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混在五代当皇帝-第5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兄语气用词的变化,郭熙训显然是敏锐地感受到了,霎时间他的双目就有些晶晶亮,其中似乎有水波闪过,脸上更是浮现出特别的光彩。

    郭熙训定定地看着郭炜说道:“阿兄学识渊博,小时候训哥心里面,阿兄就是父皇之后第二厉害的人了,而且在训哥面前又没有父皇那么严厉,总是很乐意陪训哥玩耍,给训哥讲的故事既精彩诱人又从不重复,训哥那时候就最亲近阿兄了……阿兄给训哥讲的那些好听的故事,训哥也都记得很牢。”

    “所以,你一直就觉得海外的那些仙山很有趣,总想要亲自去游历一番?”郭炜眼前这张稚气未脱的脸庞,已经有些和记忆中的那个幼童重叠了,因而郭炜的语气相当之温和,“只是在此前顾虑着为兄太忙才不忍心远行,而现在却可以借此回避某些大地主的纠缠?”

    说到这句话的时候,郭炜已经把那些背地里撺掇郭熙训的家伙统一定性为大地主了,而且是最为保守反动的大地主。不是他们在背地里搞乱,让郭熙训无所适从,甚至感觉到了某种极度的危机,相信郭熙训也不会这么早就提出辞官不做,即便他真的有远航探险的打算,那也未必就会这样匆忙地提出来。

    一切都是那些妄图阻挠税制改革、顽抗历史车轮的反动大地主的错!我自己都已经以身作则了,皇庄在土地累进税制当中承担的税率在每个州县都几乎是最重的!而且皇庄还捞不到造福桑梓德行纯茂科的好处,那些候选人都只能从民户当中提出来。

    在这一刻,郭炜都有了将潘祐、李平从岭南和蜀中调回东京的冲动。

    潘祐是书呆子不知变通,以前是死按照周礼来构思理想社会,在郭炜用新税制与大同社会的演讲将其洗脑之后,则变成了死扣圣旨坚定不移地执行改革政策的铁面钦差。不过有各级转运使、知州和驻军的配合,他负责打理的先后又是被朝廷武力平定而且相对地广人稀的河东与岭南,在当地推行新税制的阻力不算很大,实际工作中也没有太多的麻烦纠葛,此时潘祐在官僚当中的声望相当不错。

    李平这个家出身的人就有些不同了,他固然也有自己的理想,而且的确是被郭炜说服了,但是他在手腕变通方面的能力绝非潘祐可比。郭炜也是挑着特点用人,河东、岭南那种相对简单的地方就用了书生潘祐,却把地方富庶人口众多的江南和蜀地交给了手腕出众的李平,特别是在南唐故地得罪人的事情,出身南唐的潘祐不好做,原本在南唐就是客卿的李平做起来却是毫无顾忌。

    正是因为这两个人的成功,朝堂上的文臣们才没有反对郭炜将新税制在全国铺开的打算,只不过和原先的试点比起来,这一次在大多数地方都是由转运使和知州负责,并没有任命什么特派的钦使——除了在吴越和清源军仍然委派了钦使之外。

    朝中的其他官员,哪怕是曾经将西京打理得井井有条的焦继勋,和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以及大周这一路下来的致仕官员家庭多少都是有些纠葛的,即使有对付他们的办法手段,总还是会留一些情面。换了潘祐、李平他们过来就不一样了,作为降臣当中待遇仅次于韩熙载的人,他们的权力基础更多地依附于皇权,不管是以潘祐的书呆子气,还是以李平的家手腕,估计都能狠狠地收拾一下那帮不老实的人。

    郭熙训听了皇兄的问话,却是粲然一笑:“也不是要逃避什么人的纠缠了……那些勋旧有所请托,多半也有他们自己的原因,训哥只是因为并不擅长治民理政,这才明智地打算让贤的。再说训哥是当真想要寻访那些海外仙山的,儿时听阿兄讲的那些故事,海外仙山的风光、那里独特的出产……若是训哥寻访有成,虽然说不上如徐福找到不死药那般神奇,但是于国计民生也不无裨益,就训哥的能力而言,却是要强过了勉力去做一个开封尹。”

