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混在五代当皇帝-第5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奉诏出兵伐辽和自行出兵与辽国作战,这中间的差别还是挺大的,朝廷供应粮草这种便宜却是不占白不占,而且有大周禁军对上辽军主力,定难军所需承担的作战任务可就要轻得多了,需要自行出兵时定难军可能无力报复辽国,奉诏协同出兵时却不是那样了。
“不过……我军却也不必急匆匆地出兵。”
出兵的基调虽然已经定下来了,李光睿需要考虑的事情却还有很多。正如李继筠说的那样,“是否奉诏,如何奉诏,自然一切都有父帅定夺”,现在确实决定了是否奉诏,但是如何奉诏依然有很多诀窍在里面。
李光睿转头看着李继筠问道:“大郎,通往河东的驿路是否通畅?河东方面出兵的消息要多久才能够传过来?”
“虽然府州折家和麟州杨家与我李家是世仇,不过在此次朝廷全力动员伐辽的大局下还不至于阻挠信使往返,而且河东的消息走绥州那边过来也慢不了一两日的,所以驿路算得上十分通畅了,一旦河东北面行营与辽军接战,消息传到夏州不会超过五天。”
李继筠虽然不知道自己的父帅为什么要问这些,不过这些年父帅渐老,很多俗务都疏于打理,他负责夏州的军政已经有一些时日了,这两个问题却是难不到他。
“嗯……”
李光睿低眉沉吟起来,脸上却是微露笑意,从今天的军议来看,自己这个儿子无论军略见识还是日常政务都颇见能力,可以说堪当重任,即使自己一旦不起,他也应该可以接得下夏州李家的家业,稳得住定难军的局势。
“这样,着令夏州北边各部点集兵马器仗,随时准备北进渡河伐辽;宥州守军则加紧防备西边;最要紧的还是银、绥两州,李光远、李光宪他们虽然不在此次出兵之列,却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一定要谨守沿边各堡寨,严防任何方向的进犯。至于夏州北边待命的各部,一定要等到节度使府衙的正式军令方可渡河,切记切记!”
沉吟了半晌,李光睿终于抬起头来说出了自己的最终意见,不过这段话里面涉及协同朝廷出兵伐辽的内容却占不到一半,更多的话则是有关加强定难军诸州防务的,这却委实让在场诸人颇费思量。
李继筠在心中略一回味,却是不由得遽然一惊:“父帅的意思……是担心朝廷可能借机谋我?”
“防人之心不可无!朝廷虽说尽起禁军预备北伐,但是河东与关中等地的驻军却并未大举北调,若是我军以为此次朝廷与我协同作战便疏于防范,难保河东、关中诸军不会偷袭银、绥。倒是朔方军的赵匡胤除了要伐辽之外,他的主要精力都扑到了西面的凉州方向,宥州看起来需要遮护定难军的整个西南方向,真正的危险却不会比银、绥两州更高。”
李光睿欣慰地看着李继筠,将心中所想完完整整地说了出来,在场的都是李家核心人物,他却是不介意吐露这些最要紧的决策依据。
“对汉人是得防着一手!”李光俨闻言当然是大点其头,“就是对府州折家都要谨防,夏州北面各部准备北进渡河的时候,也要防着折家悍然侧击偷袭。”
“虽然折家和我李家乃是世仇,但是他们对朝廷向来恭谨得很,应该不会这样冒失?”
