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混在五代当皇帝-第4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八章 赤塘关
蔚进这话说得,还真是既说出了实情,又不会过于得罪哪一方,卫融闻言当时就感激地看了他一眼,听完了通事转译的耶律挞烈也只是瞪了瞪他,却并没有吱声。
“哦?你且细细地说来与我听一听。”耶律屋质的眉头一挑,把握住了蔚进话中的要点,“那白马山、石岭关的形势与忻口山、忻口寨之间有何异同?”
既然蔚进也确认石岭关的险要不下于忻口寨,那么耶律挞烈的话自然就是强词夺理了。耶律屋质可刚刚才率军走过忻口寨呢,两边都在北汉军的控制之下,大军通过忻口寨当然是畅通无阻,一点都不难,也不会有谁专门向自己提起忻口寨怎么难打,但是那边的整个形势耶律屋质全都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了,如果换了周军卡在忻口寨,稍微想一想就知道进攻的难度了。
所以还是抓住这个蔚进来讲解石岭关的形势比较靠谱,这人在军事上有能力有水平,不是什么乱说乱来的人。
“如果说忻口寨正处在忻口山与程侯山之间的峡口,那么石岭关就是扼住了白马山与丛蒙山的相交处,只不过忻口寨的右边有滹沱河流过,那一处峡口是平地与河流,而石岭关则处在两山相交的马鞍部,比南北两侧的平地仍然高了十多丈;忻口寨的前面有一条忻川水自西向东横流汇入滹沱河,而石岭关前也有一条滹沱河的支流牧马水,大军要想进攻石岭关,就必须在涉水过河之后向上仰攻,马鞍部又展开不了多少兵力,着实不太好打。”
虽然蔚进现在是代州刺史而不是忻州刺史,作为代州刺史,对代州与忻州之间的忻口比较熟悉很正常,而对忻州南面的石岭关就未必会有多么了解了,但是蔚进的前一任军职是整个北汉的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啊,管着整个北汉的军事呢,所以他根本就不可能不熟悉晋阳与忻州之间的石岭关。
现在听到耶律屋质的询问,蔚进自然是用寥寥数语就把石岭关周围的山川地理讲了个大概,让从未到过那里的耶律屋质都是一听就有了具体的形象概念,而耶律挞烈只是稍微想了想就知道自己对此无从反驳。
“原来如此……”耶律屋质根据蔚进的描述,凭着经验在脑海中拼出了石岭关的地貌概略,心中感叹了一下,然后继续追问道,“从忻州去晋阳,难道真的就只有这么一条路么?”
对于攻城的困难,耶律屋质是很有体会的,当年嗣圣皇帝撤离汴梁的时候,相州城仅仅凭着几百个乌合之众都挡住了前军好几天,一直到中军主力抵达城下才得以破城。
对于中原军队在城池当中的战斗力,耶律屋质就更有体会了,当年被裹挟到恒州(也就是镇州)的晋军在城中作乱,一向勇悍的耶律解里在城内顶不住,宁愿全军出城列阵也不愿意和叛军巷战。
而对于周军的守城能力,耶律屋质则是有切肤之痛,大辽在丢失南京道之后的第一次大规模反扑,耶律屋质是主帅,结果大军沿着燕山长城全线进攻,在几个山口关隘全部碰壁,尽管当时的准备十分充足,驱使了渤海人、汉儿与牧奴蚁附登城,最终只换来己方的伤亡惨重,却不曾撼动敌军分毫。
眼看着驰援晋阳的途中又要来一次攻城,而自己却连攻城的准备都不如那一次反扑南京道的作战,耶律屋质怎么可能就这么不管不顾地一头撞上去?如果能够找到绕过石岭关的道路,即便是迂回一点、难走一点,耶律屋质还是愿意选择的。
蔚进心中又是一阵叹服,这个上国的行军总管不简单,即使兵力大大地占优都一点不莽撞,为了作战目标宁愿在堵路的敌军面前示弱绕路,这个别说是契丹人了,就是在汉人里面也不算多见的。
叹服归叹服,这一次蔚进的回答就不是那么有把握了:“其他的路么……似乎是有的,好像石岭关的西面不远还有一个赤塘关,应该也是控扼南北道路的,只是大军道行寻常都走石岭关,所以我对那里也不是很熟悉。”
说到这里,蔚进很自然地看向了卫融,这里的知州可是他,论起州中的地理形势往来道路与重要关隘,当然还得请教这个地头蛇了。
“是,赤塘关在石岭关的西南数里,从州城出发,稍微偏开南行的官道,在西南方向五十里处可以见到白马山的一条峡谷,名字叫作赤塘谷,赤塘关即因山谷之名而来。不过这条峡谷比石岭关控扼的马鞍部更不利于大股骑兵通行,而且周军在赤塘关同样有备了。”
卫融自然很清楚蔚进转头看着他是什么意思,当下也没有什么隐瞒,将自己了解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
蔚进闻言就是一惊:“那里也有周军?”
