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混在五代当皇帝-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了一会话,几个人的酒兴并无稍退,于是又着门外的军汉去招呼店家添酒加菜,里面却早早地行开了酒令。
门帘一掀,他们吩咐下的酒菜几乎是转眼就到,店家的应接也算是备极殷勤了。
五个人对店小二当然是毫不理会,这种琐事当然有军汉处置,不过在门帘的掀动之际,喝酒吃菜都慢条斯理的王廷训没有热衷参与行酒令,却在东张西望之间扫见了从门外经过的一个身影:“咦,章瑜那厮跑这里来做甚?”
“哪个章瑜?”李延福关于升职的那么一丁点郁闷早就随着酒气蒸腾出去了,这时候正在忙着行酒令、罚酒和被罚酒,脑筋一时间没有转过来,还差点以为王廷训在说什么酒令呢。
“还能有哪个章瑜,不就是那个恨不得耳朵里面伸出去七八只触角、两只手变成七八只触手的章瑜。要是那触角能够伸进人家的窗棂听到别人的私房话,要是那触手能够掏出地沟里的秘密,伯玉就会快活得跳起来喊‘俺又发现一个真相了’!”
听得出来,王廷训很烦这个章瑜,因此形容得十分刻薄。也不知道是章瑜在哪里惹到了他,还是他单纯就是不喜欢章瑜的行事作风。
“哦,原来是八爪章鱼啊……看俺将它吃掉……”这位更狠,不过郭守信一口吞下去的明明是炭炙乌贼嘛,和章鱼的区别蛮大的。对淮南的夺取和五丈渠的开挖,让东京可以在漕粮之外还增加了对江淮吴越以及登莱外海的水产消费,乌贼、章鱼之类的名目至少他们这种级别的官宦人家是常吃的。
李守节却是不以为意,他倒是对章瑜没有什么芥蒂,而且也知道隐在章瑜背后的到底是谁,所以善意地提点了几人一句——倒也没有明说,只是告诉大家只要事君以忠,那就完全不必在意官家以前的家将。
正在被几个人议论的章瑜,此刻却在酒楼的密室中训斥着几个人:“不要告诉我什么‘看上去’、‘好像’之类的含糊判断,我不需要这种皮相的报告,更何况还是估计的。我只要真相,确凿无疑的真相!”
此时的章瑜已非吴下阿蒙,早就不像别人挖苦的那样“俺”来“俺”去一口土腔土词了,不过他同样不在意别人的背后议论,更不会努力去改变别人的看法,虽然关于这些议论的报告三天之内就可能到了章瑜的案头。
看着眼前几个人低头挨训的可怜相,章瑜却是没有丝毫的怜悯:“巡检司拿出许多缗钱让你们操办这个酒楼,可不是给你们营商来着,更不是送你们贪渎!这个酒楼办得如此奢华,就是为了给你们机会,你们不必露宿街头,只需要在这里伸长了耳朵、睁大了眼睛,把触角伸到每一个角落,仔细听!仔细看!”
“下次再来的时候,希望我听到的都是清楚明确的报告,即使是不知道也要明明白白地说一句‘不知道’!”
丢下了这句话以后,章瑜随即拂袖而去,在出密室的时候根本就没有一个人有机会看见,不过到了出酒楼的时候,还是经过了李延福他们会饮的那间房门口,再一次让王廷训给看见了。
………………………………
第四章 西京留守出缺?
第四章 西京留守出缺?
