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混在五代当皇帝-第5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装作完全不知道丁氏父子在当地耍的把戏,满足他们的册封要求,乃至承认他们世袭藩镇的权利,这样不仅仅是稳住了安南的官方,而且还能够在交、广两地之间建立起比较常规的贸易通道,让商旅往来渐趋频繁,侦谍司才好在其间上下其手。

    侦谍司尽可能地用一年的时间查清楚安南的两季循环、水文地理、民情军情,若是一年时间还不够,那就花上两年、三年……以调查清楚当地的基本状况为准,一切都等侦谍司调查仔细之后,再交给运筹司研判定策——在朝议中通过的这种基本方略,将侦谍司的作用摆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那么朝廷的其他作为也就必须要配合行事。

    反正不管禁军的战斗力有多么强大,他们都只是收获战争胜利的最后一道手续,真正的战争,从现在就已经开始了。

    为君者热情洋溢地说着一些慰勉的话,诚挚的话语说得好像这个多年不朝的远藩有多么忠心似的,而皇帝对此又是多么的看重;为臣者却是躬身洗耳恭听,对皇帝的表态一律唯唯诺诺,唯恐效顺之意不够真诚,对皇帝的青眼受宠若惊,唯恐心迹难以剖白。

    满脸欣喜激动地听完皇帝对自己父子的夸赞和勉励,而且比较明确地暗示了朝廷会承认现状,将安南交与他们父子世代相袭的意思,丁琏心中大定,脸上却是一副感激涕零的样子。

    “……臣敢不终身正行,抗节致忠!金石此心,永荷乾坤之德;涓埃其报,仰酬海岳之恩……臣愿居于安南进奏院,在此尽享中国之太平。”

    丁琏倒是想说些花哨话,只可惜自小跟着丁部领征战四方,作战谋划、冲锋陷阵他很在行,说漂亮话的本事却又差上一截了。现在丁琏说出来的这一大段话,其中却有一大半是直接从请内附表里面抠出来背下来的,或许不能恰如其分地表明他的心迹——不,是肯定表明不了他的心迹——但是用在这个场合还算凑合。

    倒是最后一句话尽显丁琏的气度和算计。

    郭炜闻言就是一怔,微微抬眼看了这个比自己还小着几岁的南越王一会儿,心中不禁有些感叹:别看这人一副猴相,还真是跟随其父起兵沙场征战的人,即便称不上英雄、枭雄,却也不愧于豪杰之名,如此明白地表示出自己愿意成为安南在京师的质子,难道朝廷就能心安理得地将其留下?

    主要还是丁氏父子的人事安排很到位啊……

    在安南的实质权力上,丁部领是皇帝,丁琏只是南越王,而且还不是正式的太子,真要是大周将其扣在东京作为质子,其实安南这边也没有什么损失,说不定还让丁部领弃长立幼的想法如愿以偿了呢。

    然而在安南对外的人事名义上,丁部领是已经逊位的先王,丁琏才是安南军民拥立的静江军节度使、安南都护,称号前面有一个“权”字,那也是藩帅。现在藩帅主动赴阙,朝廷却把他扣留起来,那会让定难军和西域诸藩怎么想?就算安南的军民擅立主帅这事做得不对,朝廷要有所追究,那么按照惯例也是将人放回,仅认可其人作为留后,扣人的举动还是很伤朝廷声望的。

    所以目前的情况就是丁部领不怕朝廷扣留丁琏,而且朝廷扣留丁琏将会得不偿失——失去一定的声望,在外藩那里的信誉度下降,却从安南的权力结构当中捞不到任何的好处。

    郭炜才不会这么傻呢,可是就这样被对方给将住了的话,念头一点都不通达啊……手握整个东方最重的权柄,却还是不能畅快行事,不光是在州县事务和朝政方面不可能随心所欲,就是对藩镇都得瞻前顾后,明明扫平了那么多割据势力已经足够立威了,但是在对待定难军和安南两个问题的时候,当下的最佳选择却都是忍耐。

