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混在五代当皇帝-第5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循臣说的当然是正理,而且他又有着凉州兵马都监的职司,众人怎么也不可能在这话上面与他辩驳,当下一个个连声称是,朔方军的人固然不再因为自己有份伐辽而面带矜色,预定去凉州的众将也一扫方才略显颓唐遗憾的模样。
朔方军的人再怎么有优越感,在刘循臣说出这番话之后也不好表现出来了,因为再要露骨地表现下去,那就未免有扰乱军心之嫌,这种罪名可不好担的。
至于奉命去凉州的那几位是不是真的冷静地看待了自身的使命,对自己未能从征伐辽是否心存遗憾,这已经不重要了,毕竟皇命难违,既然去凉州之事已经定下来了,那么在明面上、口头上就不好弱了自家的气势。
…………
“真是羡慕你啊……戍边十年,总算等到了一场大战,在这一战当中,要是你经度粮草无碍,节帅向北拓土有功,赴阙受赏是必然的,就是移镇京辅上节度也未必无望,你也能跟着邻近乡里为官了。”
六十多岁的文吏楚昭辅的感慨自然与那些正当壮年的武夫不同,也就是对面比他小五岁的王仁瞻有些共同语言。
虽然作为宾幕来说,跟随主帅乃是天经地义的,不过到了这样的年纪,恐怕谁都会有些念家,宋州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市一带)人楚昭辅此刻就很羡慕唐州方城(今河南*省方城*县)人王仁瞻,看样子对方戍边十年就要功德圆满了,别说赵匡胤在立功之后很可能移镇内地,即使不移镇的话,这么大年纪的宾幕,又是跟着立了大功的,朝廷多半也会怜其忠勤而召入朝中或者移官内郡。
哪像自己啊,本来也可以赶上这一场大功劳的,却偏偏被转去辅佐赴任凉州刺史的赵匡义,而且自己作为跟随赵匡胤十多年的宾幕,还不好发什么怨言。唯有寄望于凉州的羌戎好对付,加上朝廷北伐顺利的话,武功声威多少对那些羌戎是一个震慑,从而能够在几年之内将凉州安定下来,那样的话自己就还有希望在有生之年衣锦还乡。
王仁瞻举盏敬了一杯酒,压抑住笑容说道:“朔方军参与伐辽其实也就是打边鼓而已,功劳都未必及得上定难军,就算朝廷看待朔方军与定难军大为不同,恐怕也没有多好的封赏。倒是拱辰兄辅佐赵二郎去开拓凉州,此事一旦功成就肯定是大功一件,那时候赵二郎升团练使、拱辰兄入朝为大理寺丞都未必无望啊~”
对自己的前程有着同等判断的王仁瞻自然不会在楚昭辅面前表露太多的得意,相反还要恭祝一下对方的前程。
………………………………
第三十章 山雨欲来
第三十章
山雨欲来
就在朔方军与凉州的一众官佐在灵武城的节度使府衙一起会饮的时候,河东方向,一彪人马冒着风雪登上了雁门关城。。
“怀浦军务在身未能远迎,还望巡检使莫要怪罪。”
雁门关巡检贺怀浦披挂整齐地在关城的北门城楼上见到了代州与三交口缘边巡检使杨业,这倒不是他因为矫情而不去出城远迎顶头上司,实在是他要关照城内的各种备战布置,确实一下子走不开,而且杨业来之前还特别叮嘱了众人不必迎送。
进入冬天以后,朝廷北伐辽国的风声越来越紧,传到了雁门关这种双方彼此严密戒备的地方更是促使两边摩拳擦掌地备战,雁门关城和山下的辽军广武城寨之间的气氛已经是一触即发了,随便一颗火星就有可能引起轰然爆炸,莫说第一线的贺怀浦高度紧张,就连负责这一片区域防务的杨业都顾不上天寒,要专程跑到山上来看一看。
“甲胄在身,就都不要多礼了……”杨业只是随意地回了一下礼,倒是看着贺怀浦左右一个个全都披挂整齐的样子,不禁面带笑容地点头赞
“吾知道你也是出身军将之家,知晓军机要务,当此边关紧张之时,一切繁文缛节都可以免了。朝廷不日就将北伐,吾此番来是要看一看关城的守备情况和出击的准备,再详细了解一下对面敌军的防务。”
贺怀浦脸色一喜,口中喷出一口白气,几乎是喘了一下才开口问道:“朝廷当真打算对辽国动手了?!”
