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狼烟墩下的传奇-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十二月十六日军政部长在办公室下令:“现在就给我讨伐二逆,把他们就地消灭。”
“是!”一副官领命而去。
这工夫,国民党数十万大军开进潼关,并派飞机轰炸渭南和赤水车站,局势更加紧张。
就在这时,小鬼的特务也不例外地蠢蠢欲动,他们又组织了一个秘密行动小组,主要目标就是刺杀蒋介石。他们想浑水摸鱼地把老蒋干掉,嫁祸于人,使全中国大混乱,达到完全吞掉全中国的目的。
一天深夜,当伪装成东北军的五个日本特务,大摇大摆来到蒋介石住所的十五米处,准备翻墙入室行刺。敌特的一举一动早,早被刘家语等学兵队员发现,并做好一切准备。当特务鬼鬼祟祟地向蒋介石住所摸近时,被刘家语带人用暗器放倒,只有大特务南造云子侥幸逃脱,其他特务被就地消灭。
第二天,张学良在南京来人的担保下,亲自护送蒋介石等人顺利地回到了南京。
蒋介石一回到南京,就背信弃义,气急败坏地大骂道:“娘希匹,竟敢在天子身上动刀子,先把张学良以现有的‘附和情事’的罪名扣押了。”他看了一下顾祝同等几个蒋系军官,“现命令部队分五路进逼西安;将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东北军五十一军军长、张学良离西安时指定的代理人于学忠撤职留任。”
“是!”众道。
“戴笠,你马上给我派人到西安去,瓦解这帮狗东西!娘希匹的!”
“是,校长!”戴笠答后随众人离去。
老蒋回南京后的一系列举止,大大地激起了西安军民的极大愤慨,也加剧了东北军内部的分歧。以孙铭久为代表的少壮派,主张蒋不放张学良,就同南京决战。以王以哲为代表的高级将领,主张通过谈判救张,反对打仗。也有些高级将领贪图个人禄位,暗通蒋方。加以蒋系特务、托派分子从中挑拨,少壮派和老一派尖锐对立。
一九三七年二月二日,发生了孙铭九、应德田枪杀王以哲的不幸事件。
接着,在“为王以哲报仇”的借口下,受到蒋方拉拢的刘多荃、缪澄流,杀害了为推动张学良联共抗日做出重要贡献、当时已是中共秘密党员的高福源旅长,扣押了积极拥护联共抗日的万毅团长等人,并且调动军队声言要“扫平西安”。
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的我党代表团,在东北军内部、东北军与十七路军之间斡旋协调;同时,本着“力主和平,同时做好战争准备”的方针,以“撤兵释放张学良,实现西安谈判协议”为条件与蒋介石谈判,力挽危局。
不过,经此曲折之后,西安方面与蒋方谈判的地位削弱了,主要是东北军的部分高级将领,屈从蒋方拉拢和压力,达成了对西安方面不利的协议。不久,新任西安行营主任顾祝同和蒋系宋希濂部进入西安。
此时,张学良秘书、中国共产党党员刘澜波同志,在西安向周恩来同志反映了这个情况时,说:“‘二。二’事件后,东北军元老派因痛恨孙铭久转而迁怒于学兵队,把派到各军、师、团做政治宣传工作的许多队员赶出部队,学兵队员陆续撤到邻州待命。其中几十名学兵队员,路经红军前敌指挥部驻地三原云阳镇时,纷纷要求参加红军。”
周恩来听后说:“我叫人转告前线红军指挥部,说服大家回东北军工作。”
“好吧!”刘澜波说道。
杨尚昆同志亲自做说服工作,他指出:“在当前情况下,我们派人到东北军工作很不容易,你们在东北军中工作了一段时间,已有一定的基础,党要你们回东北军工作。”于是大家离开云阳镇,翻山涉水到达邻州。
二月中旬,撤到邻州的二百一十六人被改编为青年训练班,洪钫任主任,实际由郭维城代理主任。这一时期孔祥桢等教员还讲课,也是大家讨论问题、反思总结的机会。
此间,党员还着重学习了《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两个策略”及中组部党的建设的报告等文件。党组织也进行了整顿,发展了一批新党员,并利用俱乐部的形式开展了一些活动。
………………………………
第四十三章 内心激愤
可是,蒋介石在同小鬼子开战的同时,为了分化东北军,先是把除骑兵军外的东北军调到豫南、皖北和苏北一带,取消总部,对各军分而治之,接着进行改编,由原来的二十五个师缩编为十个师。、
这时,五十七军军长缪澄流等一些高级将官,公开投靠蒋介石。西安事变时那种生机勃发的局面化为乌有。
但抗日无门、请缨无路,刘家语和学兵队的很多学员,内心激愤,情绪苦闷。
中共产党的组织结合悼念在淮河溺死的学员邢英同志,组织了一场要求抗战的宣传动员活动。
此时,了解他的战友认为他是自杀,因在其枕下发现可以看作遗书的文字,内容是斥政府不抗日,又不许学生抗日救亡,感到前途渺茫,这才走上自杀之路的。
在王建中的追悼会上,刘家语泣颂七言绝句:“失国亡家恨怨多,请缨无路奈若何。东流淮水皆含泪,屈子遗风逐逝波。”
由于此七绝的一针见血,引起战友们的强烈共鸣,大家无不流泪,真是哭天抹泪。
这个活动在当地造成很大影响,就连一位监督学兵队的国民党特务也受到感化,站出来向刘家语等学兵队员痛哭流涕地坦白自己的罪过,表示愿意共同抗日。这愈发引起国民党对学兵队的注意,不久蒋介石就借整编为名,下手谕解散学兵队。在刘家语等队员努力下,悄悄地成立东北军差遗二队,力争把张学良呕心沥血培养出的精英保护下来。
一九三七年五月,东北军的差遗二队也被蒋介石解散了。
