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混在五代当皇帝-第5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钦祚自然不知道王继勋心里面转着的各种念头,就是感觉到了对方曾经看过他一眼,却也没有什么特殊感受,仍然是先沉吟了一下,随后就不紧不慢地给郭熙训解释着。

    的确和王继勋想的那样,陈钦祚对郭熙训的支持无关个人与家族的投机,他只是看皇帝本人愿意为郑王的这个志向投钱,就判断这事应该不是毫无成算的,那么作为与皇室联姻的家族,稍微出些力帮一把郑王也是应该的,没看宋家、钱家、张家、高家都出力支持了么?而且张家、高家还各自利用自己的辖地大力支持郑王造船,钱家更是从自家的商船队里面直接抽人抽船,倒是宋家没有那么多的资源,只好全用缗钱来解决了。

    当然,让陈钦祚最近越发积极地支持郑王,还另有一些原因,不过都和个人与家族的投机无关就是了。

    听陈钦祚这么一说,王继勋是心中恍然,感觉自己又长进了一些,学到了一点分析朝政的本领,心下不由得慨叹,真是早没有机会和他们接近,否则的话自己现在应该不会停留在供奉官都知这个阶位上。当然,皇帝对郑王如此关爱,这事更是让王继勋心中欣喜,毕竟这就证明了他的判断没有出错,这一次的投机很有价值。

    郭熙训闻言却又是一阵颓然:“定国兄说得确实有道理,皇兄的选择的确是有他的难处……不过这样一来就必须等上两三年的时间了,这段等待可真是难熬啊~再说现在筹集的钱帛也就够造船和招募人手的,就算到时候人和船都齐了,却也未必能够及时出航……皇兄再舍得从内帑和皇庄拨钱也未必就够用了。”

    “大王无需忧心,我正要向大王说些好消息呢。”

    陈钦祚却在此时微微地笑了笑,向郭熙训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似乎充满了自信。

    “哦~什么好消息可以打消我缺钱的忧虑?”

    郭熙训转头看了看陈钦祚,只见他一脸的笃定,还真像是有办法的样子,不由得就是感到一阵好奇。

    陈钦祚又是一笑:“朝廷正在各地试行的土地累进税制,大王应该是知道的吧?还真别说,朝廷的这一套税制设计得相当精巧,大量的贫户都可以从中受益,有些家徒四壁仅有几亩薄田的人家甚至还可以算成免税,而富豪之家衣食无忧,承担的税率高一些却也无妨。说起来这套税率有一点弊端,那就是让州县计算起税赋来相当麻烦,需要增加算学出身的吏员,倒是让算学科的录取名额增加了。”

    “土地累进税制和我打算派船队出海寻访海外仙山有何关系?”郭熙训有些茫然,“哦……当初开封府的那些个富户一个个都不愿意承受更高的税率,像定国兄如此开通的人当真少见!正是有他们在府衙日日吵闹,让我不胜其烦,知道了自己非治民理政之才,因而向皇兄请辞回家休闲,之后才想到了要去寻访自幼憧憬的海外仙山,这么说起来倒是有点关系了。”

    陈钦祚登时就哑然了……

    “大王,我要说的并不是这个。”哑了半晌,陈钦祚这才开口说道,“既然大王接触过土地累进税制的试点,那就应该知道这种税制是按照每户的田亩数分税率档次的吧?从零税率开始有一个梯度。当时陛下特意加注了一条,投资于公益的钱帛可以酌情从税额当中减去,如果减去的额度正好降到下一个税率梯度,那就按照更低的税率去收,而像大王的这种海外探险,正和军器监开发署、书院、慈善堂一样都属于公益范围!”

    郭熙训闻言就是一震,低头思忖了半晌,然后抬头转向陈钦祚,慢慢地说道:“你的意思是……莫非已经有巨富之家向你打探过投资海外探险的事情?”

