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的上海老布-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今天参加徒步的驴友不少,王有节大致数了数,应该在五十人以上。

    正式徒步前,为了互相照顾,大家还进行了自愿分组。

    实际上,现在的这支队伍中,很多驴友都已经不止参加过一次这样的集体活动,所以很多人原本就相互认识。这些相互熟悉的驴友就三三两两自己组队。

    搞倒最后,要巧不巧只剩下来两个人没有配对。

    一是王有节,另外还有一个女同胞。

    领队“爬山虎”笑了笑,说道:“正好,你们俩凑一对好了。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这时候也没有了其它的选择,王有节朝对方伸出手,笑道:“很高兴认识你。我叫‘斑布’。”

    女人也大大方方伸出手,笑道:“我是‘不离’。第一次参加这种户外活动,等会路上请多关照。”
………………………………

4。2

    群里驴友的名字王有节基本上都知道,稀奇古怪的都有,倒没觉得有什么意外。只是稍有奇怪:不离,后面不应该还有不弃吗?

    不过,初次见面,他不好意思多问。

    “彼此彼此。我也是第一次来佘山,对这里情况也不太熟悉的。”王有节和“不离”蜻蜓点水般握过手,笑笑说。

    像看怪物一样盯着王有节好一会儿,“不离”最后还是忍不住问:“你在上海,竟然没有来过佘山吗?”

    这时候,队伍开始移动,往山上进发。

    王有节把双肩包往肩膀上推了推,回过头用半生的上海话说道:“阿拉到上海才半年,正宗的外地乡下人。”

    “哦!”“不离”快走两步,和王有节并排走。

    王有节对她笑笑。

    “不离”看着前面的台阶,不作声。

    对今天徒步的行程,昨晚上王有节在网上做过一些功课。所以,虽然说这是他第一次来佘山,但是对沿途的重要景点大致也有一个了解。

    对于没有什么高山的上海来说,佘山无疑是个例外。

    佘山,“相传有佘姓者隐此,故名。山高秀,与干山相埒,有东、西二峰,东佘山海拔72。4米,西佘山海拔97。2米。连亘数里,泉石颇胜”。

    只是,对这些景点有了解是一回事,等真正看到实物的时候,自己的所见所感,则又是另一回事。

    来佘山参观的人很多,络绎不绝。

    进景区大门后便是长长的台阶。

    山虽不高,但台阶不少。这些层层向上,犹如天梯般的台阶,彷佛在向世人诉说,上海也有山,是真的有山。

    拾石级而上,到了一个十几平米的平地后,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座砖塔。

    塔七层八面,砖木结构,高20多米,修长俏拔,亭亭如美人。塔座四周有围廊,塔身每层有南北小门可通。

    砖塔耸立于酉佘山东麓的绿坡之上,直插云霄,为西佘山低矮的山岗添了不少雄壮的气色。

    塔边立有石碑,解释来历。

    这做七级浮屠名叫秀道者塔,是一北宋古塔。经千年风雨,塔身坚实,不偏不倚,造型秀美,秀出云表。

    山中有塔,群峰皆活。

    它历来被人们看作诸景中的引景,指引着众多的游人。就象古时山村水廊酒肆的酒旗一样,老远看到它,就会产生想喝上一杯的冲动。

    王有节转圈连续看了三遍,还是有些疑惑,说:“秀道者这名字,怎么感觉——”

    “不要想多了,好伐?”

    旁边的“不离”却笑道:“传说是建造这座塔的当时,这里山中有一庵,名日潮音庵,庵内住一修道者,名“秀”,亲自参与筑塔,塔成后引火***,故名秀道者塔。”

    王有节有些尴尬,讪讪道:“看来,我功课做的很不充分啊。”

    再往上走,有大片大片的竹林。

    修篁满山,满目尽是翠竹。

    郁郁葱葱,亭亭玉立,苍翠欲滴。绿色的竹子和叶子,缠缠绵绵,一片绿茫茫,连缝隙间跳动的阳光也是绿色的。

    翠竹遮住了骄阳,竹荫下细风徐徐,带来阵阵凉意,更是舒爽怡人。

    这时候在林间的青石小道闲情漫步,真是太惬意了。

    王有节停下来欣赏,体会。闭上眼,静谧清爽润沁,睁开眼,满眼青翠入帘。

    他情不自禁想起来自己老家,那漫山遍野的竹林。

    看王有节入神的好笑模样,“不离”在一旁问:“你的网名,斑布的意思,其实是……………,bamboo………?”

    王有节点点头,说道:“我们老家,屋前屋后,还有周围大大小小的山坡上,全都是这样茂盛的竹子。”

    “哦。”

    过一阵,“不离”又说道:“佘山自古盛产竹子。佘山修篁,还入选松江‘十二景’之一呢。”

    这回轮到王有节“哦?”的一声了。

    据说康熙皇帝南巡至松江,时任官员设宴,以佘山特产之竹笋饷帝。康熙品尝竹笋时觉得隐隐有兰花清香,龙颜大悦。康熙返京后,御笔亲书“兰笋山”,送御匾至松江佘山,并于玄妙佛殿举行了隆重的上匾朝贺之礼。自此,佘山也被称为“兰笋山”。

    “不离”想了想,接着说,时至今日,康熙题匾和玄妙讲寺已不复存,佘山的“兰笋山”之名也鲜为人知。不过,佘山的竹林却仍在茂密生长,兰笋也是年年萌发。

    王有节盯着“不离”好一会儿。

    “不离”有些不好意思起来,说道:“做啥?”

    王有节笑笑,放下身段作揖,说:“到底是本地人,这些人文掌故随口就来。在下佩服至极!”