李光文又一次对李光俨的想法不以为然了。
李光睿却是对李光俨大为赞赏:“光俨的担心没有错!折家是不是会那么冒失,那是折家的事情,我们却是必须要防备各种可能的异变。当然,此次还是以奉诏伐辽为根本,只要朝廷不妄动,我们也就不乱来。”
至于定难军即便乱来也没什么能力和机会从朝廷这里偷取什么利益,李光睿自然是不会说出口的,定难军想要获利,当前也只能打辽国的主意,趁着周军北伐的机会合伙咬上一口——当然,必须得躲在周军身后动手,这也就是他吩咐李继筠打探河东军情的目的。
………………………………
第十四章 静坐战争
广武城寨,白草口,夏州李家最为关注的热点地区,惨烈的攻城战并未发生,似乎是早已成竹在胸,又似乎是畏惧于辽国在广武城寨的精心经营,进抵白草口的雁门关巡检贺怀浦及其所部并没有贸然地大举攻城,无论是周军近些年常用的火药爆破手段还是千百年来蚁附登城的老套路,贺怀浦都没有急切地运用起来。
既然占据了兵力、兵器优势并且处在进攻主动地位的周军都近乎于磨洋工,躲在白草口营寨里面不知道忙些什么,就是不上来大举扑城,手底下满打满算只有两千人的广武城寨守军当然更不会吃饱了撑的冲出城寨向周军挑战,皇甫继勋可还记得周军的野战能力呢。
当然,广武城寨没有规划出南门来,守城的辽军也不方便直接出城向白草口的周军发起挑战,而且城寨的守军以汉儿军为主,以步卒为主,军力配置也是适合于守城而非野战的。
皇甫继勋可以说是辽国西京道诸将当中对周军作战经验最为丰富的第一人了,这自然是从乐观的角度而言,如果转换到悲观的角度呢,那就是皇甫继勋基本上已经被周军打得胆战心惊,就是说一句被吓破了胆子也并不过分。
这样的作战经验和精神状态,要让他勇于进取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不过好在皇甫继勋眼下担负的只是守卫广武城寨的职责,防守总是比进攻对胆略士气的要求更低一些。更何况经过了这么些年对周军火器的刺探,辽军多少也想到了一些防御办法,阵战固然还是缺乏底气,守城的信心倒是增强了不少。起码皇甫继勋对自己守住广武城寨还是有一点自信的。
总而言之,无论是从城寨的建筑、守军的兵力兵种配置来看,还是从主将的特点与作战意志来看,这里的局面就是周军主攻、辽军主守,只要大局没有重大变化,逆转的可能性就几乎不存在。
即使是城头的守军遭遇到了白草口方向的炮击,这个基本态势依然没有发生变化,皇甫继勋一门心思抱定了坚守不出。哪怕是被零零落落的铁弹丸轰击着呢,他还是情愿以不变应万变。
当然,这也是因为周军的炮击还可以忍受,虽然在城头上看不清楚白草口营寨里面到底有多少火炮(辽国君臣如今已经知道了。周军这种能够发出轰鸣、抛射铁弹丸的兵器不是什么重型抛石机,而是一种叫作“火炮”的东西),但是皇甫继勋从每一轮落到城头的铁弹丸只有三四枚也可以看出来,对面周军的火炮不会超过四门,而且威力并不是如何的惊人——起码没有韩知范描述的轰击太原城的那些个重炮可怕。
根据经历过太原守城战的韩知范描述。当年周军堵住太原四门大肆轰击的重炮射程可以达到两三里之远,发射弹丸时的响动完全可以用雷鸣巨响来形容,甚至在城头上都能够感觉到那些大炮发射弹丸时造成的地面剧烈震动,而且发射出来的铁弹丸重达十余斤。并且飞行起来迅猛得很,砸到地面和城墙的立面上就是一个深坑。人站得和弹丸的落点近一些都可以感受到那种强烈的震荡,至于弹丸直接砸到女墙垛口的话。那基本上就是粉碎性的。