稍后听到通事说话的耶律屋质、耶律挞烈和蔚进一样惊讶地望着卫融,这才发觉这个六十多岁的老迈文官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昏庸懦弱。
卫融叹息了一声:“是啊……石岭关和赤塘关几乎是在同一天陷落的,其中的守军除了当场尽忠的之外,撤离关城之后无处可去,都投到忻州来了。我得信之后即遣人过去查探,结果发现不仅是石岭关与赤塘关都驻有周军,就连关城旁边的山上,也建起了许多山寨,周军在每个山寨当中布置下数十上百人,还安排了侦逻不定时地往返于山寨之间,别说是通过山谷了,就是小股人马潜越山岭都要小心从事,大军更是难以翻越。”
听了卫融的详细情报,耶律屋质忽然想到了什么:“就是小股人马潜越山岭都要小心从事……那么说大辽派来册封贵国新君的使者也是潜越山岭过去的了?当时是你安排的?”
“正是!上国使者在上个月经过忻州,我那时候已经知道前路难行,就委婉地劝告尊使走徒合寨或者云内寨绕行宪州前往晋阳,但是尊使以使命急迫为由要强行闯关,我这才不得不精心地安排了一次潜越。好在尊使只有十多个从人,潜越白马山的山岭费时不长,倒是不曾被两边山寨的周军惊觉,否则我就是百死莫赎了……”
说到这一段经过,卫融既有几分庆幸,也有一分傲然,毕竟要在周军布置下的这等严密守备当中找到一丝缝隙,护送上国的使者安全地潜越过去,还是很考验各种能力的。
“嗯……原来如此……”
耶律屋质捋着颌下的短须,点了点头,对这个汉国忻州的知州有了更深的了解,不过才感叹了一会儿,他的注意力就敏锐地抓住了卫融方才话中的另一个要点。
耶律屋质又盯住了卫融,沉声问道:“你方才说……‘可以走徒合寨或者云内寨绕行宪州前往晋阳’,也就是说,从忻州还有一条路可以到达晋阳,而不必在石岭关或者赤塘关前强行闯关?”
卫融闻言就是一愣,随之笑了笑,然后一边摇头一边说道:“大王想得差了,那条路只适合小股人马,而且颇费时日,所以尊使都不愿意绕行。从这里到徒合寨或者云内寨倒是不难,西行**十里即可,但是从徒合寨或者云内寨再去宪州,从宪州通往晋阳,那一路上可都是连绵的山谷,虽然比翻越白马山容易些,却也不是上国这十余万骑能够通行的。”
“走宪州?这肯定是不行的……”蔚进也赶忙插话,“别说一路上难走又缺乏足量的水源,就是到了宪州之后还能不能继续前行都是一个问题。周军此次乃是四面会攻晋阳,宪州正当其府州、麟州两地的兵锋,此时宪州城是否还在我手都尚未可知,而且宪州与晋阳之间还有一个天门关卡住官道,其险要更胜于石岭关,这条路不光是远了数百里,实际上也难以走通。”
耶律屋质犯难了,在那里皱着眉头沉吟道:“如此说来,我军还真的只有强行闯关了?即便我军兵力雄厚,在石岭关与赤塘关的关城前面都是摆布不开,这就是说,我军需要在两座关城下生生地用人命去填出一条路来?”