    看着弟弟那灿烂的笑容,郭炜心头有些恍惚……这样真诚发自内心的笑容,自己已经有多久没有从几个弟弟脸上看到了?虽然自己从来到这个世界起,就已经立志要掌握大权,在这个国家好好地贯彻自己改造这个世界的意图,因此而不惜让自己冷静理智甚至冷酷下来,但是并不意味着自己就很喜欢亲情寡薄的滋味。

    以前对郭荣,现在对符昭琼总有一些隔膜,那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和郭荣是因为双方性情的原因做不到双方亲密无间,即使郭炜真的已经在把郭荣当养父看了以后,双方的关系也仍然是如此清淡;和符昭琼则是因为双方的年龄差距实在是太小了,郭炜即便可以无视任何诱惑,也没办法将其视作母亲,哪怕是养母都不行,现在能够维持着皇帝和太后之间的正常礼仪关系,那已经要归功于郭炜在前世办公司时练就的情商了。

    但是如果能够和几个弟弟保持着正常的亲情,尤其是和这个幼时最喜欢腻着自己的训哥保持最纯真的亲情,郭炜还是非常愿意的。

    既然郭熙训自己都不在意那些大地主的骚扰,不在意是他们的捣乱才弄得自己没有官做,郭炜却又何必强自出头去报复回来呢?让潘祐、李平到开封府去落实新税制,或许是可以落实得很快,也能将那些大地主折腾个够,但是更有可能生出许多事端来。这两个人在大周官僚集团当中的根基毕竟是浅薄了一点,那些致仕官未必会像降官们那样服贴,双方只要有误判,就很可能发生比较激烈的冲突。

    改制嘛,尤其是政权稳固时期的改制,固然可以雷厉风行,却也要力求少生事不生事,虽然说郭炜自信根基深厚、牢牢地掌握着军队,真要是遭遇了强大的挑战也不妨用军械铲平,但是能不在国内生乱动武当然最好了。

    算了,还是让资历更深、手段更为老辣的焦继勋去解决这些麻烦吧。

    “哦~熙训不光是记得为兄讲的那些个故事,就连海外仙山的风光描绘都在憧憬着,甚至还记得那些独特的出产?”

    郭炜目光闪动,真想不到自己当年的无心之举,还能在今天结出这么个果子来。听郭熙训话里边的意思,他迷恋那些故事也不纯是因为少儿的天真好奇,更不是因为附庸风雅的墨客骚人最在意的异域风光,他其实很在乎那些传闻中有益于国计民生的独特出产嘛~郭荣的遗传、自己的施政作风,对他的影响很大吗?

    郭熙训听到皇兄的问题,又是粲然一笑:“训哥记得最牢的还就是那些海外仙山的独特出产了:绒毛更长更致密的棉花,可以比阿兄着人从西域买来的棉花织出更好的布匹;树皮可以医治疟疾的树种,比太医院最新找到的青蒿可能要省力些,不用临时采摘鲜草榨汁;比茱萸还要辣的调味品;花盘很大、终日追着太阳走的葵花,结出的种子像瓜子,可以炒着吃零嘴,也可以榨油;长在地里的硬壳豆子,可以榨油,油炸以后用细盐拌着吃很香;长在地里像葛根、薯蓣一样的东西,产量却要高得多,耐旱耐盐碱,可以让农夫当主粮吃;还有茎干像甘蔗一样粗壮的嘉禾,结出的谷穗特别硕大,不需要去壳就可以煮着吃,禾苗还特别耐旱,也不惧寒冷……如果训哥可以把这些物产都找到,而且能够将其移栽到大周的土地上,让天下百姓共获其利,那么训哥大概就算得上大周的稷官了吧?”

