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混在五代当皇帝-第4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随着军器监那边攀登军事科技树连连碰到瓶颈,境内外的大规模征战又基本上告一段落,郭炜也慢慢地将自己内帑的资源投入重点从军器监转向了文思院,琉璃镜、香皂、大型计时钟之类的奢侈品将会和丝绸、瓷器、茶叶等传统工农业产品一起参与外贸,大肆搜刮境外的资源财富。只可惜怀表需要的零件制造工艺要求过高,尽管一只怀表比人的巴掌还要大,但是现在文思院仍然无法实现量产,只能靠军器监的高级工匠手工制作了几件样品,也就是给郭炜看个新鲜,给武学增加一件教具而已。

    然而海贸和文思院生产新式工业奢侈品的项目是不可能牵扯郭炜太多精力的,这些事情朝野都是非常的支持,不少大臣还巴望着郭炜减少内帑对文思院的投资,改为全部由工部承担呢。

    真正让郭炜投注了大部分精力,以致于永乐三年年初的时候就不再去管治河之事的,却是他酝酿已久的田赋改革。

    是的,从郭炜真正掌权开始,他就一直梦想着实行的田赋制度,现在终于有机会开始推行了。算学人才,这些年的科举已经在三司储备了不少了;清丈田亩,不光是大周最初管辖的地域,就连西蜀、南唐和南汉那边都已经做得差不多了;外患也已经暂时没有了,国内的威望,郭炜自己都不会怀疑;禁军的效忠,郭炜更是极有自信。

    那么,还有什么能够阻止郭炜的呢?

    

………………………………

第五章 检田使

    

    第五章 检田使

    确实没有什么能够阻止郭炜的了,除非他像王莽那个书呆子一般地胡作非为,完全不顾周礼与当时社会经济基础的差别,完全不顾自身的权力基础所在的那个利益集团的最根本利益,只管根据理想化的社会改革措施施政。

    郭炜所要做的,只不过是将两税法彻底地落实下去,而且继续秉承郭荣当政时期的原则,完全实现官绅一体纳粮——现在就连曲阜的孔家和西京洛阳的那些致仕显宦家庭都不能免税,所以完全实现它的难度并不像后世说的那么可怕,毕竟目前仍然是大周的制度开创时期,并不像朱元璋实行举人以上免税之后再从这些官僚士绅碗里面往外捞那么艰巨。

    整个利益集团还没有僵固,因为各种原因而家族破败退出富贵阶层的有之,因为各种原因新加入富贵阶层的更有之,他们想要齐心协力地反对一体纳粮的措施,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组织牵头的人都未必会有,毕竟前朝不光是要征收税赋,还有可能大兵直接出头来抢,而且新晋的大户多半是依附皇权起家的,想要他们多积极地去对抗这个空前的皇权,多半会是一种妄想。

    更有难度的还是郭炜这一次打算伴随着官绅一体纳粮落实下去的土地累进税制。

    和平均土地税率的两税法比起来,要想不减少总税额,甚至增加一点总税额,土地累进税制就一定会吃掉大户的更多利益,而向中下户出让一部分利益。关键就在于,这么干的结果,地方上的豪族大户肯定是会对郭炜有所不满的,即使他们再不敢乱来,也会想出种种的办法对此改革进行破坏;而小民多半无知,他们却未必就能够领略到天子的恩典,倒是乡间的豪族大户是很有可能操纵到这些人的意见的,最终反而会让物议对郭炜相当不利。

    当然,就算是大户有些不满,只要郭炜的手段得力,他相信这套税收制度依然能够被推行下去的。毕竟郭炜并不是去剥夺大户的地产,而只是要他们稍稍向朝廷让出一点利益,最终的报偿却是朝廷更加有力,从而更能维护他们的优势地位,保证其财产的长期安全,孰轻孰重,有些眼光的豪族家主应该是可以看得明白的。

    再说因为土地累进税制而受损的基本上都是大户,占据人口多数的中小户总是受益的,还有大量的中等人家估计是不赔不赚。对于这些人家,只要朝廷宣传得当,即使不说是全力支持吧,打酱油总是在行的。

    不过郭炜也不得不承认,短视是人类的通病,尤其是在涉及到巨大利益的时候。每个大户多支出那么一点,让土地兼并的速度稍微慢一点,朝廷财政能力正常的时间就会坚持得长一点,这些大户们的优势地位也就能够延续得长一点,这对整个社会上层的根本、长远利益自然是好的,不过谁都想着死道友不死贫道,谁都指望着增加朝廷收入的这笔钱由其他人家来出,他们只需要坐享其成就好了。

    因而基层的种种阳奉阴违、各个大户对清丈田亩的消极对抗……都是很有可能发生的,无论郭炜的威望有多高都改变不了。

    所以郭炜对于使用武力强行落实这项政策也有比较高的思想准备了。

    正好,禁军将士当中出身豪门大户的并不多,即使有,这类人也多半是郭炜的亲信家族出身,其他的豪门大户基本上集中在世代显宦那里——无论文武,以一些世荫的朝廷文臣、内司诸使的武臣以及老牌的节度使和环卫将军为主。这样的人员结构,保证了在没有君命的时候,禁军将会以打酱油为主,他们不大可能被什么集团势力给蛊惑了,而一旦君命发布,那么以郭炜的军中威望,即便是出身豪门大户的将校也将不得不恭敬听命。

