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混在五代当皇帝-第4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地上。
两个少年此时正是身处于东京城西郊那片属于皇庄的荒地杂树丛当中,身上的衣着却是和外面旷野中操练的武学学员们一样的军士装,如果不是这身衣装和他们手中的奇特物品,多半就会被人误认作贪玩迷路的孩子了。
不过那个被称作延朗的少年面前摆放着的地图,和他手中那个硕大的怀表,以及他阿舅手中拿着的叫作“指南针”的另一个小圆饼,再加上他们身上的学员装备,无疑都在向外人宣告着他们武学少年学员的身份。
的确,这两个少年来自武学少年班,而且是其中年龄最小的两个,一个是节院使、府州兵马都指挥使折御卿,一个是右领军卫大将军杨业的长子杨延朗,两人虽然是同龄的,不过折御卿的大姐正是杨延朗的生母,所以折御卿是杨延朗嫡亲的舅舅。
这就是杨业在武学当中特别引人注目的真正原因了。父子甥舅一起在武学就读,即使父子两人并不在同一个班,那也是非常罕有的稀奇事,再加上同龄的甥舅同学,尽管武学当中以大老爷们居多,并不是怎么爱嚼舌头的人,他们这一家子却还是不免成为了话题人物。
武学的学员当中明显分成了几种类型,像杨业这样的一些中高级军官,原本就具备极其丰富的军事经验,他们被选调上来进修,一般的军阵操练和军纪号令等方面的学习就不是主要任务了,给行伍出身不太知书的他们讲述兵书战策是进修的主要内容,另外的就是让他们学习各种火器军队的战法,以利其今后顺利地指挥换装之后的部队。
还有一些武学的学员是从表现优异的军士以及低级军官当中选拔出来的,他们进入武学就不像中高级军官那样简单地进修一下就行了,他们需要更多的系统学习,所以这些人最终是和军将世家、勋贵子弟一起混编,需要在武学当中系统地学习好几年。在这些人里面,还有个别学文不成进士无望的文人投笔从戎,考中了武学面向社会的几个名额,像这些个完全缺乏军事教育的成年人,需要学习的东西自然是特别的多,教育养成的过程相当漫长。
然而学习最系统、学期最长的还是少年班,尽管进入少年班的学员莫不是军将世家、勋贵子弟当中的佼佼者,不过他们的年龄实在是太小了,都没有超过十六岁的,完全是因为赶上了好时候,武学教育渐趋规模化正规化,才让他们有机会早早地入学。因为入学时候的年龄太小,这些人普遍都没有机会跟随父兄上战场征战过,所以出身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太多的军事经验,更没有那些成年人的见识阅历。所以他们需要学习的东西是最多的。
正因为如此,当整个武学的学员都搬到西郊夏练三伏的时候,杨业等人在校场上操练铳术熟习火器,更多的学员则在进行军阵操演,少年班的学员却在学着其他的东西。
折御卿和杨延朗眼下的科目就是在陌生地点依靠地图和指南针、怀表到达各个指定地点。识图和指南针、怀表等最新式辅助工具的使用,其他的武学学员也在学习,不过对于那些成年人来说,特别是已经具备丰富军事经验的进修班学员,学习掌握这类辅助工具是很快的,也就是这两个十岁出头的少年人才会感到困难——他们需要学习掌握的东西太多了,从识文断字开始,一直到基层军官的教育,没有个七八年以上是难以结业的。
“是啊,这怀表又大又重,拿起来真累……”杨延朗对折御卿的教训口吻并没有丝毫的不满,虽然两人同龄,但是再小的舅舅那也是舅舅,“不过要用怀表和太阳一起来定向,又要看地图,也只好一个手拿了。还是阿舅轻松,那个指南针比怀表小多了……”
折御卿撇了撇嘴:“你就知足吧!这怀表定向的功能还在其次,定准时辰才是主要的,阿兄那里还在用沙漏水漏定时呢,出征的时候既笨重又不准。听说禁军也是在最近几年才用上了时钟,和这个怀表倒是差不多准确,就是特别的笨重,搬动的时候起码要一个壮汉抱着呢,平常都是放在帅帐里面不挪窝的,哪里像你这样可以随身带着,一个手就可以举起来?”