眼前之人比他还要年轻个四五岁的样子,而且还是个降将,官阶却压过了他好几层,不过贺怀浦对此完全不以为意。
出身于军将之家的贺怀浦对杨业那是相当的敬重,不是因为他曾经进过武学进修,也不是因为杨业最近已经成了皇亲——他的长子杨延朗现在就已经被皇帝的长女预定了,一待公主出阁封号就会成为驸马都尉。这些原因可以让贺怀浦理解杨业的官阶和受到的宠遇,却不见得能够让他去敬重,能够让贺怀浦敬重的是杨业的军事才干和军中口碑。
贺怀浦是右千牛卫率府率贺景思的儿子。
贺景思在后晋时与赵弘殷同为护圣军的指挥使,两家关系甚笃,所以贺家的长女就配了赵家的长子。入周以后,护圣军改成了龙捷军,赵弘殷的官阶开始蹿升,但是主要因为赵匡胤三十岁建节,所以贺氏就被封为了会稽郡夫人,父以女贵,贺景思尽管没有立下什么军功,不好在禁军当中升职,却不妨碍他被落去军职单纯提升品秩,最后捞了个右千牛卫率府率的闲职。
贺怀浦的军事才能和运气也不比其父强上了多少,以军将之子的出身从军,这么多年行伍生涯下来,到现在都还只是个散指挥使,只不过仍然当得起一句老于行伍的评价。在朝廷收取了河东之后,贺怀浦所在的禁军轮戍到了代州,他也就成了雁门关巡检。
雁门关是河东面对辽国的关键隘口,虽然说如今大周对辽国是居于优势的,但是把守关隘的人还是不敢有任何的疏忽大意,贺怀浦担任这个职司同样如此。更何况赵家曾经被牵涉到某桩逆案,尽管涉案的并不是赵匡胤,而且那时候贺氏早已故去,然而这种事情仍然让人避之惟恐不及,贺怀浦在军中自然是谨小慎微得很。
初来河东的时候,代州与三交口缘边巡检使还是崔承孝,对于这个同样出身禁军、在伏波旅经历过血战、在武学进修过、在运筹司做过军咨虞候的上司,贺怀浦当然是十分服贴的,不管对方的出身比自己差多少,从军时间也不比自己强到哪里去,就冲着他的战功、教育和那股聪明劲,贺怀浦就得佩服。
不过等到崔承孝换成了杨业的时候,贺怀浦虽然表面上从未表露过,心里面一开始却是有些看不起对方的,当年还是在北汉效力的敌军将领,归降之后能有这么高的官阶多半是因为他在北汉的官位就不低,而且算是北汉军中没有败得那么难看的少数军官罢了,然后在武学转一圈,就跑来做自己的顶头上司了?