    看着丁琏摇了摇头,郭炜豁达地说道:“卿说的哪里话来?安南进奏院,自有进奉使郑琇、王绍祚掌之,朕也会给二人授官,令其安心在京联络,卿以安南军民共推之掌留务者,自当奉朝命返回,为朝廷戍守南隅。”

    嗯,现在我的准备差得太多了,还没有办法争回这一口闲气,就算是被你将住,我也咬着牙忍下来了!且放你这头猛虎归山,让你父子得意个一年半载的,总会有我收账的时候,别人的笑声我是控制不了的,但是只要能够保证我笑到最后就行~

    “陛下雅量高致,天下之士无不归心!朝廷愿意留臣在京,臣便为大梁布衣见天下太平足矣;朝廷着臣戍守南境,臣也会尽心竭力,谨守职约,保永清于涨海。”

    丁琏偷偷抬眼打量了一下郭炜,却看不出对方脸上是什么表情,似乎没有表情,似乎无喜无怒,肯定不是一副臭脸就对了,心下也是暗暗佩服,更有几分警醒。从岭南一路北来,逐渐听到了关于这个皇帝的种种说法,是僻处安南所听不到的,自己以自幼从军征战十年为傲,这个皇帝却也是不遑多让,亲征都有好几次了,而且每一次都可以称得上大胜,的确不是易与的。

    郭炜右手在扶手上轻拍了一下,然后抚手笑道:“这样就好!朕在今日就会将诏敕交付政事堂,有司很快就能办妥,卿回到进奏院先准备一下,说不定下个月就可以启程回任所了。戍边南疆,不可一日无守臣啊!”

    嗯嗯,今天在广政殿笑意盎然地送别你,将来再笑意盎然地到宣德楼上接受献俘就是了。这个人或许够资格成为自己的对手,不过他的舞台终究太小了一点,和自己的大周是完全不能比的,当然,这并不可惜~

    …………

    大周永乐四年正月二十一日,壬子,制以权交州节度使丁琏为检校太师充静海军节度使、安南都护;诏以进奉使郑琇、王绍祚并为检校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制授丁部领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封交趾郡王。丁氏可奕世绍袭护安南一道,进奏院常设京师。

    同日,诏令丁琏可择日之镇,沿途馆驿并给车马,不得迁延怠慢。

    二月初,在售空了贡品之外的土产,并且从东京坊市购入了大量宝货之后,丁琏携上百从人离开了东京,沿着汴水一路向南,回他那个万里之外的故乡。

    临走的时候,丁琏对此行既有不出意外的满意,但是对这个皇帝又有一股说不出来的戒惧,因此早先夸口将自己质留东京的时候一派满不在乎的神情,走的时候却又生怕会发生什么变故,南行之路可谓匆匆。

    比丁琏一行走的还要快一些,驿路上另有一封密信从东京直传广州,收件人就是枢密院侦谍司的南洋房主事韩徹,任务当然还是那个针对安南的大规模大范围刺探,只不过这一回再不是以明面上的使者为主力了。

    !#

    

    

………………………………

第十二章 居然有闲了?

    

    第十二章居然有闲了?

    送走了丁琏,朝中议定了对安南策,针对对安南的战略前期工作也已经交代了下去,灵州官马被劫案仍然在隐蔽调查中,定难军已经从一开始的惶恐之中缓过劲来,渐渐地恢复到了以往的双边关系水平——至少在表面上是这样的。

    至于辽国?两国刚刚议和三年多将近四年,边境的和平景象似乎就像是自古以来了,几个榷场那都是繁华得很,契丹沿边部族对中原产品的接受度非常高,更别提那些汉儿与渤海人了,加强两国的经济联系、逐渐实现对辽国的经济控制这样一盘大棋,似乎就有了在悄无声息间成功的希望。

