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混在五代当皇帝-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了,我都知道了,把这些资料都归入绝密档,就这样吧。”
见韩微没有更多的情况汇报,郭炜镇定自若地打发他离开,心里面却是翻腾开了:“刺客?墨门?这世道还真有这玩意?不会还有飞檐走壁、飞花摘叶皆可伤人吧?这南唐交结契丹,为防我朝的耳目应当也是备御甚严的,能够混入其中悄无声息地取其首而遁,这傅三叉的功夫总归是不错的,就是不知道躲得过当得住火铳之一击么?
这荆罕儒也是很有趣的一个人啊,之前怎么就没注意呢?泰州团练使……在征淮南的时候应该见过吧,怎么印象很模糊呢,还不知道这印象是从哪来的。”
想来想去,郭炜再也无心观摩水军的操练了,和李继勋、宋延渥二人打过一声招呼,一行人匆匆地回城,从迎秋门入城沿着宽敞的御道一路奔回了皇宫。
回到广政殿,郭炜马上调来一批档案资料,他这时候才发现自己从档案中寻找情报的能力还远远不够,有些人才就藏在档案堆里面等着他去发现呢。
“荆罕儒,冀州信都人。父基,王屋令。罕儒少无赖,与赵凤、张辇为群盗。晋天福中,相率诣范阳,委质燕王赵延寿,得掌亲兵。开运末,延寿从契丹主德光入汴,署罕儒密州刺史……世宗战高平,戮不用命者,因求骁勇士……即召赴行在,命为招收都指挥使……罕儒令人负束刍径趋太原城,焚其东门……”
除了开始落草和追随赵延寿进寇中原,以后的履历都不错啊,尤其是高平之战以后的表现都是可圈可点的,是个人才。东南也还需要这种人震慑住李璟父子,就暂时在泰州团练使任上磨砺吧。
“杨徽之,字仲猷,建州浦城人……尝肄业于浔阳庐山,时李氏据有江表,乃潜服至汴、洛……显德二年,举进士,刘温叟知贡部,中甲科……有奏章上世宗,以为赵匡胤私结诸将群臣,不宜典禁兵……”
新发现,显德二年的进士甲科,当年刘温叟取中的十六个人被郭荣黜落了十二个,剩下的四个人之中就有杨徽之,说明其文采水平是真的不错,而且在政治上还挺有眼力的,右拾遗上这类奏章正是其谏官本分。
那就继续翻查历史奏章……
“右拾遗、直史馆、殿中侍御史郑玘上宰相范质书,言赵匡胤私结军心,不宜使其典禁兵。”
这里还藏着有一个呢,谁说是金子就一定会发光的?那还得有人去发现,拂去上面蒙着的尘土。
………………………………
第十一章 春闱
第十一章 春闱
粗略地翻查了一下在朝常参官和一些刺史、团练使的档案,还有近年来未经批复即归档的官员奏章,郭炜有了不少新发现,也深刻地醒觉官僚主义就在身边、就在身上。
不过郭炜也没有心血来潮地马上就迁转那些新发现的“人才”,官僚主义固然是不好的,一定的制度规则却也还是要有所尊重。他只是先把这些人记入了小册子,等到吏部正常铨叙或者需要补缺的时候就会发挥作用了。
郭炜没有想到的是,第一个时机来得很早很适时。
显德七年的春闱在二月中正常举行,就在郭炜去视察金明池扩建工地和渔政水运司备选军士操练的同时,以中书舍人扈蒙知贡举,点取了十九个合格的进士。
就在东京南郊朱明门外的玉津园,郭炜仿唐代皇家在长安之曲江赐闻喜宴故事,在此设宴款待新科进士。宴席上除了通常的觥筹交错和即兴赋诗行酒令之外,还发生了两件不同寻常的事。
第一件事情,就是皇后赐诸进士家女眷琉璃镜一面,因为诸进士授官未定,镜台由其自备。