    听到郭熙训的这一席话,郭炜当时就愣了。这个弟弟,看样子不声不响的,好像对权力也没有多大的**,却没想到志向当真不小!他这也就是没敢把自己将来可能的成就去和传说当中的神农氏相比了,不过稷官一说,又何尝不是在华夏这个点了种田天赋的族群中能够获取历史声望的人物呢?他要的不是九五至尊或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声威,却是万世名啊……

    “熙训有这等恢弘的志向,为兄又怎能不支持?你若是真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不要说找全这些物产了,就是能够找到两三样特别重要的主粮,那还谈什么稷官啊……为兄都可以将你改封为稷王!”

    心情激荡之下,郭炜的承诺脱口而出。

    

………………………………

第三十章 且名扶桑洲

    

    第三十章

    且名扶桑洲

    心情激荡归心情激荡,郭炜的这个承诺却也不是乱说的。。

    稷官、稷王之类的其实并不算很尊崇,但是其中颇有些忌讳,不管是其中的哪一个,多半会让人联想到周朝的先祖,要么是那个尧舜的稷官弃,要么就是商灭夏之后举族逃亡关中的夏朝稷官公刘,总之,他们的后代建立了八百年的大周。

    当然,即使从最迷信的角度来说,这些事并不会应在当下,而且当今的国号就是周,所以未来理应不会重复历史,郭炜→郭咏晟一系的皇权应该不会旁落,但是这个封号一旦出现,谁又能确保没有修习屠龙术的纵横之士投机呢?

    然而郭炜并不在乎。

    首先第一条嘛,自然是郭熙训这一番寻访海外仙山、找到当地特产的理想,无论是郭熙训还是郑王府中的辅臣都绝对想不到会有多难,现在也就只有郭炜知道其中的难度了;其次第二条,即使郭熙训真的能够找到这些,那也多半是历经挫折的几十年之后了,到了那个时候,郭炜还会担心给这个心思放在海外几十年的弟弟一个敏感的封号吗?最后第三条,若是郭熙训找到了这些物产,那以他的功绩论,受封稷王也是实至名归的,郭炜更没有理由吝啬了。

    什么海外仙山,瀛洲、扶桑之类的,的确,不管是根据《山海经》还是后人的某些推测记载,都不会是指日本诸岛,从那些描述文字来看,其中涉及的距离数字、当地风光和特产,肯定不像在描述倭奴国就是了。

    不过呢,即便瀛洲、扶桑都不是指称日本诸岛,那么可能性还是有很多种的。

    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这事纯属古人的狂想,东海之外的岛屿、当地风光和特产,尤其是日出之地的描述,或许还有一点远古记忆的因素在,那无比庞大的距离数字和美轮美奂的风景描写就是历代传唱人加工出来的了。

    其实这些“海外仙山”说不定就只是早期人类看到的泰山等山东半岛的丘陵,只因为当时的黄河还没有冲积出华北大平原来,泰山这些丘陵都只是东海里面密布的岛屿而已,群岛既密集又距离大陆很近,活跃在太行山麓海边上的远古人群的文明程度即便不算高都可以很轻松地上岛,而以当时的文明程度而言,群岛上的丰饶当然会给人以仙山的感觉,又因为这些群岛位于太行山麓以东,远古人群以之为日出之地的想象也很正常。

    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郭熙训就永远都找不到真正的瀛洲和扶桑了……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远古人群具有更久远的记忆,他们还记得第四纪冰期的末段太平洋两岸人类的交往。

    在那个时候,海平面是很低的,白令陆桥是可以通行的,东海大陆架是袒露于水面之外的,整个亚洲东部几乎连为一体,日本诸岛也不是海上的群岛。在这种客观地理条件下,别说亚洲东部人群之间的交往了,就连太平洋两岸的人群都可以通过很间接的方式互通物产和传说。

    的确,在那样的大冰期里面,整个亚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