话:“河东行营眼下需要兼顾整个东城和西城的北门、西门,兵力有些捉襟见肘,北面石岭关都部署所率部队又还没有完全到位,北门与河东所属忻州及契丹的联系尚未完全切断,相较而言,西门面对蒙山,只是太原城的柴薪之地,暂时松懈一些也不会有大害,所以刘殿帅没有在这边放置多少人马。等到府州团练使与麟州防御使率领的联军到达之后,整个包围圈就不会有多大的破绽了,再说眼下其他各寨都派人到西山伐木,紧急之时也可以就近增援,倒是不会出现太大的意外。”

    “嗯……”

    郭炜点了点头不再继续追问了,这些具体的安排自然有各级大臣和将领去做,他这次亲征本来也就是作为监督、战略决策和人员任命的,并没有打算把自己当作一个元帅甚至是大将来用。

    折、杨两家的联军负责西面么?虽然他们一向都很听朝廷的号令,但是这一次如此积极,居然肯远离根据地跑到太原城下参加会战,其实是有些私心的吧?一个心中恐怕挂念着大姐,一个则多半是挂念着兄长,如果有机会说降他们,或者需要在皇帝面前为他们求情,这两个人肯定是会冒死出头的吧。

    当然,折御勋和杨重训有这种私心,郭炜也很理解,其实他自己又何尝不是为了收服这两个人而来的呢?嗯,不光是两个人,那个后世著名的“杨六郎”,这时候也差不多有十岁了吧。

    其实如果折御勋、杨重训能够用亲情打动刘继业、折赛花夫妇,郭炜还真是求之不得呢。至于折御勋和杨重训被反说服的危险,郭炜倒是一点都不担心,折家就不要说了,从折从阮的父祖辈开始,始终就是心向中原朝廷的,无论是对契丹还是对夏州党项都从未屈服妥协过,他们很清楚只有如此才能保住自家在府州的豪族地位;麟州的土豪杨家也是差不多的,就算当初的杨信进行了多方投注,让大儿子投效刘崇,麟州本地终究还是选择了朝廷。

    再说枢密院安排折、杨两家联军守太原城的西面,本来就是考虑到了他们的特殊性,即使率领北汉守军出城骚扰的主将是刘继业,那么多半也不会选择这一边的,而且西面即使出现了什么闪失,损失也不会太大。

    南面和东面关系到后勤转运通道的安全,北面关系到切断契丹与太原城的联系,还关系到石岭关守军的后勤转运,那都是不容有失的,相形之下,只是樵采之地的蒙山脚下就算不得有多重要了。

    环城这么转了一圈,即便是一直骑着马,一天的时间也就过去了,等到一行人回到平晋城的时候,郭炜早就感到腰酸背疼浑身疲惫了,从小认真锻炼起来的身体,在宫中倒是可以驰骋无阻,到了战地却依然是不大吃得消啊……

    傍晚时分,郭炜在统平寺一边感叹着一边洗热水澡的时候,当然是想不到他刚刚巡视过去的北门方向就漏了人。

    …………

    “什么人?!不得继续靠近,否则格杀勿论!”

    被周军包围了已经有十多天,虽然对方一直都没有发起攻城作战,守军却始终是非常紧张的,毕竟城内的正规侍卫亲军就只有那么多,而且多数人马还得养精蓄锐随时准备出击,所以城头的守军主要就是在城内征发的民壮,再搭配几个老卒负责指挥调度,这种的人员配置,可由不得他们不紧张。

    这个白天里面,城外熙熙攘攘地过去了一群人,看那前呼后拥的气势,即使不是那个过来亲征的大周皇帝,也一定是围城大军的主将,当时可把守军给吓坏了,一个个哆嗦着双手缩在城牒后面,唯恐周军这是在作战前动员,今天就要开始大规模地扑城了。

    结果那一大群周军的将佐才刚刚过去一两个时辰,从山野灌木丛中间突然又钻出来十来个人,绕着周军的营寨就往城墙边奔过来了,守军怎能不戒备森严。

    “城上休得高声呼喝,这里是上国的使者,专为册封贵国新君而来。”

    来人压着嗓门的喊话倒是让守军心情一松。

    *

………………………………

第五章 筵席风波

    

    第五章  筵席风波

    天会十二年的十月二十八日,戊寅,显圣宫中,北汉君臣与契丹使者济济一堂,刚刚接受了大辽皇帝册封为大汉皇帝的刘继元在此设宴款待上国使者韩知范,在京的主要文武大臣都陪同出席。