皇家赐礼,那是不管好用不好用、豪奢不豪奢,臣子都是应该隆重谢恩的,不过这次的赐品委实是新奇有趣,当郭炜命人展示样品给赴宴群臣赏玩的时候,在场的人都被琉璃镜那栩栩如生的效果震惊了。
毋庸置疑,匠师的手艺再怎么高超,铜镜制作得再怎么精妙,那也是难以达到这种毫发毕现的境界,而琉璃能够做此功用更是大家第一回见到,就算是西域那种晶莹剔透的琉璃也没见过可以制镜的,更别说中土习惯制造的那些形如珍玉的琉璃制品。
看到众人的反应,郭炜在表面上固然是不动声色,心中却是非常的得意。早在几年以前,郭炜就指派了军器监开发署的一个专业组专门负责光学琉璃的技术攻关,在经过了大量的材料配比和炉窑、搅拌、冷却等工艺流程的摸索之后,他们终于在显德六年的十月搞出来透光率和折射率比较合宜的产品,虽然用于打磨较厚的镜片时还会有偏光色散的毛病,用于制作一般的透光门窗和制镜却是完全没有问题。
郭炜随即引导他们用熔融的液态金属锡折腾出大块平板琉璃的浮法生产工艺,制作镜面、门窗透光材料和磨制镜片的原料成本迅速下降,除了非常精密的望远镜还在使用澄净透明水晶以外,光学实验终于能够可着劲地折腾棱镜和镜片了。
在军器监开发署的另一个专业组充分掌握了银镜反应之后,正式生产琉璃镜的全套资料就被转交给了工部,由工部的文思院进行日常生产,首批产品都供应了尚方、百司,这次给新科进士们的赐品已经是第二批的产品了。看着玉津园中群臣的惊异赞叹模样,郭炜就知道他的下一步推广已经不成问题。
若是说这第一件事情算皆大欢喜的话,那么第二件事情就差点让玉津园的这场新科宴不欢而散。
郭炜是不懂吟诗作赋的,不过几乎就没人去考究过他,他也没有在众人面前露过自己的短处。可是他毕竟来到这个世界有许多年了,出阁以后又有卢亿、王著和吕端这样的饱学宿儒教授学问,也和卢多逊这种俊才有过接触,所以郭炜对诗赋的鉴赏能力还是有的。
结果就在玉津园的宴会上,十九位新科进士即兴赋诗行酒令,郭炜立即发觉其中的个别人有滥竽充数的嫌疑。怕那些个别人只是缺乏捷思七步之才,想着他们或许在学问上另有长处,郭炜忍着没有当场发作,只是在宴会以后找来了翰林学士李昉和锦衣卫巡检司的韩微。
次日,早朝之后郭炜就留下了李昉,命人召集十九名新科进士到崇元殿复试,由自己出策论题目,李昉主试。
这一考就是半天,新科进士们神情各异地交了试卷,忐忑不安地等待着考官的批阅和皇帝的处断。
李昉当场批阅完所有的试卷,已经是快到黄昏时分了,郭炜收过李昉批改完毕的试卷翻了翻,一言不发地打发众人退出,自己转身就回到了广政殿。
广政殿外,韩微已经在东庑等候多时了,等到受召进殿的时候,就看见郭炜正默默地翻阅着面前的一沓卷纸。
“陛下,锦衣卫巡检司业已查明,知贡举扈蒙确曾受过同乡仇华的请托,至于在选举中是否徇私,臣却是不知,不敢妄言。”虽然郭炜对他很念旧情,一直不太计较他的礼数,韩微却还是恭谨有礼,进殿之后一丝不苟地行过全套礼数才开始慢条斯理地汇报。
郭炜点点头,果然如此……又将面前的那一沓试卷用手指搓了搓,让卷主的名字在眼前快速闪过,很快就挑出来一张试卷:“嗯,就是这个仇华了,李学士的判卷之词也是说得很严厉,那么徇私舞弊之事定然是有的。”
“德强,锦衣卫巡检司做得很不错,想不想换到枢密院去?”在对扈蒙和新科进士们下了结论之后,郭炜褒奖了韩微一句,又问起了他的个人志愿。
韩微还是那样神情平静,那副驼背也让他一直都显得是躬着身说话:“臣但凭陛下安排,无论在哪里都会尽心戮力。”
