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匠心-第4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方守一只回答了一个字。


第753章 问己
  此时,许问进入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奇妙的状态。
  他真的好像跟这块木头融为一体了一样,感受到了它的呼吸、它的情绪……好像它真的拥有这些一样。
  他曾经习得的技艺与所探得的这块木头的情况完全地统合了起来,他无比清楚它的每一个细微之处是什么样的,应该怎么处理,然后手与工具就自然而然地跟随了过去,照着他的想法行事。
  一切是如此的顺畅,如此的理所当然,许问无比专注,仿佛陷入了一个梦境,一个只有他与这块血榉的梦境里。
  当他看见这块血榉的时候,心里就已经有了一些感触。而当他把它剖解出来,看见它的全貌时,无比清晰的场景就出现在了他的眼前。
  他清晰明了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或者说,这块血榉想要甚至应该成为什么样。
  这与他的想法无比契合,所以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陈楠陈教授。
  而现在,仅仅只是最前端的处理,他就能同样清楚地感受到,他正在照着他规划好的路线前行——这块血榉正照着它“应该成为”的样子而发生变化。
  他们的关系越来越亲密,不断在交流沟通。那感觉,就像它是他交往多年的老朋友,不,不对,那就是他自己。
  血榉映照的是他自己的内心,他看见的是自己,与之对话的也是自己。
  突然间,无数的思绪翻腾了上来,从开始到现在,一直到未来。
  他想起了过去的事。
  到达班门世界之后,他曾经面临了一个选择。
  那是那次徒工试,他记得最后一个任务是“复制”。
  他当时一夜未睡,眼睛受伤,整个人处于一种非常特殊的状态里。
  这原本是一个非常不利于正常工作的状态,他却因此获得了胜利。
  他无法看清那件建筑模型,却因此模糊了细节,看清了它的神髓,看见了它的作者想要表达出来的东西,用自己的方式将它表达了出来。
  现在回想起来,许问也觉得自己当时干得漂亮,再来一次换成健康状态的话,未必能做得那么出色。
  但是考完回去,连天青的反应却与他想象的完全不同。
  修复和制作,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路线。许问这次考试干得确实漂亮,也获得了模型原作者刘胡子的认可。但真正的复制与修复,是不能这样做的。
  修复重“人”,要求“人为己先”,把自我摆在他人作品的后面,以原汁原味还原他人作品为第一要务。
  而制作重“己”,要求的是表达自己,把自己摊开在他人面前。
  当时许问做了一个非常大胆的选择。
  他说,他不选,他两个都要。
  当时连天青不置可否,即刻安排他去西漠服役,自己也离开了江南,与他一起上了路。
  后来在路上,连天青做了很多安排,引他去看了很多东西。
  制作,其实就是表达自己,但这个“自己”,绝对不能太单薄了。
  你的所知所觉、所见所闻所感,你学过什么,在想什么,全部都会表达在你的作品里,不可能掩饰也不应该掩饰。
  所以自己越厚,作品也会越厚。
  但同时,现在回想起来,虽然不是很明显,连天青其实并不是那么赞同他去学制作的。
  他从一开始就教的许问修复,许问那时候以为这是因为他本身就是个修复师,但后来才发现,连天青其人,远非这么简单。
  他为什么会打从一开始就没想让自己走其他的路?为什么后来又会不赞同?是因为不看好他吗?
  许问还因此纳闷沮丧过一段时间,但现在,他隐约知道这是为什么了。
  他想起了自己的过去,不是在班门世界,而是更久远之前,还是上学的时候。
  他父母离婚离得很早,那时候两人都年轻,谁也不想要他,就把他扔给了他外婆带。
  他外婆个性有点古怪,对他不算好也不算坏,管他穿衣吃饭学费,但除此以外什么也不管,甚至很少跟他说话。
  许问就这样安静地长大了,高中大学都是住校,与家人隔得更远。
  大学快毕业时,他父母接连亡故,短短半年时间里,他奔了两次丧。
  那时候,同学对他小心翼翼,生怕说错话,但其实他自己知道,他的心情其实很平静,甚至没什么悲伤。
  毕竟用他高中室友的话来说,他跟他父母,不熟。
  从小到大,许问说话做事都很有分寸,礼貌周全,从不得罪人。
  很多时候,他都不会主动先开口,而是等别人说完了,再斟酌着表达自己的意见。
  不,他根本就很少表达自己的意见,从很早时起,就有好些人说过他没个性,没劲。
  创作是表达,是需要个性的。
  许问没有个性,不擅表达,这在创作上就是先天劣势,这也是连天青从一开始就不看好他的主要原因。
  但连天青这个人很有趣,他护短得要命。
  他觉得许问不适合,但许问做出决定之后,他也不会反对,而是做出种种安排,帮他完成自己的愿望。
  西漠路上的那些安排,见面之后有意无意的言传与身教,他不说,但他什么都做了。
  许问第一次有这样的感觉,不管你做什么事,不管你想做什么,都有人给你兜底,无条件地支持你。
  然后还有连林林……
  许问心里泛起一阵甜意,不由自主地想笑。
  不知道她什么时候会回来。