    

………………………………

第七章 汇报

    

    “大王明见!”陈钦祚朗声说道,“先前这些富户都只向军器监开发署捐资,在降低自家税率梯度之余,还能结善陛下与朝廷,但是除了少数地方,富户们多不愿意捐资院和慈善堂。不意大王最近的动向在两京传闻甚广,有些富户知道我和大王亲近,于是就找上门来要求为大王的海外探险捐资!”

    “我的事情居然能够得到民间这般支持?!都仅次于军器监开发署了……还胜过了院和慈善堂?这些富户既然都对院、慈善堂缺乏热情,怎么又会对缥缈的海外仙山兴致极高,须知他们对船队的捐助一样不能化为可能寻访到的地方、物产的所有权啊……”。

    郭熙训听了陈钦祚的话,心下就是一阵大喜,只不过他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终究是少了一点自信,不太敢相信自己这种常被几个弟弟和贵胄子弟们笑话的志向竟然可以得到民间的支持,而且这种支持力度据说还超过了院与慈善堂这一类明显更正经的积德行善之所。

    陈钦祚似乎早就料到了郭熙训的反应,当下只是清了清嗓子就继续说道:“大王,他们的确知道这些,也并不寻求在大王的船队找到海外仙山与物产之后据有该地该物,他们只是祈求大王允许共享航路,而且在大王寻访到的物产移植到大周的时候有优先权。”

    话也就只能说到这个地步了,更深的东西就要全凭郭熙训去意会,陈钦祚尽管分析得出来事情的背景和其中的利害关系。也是不方便掰碎了一五一十地解释给郭熙训听的,一来是因为这种做法可能有轻视对方智慧的嫌疑。会抹了郭熙训的面子,二来则是因为把这种暗地里的道道讲得太清楚了,传出去很不好,有可能给自己招来不必要的疑忌。

    陈钦祚当然知道那些巨富之家不可能毫无所求,即便这种捐资可以降低他们的税率水平,但总还是要拿出钱财来的,仅仅是他们实际付出的比郭熙训收到的要少一些罢了。

    像这些人家给军器监开发署捐资。当然不可能奢望开发署弄出来的军器会给他们分润,但是光讨好了皇帝和朝廷这一项,就可能给他们带来难以想象的长远利益。而且就像军器监的作坊无力生产所有开发署创制的产品,因而有许多民用奢侈品都转交给了文思院,将来说不定文思院的作坊都吃不下那些新产品呢?皇帝总还会优先考虑到这些捐资人?那么只要从手指缝里面漏出来一点点,就算是拿出来给所有的捐资人一起生产。其利益恐怕就足以收回以前的投入了。

    这也就是很多富户对捐资给院、慈善堂不够积极的根本原因所在。

    慈善堂且不提。那基本上就是买一个好名声而已,对于富户们来说几乎就看不到真正的回报,还不如在家乡修桥铺路呢……即便是院,其实把家乡附近的院办好了,让大儒名士经常到这些院讲学,对捐资的富户子弟进学肯定是大有好处的,而且从这些院读出来之后应试及第的寒门子弟对捐资方多少都会心存感念。嗣后的无形利益也不会小了,但是很多富户同样看不见、等不得——当然,这也和大周方兴、战乱刚平科举进入仕途尚未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有关。

    然而给郑王的远洋探险捐资的效果就不同了。

    这事情的确和院、慈善堂一样见不到直接的短期利益,但是巴结上郑王总好过巴结某个院的山长?民间传言可是当今皇帝最喜欢郑王这个弟弟呢,那么讨好了郑王大概也能算讨好了皇帝?而要说到稍远一些的可预期收益,传说中海外仙山的特产可不会差了,当今皇帝当初还是皇孙的时候着颉跌家从西域寻回来棉花的种子,颉跌家的收益如今可是摆在那里的。稍有一点见识门路的富户们谁不眼红?现在又有一条家族跟随着皇家发财的大路敞开着,那还不赶紧的凑上前去啊……