显德七年三月初六,在结束了寒食休假之后,经过郭炜和政事堂、枢密院的一番协商与公文往返,一系列的人事变更正式颁布。
中书舍人、知贡举扈蒙黜为太子左赞善大夫,罢知贡举。
新科进士中黜落仇华等三人,进士甲科杨砺等人依旧,由吏部解褐授职。
以三司副使王赞为内客省使兼北面诸州水陆转运使。诏泗州刺史张崇训入朝为三司副使。
因泗州防御使王全斌已经迁为横海军节度观察留后,此时泗州刺史亦迁官,诏令右拾遗杨徽之为右谏议大夫,知泗州军府事。
以右拾遗、直史馆、殿中侍御史郑玘为兵部职方郎中、中书舍人,从锦衣卫巡检司和武学中择选干才,教授兵部职方司能吏掌握新的地理测量和图籍绘制编纂技术,然后从河北、河东、西川等地边境开始,逐步完善域内各地的山川地理图籍。
除此之外,郭炜还诏令邓州节度使宋延渥率舟师由汴水巡抚江淮,舒州团练使何超为其副贰,渔政水运司的备选军士将会随同出发,在巡抚途中继续接受锦衣卫亲军司教习们的整训。
最不严肃而又让朝野热议的一份诏令,则是朝廷将以琉璃镜置换百姓臣工家中的铜镜,有了玉津园赐镜于新科进士的铺垫,这个诏令的执行效果极佳。
………………………………
第十二章 插曲
第十二章 插曲
王赞,澶州人,从小吏做到了澶州马步军都虞候。世宗在澶州为节度使的时候和他有过很多工作接触,了解到他明晰律令,政务学问娴熟,于是让他做了节度使府的亲从官。世宗继位以后王赞从东头供奉官一直做到三司副使,北伐幽蓟的时候就派王赞为客省使、领河北诸州计度使了,大军回师,王赞也回来继续当他的三司副使。
据悉宣徽北院使判三司张美在做三司使的时候,和王赞有些不愉快,具体原因待查。
两个人的能力都很强,放在一个衙门里面内耗不划算,统管户部、盐铁转运和度支三个财政部门的三司使太重要了,既然张美一向都管得很好,而且郭荣一直都很信任他,后期在亲征的时候都是让张美做大内都点检,那就继续让张美判三司好了。
至于王赞,履历很好,但是在到了中层以后就没做过正职——除了北伐幽蓟的那段时间做过客省使、领河北诸州计度使。那就选个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到时候让王赞在地方正职上面历练一番,看看有没有大用的潜质吧,目前先让他在内客省使兼北面诸州水陆转运使这个位置上过渡个一年半载的。
张崇训,广顺初年为枢密承旨,历任解州刺史、两池权盐使,对解州池盐的管理富有经验,以后又历经德州刺史、泗州刺史,地方经验已经是很丰富的了,让他回朝廷辅佐张美看看能不能行,毕竟三司使也不能长期依赖某一个人,即使他再可靠那也不行。
当然,腾空泗州的地方主官,给朝官知州让开位置,也是郭炜通盘考虑的一个方面。泗州正处在汴水通淮水的要冲,交通位置是相当的关键,而在其南面又有扬州、泰州的遮蔽,并不担心南唐的军事骚扰,用挂着朝官职务的文官去做知州这个差遣,将泗州完全变成中央直辖,现在正是一个机会。杨徽之只不过是适逢其会罢了,因为即使空不出一个知州的差遣,给他的右谏议大夫的升职也足以酬功了。
郭炜想着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时,其实是正在驾幸国子监和武学。
国子监年年都要向科举考试输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