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魂-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条消息是梅机关得到情报,新四军太湖游击队最近在其司令部驻地冲山岛大兴土木,建造房舍,并反常地在附近市集采购肉类和水果蔬菜,近日来太湖游击队出动一个大队,夜间未归,种种迹象表明是要迎接重要人物到访,而且人数还不少。
长孙花衣听到这个消息,锁紧眉头,对汪莹说道:“梅机关一定会把这个情报告诉土肥原,土肥原肯定能猜到是营救到上海的抗日民主人士和文艺界人士要去冲山岛,必然会有所动作,看来我也有必要去太湖一趟了,你这几天呆在饭店尽量不要外出。”
而此时身为**苏西县委书记兼新四军太湖游击队司令的梅笛和各区干部所带领护送的民主人士和文艺界人士65人,来到了冲山岛。为怕走漏风声,冲山岛实施了封锁,任何人只许进不许出。
抵达后,梅笛在司令部小白楼里设宴款待客人,菜上来了,是一盆盆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狗肉。也许是脱险后的兴奋、也许是饥饿、也许是以前没有品味过狗肉的鲜美,大家觉得这餐饭比山珍海味还好,吃得痛快淋漓。
黄昏,小岛上升起暮霭,战士们和客人们在小白楼前联欢。战士们出一些节目,如唱《八路军进行曲》、《游击队之歌》及山歌等,主要节目还是戏剧家、音乐家来表演,他们拉胡琴、吹笛子等,悠扬的乐曲在冲山岛上空回荡。
………………………………
第一百二十三章 冲山之围 一
联欢还在继续,大家请邹韬光表演一个节目,他进入楼内5分钟,再走出来时,头戴旧毡帽、身穿黑西装、打着黑领结、鼻子下留着一撮小胡子,脚下的破皮鞋横着八字步,他表演了一番卓别林式的舞蹈,引得大家笑痛了肚皮。
最后的压轴大戏仍然是梅先生的《抗金兵》,尽管演出环境十分简陋,但面对在一线抵抗日寇的新四军战士,梅先生更加投入,仿佛已成为抗日战士的一员,看着战士们斗志昂扬,“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把鬼子赶出中国去!”战士们的口号响彻全岛。
第二天太湖游击队抓住难得的机会,向民主人士和文化人士学习。邹韬光为干部战士们讲授《民主政治》,胡黾讲授《哲学》,沈志强讲授《政治经济学》,黎原讲《中国革命史》,戈宝森曾留学苏联,就讲授《社会主义苏联》等。
蔡老将军向干部们讲起了《防御战工事的构筑和火力配备》,并现身说法,就冲山岛受到日军从湖面进攻时怎样快速布置防守兵力。这些民主人士和文艺界人士的到来,使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太湖游击队干部扩大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邹韬光还建议部队油印的《新百姓报》改名为《太湖民报》,并亲自题写报名,还撰写了一篇叫《香港失陷的教训》的社论,矛盾为报纸的副刊题写“民声”。(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c 奇 书 网 )漫画家丁明为《太湖民报》画漫画,其他的作家、诗人分别为副刊写了诗文。
手握一幅新鲜出炉的《太湖民报》,邹韬光走出了驻地。这是一座三平方公里左右的小岛,几十户人家,都是芦苇屋顶黄泥墙结构的茅舍,只有游击队驻地是一座尖顶的砖瓦水泥结构的教堂。
来到了木架结构的栈桥,落日的余晖正洒落在湖面,小岛西侧一大片芦苇荡里,归巢小鸟的叫声响成了一片,一位皮肤稍黑透着红润的渔家姑娘正坐在栈桥前端,让邹韬光惊讶的是,她手里正拿着一份《太湖民报》看着。
听到脚步声,姑娘抬起头,圆圆的脸上一双比湖水还清澈的眼睛,看着邹韬光的衣着,姑娘首先问道:“您是游击队请来的文化人吗?”