不过随后几年的实际接触,还有军中收编的原北汉军士卒对杨业的议论,慢慢地扭转了贺怀浦的傲慢与偏见,他不得不承认,至少杨业在军中的口碑是很高的,识见也是很高的,而且接触火器才这么些年,对火器军队的指挥运用就不比其他宿将差了。最重要的是,杨业为政简易、御下有恩,这些年军中操练始终与士卒同甘苦,军士们明显乐为之用,其实贺怀浦自己都服膺得很。
无论是作为代州与三交口缘边巡检使,还是作为皇亲,杨业知道朝廷的具体动向都不是很奇怪的事情,贺怀浦相信以他的性情绝不会空口说出“朝廷不日就将北伐”这句话来的,而这样的消息对渴望战功的贺怀浦来说显然是喜讯。
“朝廷北伐辽国之事已经定下来了,辽主居然冒天下之大不韪,派人去灵州鼓动朔方军节度使作乱,这等丧心病狂怎么能够饶他?朝廷兴兵惩治势所必然。”杨业看到贺怀浦的那股激动劲,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只不过现在朝廷只是命令沿边加强战备,着各地加紧向各个关隘储运军资粮草,具体的出征时间却尚未定下来,进兵的计划也还没有下发。”
军中有求战情绪,尤其是中低级军官有比较强烈的求战情绪,杨业是知道的,尽管他自己并不热衷于战争,但是他能够理解贺怀浦这些人的想法,也清楚军中求战心切对即将到来的作战是好事。
贺怀浦兴奋得脸都有些红了,满怀激动地应道:“辽主这样恣意妄为,当真该打!其实我军北面的辽人早就应该收拾收拾了,看他刚来的时候还算老实,结果没几年就把城防都修到了山下,一个广武城寨直接就堵住了西陉的北口,明显是在对我军挑衅嘛~”
“嗯,吾正是为此而来。军资粮草的前送自有转运使和知州打理,你只要好生接待莫要误事即可,作为武臣,更要操心的是怎样对付敌军。”杨业举目向北面看了看,不过风雪中却是看不到什么,“怎么样,那个广武城寨好不好攻取?”
“有些难度,那些新来的辽军似乎知道我军火器的厉害,把个堵住西陉北口的广武城寨修得非常结实。城寨南北长一里,东西长百丈,城池虽小,却最是坚固易守,并不需要太多的守军。而且辽人多半是为了防备我军的火器,城寨只修了北、东、西三座城门,南面无门,以石块与夯土交替垒成,我军以往的掘地爆破攻城之法未必管用。”
贺怀浦皱了皱眉头,并没有无原则地向杨业报喜,而是明确地说出了自己心中的忧虑。
禁军这些年摧破坚城的办法,贺怀浦也是知道的,无非就是通过野战将敌军打得不敢出城,然后再于城墙脚下慢慢地掘坑填入大量黑药,最后牵出引火线点燃,等到巨量的黑药在密闭的地窟之中爆燃,猛烈的爆炸就可以将城墙掀上天去,那些夯土城墙夯筑得再密实都顶不住黑药爆炸的力量。
但是辽人在修筑这座广武城寨的时候,居然不嫌麻烦地从山上取石,宁愿拖延工期也要将城墙修成夯土和垒石夹杂的形式,这让贺怀浦有些心惊。黑药爆炸能够摧破最坚实的夯土墙,这一点贺怀浦已经知道了,但是那种重达数百斤的长条青麻石能不能被黑药爆炸的力量掀开,他就心中无数了。
“唔~”杨业闻言沉吟了一下,同样皱起了眉头,“这事确实可虑……不过我军手中的黑药有限,而且不能随意挥霍,只有将这情况报与枢密院了,让运筹司对此拿出个办法来。”
…………
“皇甫将军,这座城寨当真挡得住周军的进攻?”
雁门山北麓,距离雁门关二十里的地方,一座城寨巍然矗立,正好封住了北面一里处的西陉。城寨以条石和夯土交错筑成,从城墙的高度与厚度可以看出主持筑城者的不惜工本,以辽国顺义军辖区内擅长土工作业的汉儿人数来讲,这座城寨一定竭尽了当地民力,所以城墙的外表面都已经顾不上任何的装饰了,就是简单粗陋的夯土面和条石暴露在外。
站在南面城墙上说话的,正是那个被赵匡胤抓起来送到洛阳、再被郭炜遣使押往辽国上京作为证物质问辽主耶律贤的赵阔,站在他身旁眺望着南面山谷险道的军将,却是担任顺义军节度副使兼朔州马步军都指挥使的皇甫继勋。
眯着眼睛看了看南面风雪贯注的狭谷,皇甫继勋淡淡地说道:“掌书记尽管放心,我好歹也是在江南见识过周人火器的,知道他们的战法,像我们脚下这样不惜工本夯筑的城墙,可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