    “上小学,中学的时候,学校经常组织春游来佘山踏青,或者旅游的。”“不离”见王有节这般装模作样,不禁大笑。

    花枝乱颤。笑够后,“不离”才说道:“小辰光听得多了,自然就记住了呀。”
………………………………

4。3

    一直往西朝上走,来到一个与小广场类似的观光平台。有小店和桌椅,供游客吃东西和休息。

    广场南面视野开阔,可以看到佘山脚下大片大片的别墅。

    再往上走几步就是山顶了。上面耸立着有大名鼎鼎的佘山天文台和佘山圣母大教堂了。看上去二者一西一东,一白一红,一尖一圆。

    领队“爬山虎”告知,这里是今天徒步的第一个休息点,二十分钟,可以自由活动。

    刚想要放下双肩包歇一会儿。

    还相隔老远,却听到教堂方向传来阵阵悠扬的合唱声。“不离”对王有节笑笑,说道:“我先过去教堂了。”

    王有节想了想,反正自己现在没什么事,于是也跟了过去。

    刚踏上大教堂前的那片空地,不知道为什么,王有节心里一种敬畏感竟然就油然而生。

    大致打量了几眼,王有节跟在“不离”后面进去教堂。

    教堂里这时候可能正在举行什么仪式。

    殿堂内,穹顶垂着凌曼,勾勒壁上的神画飘飘欲仙。燃着的蜡烛,火光摇曳点缀仙气升腾。画面唯美,神圣。

    王有节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穿戴鲜丽整齐的神父。有十几个神父按部就班恭立在各自的位置上。

    美妙的合唱声,来自面西而立的唱诗班。

    在绘满精美壁画的东墙下,一字排着九个黑衣男女,领唱的男子高出一头,从他美声般的口型搏动的喉结,就能辨识出高亢的独唱发自他的喉咙。

    “不离”和王有节不约而同都停下脚步。

    等一曲唱完,俩人再从最旁边的过道很虔诚,安静,庄重的走过,尽量不引起教徒们的注意。

    一直靠近到最前面。

    “不离”见不能再里走,于是往中间靠靠,立定。

    王有节则在附近找到一只空位置,坐下来。

    再一次开始合唱。

    领唱的男子神情庄重,曲项高歌,随着一声长调的尾音,不同音部有节奏的弥荡在教堂内高耸的圆型穹隆下,汇成无比动听,美妙绝伦的天籁。

    之前在杭州学习和工作期间,周末闲暇无事爬山的时候,王有节也经常选择顺便去山附近的教堂坐坐,感受一下静沐的情境,平静一下内心的浮躁。

    后来去得多了,王有节逐渐觉得,教堂内唱诗班的咏唱真的非常好听,非常有特色,总能带给听者一种独特的美感,让人深深地沉醉其中。这与他自己通常听到的演唱大有不同。

    王有节坐在大殿的长椅上,抬头仰望拱顶。

    其实他也不分不清楚什么是希腊式,罗马式,或歌特式,只觉得这里教堂的外观看上去还蛮雄伟,而内部则和自己以前所见过的教堂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这里的窗、柱,顶是属于比较简略式的,没有任何修饰雕刻。

    另外,一般的教堂,内部的光线都很暗,会给人一种肃穆的感觉,而佘山的这座教堂内部的光线却还比较亮,给人的印象就比较明快。

    安静坐在椅子上悉心聆听。

    教堂雄伟宽阔,殿堂内不用扩音器便具有扩音作用,又无回音干扰。

    意外的是,到下一曲的时候,“不离”也加入了合唱的队伍,自顾自的开始跟着合唱团吟唱。

    听不出她唱的是哪个声部,也不知都唱的什么?因为王有节也听不太懂其中的歌词。

    只有天籁般的合唱萦绕。

    忽如高山流水,又入小桥人家,如同细诉衷肠,又似谆谆善诱,跌宕起伏,平描直述。那无伴奏的美妙合声,深深地钻透人心,勾住魂儿,让人呆立在“神曲”中,洗净肮脏的灵魂,唤醒美好的新生。

    王有节醍醐灌顶,这才坐正身体,真正的开始细细打量“不离’。

    有阳光从彩色的玻璃窗户透进来,正好投射到“不离”的侧脸上,五彩斑斓光怪陆离。

    望着她黑发下的大眼睛,王有节一下子认出,那是他见过最纯净、最清澈、最温和、最柔美的眼睛。

    静极了。

    眼前这庄严肃穆的场面深深地震撼了王有节。

    他不由得屏住呼吸,勾魂摄魄般看着“不离”的嘴唇张张合合,静静聆听她触及心灵的美妙合唱。

    歌中有广袤的大海、阔邃的峻岭,无边的草原,看惯春风秋月,看透贵贱荣辱,也似乎看透了王有节的小心眼儿。
………………………………

4。4

    乐声悦耳。王有节一动不动地盯着“不离”的脸,默默的感受。

    身边除了游客,还有不少虔诚的天主教徒。

    第一次真真切切在教堂中感受了一次神圣的洗礼。王有节不禁想起万能的主。

    大概十分钟左右,唱诗结束。人群解散,开始往外走。

    王有节呆坐座位上,仍然保持着看向“不离”的模样,不动。

    “不离”脸上悄悄一红。不过好在有阳光照着,外面人看不出来。实际上她早就注意到王有节刚才反常的模样了:这小子,不知道他想起什么了………?

    见王有节还一动不动,“不离”在他身边轻喝了一声:“你不走吗?”

    王有节这时候才反应过来。似乎有口水要往外流,他赶紧擦擦嘴唇,站起来。

    旁边有人轻声哄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王有节搞笑的反应。

    低着头出来,深吸山间的清新空气。王有节有一种心灵得到洗涤,儒释负重的感觉。

    外面广场上有不少天主教徒一小组一小组还在颂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