邹韬光指指报纸上他写的评论。
“您就是邹韬光?”
“如假包换,那姑娘叫什么名字,姑娘也读了我写的评论?”
“我叫李阿凤,报纸上的文章我都看过了,您写的真好,从香港失陷的教训中,只要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一定会把小鬼子赶出中国!”
“姑娘上过学校吗?”
“一天都没上过。”
“那怎么认识字的呢?”
“是游击队的梅司令他们教我的,在村里开办了扫盲夜校,不光我们年轻人,有些阿婆都会写自己名字呢。”
接着,李阿凤讲起了游击队来到岛上的事。
冲山是太湖中的小岛,长期以来,受太湖强盗的强取豪夺,百姓苦不堪言。1939年,有一批衣着各异,枪枝不同的人马来到小岛上时,岛上的百姓照例只能紧闭大门,躲在家里不敢出声。
但渐渐地,他们发现,这批人和以往的强盗不同,他们既不砸门,也不抓人,只是安安静静地,在废弃的教堂边上扎营。
当时只有18岁的李阿凤扒着门缝偷偷往外看了几回,大着胆子,李阿凤开了门,把这些人迎回了家中,而在自己家里,这些人用自己带来的米煮饭,碗筷不够了,向隔壁人家借了,吃完后仍是还给人家。
就连缸里的水用完了,他们也会重新挑满,每个人都有一个针线包,真的就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看来,这真的就是自己的部队了。此后他们便敞开大门,欢迎这支“自己人的部队”。
后来,他们又几次来到岛上。每次来,这支部队,都住在教堂和李阿凤等百姓的家里。而时间一长,混熟了,李阿凤更是对这些部队相信不已,而李阿凤也成了当时的“积极分子”,带着一帮小姐妹整天混在游击队里送米、送饭。
扩编成太湖游击队后,这支部队便在岛上驻扎下来,百姓们在教堂边上给他们帮忙修了几间屋子,游击队则帮助老百姓将岛西头山上的山洞扩大,使其可容纳两百余人和几十头猪羊,如果鬼子上岛或飞机轰炸,全体百姓和牲畜都可躲入其中。
游击队除了出岛打鬼子外,就在岛上开办了扫盲夜校,梅司令和司令部的参谋轮流讲课,岛上的年轻人渐渐地能看懂书报了。
游击队执行任务中缴获鬼子和伪军的粮食布匹都分给百姓,在岛上还将年轻人组织起来,成立了一支十余人的民兵队伍。
李阿凤则把岛上的姐妹们组织起来,成立了“铁姑娘队”,除了帮游击队传递情报,闲下来时经常帮游击队员洗洗衣服,缝缝补补。
听完李阿凤的故事,回到游击队的驻地时,邹韬光看到来了许多百姓,原来冲山村的百姓听说游击队里来了很多文化人,特意杀了两头猪,在村长李柏祥的带领下前来慰问,梅司令和张云逸及游击队其他干部正在和他们拉着家常。
邹韬光走到正在交谈的梅先生和蔡老将军跟前,正听到蔡老将军说:“囯民党的军队去抢老百姓的猪,而**的军队却有老百姓主动送来,这就是本质的区别。”
梅先生说道:“这是**军队真正把百姓当成自己亲人的结果,爱民者才能被民所拥戴啊,我真正看到了把鬼子赶出中国的希望,正如毛先生说的,在**的领导下,日本鬼子必然会陷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但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小鬼子正气势汹汹地冲着小岛而来。
接到梅机关传来的情报,新四军太湖游击队最近在其司令部驻地冲山岛大兴土木,建造房舍,并反常地在附近市集采购肉类和水果蔬菜,土肥原就敏锐地判断出他多日苦苦思考未果的问题答案出来了。
