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匠心-第5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种灶对于大部分直播间的观众来说都比较陌生,就算是其中很多农村出身的,现在不少也都改用现代化设施了。
当然,其中也有一些因为各种原因,现在也还在用传统土灶,这时兴致勃勃地在弹幕上发表评论。
“很熟悉啊,一看就是老打下手的了。”
“胡说,他以前肯定没做过,柴火堆那么实,怎么燃得起来!”
“傻逼了吧?看,这不是燃起来了。”
“不科学啊!气都不透,火怎么烧着的?”
许问的手机放在旁边,偶尔也看一眼弹幕。看见这条,他笑了起来,解释道:“科学的,我搭柴的时候留了气道。”
底下的灶不止一眼,他生着一个,转头又去生第二个。
这一个搭柴的时候他特地摆给大伙儿看了下,确实如此,确实是安排了气道的,就是装设得很巧妙而已,柴堆得很紧,又不影响空气的流通。可想而知,这样堆起的柴能比普通柴烧得更久。
“这灶必须这样搭配吗?那不是有点麻烦?”弹幕有人问。
“不用,个人习惯,随便设计了一下。”许问回答。
弹幕无语。
用来烧的柴,当然不可能很规整,许问也没有特地准备好柴,就是用园中一棵枯树斫出来的。
但他只这么一搭,就整整齐齐,进行了最大化利用。
这就是最顶级的木匠吗?
说起来也是没错,这也是对材料的一种利用……
火很快就生起来了,灶膛一共三个,许问全部升上了火。
然后,范若子上前,对着许问一笑,开始做菜。
他一共做了三道菜,第一道是拔丝苹果。
这道菜很多人都吃过,要说的话做起来很简单,就是炒糖到拔丝的程度,再把它浇到苹果上而已。
这道菜没什么太大的要点,主要就是炒糖的火候,算是给厨房预热的一个铺垫了。
许问重新掌镜,镜头侧对炉灶,可以同时照见锅底和火苗。同时他早有准备,又拿了一个摄像机,对着范师傅和铁锅。
这时,很多人注意到了前个镜头里有个不寻常的东西入镜了,那是一个黑色铸铁制成的圆形物体,平镶在炉眼附近,伸手可及。
它在此处非常显眼,很多人忍不住多看了几眼,还讨论了起来:
“这什么?”
“怎么看着有点眼熟?”
“有点像煤气灶的开关……”
“还真有点像!”
“不会吧?这不是古灶吗?”
弹幕一阵热议,许问看见,笑了起来。
这时,范若子架锅上灶,然后他伸出手,旋了一下那个铸铁制成、非常像旋钮的东西。
然后,镜头中清晰可见的,火苗嘭地一下腾了起来!
原来这东西不止是长得像煤气灶开关,功能其实也是!
第862章 古法今用
范若子一共做了三个菜,第一个是拔丝苹果,第二个是蛤汤福托虾,第三个是炒鱼丝,全部都是鲁菜里对火候要求非常高的菜色。
在过往的传统做法里,这样的菜色通常是需要厨师自己来把握火力的大小,不停地调整锅与火的远近,凭经验来控制热量,达到理想的效果。
但这时,范若子左手并不持锅,而是一只手掌勺,另一只手伸到旁边,不停地摆弄那个旋钮。
观众透过许问的摄像头,可以清晰地看见,随着旋钮的转动,火苗立竿见影地发生了变化,变得快而准确。
这三个全是炒菜之类易做的菜色,没过多久,就全部热气腾腾地端上了桌。
范师傅用围裙擦着手,笑着对许问和李三司说:“好了,尝尝吧。”
他在这一菜系里属于无庸置疑的祖师爷,但这时眯着眼笑起来的样子,亲切谦和,明显是把这两人都当成了平等论交的同辈。
“那我就不客气了。”李三司洒脱地笑着,接过许问递过来的木筷,先低头看了一眼,赞道,“好漂亮的筷子!”
“练习之作,还算过得快。”许问笑了笑,没有谦虚。
现在摄像机一共两台,许问手上一台,工作人员手上一台。
这时,工作人员根本不需要弹幕指示,就把镜头凑到了前面去,对准了那双筷子。
筷子是乌木制的,笔直渐变,一头方一头圆,方头大圆头小,跟普通的筷子差不多。只是木色温润可喜,有一层独特的柔和光彩,彰显着手工制品独特的质感。
最令人注意的是筷头上的装饰,银雕的,一边是个虎头虎脑的孩子,另一边是头黄牛。
牛想吃草,孩子要牵牛,一个无辜探头,一个气急败坏使劲,两边的神态都极其生动,动态极其流畅,具体而微,虽然只是筷子头,但已然是绝顶的雕塑!
李三司接着又转了下筷子,注意到了另一件事:“手感非常好。”
银雕镶在筷头不仅仅是用来装饰的,还有一个重要用途,就是用来平衡筷子的份量,让手感更好。
这双筷子的筷头银雕在这方面做得极其完美,握在手上似沉而非沉,手感令人惊喜。
小小一双筷子,就同时兼顾了艺术性和实用性。
“快吃吧,拔丝冷了就不好吃了。”范若子在旁边催促。
不仅是这双筷子,这厨房摆着的其它所有用具都是许问手制的,各有各的妙处,他已经赞叹过一轮了。
李三司听了就笑,伸筷进盘,夹起一块苹果。
透明得像玻璃一样的糖丝应声而起,在空气中拉出长长的丝线,轻轻一挽之后,断裂了开来。
这时镜头切到了许问这边,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拍的,糖丝拉起时,直播间的观众们仿佛都闻到了苹果的香气,与麦芽糖甜丝丝的气息,两者混和在一起,相互交错,层次极其丰富,引得很多人都不由自主地深吸了口气,身体自动分泌出了一些口水。
李三司夹起苹果,目光一转,问道:“凉水呢?”
