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匠心-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还没做到最后,但现在他已完成的部分已经很精细了,一半的人脸看上去跟旁边的没什么区别,发丝衣纹都很精细,宛如有风流过,这是基本功已经相当完善的结果。
  如果没有原作,单看他现在做好的这两个部分,也算得上是佳作。但跟原作摆在一起,就感觉到不对劲了。
  到底是哪里有部分呢?
  整体形态是跟着孙博然的风格来的,各部分细节看上去也都很完善,怎么感觉就是不一样?
  许问紧盯着桌面上三块木雕,一直没有移开目光。
  过了好一会儿,他用力地挠了一下头发,把头发耙得乱糟的,难得有些焦躁。
  有问题是正常的,改了就行了,但现在他就是看不出问题在哪里啊!
  许宅的时间是停止的,但这并不表示许问不会累。
  木雕是精细活儿,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强度其实非常大。
  连续两个木雕做下来,许问的精神感觉到了明显的疲惫。
  他又盯着原作和补配的部分看了半天,还是没看出端倪。于是他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从工作台旁边离开,准备去休息一会儿。
  他现在休息睡觉的地方还是那张非常狭窄的小床,许问个子不矮,睡在上面得半踡着,很不舒服。
  不过他通常都是累极了才睡觉,倒在枕头上五秒就能睡着,也没觉得太难受。
  半小时后,他觉得有点挤,站起来把床移了个位置,好让腿可以靠到墙上。但这办法显然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他还是满脑子那几座木雕。
  因为太累,许问终于朦朦胧胧地进入了一种半睡半醒的状态,快要沉入睡眠中时,他突然脑中灵光一闪,猛地坐了起来。
  他掀开薄被下了床,大步走到工作台旁边,重新拿起了一段黄杨木,开始加工塑形雕刻。
  不过这一次,他雕刻的不是他画好的图纸上的补充部分,而是照着孙博然的原作开始了仿刻!
  从开始翻阅连天青收集的那些图样到设法补全愿者上钩的其他部分,许问对孙博然的作品已经相当熟悉了。
  姜太公脸上每一根皱纹的位置、钓竿弯曲的形态、衣畔的绒绒草叶和头上拂下的竹枝、水中的半张鱼嘴……所有的一切他闭着眼睛都能描摹出来。
  因此,他现在雕刻得细致却快速,完全不需要停下来多做什么思考。
  他之前其实已经很困了,躺在床上连眼睛都要睁不开的感觉。
  但现在他一刀持刀,一刀持木,好像所有的一切疲倦就全部从他脑子里消失了。他的手仍然无比稳定,他的目光依旧无比专注,每一根线条从刃尖之下出现,都仿佛带着一种流动的韵律感。
  这一次,许问没有停手,而是从头到尾把这部分的木雕全部完成了。
  只余大半个身体的太公坐在水边,手持钓竿,隐有鱼群游动,向岸上远望——跟孙博然残留的原作几乎一模一样,连一根衣纹也没有错。
  许问长吐一口气,把自己新完成的作品与孙博然的原作摆在一起,并列在桌面上。
  果然,“一模一样”仍然只是几乎,雕刻的是同一个对象,两者之间的差别就更加明显地呈现了出来。
  相比之下,孙博然的作品更加生动,无论是人还是鱼,甚至是背后的一片草叶一根树枝,都带着一种无法言喻的鲜活感觉,好像它们是真的存在的一样。
  难怪连天青收集了这么多孙博然的画作,这位许问之前连名字都不知道的工匠,的确是真真正正的大师!
  而许问雕刻的这个,明显生硬多了。单独看也许不觉得,但两个摆在一起,这种鲜活感就明显少多了。
  许问清楚地记得连天青的一句话,对于工匠来说,技巧是基础。所有的表现都是建立在技艺这个基础之上的。
  同样的作品,他的表达不如别人,就是他的技巧不如!
  但现在,许问掌握了杨木巧,在基础技艺上已经不缺了,但缺的是什么?