东京城就是这样平凡而又热闹,其中充满了生活气息。在这种平静中转眼间就来到了十一月,已经是一年之中的仲冬了,午后的阳光洒在身上充满了暖意。殿前司东二班都知楚白领着一班殿直环广政殿肃立,脸上却被晒得露出了一丝懒洋洋的神情,这种每日轮值带头站桩子的生活,他还没有能够充分适应,在跟随郭炜之前,做个普通殿直还真没有这么拘束。
广政殿中,郭炜正在伏案工作,摆在案几上的那一堆文书之中亟待处理的奏章其实并不多,多的却是锦衣卫巡检司交上来的大量报告。
自从八月里的那次大封赠之后,朝政就逐步转入了简单琐碎而又重复的日常状态。而在十一月初由王朴撰谥册文、王溥撰哀册文将世宗郭荣葬于庆陵,并且以贞惠皇后刘氏袝葬以后,整个丧事也基本上告一段落,之后就只剩下周年的小祥祭、两周年的大祥祭和结束的禅祭了。
枢密院自此以后就再也没有拿移镇或者出某个禁军将校为刺史、团练使、防御使、节度使的事情来烦郭炜了,在这段时间里面的大事也就是九月二十四的天清节没有了,当朝皇帝诞辰十一月十七被定为天寿节。不过十一月十五的冬至和两天后的天寿节,郭炜都没有御崇元殿受群臣朝贺,只是让百官奉表而已。
只是政事堂倒还有些依序迁转官阶的奏章,眼下这份奏章就让郭炜犯了难。
江南既然已经归附,有常设的进奏院在东京办公,每逢岁末年初,朝廷也要派使者去金陵问候。政事堂诸宰相认为端明殿学士、兵部侍郎窦仪学问优博、风度峻整,以宿儒有执守、有大臣体,适合出使江南。
这窦仪是故太常少卿、右谏议大夫致仕窦禹钧之子,二十多岁就中了进士,曾经长期为后晋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景延广的掌书记。以后历朝任官迁转,窦仪做过知制诰、翰林学士、礼部侍郎权知贡举,直到现在的端明殿学士、兵部侍郎,在郭荣亲征淮南的时候还曾经判行在三司,各方面确实都是不错的。而且看他的兄弟几个都很不错,像窦俨、窦侃、窦偁、窦僖,都相继登科,时人号称为“窦氏五龙”,窦俨就是给郭荣撰拟谥号、庙号的那个翰林学士、判太常寺事,窦侃现在是起居郎,由此可见窦家的家风甚严。
光是看窦仪的履历和考铨,那确实是很适合出使江南的,无论是学问、样貌风度还是临机处置,都挑不出毛病来。可是……窦仪现在是判河南府兼知西京留守事啊,现在要是把窦仪派去做使者,很明显今后就是要奉诏入朝的了,这洛阳不得再派个大臣过去?
说到底还是想把襄州节度使向训换到洛阳做河南尹和西京留守,然后又是邢州节度使王仁镐去襄州,让李继勋去邢州做节度使了。只不过这一次不是那么直接地提出来这种大规模的移镇,而是稍微迂回了一下,先把洛阳的守令给空出来,之后等着郭炜主动来跳坑?
不过郭炜现在对大部分的文臣还都不怎么熟悉,不接受政事堂的提名又该怎么办?他们换一个提名就会没有坑了吗?现在的这个坑自己还能看得明白,若是换个坑说不定更能迷惑人,更何况前面已经是驳回过枢密院的一次表章了,再屡屡驳回顾命大臣们的意见也不是个事。
还是要想好两全其美的办法,政事堂的宰相不见得就参与了什么密谋,或许只是有人进行了一次恰到好处的推荐呢。
下围棋的时候,如果棋手对某个局部的变化感到迷惑,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应手的情况下,那么就可以暂时不去应,先换一个局部去下,前面的局部等着出现自己看得懂、能够把握的局面时再去着手,这也算是一种策略。同样的,眼前这份奏章也不算急务,放上一两天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郭炜决定暂时搁下这份奏章,先收起来放到了怀中,然后再翻翻锦衣卫巡检司的报告,看换换脑子以后能不能换来思路上面的突破。