    四境无事——即便是计划中的有事,那也会是一年乃至数年之后;域内无事——需要郭炜耗费心力去管的大事暂时没有,冬修水利劝课农桑的日常事都有专人打理,已经渐成制度。

    总之,闲下来的郭炜心思开始活动起来。

    军器监开发署还能做些什么新东西呢?郭炜发现,从自己穿越之前的世界中拿出某个概念,在当前世界的生产力水平上略微提高一点就可以出现的跨时代产品差不多是没有了——至少以郭炜的见识来说,是这样的;至于需要大幅度提高技术水平才做得出来的东西,那都需要工匠经验和投入水平的不断累积,需要一段一段地去爬科技树。简言之,开发署本身已经很忙,而且郭炜暂时也拿不出更恰当的创意来了。

    军器监和文思院各作坊的产品制造流程倒是越来越有效率,产量在缓慢地提高,质量越来越稳定,对于某些非专控产品,郭炜都已经准备将其扩散出去了。

    比如说完全不适合在东京推广使用而最早扩散出去的晒盐,经过在泰州的精心试验之后,海州、沧州等地的推广大见成效,如今大周海岸适合建立盐场的州县,只要附近的农业开发水平到了,有充足的人力和粮食供应,几乎都建起了盐场,在海滨开拓了大片的盐田。

    食盐这个东西那是人人都需要的,朝廷在这上面加税那就是跑不脱的人头税了——当然也不是完全就跑不脱,穷得根本就吃不起盐的人未必没有,不过从大尺度来讲,用食盐收人头税恐怕是最温柔最有效的收税法了。不过百姓总是很穷,人头税总是不低,再摊派到成本高昂的煮盐上面去,官盐的价格就很吓人了,所以历来私盐都很多,私盐贩子都很猖獗,而且因为食盐这种商品的特殊性,私盐贩子也都很富。

    现在官营盐场全都改成了晒盐,不光是海盐的品相已经接近了解州的池盐,连成本都不比解盐高了,以前各代朝廷为了均一价格遏制私盐而搞出来的各种专卖区就没什么存在的必要了,并且在盐价大幅下调的时候,附着在每斤盐上的税钱却是一点都没有降低。

    这个巨大变革甚至还有一点小小的作用,那就是略微促进了民间食盐的消耗量,同时却摧毁了许多私盐团伙。不过郭炜很清楚这完全是暂时效应,只是原先依靠解盐的成本优势进行跨区私盐贩卖被运输距离给打垮了,而其他地区依靠煮盐提供产品的私盐团伙更是垮于成本高昂,一旦官营盐场发生官私勾结,或者私盐也学会了晒盐,相信私盐贩子又会卷土重来。

    不过这就不是郭炜可以操心得那么远的了,私盐贩子说到底吃的其实就是朝廷的人头税,只要人头税的收取不改,额度不减,私盐贩子就能发家致富,就敢于武装对抗官府。就算将来的朝廷不需要那点人头税了,私盐贩子为了发财也会去改行贩卖毒品,那同样是可以激励人不惜践踏一切人间法律的利润。

    好在郭炜当下从晒盐这一项享受到的基本都是好处,包括库存甚多的结晶池母液,嗯,还有炼焦收集到的那些臭烘烘的黑油,也就是郭炜所知的煤焦油。眼下军器监开发署就专门有这么一个小组,正在楚云飞、楚天舒两个前任道童、现任待诏的率领下,对这些个废料进行着密集的攻关,试图根据皇帝提供的炼丹思路炼制出一些特殊的丹药。

    和食盐这种几乎人人必须的特殊商品不同,另一种被迅速扩散出去的却是文思院接手生产的肥皂、香皂产品。民间自有花些气力和时间就收集得到的皂角,此时的人口密度和自然环境可没到供应不足的程度,普通百姓是不可能花太多的钱帛去购买肥皂来洗涤衣被的,香皂就更不必说了,所以这两样东西是奢侈品,其实对运输距离的敏感度并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