    不过使用武力或者武力直接威慑,当然是落实土地累进税制过程中的下下策,就算是契丹人三五年之内都无法从滹沱河谷之败当中恢复元气,因而不会趁火打劫,那么动用禁军造成国内族群割裂总还是不好的。在处理这样牵涉到方方面面利益的国内大政的时候,所谓绝对的力量就不是那么好用了,国内各种势力犬牙交错,相互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会给郭炜提供强力快刀斩乱麻的机会。

    最好还是禁军的力量引而不发,单单靠着朝堂的力量就将这个税制推行下去。而要想做到这一点,选择合适的策略和恰当的时机就很重要了。

    关于策略么……不在国内全面铺开税制改革,而是根据形势进行逐片试点,一方面分化对抗的力量,一方面也是给将来要改革的地区提供一个缓冲的时间。首先试点的地区应该以阻力越小收益越大的地方越好,这样既有利于先期的成功,又可以用朝廷实际增收的情况增强大臣们支持该税制的决心,从而迂回地达到目的。

    时机当然也很重要。

    郭炜在来到这个世界之前可是经常听人说的,领先世界半步的是天才,领先世界一步的则是疯子,所以他根本就不可能在这里强推一些相当工业化之后才能实行的政策——譬如什么免除农业税这样的大仁政,在这个以农业收入为主的社会里面,推行这样的政策岂不是嫌自己死得不够快么?

    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郭炜是分析得出其中的原理来的。有什么样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产力水平,就会有与其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出现,而且在没有穿越者拨开迷雾或者其他更先进社会引路的话,因为需要反复地试错,这个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社会制度总是会慢半拍才出现。因而穿越者才能看到的领先世界半步的那些制度、政策,恰恰会是最适合当前社会存在的,不过要是再往前迈进半步的话,那些制度、政策又会脱离社会实际了。

    在郭炜看来,现在实行土地累进税制正应该算是领先世界半步的做法。

    两税法连刚好适应当前社会都算不上,因为这种税制是因为隋唐的社会变革而自然出现,在中唐以后就已经比较成熟了;至于官绅一体纳粮,本来就是和两税法最般配的执行制度,如果不是蒙元导致的大倒退和朱元璋在那个倒退后的社会形态搞出来的举人免税制度,后面压根就不需要多那么多麻烦。

    而土地累进税制,正是在两税法实行,不再以行政手段抑制土地兼并之后,最适合在逐渐兴起的农业商业社会中以财税经济手段抑制土地兼并的好办法,有比较成熟活跃的商品经济做支撑,财税经济手段往往会比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更有效。

    而郭炜的迂回策略,则是选取原先的南唐和北汉统治区,首先派人在前期清丈田亩的基础上,详细地统计出合理的累进税率与一个基础的人均或者户均的免税田亩数,以保证将来在这两地收取的税赋所得略高于原先准备调整到的基本税率方式,而且还得计算出改制后的受损人群、获益人群和几无变化的人群,好让朝廷派到地方监察税制改革的钦差因人施教。

    这样两个地方的选取,郭炜也是在其中费了一番心思的。

    原先的南唐地区,在被兼并进来几年之后,现在已经开始正常收税了,用该地的税赋核算出一套相对合理的累进税率作为其他地方的基准,总的来说比较容易一些;而且这些地区相对比较富庶,税制改革的效果很有可能立竿见影,届时增加的税赋将有可能在朝堂上发挥出强大的说服力;最妙的是这些地方的结伙反抗能力很弱,以前有金陵统一协调都不是中原之敌,现在那些地方士绅们更是未必有胆组织起抗税活动来。

    而原先的北汉地区兼并过来仅仅只有两年的时间,很多地方被免去了两年甚至三年的税赋,太原府左近才只收了一年的税,更多的地方还没有开始收税,在这个时候进行税率调整,而且税率相对于北汉时期肯定是降低了的,那么累进税对当地的冲击就很有可能被消弭于无形。再说忻、代等地才遭兵燹,尤其是忻州,居民几乎被置换了六成以上,土地分配比较均匀,土地累进税制对该地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

    这样的两个地方显然是得天独厚的试点区,一旦土地累进税制在这两处卓有成效,那么接下来就是与南唐故地相似的西蜀和地广人稀的岭南了。剩下来的吴和清源军因为是其原主人主动纳土的,地方豪族势力一点都没有受到过冲击,肯定是改革中的硬骨头,而大周最早的核心区就更硬了。

    不过眼下的郭炜可没有闲心考虑到那么远,迂回攻击完成南唐和北汉故地税制改革的计划,他都还没有拿到政事堂去讨论通过呢,他需要先往这两个地方派出有力的检田使,给他提供第一步决策数据,后面的事情还得慢慢来。

    去往这两个地方的检田使此刻正在广政殿上等候着郭炜的谕示。

    !#

    

………………………………

第六章 哼哈二道

    

    第六章 哼哈二道

    “两位卿家,朕此番以二位为江南与河东检田使,正欲二卿大展所长,检田得实,与民与国两便,因民富而致天下太平。”

    坐在殿左的两个人,年长者将近五十的样子,面目清矍,五绺长髯飘洒腮边,颇有几分仙风道骨的样子,却正是昔年南唐的卫尉卿李平;另外一个约莫三十五六岁年纪的中年人一派儒雅风范,而又有几分道风,此人却正是昔年南唐的中书舍人潘祐。

    当年李弘冀出金陵献城,城内殉难的儒臣巨多,不过潘祐和李平这两个好为老庄之谈的人却没有什么过于激烈的举动,伴随着李弘冀一起向郭炜投降,在献俘仪式之后也就像众多的南唐官员一样在大周朝廷受领了官职。

    潘祐还好说,年纪轻、文采好,相貌也还过得去,虽然郭炜没有直接召他进了翰林学士院,也没有给他知制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