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的上海老布-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曾经的,错过的,爱过的,恨过的,………………,都已不能够成为永恒。珍惜当下,现在拥有的才可能陪伴你更长久一些。

    不是吗!?

    第二句,他说:闭起双眼我最挂念谁,眼睛张开身边竟是谁?

    “拥不拥有也会记住谁,快不快乐留在身体里。

    爱若能够永不失去,何以你今天竟想找寻伴侣。”

    是啊,会者定离,一期一祈。有些人其实就是生命里的羁绊,人来人往,记着就好。

    眼眶潮湿起来。

    陈奕迅的这首歌简直就是配乐的情书吟诵,总在这一个音符的瞬间不经意触动王有节的泪腺。

    抬手擦擦眼睛。

    王有节忽然间觉得:………………,也许,时间,它真的会走。

    地铁空空荡荡。

    一如王有节现在的心情,空空茫茫。

    “哐当”一下,地铁在减速。

    开始转弯。

    王有节不知道,在去相亲的地铁上,自己为什么要突然间联想起来这些。
………………………………

第二章 竟然无端被鄙视了

    2。1

    再转2号线。从人民广场站12号口出来,左边往前就是人民公园北门入口。

    远远看见姑妈和姑父已经在进口的地方等着他了。

    王有节赶紧跑过去和她俩打招呼。

    姑妈手里提着一大袋吃的东西,有包子,还有豆浆和油条。只是一照面,她看见王有节却像彷佛见到外星人一样,绕着王有节,从上到下,从左至右,从前到后把他仔仔细细看了三遍。

    王有节被看得心里不免有些发毛,不知道姑妈在自己身上发现了什么,心里想:今天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老黄历上今天真是诸般不顺,万事不宜?

    不过他还是故作镇定,勉强笑道:“怎么啦,我们不就是才一个星期没见面嘛?”

    “条纹T恤,NB跑步鞋,窄腿运动裤,要是再配上电脑包,倒是很符合你平时的IT男形象的。”

    姑妈立定,手指着王有节肩膀,却问道:“只是,还有你的电脑包呢?”

    “咳………………”王有节故意咳嗽一声,小心回答,“今天不是相个亲嘛,还背着电脑包干嘛?”

    “知道今朝相亲,那你还穿成这样?故意的?”姑妈明显嘲笑道。

    王有节讪讪一笑,不作声。

    姑父站一旁,只是笑。

    讲起来眼前的这位姑妈,其实比自己大不了很多,还不到十岁。她也并不是自己的亲姑妈,只是同村里一个没出五服亲戚家的女儿,九十年代初大学毕业后留在上海工作,生活,成家。七月份老爸老妈来上海探望自己的时候,才攀上的这门“上海”亲戚。

    不过话说回来,这位姑妈在上海目前却也只有王有节这一位真正来自老家的亲戚,所以对这位“珍贵的侄子”自然格外关照,特别是对王有节爸妈拜托的给他找对象的事情,更是“上心”。

    “怎么不说话了?”姑妈把手里的早餐递给王有节,嗔怪道,“估计早饭也没有来得及吃吧?喏,给你。”

    王有节笑笑,赶紧接过来。

    早上着急出门,本来吃的就不多,加上昨晚上加班消耗大,这时候一看见这些食物,肚子里竟然不争气的“咕噜”响了好几下。

    见王有节打开袋子要开吃,姑妈在他头上敲一记,笑道:“马路边吃东西总归不好,样子不好看。我们进公园去寻一只位置好了。”

    一边问王有节近期工作和生活上的一些情况,三人进公园。

    王有节提着早餐,把昨晚上在公司加班的事情简单说了一遍。

    姑父这一天倒是少有的穿戴齐整,手里还提着一只单反。王有节和姑父开玩笑:“姑父,看你这穿衣打扮,不会是也要去相亲的吧?”

    “瞎讲八讲。”姑妈忍不住在王有节脑袋上再拍一记,又说道,“你今天出来相亲,怎么也不换一身衣服?衣服嘛皱皱巴巴的,还胡子拉碴,太不讲究了吧?!”

    往里走不远有一片荷塘。

    挨挨挤挤的荷叶,如一柄柄碧绿的小伞,铺满湖面。有荷花正艳。还有含苞欲放的花骨朵,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王有节脑海里却突然间想起来老家四周满是桑树的小荷塘来:这时候了,它们还一样有在开花结果吗?

    荷塘边有石凳。找地方坐下来,王有节开始吃东西。

    姑妈在荷塘边开始凹造型,姑父”咔嚓咔嚓“拍照不停。

    等吃完,王有节抹抹嘴唇,走过去他们旁边开玩笑说:“姑妈,你和姑父不会也是在这里相亲认识的吧?”