“至于说俺手里边的指南针,是比怀表要轻小许多,不过它定不得时辰啊,只能用来看方位。”折御卿又掂了掂手上的小圆饼,颇有些不满意地说道,“再说武学的张博士不是讲过了吗?指南针的指向和正经的南北方向是有一个偏差的,还没有你用怀表和太阳定出来的方位准确呢,也就是轻便快捷一些罢了……”
“这倒也是……”杨延朗小大人一般地点了点头,“最主要的还是看准确的地图才行。嗯,应该往那个方向走……”
杨延朗先确定了南北方位,然后挪动好树冠上的地图,再对着地图仔细地琢磨了半晌,这才作出了自己的判断。
…………
“咦~又是他们两个人首先走出的树林,将家子就是将家子啊……啧啧~别看年纪小,学这些东西好像就是天生的能力,比我都学得快。”
看到两个十岁出头的少年从旷野的西北方向那一片树丛里面钻出来,正在进行军阵操练的一个二十六七岁文士模样的武学学员啧啧有声地惊叹了一下。
正好排在这人身边的赵匡美斜睨了此人一眼,强忍着内心的不豫,就差没有哼出声来了。
那两个十岁出头的少年班学员的确很出色,学习定点寻向这个科目比他自己当年上手还要快得多,赵匡美的心里面其实还是有一点小佩服的,不过被身边这个人这么一说,尤其是那个“将家子就是将家子”的说法,怎么听怎么刺耳。难道折御卿和杨延朗是将家子,他赵匡美就不是了么?他们两个人上手这么快,应该也有军器监最近搞出来的指南针与怀表的功劳吧,想当初自己学习的时候可还没有呢。
更关键的是,赵匡美实在是看不上身边的这个人。
此人比赵匡美还要大了四岁,祖籍虽然是京兆府长安,但是从曾祖一代开始就宦游江淮了,几代人从大唐到杨吴再到南唐,官阶从司户参军到县令,如果仅仅是这样,那倒是既不会引起赵匡美的嫉妒,也不会让他鄙视。虽然赵家的官阶已经很高了,毕竟是文武殊途么,而且以前又是分处两国,再说赵弘殷升官也很晚,前期可当了二十多年的指挥使呢,并不比几十年的县令强。
只是赵匡美原先总以为江淮之地文化昌盛,一个官宦子弟的文采怎么也会很好的,尽管听说这人早年在南唐举进士不第,北归之后游学东京还是举进士不第,这才投考的武学,想来学识的确差了一些,不过考虑到进士确实很难考中,赵匡美自己即便不补西头供奉官而是学文去应考,多半也是考不中的,所以他并没有因此就轻视此人。
毕竟从南唐过来的几个进士出身的文臣,那学识文采在东京都是很有口碑的,如殷崇义、潘祐、张洎、吕文仲辈,那是连中原几朝的进士当中都是少见的,所以在江南不能得中进士,或许也说明不了什么。
然而某次此人在赵匡美面前卖弄学识的时候,却终于彻底暴露了他的学识浅薄。“唐尚书右丞倪若水亮直,吾窃慕之。”——这就是江南的落第书生樊若水和赵匡美解释本名的来源时说的话,这句话没有给樊若水带来对方的钦佩和尊重,反倒是让赵匡美从此对他甚是不屑,因为那个大唐的尚书右丞实名“若冰”。
论文,这个樊若水还比不上将家子出身的赵匡美,论武那就更加不必说了,赵匡美又怎么可能看得起他。此时偏偏是这人在赞叹那两个将家子,同为将家子的赵匡美情何以堪。
!#
………………………………
第十七章 清凉的紫宸殿
第十七章 清凉的紫宸殿
同样是伏天,同样是在东京,但是和西郊的酷热与烈日比起来,紫宸殿无疑是舒适的。
经过了连续几年的水利工程建设,东京周边的水系已经被整理得非常的完善,不管是漕运还是城中的饮水所需,全都被弄得井井有条的,在这其中,优先供应宫中用水的金水河显然得到了最高程度的重视。
金水河是源自郑州西南荥阳黄堆山的山泉水,水质清澈而甘冽,右领军卫上将军陈承昭在受命疏浚五丈渠的时候,因为五丈渠的水源不足,这才专门开凿了一条金水河,自京水引水过中牟,河渠以西南至东北的走向抵达东京西面以后,在汴水上方架设了一个透水槽,使经过金水河流入的山泉水可以顺着透水槽跨过汴水,然后入城浚沟通城壕,东汇于五丈河。
在金水河被引入东京城之后,郭炜才发现了这条河的好处,那水质……别说是和后世充满了漂白粉的自来水相比,就是比啥矿泉水都好喝啊,即使和东京城的井水比起来,那口感都是第一流的。
所以金水河很快就被引入了皇城之内,人工渠道纵贯皇城,不光是宫中的日常饮水以之为水源,后苑内廷的池沼都全靠金水河的来水补充了,至于其水质如何,只要看一看清澈见底的宫苑池塘中那些活跃的游鱼即可见一斑。
当然,作为曾经的优秀机械工程师,郭炜是一点都不会满足于修渠引来甜水就完了的,他一手掌控和发展起来的军器监可以弄出来那么多超出时代的犀利兵器,军器监里面更是有大量令人匪夷所思的机械代替工匠的简单劳动,没道理立志于文治武功全能的郭炜会光注重军备去了。
文思院从各色琉璃制品和香皂开始,现在已经可以制作出许许多多稀奇有趣的日常用品,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至少是极大地改善了这个时代中原的中上层社会的日常生活,就已经证明了郭炜不仅是懂得打仗。
不过对流经皇城的金水河的各种改造,才真正体现出郭炜除了经世济民之外,对自己的生活品质也是从不疏忽的。
虽然金水河直接从皇城流过,但是也不可能绕经每一座宫殿,各种生活用水都要依靠内侍宫女到河边去汲水,那可不是一个机械工程师的光荣。没有水泵,缺乏强大的动力机械,这根本就不是什么难题,对于人口密度并不怎么高的皇宫来说,单纯以水力驱动的水轮水车也就足够了,关键还是在于创意。
所以现在宫中已经布满了竹筒构造的自来水系统,这套系统的建造与维护成本对于一般城市来说或许稍嫌高昂了一些,以这个时代的人力成本和生活节奏而言,普通百姓还是自己去河边或者井边担水更为便利划算,但是在皇城而言,郭炜设计的这一套系统显然更为方便且有趣。
而到了伏季的时候,郭炜和几个后妃的寝宫更是享受到了这套系统的好处。
此时的紫宸殿,流水在高处绕殿而行,从顶层降低着殿内的气温,然后又从几个特别的位置如同瀑布一般洒下,配合着相应位置的水车和风扇,给殿内带来了一片湿润清凉。
依靠着自然的力量来给自己解暑降温,显然要比眼瞅着七八个宫女香汗淋漓地转动风扇伺候自己要心安理得得多了。
郭炜惬意地靠在竹躺椅上,慢慢地抿着一盏冰镇绿豆汤,笑吟吟地看着身边的皇后和一双儿女,感受着殿内一丝丝的凉风吹拂过自己的纺绸便服,心中的满足感和成就感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