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混在五代当皇帝-第5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及有可能发生的对安南的威慑,可是定远军难得的军功所在。
赵匡义却是淡然地笑了笑说道:“招谕安南的使命看似与何大使无关,不过这等藩镇如何看待朝廷,岭南一地的民生与军威却是至关重要的呢。”
“唔~这倒是说得不错!”何继筠只是稍作沉吟,便微笑着说道,“交州藩镇与朝廷区隔已有数十年,后期多是向岭南刘氏称臣,对中原已经颇为生疏了……不过现在朝廷以吕易直知邕州,以王三铁为邕州兵马钤辖,以王秘权为邕州兵马都监,军旅民政都堪称得人,再有名震幽蓟、吴越与河东的伏波旅两军相助,平息当地土人叛乱当为期不远。至于招谕安南一事,全在朝廷和天使筹谋,我和岭南转运使全力协助也就是了。”
吕易直就是吕端了,郭炜将邕州的前任知州范旻接运回东京治病疗伤,不过邕州这种新乱之地却是须臾少不得亲民官的,所以郭炜很快就指定在朗州知州任上政绩斐然的吕端移任。
对于这个任命,次相吕胤因为是吕端的亲兄长而采取了回避地态度,不过吏部尚书薛居正却在私下里向郭炜进言说“吕端为人糊涂”,当时就让郭炜想起了那句名闻遐迩的“吕端大事不糊涂”,然后立马原话山寨了过来。
确实,“吕端大事不糊涂”,那可是经过了历史的严格考验的,后世还有不少人因为某些事情直接就有了“吕端”的绰号呢,郭炜焉能不放心他?
虽然说现在的吕端还年轻,才不过三十六七岁,历练肯定不如获得这个评价的时候,不过他可是少年荫补出身的,到现在官场经历都快有二十年了,知县知州都做过,地方治民理政的经验算比较丰富了,担当这副重担应该可以称职的。更重要的是,朗州那边有五溪蛮,吕端在朗州在治政就很好,那么到邕州处理土人的事情也不会很生疏。
而且,结合“吕端为人糊涂”与“吕端大事不糊涂”这样两个评语,不正是说明此人“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么?在南疆用华夏文明的优势感化直至同化当地的土人,需要的恰恰就是这种原则站得稳却又知道变通的人,所谓的有理有节不外如是。
因此郭炜对于自己的这个任命相当放心,当然,还得有王继勋在军事方面的鼎力支持。这可是一员武勇和见识兼备的宿将,有他坐镇邕州的军事,而且当地的驻军也获得了加强,再不是原先的两三千守军,郭炜相信土人再也不可能组织得起大规模的围城来。
王侁出任这个监军的位置也是郭炜斟酌了许久的任命。王侁这人的才能和忠心都不错,郭炜经过这些年的实际考察,心里面是很清楚的,由他独任方面监军应该是很称职的,只是郭炜对王侁有一点心理阴影而已。
在曾经的历史上,王侁害死了杨业,这件尚未发生的事情的确是郭炜心头的一根刺,不过想一想那段历史背景,他现在倒是有些明白其中的内情了——在原先的历史上,宋朝灭亡北汉是在赵二手上,太平兴国年间,那时候杨业从一个敌国的俘虏而骤得高位,又受到赵二这个皇帝的特别宠遇,肯定会非常招那些从宋朝的军事系统升上来的军官忌恨的,所以王侁只不过是做了这种忌恨的代表而已。
现在的历史早就因为郭炜的到来而大不相同了。