一般来说,夹丝苹果要蘸点凉水再吃,味道更好。
“不用。”范若子笑着摇头。
李三司很干脆,听了他这话就不多问了,直接吃。
然后,他眼睛一亮,忍不住又伸手夹了一块。
厨师最喜欢的,就是食客这样的表现了。范若子笑得眯起了眼睛,伸手递给他一个茶盅,提醒说:“还有两个菜呢,再尝一尝,尝一尝!”
李三司喝着茶,还是忍不住评点:“这拔丝苹果真的妙极,糖壳薄脆,甜得恰到好处,麦芽清香十足。与苹果的甜酸果香结合,像秋天的丰收,让人有幸福感。”
他涮掉嘴里的余味,继续吃下一道菜。
范若子的炒鱼丝别有特色,他虽然年纪大了,但刀工一点也没退步,鱼丝细长,几乎有点像面条一样。而且他手法极为巧妙,这么长的鱼丝,炒出来竟然也没有断,洁白地盘在淡青色的瓷盘中,如青天白云,极具美感。
李三丝用筷子夹起一根,尝了一口,脸上立刻浮现出惊喜的表情,然后笑着说:“恨不得让你把这一盘子全给我。”
“哈哈哈哈,李老师喜欢,我回头再给你做。”范若子笑着说,然后表情一变,庄重而认真,“李老师曾尽全力救了生养我的老家,此功此德我铭记在心。”
李三司一愣,问:“恕我冒昧,范大师的老家是……”
“名德。”范若子郑重其事地说。
李三司愣了一下,过了好一会儿才说:“那都是好多年前的事了……”
两人相视一笑,李三司没再说话,继续尝第三个菜。
蛤汤福托虾做法相对比较复杂一点,这里的福指的是豆腐。将鲜虾去皮、头,留尾开背,豆腐泥加茼蒿末和蛋液合匀,倒入蛤汤内用慢火炒熟,再将凤尾虾放到余汤里氽熟,摆在福蛋上,淋香油即可。
它汤鲜肉嫩,各种不同的鲜味相互交融、相互衬托,可谓鲜中之鲜。
而无论是虾还是豆腐还是蛋,都对火候的要求非常高,每一样都必须恰到好处,才能体现菜色本身的鲜嫩。
范若子厨艺高超是不用说了,最关键的是,所有人都看得见,他刚才锅不离灶,全部都是用旁边那个旋钮调的温。而此时,李三司菜一入口,就眯起了眼睛,露出了享受的表情,过了一会儿才说:“上次吃这道菜,都是好多年前的事了,印象非常深刻。没想到不是我记忆的美化,是这道菜真的就有这么好,比记忆中更好了。”
此时,直播间的弹幕上,口水早就已经流成了河。
好多人都在表示,有机会的话一定要亲自试一试,也有鲁地人表示,他妈就会做,火候确实很难把握,一不小心就会做老。
还有人注意到了关键问题——
“这个火候要求这么高,但纪师傅的锅就没离过灶。”
“燃气灶的控温也没这么牛逼吧?”
“简直是电磁炉级别的了。”
“但这是明火!”
“老祖宗的技术,这么牛逼?”
许问听着李三司和范若子交流,自己则在一直留意着弹幕。
这时弹幕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他笑了起来,道:“说到这个灶,正好可以讲个故事。”
“之前拟定五味斋修复方案的时候,我误判了这个灶的结构,把它当成了普通的七星灶。正式修复开始,我们发现这个灶的结构比我们想象中更复杂,但当时它塌了一半,完整结构很难复原。”
许问一边讲解,一边出示了当时的原始照片。
就像当初流金竹刚刚被发现时一样,这灶灰扑扑地倒在垃圾堆里,一点了不起眼。
“接下来的故事,我们请另一个人来讲。”许问一边说,一边向着旁边示意了一下。
第863章 “第二次”见面
走进镜头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皮肤黑而粗糙,一看就是天天在外面风吹日晒的样子。
不过他眼睛很大,而且黑白分明,有一种孩童般天真的感觉,非常引人好感。
被摄像机这样对着,他明显有点局促,把手里的帽子揉了又揉,过了一会儿才开口道:“我是滇边白云村的人……”
他说的是普通话,乡音有点重,不太好懂。但他声音很好听,听起来很舒服,所以稍微适应了一下之后,观众们也就习惯了。
他是滇边白云村的人,盛产茶叶,这灶是他们那里的特产,主要还是用来炒茶的。
他们那里地理情况很特殊,同一座山,上下可能有五六种不同的气候和地质情况,相应的产出来的茶叶种类也比较奇特,同一个季节和时间段可能有五六种不同的茶叶出产。
这在当地,有一山六茶的说法。
茶出来了就要炒,有的要发酵成红茶,制作手段多样,需求复杂,于是这种灶就应运而生了。
这种灶在他们那里叫南茶灶,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流传下来的,也就在本地有几座,而且越来越少。
到现在为止,还在用的只有一座,其余的已经全坏了。
这灶的结构确实有点复杂,修理方法早已失传,所以坏了就只能坏了,没有其他办法。
好在现在科技比以前发达得多,各种炉灶有的是,一样能完成制茶工作,也不在乎坏掉的这几个灶,甚至还有人想过把它们拆掉,就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动,到现在还放在那里。
偶尔也会有人怀念以前的南茶灶,它不知道经由哪位大师之手,专门就是为了这里采茶制茶的特殊情况设计的,要论方便,现代的这些也有不如。
如果能修好了就好了……
结果他们就迎来了国家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