逐次翻开锦衣卫巡检司的那一堆报告,郭炜慢慢地审阅琢磨着……
对于郭荣在身后任命王著为相的打算,范质是反对得最激烈的,虽然当着郭荣的面都没有作声,打宫中一出来的时候就是范质明确宣言反对。再看看其他人,好像都是在范质发出宣言之后才表示赞同、附和,并没有像范质那样大张旗鼓地反对。
这个倒是在意料之中,宰相里面就属范质最喜欢揽权了,而且性情清廉狷介,看不得一个醉鬼和自己同列很正常——虽然王著仅仅是稍有些好酒,远远谈不上是醉鬼,可是在范质的心里和嘴里都是。
王朴虽然为人刚烈方正,肯定也是不欣赏王著好酒的作风,不过却并不擅权,未必会反对王著为相,只不过在范质表态以后支持去督促王著戒酒而已。
王溥在这件事情上面基本就是打酱油。
魏仁浦看样子是打算支持郭荣遗命的,只不过被范质的话动摇了。
韩通和赵匡胤好像就没打算参与争议吧,基本上就是俺们武将不懂这些,全凭嗓门大的宰相说了算的意思。
南阳郡太夫人杜氏一直有意让魏仁浦的第三子魏咸信做自家的孙女婿?嗯,这赵家和魏家看样子是通家之好啊,杜太夫人就直接窜门去看魏仁浦的妾侍,还能看到在一旁陪侍母亲的魏家小儿子,并且就这么相中了。不过也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吧,不然王饶固然是去年底故去家道中落,那符彦卿的富贵正旺着呢,总不能因为符六娘嫁给了赵匡义就去怀疑符家吧?
韩通在军中人称“韩瞠眼”,打仗和督造城池、疏浚河道都拿得下来,军士部属固然都是畏服,同僚之间的关系却不算好,做些职份之内的事都不成问题,不过超出朝廷的授权就得不到什么支持和响应了。他的权威基本来自于背后的朝廷,并且只了解军中之事,挂着同平章事实际上也做不来什么事。
赵匡胤是两代禁军军将,其父赵弘殷虽然长期不显,在禁军中的人脉却是很广,而且因为累历后唐、后晋、后汉均为马军的指挥使,到了广顺年间又去了殿前司小底军也就是后来的铁骑军,所以是在侍卫亲军司和殿前司这两个军司都有深厚的人脉。
赵匡胤本人更不必说,从殿前司的基层小将升起来的,虽然蹿升速度很快,一路上却都有基础人脉。再加上有当初在邺都留守府厅直部队的任中结交的义社十兄弟,其中地位最高最早建节的李继勋虽然不会听命于他,却也会给他几分面子;石守信、王审琦和韩重赟是十个人当中与赵匡胤走得近的,也是他们结拜当初地位比较接近的,在郭荣整顿禁军以后靠着战功和赵匡胤的荐举关系都升得很快。
不过光是向上推荐中级军官名额的时候多考虑一下义兄弟,却也不能算什么有异心,这类做法在这个时代里面是正常得很的,那荫补子侄还是法律规定的正当权利呢。起码目前还没有发现赵匡胤有什么异常的言行举止,仅仅是一个“可疑”却是根本做不得准的,不要一时糊涂把个王莽给塑造成岳飞了,那样的话历史和未来的人们都要泪流满面的。
赵匡胤续弦娶王饶家的三娘子,那豪奢的聘礼是驸马都尉张永德给的?一共赞助了缗钱金帛数千?也不算什么吧,张永德这人在家孝谨、对友慷慨也是出了名的,而且耳朵根子软,自己有钱而得力部下窘困的时候赞助一下还是正常的吧。
反正郭荣就是因为张永德耳朵根子软,难以托付大事,才把他调到新成立的尚无一兵一卒的渔政水运司去的。其实当初郭荣是打算彻底免去张永德的军职,还是郭炜出了一个奇诡的主意,这才设立了一个专门水军的军司来安置一些人,既可以酬功又可以弥祸。
供奉官都知赵匡义频频与旧日的武学同学接触?龙枪右厢都指挥使康延寿、金枪右厢都指挥使赵延溥和不少军都指挥使都接受过赵匡义的宴请?这个要慎重,既要仔细调查,又不能伤人心。康延寿的二兄康延泽当年和自己有过交道,现在是内染院副使,可以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