杨业虽然也是得到了重用,但是郭炜毕竟让他经历了武学的培训,尽力让他融入大周原先的那个军事系统的升迁次序当中去,郭炜也尽量克制了自己区别对待杨业的冲动,防备的就是同僚们对他产生忌恨之心。另外一点,郭炜就算是对杨业如今在周军当中的处境再怎么放心,也还是会极力避免把王侁与杨业搅到一块去,所以应该不会再发生那种蠢事了。
而王继勋和宋朝的杨业就很不一样,他可是郭威率军征李守贞的时候归降的骁将,这么多年下来,完全可以算作周室的嫡系亲信了,就算说成从龙之臣也不为过,王侁在他面前可一点都傲不起来,也就不至于像对待杨业一般了。
反正郭炜是很看好这个组合的——一员宿将坐镇,年纪大一点不要紧,待在邕州稳得住军心就行,反正监军和知州都是年富力强的,而且监军的军旅经验不少,知州的地方经验很丰富,这种组合别说放在南疆开边了,就算是放到北疆守边都不会差。
“何大使,伏波旅恐怕不能很快去邕州协助王钤辖呢。分船队到岭南来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平灭盘踞在伶仃洋外海岛屿上的海寇,然后就是在廉州等地修建适合定远军进驻的大港,这都需要伏波旅全力出击。”
潘光裕稍微愣了愣,最后还是对何继筠直说了。
……
………………………………
第三章 出使安南
第三章 出使安南
何继筠两眼精光一闪,移目注视了潘光裕片刻,然后点了点头:“唔~原来如此……邕管两江溪洞诸蛮虽是荒服,自唐以后渐次内附,朝廷置羁縻州县以辖治,尽管叛服无常,却也是朝廷子民,所以要徐徐图之。海寇却是南汉余孽,又威胁到岭南最富庶的地区,妨碍南洋海贸,理当尽快肃清;定远军分船队仅靠番禺一港不利久驻岭南巡视南海,在雷州、琼州、廉州、钦州等地开拓军港也是必然。”
毕竟是戍边多年的老将了,只听潘光裕的那一点话头,加上这支船队的人员组合,结合朝廷在邕州方面的军政安排,还有广州这边在知州沈义伦和自己这个岭南安抚制置使之外又增加了一个岭南转运使王格,这一系列的手段背后蕴含的战略布置,何继筠心里面已经有了几分觉察。
定远军的四个军和伏波旅的两个军一起过来,即便加上收编的吴越和清源军水军,人数也不算太多,但是其战斗力无疑是非常惊人的,在灭南汉一战当中指挥过伏波旅的何继筠自然是心中有数的,这样的战斗力,肯定不只是为了对付在南洋航道上肆虐的那一点海寇。
伏波旅是禁军步军当中精锐的精锐,从灭南汉一战时贺州道行营的进展就可以看得出来,以伏波旅的装备和训练水平,充当骨干力量主导邕州平定土人叛乱的军事行动应该是行家里手,然而听潘光裕话中的意思,这却不是伏波旅的急务。那就只能说明两点:一、邕州的土人叛乱并非朝廷最关切的事情,伏波旅有更大的事情要做;二、朝廷对付邕州的土人叛乱应该会以民政为主导,军事威慑只是辅助和后盾。
对于第二点,何继筠倒是无所谓的,以他这么多年戍边的功劳和苦劳,早就过了热衷于边功的时候了,如果邕州那边吕端、王继勋和王侁的军政组合能够用比较平缓的手段解决问题,他可不会孜孜以求大战一场。
至于第一点,何继筠可不相信禁军渔政水运司的这一万多人和辅助船队光是为了海寇而来。即便他已经见识过了南洋海贸的财富,意识得到为了保护这个财富作出这种程度的投入并不算稀奇,但是他不认为总数才不过数千的海寇值当用如此精锐来对付。
在廉州等地修建适合定远军进驻的大港!这倒是确实需要定远军和伏波旅的全力保护配合,也需要增派一个岭南转运使前来协调,不过在廉州扩建军港和盘踞在伶仃洋外海岛屿的海寇有什么关系?那些海寇可跑不了那么远!