    姑父笑笑,不说话。

    “吃好了?”姑妈继续摆姿式,说道,“想想当年,我和你姑父的婚纱照外景就是在这里拍的。很多年没有来过这里,今天算是旧地重游了吧。”
………………………………

2。2

    顺着荷塘往前走,公园里更是别有洞天。

    不过接下来眼前的景象却让王有节大吃一惊。

    一是雨伞。

    一开始还不算多,只有零星的几把。王有节还以为是哪个大爷大妈不小心遗落的,行走的时候往旁边挪了挪脚步,生怕一不小心踩到。

    转一个弯,只见前面小路两旁尽是五颜六色撑开的雨伞,场面壮观,一眼望不到头。

    不是一把、两把、三把、而是依次一字排开,就像一片片五颜六色的蘑菇群,长在小路旁,长椅下,树林间,……………,只要能放得下雨伞的所有地方。

    这回不是荷叶,而是真的雨伞。

    直到看见每把雨伞上都挂着征婚信息的纸片,王有节这才注意到,这些并不是普通的雨伞,也不是用来遮风挡雨的。

    更令王有节吃惊的还有拥挤的人潮,以及相当火爆的相亲场面。

    每柄雨伞后面都对应着自己的主人。伞后坐着征婚者的父母,有单独坐着的,也有的凑在一起闲聊。

    本来就很窄的小路,挤满了行人。行人观察他们,他们也打量路人,时不时还会寒暄上两句。

    王有节恍然大悟,原来这里就是传说中沪上鼎鼎大名的人民公园相亲角了。

    实际上,还在来上海工作之前,他就知道江湖上有个传奇,说这里是全国最大的相亲地。还传说这里的相亲都是父母来完成,甚至还有鼻子有眼儿地说这里的相亲对象不是海龟博士,就是在SH市中心有百平方的大套房。

    也因为这个传说中存在了10多年的“相亲角”,闹中取静,环境优美的上海人民公园一时间名声大噪。

    不过,以前只是道听途说过这里如何如何神奇,王有节今天算是终于可以真真实实地一睹芳容了。

    王有节不禁隐隐有些兴奋:这就得要好好着见识一下了。

    三人随着人流,缓缓地边走边看,实际上,就是要想走快一些也不太现实,人实在太多了。

    王有节先主要看那些挂在伞上,路边的树枝上,或是放在伞面,甚至地面上的那些征婚启事:

    A 女孩,86年,未婚,名校研究生,知名上市公司高级工程师,年30万以上。1。6米,貌般,善良,诚实,随和。懂厨艺,会家务。觅:优秀本科以上,职稳,有能力购房(或有房),身高1,75以上,在上海定居的未婚男孩。电话,*************;

    B 女,90年,1。64米,硕士,外语八级,高级口语,上海人,未婚,外企。品貌好,苗条。求:本科以上,上海人,未婚,有房,有上进心,最好知识分子家庭。电话,*************;

    C 女孩,84年,1。60米,本科,上海人,央企年薪22万,品貌绝对好,才貌双全,父母事业单位退休。求:本科以上,上海户口,有房,有事业心,有孝心,人品好,有责任心的成熟稳重男士。电话,*************;

    ………………………

    看得好奇,王有节忽然被迎面走来的一个老奶奶拦住。

    老奶奶不高,神态举止大大方方,穿着精致,看上去大概60岁左右,却拉住王有节的胳膊张口就问:“小伙子,你哪一年的?想找什么样的?”

    王有节一脸懵,难道来这儿相亲的都这么直接吗?

    姑妈和姑父本来走在前面,听到声响后也停住,转过身来笑着看王有节,不作声。

    正当王有节犹豫时,就像街头发的传单一样,老奶奶动作麻利地递上来一张A4纸。

    王有节不自主接过来,纸上面有照片、有资料。他低头细致一看,原来老太太是在帮她女儿找对象:

    77年,上海人,英国留学硕士,证券公司,年薪70w以上,身高160cm,徐汇有独立婚房,有过短暂婚史,有一小孩。要求:……。
………………………………

2。3

    看完上面的内容,王有节暗暗一惊,心里想:这女的条件简直亮瞎眼啊!虽然说年龄稍微大了些,还有一个小孩,但是在上海这个非常讲究现实的社会,找一个“称心如意”的对象,应该也不是绝无可能?!

    当然自己是绝不可能去考虑的。

    好奇心驱使下,王有节继续往下看:

    “要求:名校硕士以上,最好留过学,身高不低于175cm………………,经济情况,思想,行为方式基本相当………………”

    好奇心瞬间冷却。

    王有节尴地笑了笑,把A4纸还给老太太,说:“我就是来玩,随便看看的。”说完赶紧快走几步,马上就撤了。

    老太太站在原地,望着他离去的动作和方向,还在碎碎念叨着什么。

    姑妈跟上王有节,在旁边笑道:“怎样,刚才老太太女儿条件不是蛮好的吗?”

    王有节朝前走,不说话。

    “你要是娶了这样的老婆,就掉进蜜罐了。”姑妈还在取笑王有节,“只娶一个老婆,连带小孩,房子。一个家就都全了。”

    姑父看一眼姑妈,对王有节说道,“慢一点走。老太太已经走远了,晓得伐?”姑父是上海本地人,就是说普通话,也有浓浓的上海腔调。

    王有节立定,想了想,不怀好意地故意说道:“依刚才的条件,姑父倒是蛮合适的人选。我吃不消,就让位姑父了,好伐?”

    “开开玩笑,你还当真?”姑妈在王有节肩膀上拍一记,笑道,“你不要走这么快,多看看旁边雨伞上放着的征婚启事,不要误了我们今天的正事,晓得伐?”

    姑父在一旁慢悠悠走,只看着她俩笑。

    王有节这才又认真往旁边的征婚启事上看。

    旁边的花雨伞上,放着一张过塑的征婚启事,上面写着:

    寻缘,未婚独生女,88年生,升高156cm,形象气质佳,重点大学金融学硕士,注册会计师,一外企(世界四强)从事审计工作,年薪丰厚,双休,有房有车,无负担,父亲高级工程师,母亲教师,均退休。寻:未婚男,学历重点本科以上,上高175cm以上,无不良嗜好,………………

    王有节奇怪,自言自语道:“看了这么多,怎么好像都是上海本地人在征婚?”

    这时候姑父接话,说:“也有外地的。你过来看看这张?”

    王有节看过去,上面写着:

    相亲,本人86年二月,外地,大专,父母农村人,追求卓越,爱好看书,写作,电脑,音乐,运动,个人创业。要求:SH市区(82,83,84)年的人,不带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