    总而言之。郑王的远洋探险事业成不成都可以,最次的结果。这些富户总是凑趣巴结了郑王,间接地总能得到皇帝的一点好感,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救命。而一旦探险有成,只要找到一样和棉花收益差不多的物产,那就是大赚的前景,即使只能合起来与颉跌家斗富,分到一家一户的利润不够显眼,那也好过了没有,但是多找到几样的话,每一家都富成颉跌家那样也未必不可能。

    再说还有通往海外仙山的航路呢……相信郑王不可能在自家船队抵达海外仙山的头几次就把传说中的特产全部找到,那么说不定谁家运气好一点,都有可能独享某种物产。

    当然,这些捐资的富户们心中打着什么样的小九九,陈钦祚并不在乎,反正再怎么分润,利益的大头肯定属于郑王及其身边的亲信。多一些人捐资,出海的时间都能快一些,第一次出航的准备也能充分一些,成功的可能性就会高一些,由此增加的利益是属于大家的。

    “他们只有这种要求吗?那是小事我求的只是一偿儿时夙愿,再能增进大周百姓的福祉、为皇兄的勋业出点力气那就已经是锦上添花了,让他们分享航路与物产完全不是问题。”

    郭熙训倒是知道陈钦祚转述的“祈求”其实就是要求,不过他真的是不在乎。他现在说的确实是心里话,除了没有把皇兄许愿的稷王之封拿出来说事,其他的打算差不多就是如此,至于通往海外仙山的航路、海外仙山的特产收益……这些当真没有被郭熙训放在眼里。

    “大王如此慷慨,捐资的富户一定会越来越多的,大王的船队首次出航也就会更加顺利,探险成功指日可待!”

    陈钦祚还没有回话,王继勋已经抢着奉承起郭熙训来了,因为郑王的这种慷慨,得利的可不光是那些捐资的富户,关系浅薄只是捐钱的民户都能够分润了,他王家这样早早地巴结上来的勋贵之家还能差了?

    “承业说的是。”陈钦祚倒是没有因为被王继勋抢着说话而恼火,依然不紧不慢地说道,“大王的贤德已经让富户们钦仰了,现在更有这般慷慨,他们定然会趋之若鹜的,首次出航的资财越充足,能够招募到的航海熟手就越多,探险成功的可能性就越高,由此带来的收益也就越好……呃,小子们已经把大王的行装搬好了,大王这就入城?”

    郭熙训的眼神随着陈钦祚的指点在周围转了一遍,点点头说道:“也好,趁着赵二郎他们还在忙着卸货,我们绕行上东门入城,正好避开他们进城的热闹拥堵。不过汴洛间的事情我还有一点弄不清楚,两位可愿意与我同车而行?我们在车上慢慢聊。”

    “恭敬不如从命,倒是让我等僭越了……”

    三人一边谦让着一边上了车,然后赶在两个使团卸好随团物品之前出了码头,躲开拥堵在建春门外莱市桥左右的围观人群,绕往了东城靠北的上东门方向。

    …………

    “阿兄,颉跌彦贵看了阿兄的手,已经在北京那边安排下去了。皇庄会雇人到西山采伐巨木,然后放排至泥沽口,在军粮城的造船厂蒸煮静置一年后打造海船;另外还会着人与驻守高丽北境的侍卫亲军联系,雇人入高丽山中与长白山采伐巨木,然后在浿水与鸭渌水入海口起港口、船厂。这般同时大规模伐树造船虽然所费不赀,不过以北京等地的皇庄收益足以支应,毕竟朝廷还要为此给皇庄减税呢……”

    又是在永芳园的和庆殿内,郭熙训欣喜地向郭炜汇报着自己北行的成果,尽管这事从一开始就肯定了成效——有郭炜的手,颉跌彦贵当然得全盘遵从,就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