“唯有如此。”蔚进此时也很有自信,“上国大军有十余万,在关前根本就摆不开,不如分作两路,赤塘关一路以步卒为主,上国的精骑仍然走石岭关一路,却也不必以精骑突前,只以打草谷、守营铺家丁扑城即可。周军全国不过有禁军二十万,除开留守汴梁和在幽州等地备御上国的兵力,能够用于河东的也就是十来万,其中包围太原城以及防护转运线路就要用去大半,能够用于两座关城方向的兵力能有两三万就顶天了,在上国大军的反复扑击之下定然不能持久,打开通道指日可待。”
耶律屋质和耶律挞烈两人一开始看到蔚进突然间这么神情自若,心中很是诧异,等到听了通事的转译,耶律挞烈当时就是两眼一瞪要发作,不过耶律屋质只是微笑着摆了摆手,止住了耶律挞烈的冲动。
*
………………………………
第九章 李重兴
第九章 李重兴
落日挂在西边白马山的山头,把白马山上茂密的落叶林照得红彤彤的,东边一直延伸向东北的丛蒙山更是显得阴森静谧。在两山之间的马鞍部,一座关城正卡在中间,将从忻州到晋阳的官道截成了两段。
关城的城墙把位于马鞍部的两三个小土丘连成了一体,此时更有一堵矮墙从城墙的两侧向东西两翼延伸,横亘于两山之间的唯一平坦处,一直伸展到了白马山和丛蒙山的山峦之上,将所有绕过关城的可能性一起截断——即便从关城两侧绕行对于大队人马来说已经是极为不便的了。
这就是石岭关,在这一战当中为两面三方共同瞩目的石岭关。
深州刺史李重兴正站在关城的北门向西北方向眺望,自从受命据守石岭关之后,李重兴就把自己的指挥位置直接定在了这里,虽然胞弟李重进并未提出这样的要求,虽然他大可以在山下立寨歇息。
不过山南依然立下了营寨,因为石岭关住不下这么多军队,所以李重兴只带了成德军的四个指挥长期驻守,剩下的六个指挥则在山下的营寨当中待命,还有大量的补给与保障军队的民夫也同样留在了山下的营寨当中。
皇帝指派李重兴的胞弟李重进担任石岭关都部署,统一负责在晋阳的北面阻击契丹援军的任务,并且还给他增强了两万人的锦衣卫亲军,但是李重进并没有把这支强大的军事力量投放到关城守御上面去。
负责守卫石岭关的是成德军,李重进把自己的胞兄李重兴派到这里担任关前巡检;负责守卫赤塘关的则是邢州、洺州等地的州郡兵,由石岭关副都部署、洺州防御使郭进统一指挥。
至于那两万锦衣卫亲军,李重进留了一部分在自己的驻地百井寨,作为随机应援部队,不过更多的锦衣卫亲军还是在锦衣卫亲军都虞候马仁瑀的率领下负责保护整个石岭关方向的后勤转运,从晋阳北面的三交口一直到百井寨,甚至包括从百井寨到石岭关、赤塘关的整条运输线,都在马仁瑀的职责范围之内。
当然,李重进的这种布置安排,并不是为了照顾锦衣卫亲军,让他们不必亲临一线作战,更不是托大,而是因为石岭关与赤塘关的阻援作战在他看来要害在于后勤。守御关城乃至沿着山岭隔绝南北的任务,成德军和邢州、洺州等地的州郡兵足以胜任,后方的转运通道始终保持安全无阻,粮饷与各种军器能够及时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