  虽然他是支持她出门旅游的,但还是很想她,很想真正地触碰到她……
  “怎么感觉气氛都有点变了?”关龄突然叨咕了一句。
  “是啊,有点……说不出的感觉。”她一个室友轻声说。
  “嗯……”另一个室友突然站了起来。
  “干嘛?”几个人一起抬头看她。
  “没啥,就是突然有点想打个电话回家。”
  她一边说一边出了门,镜虹看看她的背影,又看看屏幕里正在专心工作的许问,一脸震惊。
  她想了想,也拿起手机,走到了门外。
  室友们以为她也是想给家里打电话,没有在意。
  她拨出电话,没过多久,平镇一位老者的手机就响了。
  他看见屏幕上显示的名字,表情有些惊异。
  他道了个扰,走出人群。
  他所站的地方是许问那个临时直播间的门口,这里已经挤满了人,全部都规规矩矩安安静静的,以致于许问直播间里一点多余的声音也听不见。
  而在角落里,有一道任何人都看不见的影子,他同样凝视着许问,唇边泛起了淡淡的笑意。


第754章 竖石桥
  中午午休之前,许问把所有木料全部沿线切割完毕,用炭笔标记编号,堆在了旁边。
  这整个过程里,他的锯缝一直精准得惊人,仿佛意到之处,锯子就到了,手与工具的控制什么的根本就是完全不需要考虑的事情。
  他抬起头来,才发现周围附近堆满了人,见他起身,那些人纷纷行礼,让出道路——并没有上来打扰,显然都很清楚如他这样的大师在制作时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
  那是全身心的投入与沉浸,随意搭话便是打扰。
  许问确实也需要这个。
  他向这些人拱手行了礼,就走出了门去。
  武斯恩只来得及说了一句:“我们准备了饭食,稍等会送到此处。”
  许问远远地道了声谢。
  直播已经关了,但许问工作间的门却没有关,他刚才分割开来的木头也堆在一边,形状各异,这会儿一点也看不出来这究竟是要做什么东西。
  各位师傅琢磨了半天,想出了很多猜测,但又自己推翻了。
  武斯恩在旁边听了一会儿,回到自己办公室,招呼手下拿来收集好的今天上午的各种数据,盯着看了半天。
  然后他左右问道:“看出来热点在哪里了?”
  与这次活动的主题所不相衬的,承运公司的大部分员工都很年轻,武斯恩反倒是其中比较“老”的一个。
  听见武斯恩的提问,他们大声应了一声,其中一个穿着运动装,理着时尚短发的年轻人笑着说:“老板你放心,你再往后看,后面有下午一轮的宣传方案,我重修了一下,增加了一些东西。”
  “哦?已经修过了?”武斯恩低头,继续往后翻。
  “围绕甲四十二号……也就是那位叫许问的年轻大师来的。不过我有点担心,会不会太过强调重点,不太公平?”另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有点担心地问。
  “有什么不公平的,人家就是有水平有热度,有本事直接比啊。”运动装年轻人切了一声,说。
  “你这个想法不对。”武斯恩眉头微微一皱,抬眼看他,“一昧追求热度,就失去了我们做这事的初衷了。”
  他的目光非常犀利,指责的意味极浓。
  运动装年轻人被这目光逼得低了一下头,一句“对不起”脱口而出。
  不过他想了想,又说了一句“对不起,是我昏头了”,倒是非常的真心实意。
  这时,武斯恩已经看完了手上的补充方案,说:“好还是挺好的,不过还可以再完善一下。”
  “嗯,我马上去!”他没说完善的方向,但运动衫年轻人已经明白了,他接过文件,小跑着就去了。
  “我去协助他。”眼镜年轻人主动表态,人人都非常积极。
  武斯恩满意地笑了笑,在原处坐了一会儿,想了想,又去打开了许问最早讲解血榉的那个视频。
  那个话题现在还在热搜上没有下来。
  武斯恩靠在椅子上,戴着耳机,听许问的声音如流水一般,从耳边流过。
  令人心平气和。
  武斯恩的手指在椅子扶手上弹动了几下,停了下来。
  …………
  这时,许问与连天青正肩并肩地站在平镇的河边。
  他们的脚下是青石板路,旁边是潺潺的水流。淡淡花香穿街走巷地过来,若有似无,你有意去追寻时就不见了。
  不远处有一座小石桥,拱桥。这样的小桥在江南水乡不可胜数,但它倒也有点名气,比别的桥别致了一点。
  大部分桥上的石板都是横着的,一块一块平铺上去,但这座小桥的石阶却是竖的,雕成形状之后,纵着并排列了起来。
  也不知道当时建桥的石匠是怎么想的,有可能是炫技,也有可能是手边合适的青石不够了,随手因地制宜了一下。
  不管他是什么样的想法,这座桥都因他而鲜活了起来,从诸多同样的小桥里脱颖而出,有了与别不同的特色与名气。
  这就是手工业的好处与坏处。
  它充满了个性,偶得灵光一现的巧思,“人”的光芒直到数百年后仍然熠熠生辉。
  但它慢,任何方面都没有保障,靠不靠谱都在一念之间。
  就拿这座桥来说,现在我们能看见它、欣赏它,是因为它已经接受了这么多年的考验。证明它是可信的。
  但万一这种方式不可行呢?
  万一桥石竖着就是承不了力,走着走着就散了呢?
  那不是费钱费力,甚至有可能造成危险?
  现代会有种种标准、各种检测手段。但古代呢?只能靠工匠多年经验积累起来的信誉。
  许多出众的建筑、精美的作品留存至今,无言地流传着他们的声名。但谁也不可否认,还有很多不那么优秀的、甚至粗制滥造的建筑或者器物就那样损坏了、消失了,甚至这种的才是大多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