**营救到上海的抗日民主人士和文化人已经到达冲山岛,但会很快从这里分赴各地。他马上抓起电话命令苏州的第68旅团派两个联队进入太湖包围冲山岛,苏州汪精卫政府的救**要全部出动配合。
并特意叮嘱带上刚分发部队的无线电干扰器,上个月才从本土运来。交待了这些,他自己也急忙出发赶往机场。
………………………………
第一百二十四章 冲山之围 二
当晨雾笼罩着太湖的时候,孤悬于太湖中的冲山岛已经被一群虎视眈眈的狼围了个水泄不通,如果从上方俯视,可以看到在外围,两艘三百多吨的炮舰在周围巡曳着,几十艘大中型汽艇将冲山岛围成了一圈。 q i s u w a n g 。 c c ' 奇 书 网 '
对于已是嘴边的肉,鬼子并不着急,当初接到的命令只要求他们包围冲山岛,土肥原乘坐上海来的飞机刚刚降落苏州光福机场。
土肥原之所以乘坐飞机赶来,一下飞机便直奔太湖边,他知道留给他的时间只有两三天,太湖西岸的宜兴、长兴、湖州都是新四军的地盘,太湖游击队两天没有下岛联络拥有三万余人的新四军4支队必然全力展开营救。
到了太湖边准备上船时他知道自己的判断是对的,冲山岛上有人从长兴跑到杭州日军警备司令部投诚,而此人专门负责从香港逃窜来的抗日份子的后勤保障。
太湖游击队司令部里,梅笛和张云逸正等着4支队联络员上岛,当时选择冲山岛作为民主人士和文艺界人士的休整地主要因为宜兴、长兴均靠近敌占区,日伪特务经常出入,六十多名被营救人员的来到无法做到完全保密。
如果敌人得知,可能会不顾一切孤注一掷,杭州的鬼子机械化行军赶到长兴只要三个小时,而冲山岛四面环水,与外界人员来往不多,岛上的百姓都拥护太湖游击队,群众基础好。
新四军4支队的联络员上岛,就说明各个根据地来迎接保护民主人士和文艺界人士的部队已到,将他们送上岸后张云逸的任务就全部完成。
梅笛问道:“听说这次营救行动在香港出发时长孙花衣就起了很大作用,他怎么能安排鬼子在香港的防务呢?他的掩护身份不就是军统吗?”
张云逸回答道:“他的情况是上海党委和华东局甚至在中央社会部都是最高机密,按组织原则我不能告诉你,你知道他在党内的身份就行了。”
梅笛说道:“这没问题,我只是觉得他那个人还不错,大家的反映也很好,就是身边的女人换得快些。”
张云逸说:“长孙书记说他是唐朝人穿越过来的,一夫多妻的思维方式暂时还没转变过来。”
梅笛笑着说:“这样的理由亏他能想得出来,看来还是有些创造性的思维,不过这次在秘密基地看汪莹对他好像很死心踏地的。”
张云逸说:“他身边的女人哪个不对他死心踏地,这方面我还是挺羡慕他的,关键他对人家都是三心二意,这点又让我很不耻,但无论怎样,他都是我最好的朋友。”
梅笛道:“听说你们俩是上海地下党中的顶尖高手,传得和七侠五义一样神,一个人可以对付一个大队的鬼子。”
张云逸道:“其实我是借长孙花衣而出名的,事实上他比七侠五义还神,对付一个大队鬼子是没问题,但也只能维持十几二十分钟,长孙花衣功力再强也是人,力气也有用尽的时候,肯定比不上一门大炮,只要有炮弹就能不断发射几个小时。”
正在这时,门外传来脚步声,梅笛说:“肯定是通讯员王松接到4支队的联络员了。两人都站了起来,迎出了门外。”
来的却是冲山村村长李柏祥和民兵邱子荣,李柏祥一见梅笛就急急忙忙说:“梅司令,不好了,鬼子的汽艇把整个岛都包围了!”
梅笛握着他的手,“李村长,别急,慢慢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