    这个韩知范是韩知古的族人,现在的大辽天顺皇帝身边的内侍,来到北汉自然是身份尊崇,不过刘继元即便不知道韩知范在契丹的身份,单是以其上国使者前来册封他的使命,那也会恭恭敬敬地款待,所以宴会的规格很高,办得是相当的隆重,左仆射、平章事郭无为和平章中书事张昭敏、枢密使马峰、宣徽使卢赞、侍卫亲军都指挥使郝惟庆都到场了,甚至就连新任东城防御的领建雄军节度使(北汉的建雄军在代州)刘继业都有份出席。

    只不过宴会虽然办得很隆重,到场的文武身份不一般,酒食非常丰盛,但是太原城外周军围城的现实总是挥之不去的,即使周军至今尚未真正发起攻城,北汉君臣依然是心情沉重,多数人食不甘味坐不安席,就连刘继业都是一脸的凝重。

    酒过三巡,筵席上的气氛非但没有趋于热烈,反而更形沉闷,一直到郭无为借着酒意扑到中庭大声恸哭:“周军势大,围城之众几乎有数十百万,而城中仅有兵两万,我国今日以空城抗大军,计将安出?”

    刘继元的脸色有点难看,不管怎么说今天也是他受上国册封的大日子,虽然他实际登基已经有将近一个月了,但是上国的册封总是一件大喜事,大家因为身处围城当中而愁眉不展也就算了,哪里还能这样大哭起来破坏气氛,而且说出来的话更是非常的煞风景。

    不过郭无为终究是累朝老臣,睿宗皇帝都极为借重的,如今更是有建策之功,刘继元再怎么心中不快,却也不好冲郭无为发作。刘继元正在座位上心烦为难着呢,然后就看见郭无为猛然抽出了佩刀往自己的胸口扎去,唬得刘继元慌忙离座降阶跑上前去拉住了郭无为的手,口中连声说道:“仆射何至于此?!”

    “先帝英年崩殂,臣受命危难之际,合当尽心辅佐陛下,只是周军大举围城,我军却难以相抗,老臣无计可施,愧对先帝……”

    刘继元一边劝着郭无为,一边将他搀扶回坐席上,郭无为也就顺势回去了,不过口中却是连声的痛心疾首愧悔交加。

    这个刘继元,在做皇子的时候一点都不显山不露水的,搞得郭无为以为他会比刘继恩、刘继钦、刘继文等人好控制,所以他才会极力主张迎立刘继元,甚至为此而让出了枢密使一职。孰料这人颇有一套手段,虽然继位之际就碰上了周军大举入侵,却仍然不动声色地将宫中卫士都换成了自己的人,还收拢了原先刘继恩的部属,让郝惟庆等武臣归心,并且借着周军入侵引发的禁军军职变动迅速地安插招纳亲信,再加上重新重用刘继业,仅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新君的权位就大为稳固,郭无为在朝堂之上的支配力还不如刘承钧那时候了。

    如果只是这样,郭无为或许也就算了,既然已经不能把控皇帝与朝堂了,坐享高官厚禄直到致仕也还是不错的,但是周军横扫晋阳周边的威势让他知道,就连这样的富贵日子都难以持久。

    不过这世界上柳暗花明的事情就是有那么多,周主发往太原城中的劝降诏书和一连串的封官许愿又让郭无为看到了另一种前途。

    太谷县令梁文陟降了,被周主任命为太子洗马;祁县令张续降了,被周主任命为右赞善大夫;宪州判官史昭文以州降周,直升为本州刺史;就是郭无为当年的那个老对头赵弘,在知岚州任上降了之后更是得到周主的厚待,虽然现在还没有任命新官,但是已经许了节度使的等级。

    至于太原城中的这个新君和主要的朝臣,周主也都许了主动投降之后的封赠,预留给刘继元的节度使职位或许不算什么,许给郭无为的安**节度使一职却让他大为心动。

    周军蓄势已久,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面几乎是横扫了汉境,郭无为早就感觉难以相抗了,这时候还能得到周主以节度使虚位以待的礼遇,他怎么可能不心思活泛起来。想当初他身为道士而习之术,还不是为的身家富贵?只是郭威率军平三镇之乱的时候,他杖策谒于军门却不为郭威礼遇,这才隐居于太原抱腹山待时,一直到刘承钧将他请出山来。如今自家在北汉的身家富贵可能不保的时候,却能够得到周主许诺的富贵,郭无为哪里会有拒斥之心?

    可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