毛泽东对此很是着急,于是下令道:“让他们学兵队的少数学员就近来延安;另一部分回北平,有条件的就到平西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后来一部分到山西牺盟会及山西新军工作,另一部分到了山东。留下的开始时只有二十八人,后陆续又有增加到一百一十人,分散到东北军各部队去搞兵运工作,刘家语是其中的一个。留下的学员,组织了抗日读书同志会,由当时表现开明并想联络些人作为个人资本的原东北军总部办公厅主任洪钫当会长,作为彼此联系的一个阵地。
西安事变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红军长征胜利、一二九运动和西安事变这三个历史事件,都是使中国从长期内战转向全民抗战的重要因素。西安事变是完成这个历史转变的枢纽。
张学良将军利用学兵队培养新生力量,来改造旧军队的计划无法全面实现了。中共协助张将军组织和培养起来的这批学员,虽分赴各地,但仍为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发挥了重要作用。解放后的幸存者大多走上了领导岗位。
据后来的一九六二年七干人大会的召开时,有人照当年的名册统计,任地市局级、师级以上职务的领导干部约有一百人,占学兵队学员总数的三分之一,出干部的比率相当高。
这是因为学兵队不仅使学员们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得到培养,而且经历了西安事变的惊涛骇浪,使这批文化水平比较高、洋溢着革命热情的青年军人,得到了一次难得的站在历史大舞台上,全身心地应对复杂局面的锻炼的大好机会。
特别应该提到的是,学兵队还有十几位同志后来成了教育家,如抗大教员李佑民(一九四二年牺牲)、黑龙江大学校长韩涛、北京钢铁学院院长尚英、辽宁大学党委书记金铁群、合肥大学校长曹振洲、广州体育学院院长吴振刚、上海文教办的陈琳瑚、延边行政干部学校的韩石涛、东北林学院的贾其敏、内蒙古师大的阎经武、海军技术学院的凌旺(林山复)、中央党校的姬也力(姬剑峰)和王铁铮、解放军政治学院的尹先炳等。
是这些人无私地在教育战线上,把学兵队的传统传了下去,并在很有成效地发发扬光大。
学兵队还有些战友成为艺术家,如王林、徐瑞林、梁彦等同志,有些成为科学家或科技部门的负责人,如关俊儒、赵翼炼、张荣涤、冷拙、赵化南、周宜民、高尚林、于渊、任士舜等同志。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大家从这里可以看,张学良的这个学兵队文化素质特别之高。
在学兵队之后,刘家语一生中再没有机会能得到大量时间集中学习和训练,也再没有机会能与有着同样投笔从戎经历的,志趣相投的朋友们朝夕相处了。民族独立和人类解放事业需要他们到前线去,到民众中去。
此时,刘家语想到到了许多问题,特别焦急地盼望着上级的指示。
“通!通!通!”后墙边传来了联络信号。刘家语拿起大刀走了出去。
外面,雪花飘飘,朔风正紧,地上厚厚一层白雪。
“不会吧?”刘家语又惊又喜,差点儿叫出声来。
在预定的地点,刘家语见到了刘澜波,比见到了多年未见的亲人还亲,千言万语涌到嘴边,可是一句也说不出来。
刘澜波一见刘家语,就连声夸奖他在军队里的工作,介绍各地坚持敌后斗争的经验。
接着,他告诉刘家语他们说:“前些时,我国军队又打了个大胜仗,阻截了小鬼子一进攻俘虏敌人一千二百多人。现国形势也很好,加上十一月份消灭的三个旅团,三个月总共消灭了小鬼三千一十人。”
“真是太好了!”刘家语听后,真是万分高兴。
“所以,最近毛泽东同志发出号召,希望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为粉碎日本帝国主义者的猖狂进攻,一定要同国民党团结合作,共同奋斗。咱们一定要按照毛泽东同志的教导去工作去战斗啊!”
刘家语听了,非常激动地说:“我们把毛主席的号召和这些好消息迅速向军队和人民群众广泛宣传,鼓舞群众,坚持斗争,夺取全国的胜利!”
刘澜波回答说:“好哇!不过,还要向说明的是,越是形势好,敌人越会狗急跳墙,作垂死挣扎。要让我们的军民有充分的准备。你们的工作也会更艰难,你们更要有足够的准备,度过黎明前的黑暗!”
………………………………
第一章 云子入狱
当刘家语在东北军干得红红火火的时刻,大特务南造云子为躲避军统特工的追捕,跑到蒋介石在上海的老友戴季陶家里。云子的美貌令戴季陶心旌摇荡,让戴季陶为之倾心。戴季陶明明知道对方身份可疑,却仍然收留她躲在自己的家里,同床共枕,无意中让她肚子大了起来并逃脱了追捕。以后的日子里,戴季陶都在暗中保护着这个日本女间谍。
话说国民党人黄浚进入国府后,得到国民党政府主席林森的赏识,进入行政院担任要职。因他有点才华,又善于溜须拍马,进而又得到了蒋介石、汪精卫等人的赏识,不断得到提拔。现黄浚官至行政院机要秘书,其地位相当于国府副秘书长。
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八日,蒋介石在南京中山陵孝庐,主持最高国防会议,决定采用“以快制快”、“制胜机先”的对策,利用日本关东军与日军其他部队的行动暂未统一的有利时机,抢在敌人大部队向长江流域发动大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