总而言之,若是韩知范的描述一切属实,那么周军攻打太原城所用的重炮射程比任何抛石机都要来得远,威力比任何抛石机都要大,在这种可怕的兵器面前,即使是太原那种坚城都坚持不了太久。
然而白草口的周军使用的火炮并没有那么可怕。
从白草口到广武城寨只有一里地,当然,火炮能够安置在营寨中将弹丸抛射至一里地之外的城头上,那还是强过了大多数抛石机的,不过给皇甫继勋造成的震撼就没有那么大了。
白草口的周军火炮发射起来也没有韩知范形容的那么大动静,隔着一里地也就是能够听到一串闷响,还谈不上雷鸣,更不可能说发射弹丸时的震动可以通过地表传到一里地以外去。
最关键的还是,抛射过来的铁弹丸并不算太大,根本不可能有十多斤重,了不起也就是四五斤的样子,砸到地面和城墙的夯土立面上确实能够形成一个小坑,如果砸到青麻石上则会造成石块表面的碎裂,不过也就仅此而已了。广武城寨终究是对周军的这种铁弹丸轰击战术有所准备,城墙立面自然是条石和夯土交错垒成,女墙垛口却全是夯土,而且上面还用草袋填土多压了一层,倒是不虞铁弹丸砸上去溅起碎石伤人,而且铁弹丸不是那么大,夯土的垛口也不会一下子就被砸碎了。
这种程度的炮击,比起当年太原城的遭遇可就要好得多了,而且周军使用的火炮不要说威力不如攻打太原城的,数量也要少得多,皇甫继勋倒是还有一点信心守住。
再说广武城寨又只需要面对来自南面的攻击,全城并没有被周军包围,尽管皇甫继勋心知肚明守军已经被辽主的作战计划半抛弃了,但是后路通畅总是事实,所以他眼下并没有怎么慌张。
如果周军就是用这种状态攻城的话,皇甫继勋却是有信心守个一两年的——每天被四门大炮砸上一两个时辰,顶多也就是有两三名守军倒霉催的被弹丸砸个正着,这种程度的消耗估计最后受不了的会是周军。
的确,现在辽主是不打算向前线增援的,沿边城池的汉儿军基本上被看作了消耗品,纯粹是为了消耗周军的兵力和物资,再加上拖延一点时间,不过以广武城寨最近两天来的战况看,周军的百多枚铁弹丸才换到辽军不到两位数的伤亡,顶多还有城防的少许损伤,这样的交换完全做得过。皇甫继勋又不是完全不懂的人,铁料的生产有多难他也是略知一二的,真要是双方这么用铁弹丸和人命互相消耗下去,最后多半是周人撑不住。
而且一旦拖到了秋后,说不定辽主就会改变主意向前线派出援军了。
因而在被周军连着轰击了两天之后,皇甫继勋的情绪反而更趋乐观,对周军火器的恐惧感有所削弱,对守住广武城寨的信心大为增强。
“周人怎么没有把当年轰击太原城的重炮搬过来用呢?现在的这四门火炮一点都不可怕啊……广武城寨或许还比不上数十年经营的太原坚城,但是各种针对火器的改动可是相当的有效,周军若是只有这么一点本事,还真是会成就我的‘铁壁’之名呢”
皇甫继勋藏身于垛口后面,缩在草袋下远眺白草口的周军营寨,心中暗暗地思忖着。通过这两天对弹丸落点的分析判断,他已经知道,现在这个位置的安全性不亚于城寨的北面,有垛口的阻挡和草袋的防护,落到城头的弹丸是无法直接命中的,至于被砸坏的沙土掩埋,这种无妄之灾就不是龟缩起来能够躲得过去的。
…………
“巡检使还有多久才能迂回成功呢?这座广武城寨修得如此讲究,我军常用的掘地爆破攻城之法未必管用,以白草口营地的三四千人又无法支撑蚁附登城的伤亡,而且在其他策略用尽之前也不值得用儿郎们的性命去生拚……”
当皇甫继勋缩在广武城寨的城头垛口后面打量白草口周军营寨的时候,营寨中贺怀浦也正通过千里镜观察着城头,研判着火炮的攻击效果,并且思索着各种攻击方案。在千里镜的圆形视域内,广武城寨上面冷冷清清,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