  还是技巧的发展与变化。
  这种变化的结果带来的,就是实际的成品、就是个人的风格。
  许问长出一口气,盯着这两座极为相似的木雕,凝神细思。
  十八巧,十八种不同的雕刻手法,在他脑海中一时分散,一时合并,进行着千变万化的组合。
  最后,他的眼睛突然一亮,放下手中工具,返身从架子上拿下一本书。
  《百艺集》第一册 ,正是骆一凡借给他的那本册子。 
  他连翻几页,程氏木雕的第一种手法出现在他的面前。
  许问俯身低头,再次细读。


第143章 兼收并蓄
  “完成了?”连天青再次露出了意外的表情。
  “是。”许问应声。
  “放这里。”连天青在工作台上腾出了一个位置。
  许问走过去,把手上用油纸包着的东西放到了桌上。
  这东西大概一尺半高,一尺左右的宽度,用油纸包裹好了用蜡绳系着,只能看出大概的形状。
  连天青轻轻一扯,绳子和油纸就一起全部打了开来,露出了里面的温润的淡黄色木雕。
  这一次,连天青终于完全愣住了,他看了看木雕,又看了看许问,想说什么又闭上了嘴。
  然后他身体前倾,目光从上到下,不断在木雕表面巡视,好像要把它的每一个细节全部看个清清楚楚不留遗漏一样。
  又过了一会儿,他终于准备上手,但手还没碰上去,他就意识到了什么,快步走到另一边,用清水洗手然后擦干。
  他的动作明显比平时快多了,许问还是第一次见到他这样子。
  连天青把手洗干净,这才去触摸木雕表面。
  他的手刚一接触到木面,就露出了满意的神情。他摸得很慢,但是很笃定,很清楚自己最关注的是什么地方。
  在这次修复中,许问将愿者上钩剩余的部分全部补齐,和原有的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雀替。
  原本的黄杨木时间比较久,色调偏暗,表面尽管进行过清污处理,还是可以看到一些明显的痕迹。
  许问补充的部分是新黄杨木,他没有做旧,保留了新木应有的鲜亮光泽与温润肌理,因此就算两者拼接在一起,修补的部分和原作之间也有着明显的分界线。
  但除此之外,黄杨木雕成的湖畔显出春日勃勃的生机,太公悠然盘坐,一缕衣角浸入水中,引来一条好奇的小鱼。
  太公背后是竹林,竹林边缘隐约有一道人影,好像他想要的目标已经被他吸引过来了……
  整个木雕生动鲜明,看着它就能脑补出一个完整的故事,除了新旧之分以外,它俨然一个整体,好像前后两个雕刻者的灵魂在那一刻相互沟通了一样。
  “很好。”连天青检查了大约一盏茶时间,最后肯定地说。
  他不是那种激励型的老师,对许问的评价向来都很保守,今天这句“很好”已经是许问听到过的最明确的表扬了,可见他对他这个“作业”的满意。
  “为什么不做旧?”连天青问。
  “原作比较小,我增补的部分比原作还大,做旧的话,感觉有点像伪造……”许问说。
  “你倒是很有信心。”连天青露出一丝笑意,却点了点头,“不过就这个作品来说,自信理所应当。”
  他的目光重新回到眼前的雀替上,再次深入观察。
  这次,他明显不单单是在检查,而是换了个角度在看它。
  看了一会儿,他轻“咦”了一声,指着一处位置问道:“这个有点巧妙,你是怎么想到的?”
  许问看了一眼,当时修复它时的情形清晰地浮现在脑海中,他很快就说出了当时的思路。
  连天青点了点头,过了一会儿又问,许问又回答。
  就这样一问一答,连天青几乎把许问的思路扒了个遍。
  许问恍然有一种感觉,自己刚做完一次毕业设计,正在导师面前进行毕业答辩。
  不过这次修复是他亲手完成的,过程里他的确有很多想法,连天青的提问又全在要害上,许问答得毫不犹豫,感觉非常畅快。
  最后,连天青指向一处,问道:“这里呢?”
  许问低头一看,声音瞬间停住了。
  连天青眼光极利,他现在指的这种手法在这次修复中出现的次数并不算多,但却非常关键,可以说是画龙点睛之笔。
  最重要的一点——这手法不是许问自己想到的,而是从程氏木雕的四种手法里学到的一种!
  “这不是我自己想的,是在外面学到的。”许问并无隐瞒,实话实说。
  “不错,兼收并蓄。在哪里学的?”连天青并没有觉得他这样不妥,兴致盎然地继续问。
  “这次出去的时候,是一位姓程的师傅的家传手艺。对了,就是我说的那个百艺集里收集到的。程家没落,手艺失传,程师傅临终时将家传的四种秘传传授给了骆大师,让他收集在百艺集里,寻求后续传人……”
  许问说着。明明是不同世界的故事,但他说起来的时候却毫无违和感,好像时间在某个地方重叠了一样。
  连天青听着也沉默了,他淡淡问道:“你上次说这个骆姓老人也想收集你学的手艺?”
  “是的。”许问回答。
  “你什么时候去写给他?”连天青突然问。
  “最近一直在……”许问指了指台上的“作业”。
  “嗯,你再见到他的时候,就把事办了吧。”连天青很随意地说,接着他转过身,用油纸包住许问修复完成的太公木雕,把它移到旁边的架子上。
  “修得不错,杨木巧大致便是如此,你的进展比我预料得更快,接下来开始学习樟木巧吧。”
  连天青终结了那个话题,开始进入新章节的教学。
  许问再次打起精神,同时也把连天青刚才那句嘱咐记在了心里。
  樟木之后是榉木、榉木之后是铁力木、铁力木之后是花梨木。
  接下来,许问的功课一项接着一项,安排得非常密集。
  许问的进步一直比连天青预想的要快一点,连天青好几次都明显表示满意,对许问的夸赞也比前一年多多了。
  这中间固然有许宅的加成,但更少不了的是许问的全力以赴。
  许宅的时间虽然停止,但对许问精神和身体的消耗也是实实在在的。甚至因为许宅那种封闭凝固的环境,这种精神上的消耗反而会越发加巨,必须要用更多的专注与努力才能与之对抗。
  不知不觉,就在这不断的重复的努力学习中,时间从秋天到了冬天,又再近接近了盛夏。
  十个月过去了。
  许问的十八巧全部学会,每种木料均完成了一次成功的修复或者全新的雕刻。
  六月的这一天早晨,许问再次来到连天青的工作室。
  连天青开门见山对他说道:“明天姚师傅要去桐和府报名,你跟他一起去。”


第144章 又要出门了
  “啊?”听见连天青的话,许问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这段时间以来,他就在旧木场和许宅之间打转,所有的心力全部花在了学习上。相比较而言,每天早上检查东方磊的进度进行辅导,以及下午教连林林许三他们识字,反倒是难得的放松空闲了。
  沉浸在学习之中,每一天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那是一种让人感到幸福的感觉。
  这段时间里,旧木场几乎就是许问的桃源,现在突然告诉他外面还有一个世界,他要离开这里出去,他突然有些不太适应。
  “我才刚学完十八巧,还有很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