因此何继筠很自然地将“等地”直接补充成了“雷州、琼州、钦州等地”,而且他相信自己的判断绝对没错。当然,具体是怎么作出这个判断的,朝廷在这些地方大举增修与剿灭海寇关系不大的军港是为了什么,这些内容就不必宣之于口了,反正大家心照不宣就是。
何继筠通过这些年的经验已经知道了,在目前的这个皇帝手下,这一类牵涉整个战略方向的重大军事行动,一定会在军咨部经过仔细的侦查、推演、研判,之后才会提到两府会议上去讨论,在两府会议上通过的提案才能真正付诸行动,自己这种方面大员也要到那个时候才会被告知——不过在前期研判的时候很可能就会有使者过来咨询意见了,也或者是将自己召回东京参与整个研讨过程。
眼下这些动静都还没有,或者说还没有惊动到他,那么就说明一切都尚停留在策划阶段,作为岭南安抚制置使,此时为打前哨的这支分船队提供全力协助就可以了,倒是不必早早地就准备着要干什么大事。
不过何继筠心中隐隐地已经有些激动了。
自己的父亲生前镇守北疆多年,官拜节度使加同平章事,自己也担任北疆守臣多年,临到朝廷出师扫平四境的时候,自己却被派到了南疆,然而也有幸连续参与征服荆湖和岭南的大战,并且封疆岭南,若是再有份参与向南的军事行动,不说朝廷的正式封赏了,军中的口碑大概都会是什么“镇南侯”、“平南王”之类的吧?
想到这里,何继筠又不免庆幸起自己在岭南任职了,别人都不习惯岭南的燠热,他这一次旧创复发却偏偏好在人身处岭南,疽发于背全身作冷,药草止痛祛病倒是不分岭南中原,但若不是岭南这样温暖如春的冬天,自己可怎么熬得过去棉被裹身都顶不住的内寒作怪哦。
这样想着,何继筠脸色又红润了少许,精神更为焕发,身体也慢慢地热了起来。
“嗯,朝廷是怎么安排布置邕州方面的,我就不是很清楚了,我只知道朝廷交代给分船队的任务——护送天使去安南;剿灭海寇;在岭南沿海增修军港。待这些事都做完了,这两个军的伏波旅才能转用于邕州。”
作为定远军都虞候,潘光裕自然不需要何继筠这样的战略眼光,更不需要真的去回应何继筠的推测,他只需要带队踏踏实实地完成朝廷发布的军令就可以了。
“是啊,王命在身,匡义也不敢太叨扰何大使了,更何况何大使身感小恙,陛下拖以南疆之重,我等还是不打扰了……明日使团就会在定远军的护送下前往安南,还请何大使善养贵体,不必以小礼为念。”
看到何继筠的面色发红,赵匡义却怕对方是累着了,赶紧表示告辞,更提前婉劝对方不必去送行。
“这样也好~”何继筠却满眼都是笑意,环顾左右一遍才说道,“去往安南,广州的向导所在多有,你们只要找市舶司就可以了;剿灭海寇,市舶司可以联络的向导和义勇就更多了,粮草接济有知州,军器补给通过市舶司和府衙;至于在岭南沿海增修军港的事情,应该是王转运使负责协调的吧?如此我就托大一下,不起身相送了。”
…………
“处变不惊,抱病筹措,的确是勋贵之后、守边之臣的典范……”出了府衙,潘光裕先是喟叹了一番,这才转身向赵匡义告别,“尊使明日继续西行,潘某另有军务,就不再相随了,赵都指挥使会率定远左厢第一军全程护送的,还望尊使不辱使命!”
赵匡义矜持地微微颔首:“分船队身负剿寇重任,尚且专门分出一军护送使团,匡义足感盛情!有赵都校一路随行,在交州藩镇宣扬朝廷之威,此次使命定然能够圆满成功的。”
话虽然说得铿锵有力,赵匡义的心中其实是很有些失望的。
出使安南,这个使命在他眼中绝对不是个多难的任务,不就是到割据多年的藩镇那里走一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